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木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48
经易门喜欢下宁波菜馆,喜欢吃白煮蹄膀。雪菜蟮段。苔菜拖黄鱼。柱候大肠羹和芋艿泡饭。最后再来一客家乡炒年糕。四只宁波汤团。
49
但,万万没有想到,中午时分,从“豫丰楼”里传出一种说法:谭雪俦先生之所以便血不止,完全是因为经易门所致。
这,完全是“莫须有”嘛!完全是“风波亭”嘛!完全是新一轮的“朱皇帝”冤杀新一轮的“李善长”嘛!(明初,朱元湾登基当了皇上,便开始大兴冤狱诛杀功臣,仅“李善长”一案,被诛连处死的就达三万余人。)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嘛!看来这世道真的没有公理可讲了。公理不存,又逞论人心?!哦,星移斗转,不见血溅黄道;苍狗白云,俱是鸡肋伯伦。去也罢,留也罢,活也罢,死也罢,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哦,鲜血啊,你哀哀地流。悉悉地流。你流得汩汩。渗透蔑席棕垫。渗透楼板渗透谭家花园这一块由二百万年前九江三河簇拥下的泥沙堆叠成的冲积扇平板。还有那干草。虫蚁。船板。盐缸。日曼和麦芽糖。
这时,忆萱才开始想到一个字:“死”
吃过中午饭,律师受经易门之托,来跟她谈离婚条件。她说我只想再跟易门最后长谈一次。别的,一无所求。只要他愿意再跟我见一面,再谈一次,我马上在离婚书上签字。
经易门同意见面,但得附加一个条件:谈话时,必须要请谭家人到场。他一定要让谭家人亲眼看一看,不管到什么地步,他经易门都不会背着谭家人去做任何对不起谭家的事情,他更没有在背后怂恿这位赵忆萱去大闹崇善里。这一点必须要在谭家人面前讲清,分明。
她咬牙同意了他这个条件。她想,谭家人到场也好。这样,说不定我还可以当面为经易门向谭先生说说情一想到他们经家人今朝居然也会产生这种去留问题,她心里就泛起一阵酸酸涩涩的绞痛(一直到这一刻,她还把自己看作是“经家人”)。但到约定的那一刻,经易门却又不来见面。因为谭家的老太太们突然也得到消息,得知三姨太四姨太趁谭先生病危,跟黄克莹、还跟别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勾搭在一道,要合伙做啥生意。老太太们马上去报告老老太太们。都急得不得了。谭家还没有沦落到连两个姨太太都养不活、非要靠她们自己出去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特别是跟那种不三不四的女人混在一道)赚饭钱的地步。真是一点面子都不要了。自己的面子不要,连谭家的面于也不要了!谭家前世作了什么孽啊,居然讨进这种样的女人?!老太太们恨不得马上冲进这两个女人房间里去好好教训她两一顿。但老老太太们明白,她们老了,别说是动手,就是动嘴,她们中也没一个说得过那两个年轻的姨太太。冲进去,很可能被说瘪了出来。灰溜溜没个下场。于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只有让经易门去办这桩事体最放心。经易门当然不会推辞。此刻,能得到老太太们的信任,他万分感动。使他对经家的前途又有了一点信心。更加觉得不能轻易地放过了大闹崇善里的赵忆萱。他再次从箱子里翻出那一套纯毛藏青制服。强打精神,多吃半碗鸡粥,通知赵忆萱,见不见面已无关紧要。赶快在离婚书上签字。有啥话,签了字再讲。尔后,就急急忙忙乘车去找许家两姐妹。赵忆萱那天只好独自坐在约定的那个小花园尽头,一家扬州菜馆两羊居雅座间里。这里“盘樽清洁,座头雅致。夹道榆柳,春藏莺簧,夏发蝉噪,秋冬寒鸦数点,不乏胜景几何”默默望着窗外被几十年后的上海人称作浙江路九江路的繁华喧嚣地段。虽然又黑又瘦的经易门这一刻心里再次燃起了希望之光,但这个同样又黑又瘦的女人此刻却觉得经家气数已尽,她赵忆萱也走到尽头了,再活下去,真没有一点意思了。
默坐了两个小时,她向店家要来文房四宝,想给易门留几句最后的话。在细细地舐饱舐匀了那支特制“湖江一品”狼毫笔尖之后,却又久久落不下笔去。是啊。还写什么呢?还有什么可写呢?做了这么多年的经夫人,她居然想不起一点自己到底做过点啥。讲过点啥。霎时间,头脑里一片空白。晕了起来。眼前一片模糊。一片灰蒙蒙。雾沌沌。想呕。再想,还有儿子这便是我唯一的了?儿子怎么办?经易门不喜欢这个儿子。曾多次把儿子送回乡下老家。儿子的确不太争气,长得呆里呆气,从小就只对各种各样的旧货感兴趣;只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旧货,只喜欢坐在一丛丛碧绿生青的麦田里看一只只金龟虫。发呆。随便怎么劝,怎么打,也改不过来。为儿子的这点怪毛病,忆萱背地里不知落过多少眼泪。为此,经易门一直把他放在苏北乡下的一个亲戚家寄养。但以后怎么办?总不能让他就此做一辈子乡下小孩啊。
阿部她忽然想到这个个子不算矮的东洋人。想到那天,他注视自己、注视十六时那眼神里叫人难堪的炽烈和专注。把儿子托付给他。可能吗?她迟疑地一抖颤。一滴墨汁便从笔尖挣出,啪地一声滴落到金黄色的熟宣信笺上,慢慢涸染开,居然成了一只缩头蹲伏在枯荷残梗上的墨蛙。
50
我问谭宗三,谭雪俦的便血真的跟经易门有关?
他说,后来查清,这完全是不实之词。
我问,当时你就是凭这一点,才辞退经易门的?
他说,不。不我辞退经易门跟这个说法毫无关系。
我再问,你当时是否知道自己辞退经易门,会促成赵忆萱自杀?
他缓慢地摇了摇头。但神色中,多少带出一点歉疚和张惶。
我问,那你当时到底为什么死活要辞退经易门?
他说,说起来也许你不会相信,这正是几十年来,我一直也在想搞清的谜团。
我说,这是你自己干的事,你说不清?
没有回答。
那你后来怎么又离开上海,跑到通海地区来当了这么个伪县长?我再问。
还是没有回答。
在押人犯居然敢不回答政府提审人员的问题,这在人民政府治下,是难以想象的,也是绝对不允许的。但那天,谭宗三的确没回答。现在回想起来,他保持沉默后,便显得有一点发呆,尔后突然地把上身挺得很直,尔后便茫然地转过头去,久久地去注视铁窗外那久久也不得停歇的小雨小雪。悉窸窣。滴滴答。
51
谭宗三在同济的同窗好友周存伯那天料到谭宗三近日内会来找他,便赶快到弄堂口五福奎茶叶店里赊了二两太平猴魁,又向二楼俞家借了一盆南天竹盆景,并请人仿五代杨凝式的草书,写了幅立轴挂上。立轴上借用了清末沪上“雕梨镌枣”最见成效的江阴人缨艺风的一句话:“冷淡生活胜于征歌选舞多矣”一位叫张大然的老同学一进门,冲过去就要撕它,还撒着京腔韵白,挖苦存伯:“呀呀呸!尔等岂是冷淡生活的人?不要给我挂羊头卖狗肉了吧!”
周存伯还搬出一大包已然写了六年还没最后“杀青”、恐怕永远也“杀”不了“青”的中国城市建设史手稿,连同前几年搜集的一箱资料,十几块“秦砖汉瓦”赝品和几具贵州傩戏木壳面具,一一铺排开,摆出一副依然“苦心做学问”的架势,只等宗三上门。周存伯大学毕业后跑遍大半中国,北上津门,南下广州,西南到过昆明,还在香港折腾一年多,前后转过十来个公司,两年前才回上海,在杨树浦一家专门做渔船锚具灯具的小厂改行搞销售,算是扎牢了脚跟(?)。除了这位周存伯,谭宗三在大学里还有几位知己。一个叫陈实,出了大学校门,至少跟四个女人结过婚;现在在大沪晚报做夜班编辑。第五个老婆是金城银行董事室秘书。在董事长面前相当吃得开。因而忙。用陈实自己的话说“一个礼拜只回来两趟,还不一定都能留下来跟我过夜。我这守活寡的,真叫苦哇。”但从各种迹象看,他暂时还没有结第五次婚的打算。个中原由,据老同学们分析,恐怕跟金城银行实际控制着大沪晚报一半以上的股票有直接关系。还有一个就是上面提到过的张大然了。张兄读大三时就觉得全体老师中已没一个能教得了他。决意退学。先在本校实验室混了两年,以后到中央商场做红白家具生意。先是帮老板跑外勤。也就是说,有人打电话来要卖旧家具,他上门去看货论价。生意谈成,他拿一成六回扣。假如卖主是他找来的,拿二成四回扣后来一成六的变成了二成一,二成四的变成了三成二。没过几年就存下不小一笔钞票,跳出来自己在霞飞路善钟路路口也开了一爿红木家具店。这爿店有两点与众不同:一,不是一百年前的旧家具不过手;二,没发誓这辈子永不结婚的人,不雇用。因此,店里所有的店员,从管账的到看库房的,全部是光棍。而且全部是四十岁以上的老光棍。他张大然在这里头要算是最年轻的了。他认为这种男人(因为经历了种种心灵创伤而下决心不再成家不再接触女人的男人),一旦受雇,做事往往特别专心,也特别细致。大然自己虽然也没有结婚,却一直跟房东太太几位千金中的某一位,过从甚密。这位宝贝女儿,芳龄二八,失学在家。张大然在苏州河边恒丰烟草公司后头一幢石库门房子里,还特地为她租了一间带客厅的厢房,做约会用的“秘窟”至于,也三十出头。从各方面的条件来看,已足以在上海娶一个会计师或私人开业医生家小姐的他,为什么至今还不正式成家,老同学们的分析是,原因只可能是一个:还不甘心让自己这辈子就此窝在某位会计师或开业医生家里做“赣女婿”当然更别说去做这种只拥有两三间出租房的“房太太”的女婿。这叫留住青山只待东风。总之一句话,算来算去,还是目前这样合算:花较少的一份钱,养一个没有任何名分、不必负任何责任的“小妾”
还有一位,复姓鲰荛,名半年。他哥哥是谭宗三张大然等人的同班同学。他们一家都生慢性腰子病。他哥哥病故。病故前,托宗三等人“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请分神关照关照我这位天赋极好的兄弟”于是他们又常和鲰荛来往。时间一长,关系胜似同窗。鲰荛家住虹口。父亲在复旦当教授。得“慢腰”时,高中还没有毕业,后来就一直体学在家。自学外语。据说已经学会的有六七国,正在学的有五六国,准备要学的还有三四国。弄堂里的人真搞不懂他,学那么多种外国话,做啥?这位鲰荛老弟,跟张大然一样,从十九岁起就认定,全上海,乃至全中国都没有一个人能做得了他老师。征不狂?狂。岂但是狂,而且是狂到家了。但人家有本钱狂。你不能不让他狂。那么多种外语,他全部是自学的。你行吗?上海滩上,现在是个人都会来两句“哈罗”“也司”“雪堂”“吞迪福”但又有几个是真拿得起字林西报或密勒氏评论报的?而人家鲰荛半年,二十岁那年就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做过英文校对,校过的最厚的一本书是原版牛津当现代英语袖珍词典。全书八百九十六页。廿九个印张。拿到的校对费,付了半年的药费,还为他同样病休在家的妹妹,从旧货商店买了一支货真价实的德国黑管。
谭宗三找这几位老同学,只有一个目的,请他们帮他从经易门手里把谭家接管过来。同时也要他们帮他查清所谓“谭家男人活不过五十二岁”这个“谜”
(几天前,他曾把他们请到国际饭店十四层楼一个法式大菜间里谈过一次。谈的也是这两件事。那天的聚会,是他们毕业十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当场还发生了一件相当“有趣”的事。他们很准时地按宗三约定的时间走进鬼峨的玻璃大门,感慨万千,说笑寒暄,真的是要相拥而泣。在相互一打量后,突然肃静了。他们突然发现,十年后再聚,他们中的每一位——除了谭宗三,都成了独臂人,都失去了一条胳臂。命运怎么那么相似啊当时的确一片寂静。压抑得气都喘不过来。一片惊愕。也一片凄惶。连国际饭店前厅里的那些“仆欧”们也都不免一愣——今天怎么会有这么多一条胳膊的先生,西装笔挺地聚到这里来吃法式大菜?!)
那天,这几位对谭宗三说,他们要回去考虑考虑再给答复。今天谭宗三来听回音。
十分钟后,大然、半年和陈实到齐。
“到底肯不肯帮忙。给一句痛快话。”谭宗三斜靠在丰伯家的那只旧沙发上,拉长了声音问。他身后立着存伯父亲留下来的几只书橱。书橱已经很有些年头了,洋松烤板质地,做工也粗糙。倒是横七竖八插满了中西各式版本的书。他喜欢周家的这几个书橱。质朴。实在。也非常欣赏自己的这几位老同学,欣赏他们善于把种种精深的冷静和理智隐含在浅表的浮躁和趋俗之中。欣赏他们有时由沉默寡言表现出来的精力过剩,能给你一种更可靠的安全感。更欣赏他们只要开口,就能一针见血的锐利。欣赏他们的苍白。欣赏他们那一头名士般的长发和此时此刻一身中式布裤褂打扮。
“帮忙么当然没有问题。不过侬也晓得阿拉每个人手里都有一点自己的生意”这是张大然的声音。
“侬不就是那爿家具店嘛。关掉。”
“关掉?侬讲得简单!侬晓得这爿店每年要给我多少进账?”依然是大然。声音显然已提高了两三度。
“多少进账?五十万?够(口伐)?我‘夯旁嘟’(全部)补给侬。”
“补给他五十万?赚煞伊!”一直还没开过口的陈实冷不丁斜了大然一眼。他显然认为大然“五十万”这个价,开高了。有点“趁人之危”
但谭宗三不在乎。此时他着急的只是赶快接管谭家。赶快摆脱经易门。他还明确表示,此“政策”同样适用于其他各位。只要发生了损失的,报个数来,统赔。统赔后只有一个要求,不许再心挂两头。要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效力于谭家。
几个人中最年轻的鲰荛在椅子上稍有点不安地扭动了一下身体,迟疑地问道:“为啥要撇开那个大名鼎鼎的总管绎易门先生?听说这位老兄相当能干。对你们谭家相当忠诚,为啥还要用我们去取代他?”
“不要跟我谈这位经易门。”谭宗三语气立即变得生硬。“我已经停了他的生意了。”
“停他的生意?为啥?古有明训,三军易得,一将难求。”鲰荛觉得更不可思议了。
“为啥为啥。侬哪能那么多为啥?请侬来是为我做事,不是为经易门做事。问那么多为啥做啥?”谭宗三已经显得很不耐烦了。这一向,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熟人都想方设法到他面前来打听(逼问)为啥一定要撤换经易门。不少人甚至忿忿不平。由于他总在回避,对这种追问总表现得极为不耐烦,态度一反往常,使局外人都觉得他在“蓄意隐瞒”什么。于是种种猜疑蜂起。甚至有人编出这样的荒唐话,说经易门是谭宗三父亲的“私生子”谭宗三怕这位私生的兄弟有朝一日坐大,跟他争夺遗产,才不顾一切地要把他及早赶出谭门,以“防患于未然”等等等等。使谭宗三烦不胜烦。
但,鲰荛还想追问。存伯马上站起来,拉住他,轻轻对他说了句什么,鲰荛才不作声了。周存伯对鲰荛说的那句话,是从柏格森那本著名的timeandfreewell里引出来的。那句话是:“不要多问。还是静观万象去吧。”>
48
经易门喜欢下宁波菜馆,喜欢吃白煮蹄膀。雪菜蟮段。苔菜拖黄鱼。柱候大肠羹和芋艿泡饭。最后再来一客家乡炒年糕。四只宁波汤团。
49
但,万万没有想到,中午时分,从“豫丰楼”里传出一种说法:谭雪俦先生之所以便血不止,完全是因为经易门所致。
这,完全是“莫须有”嘛!完全是“风波亭”嘛!完全是新一轮的“朱皇帝”冤杀新一轮的“李善长”嘛!(明初,朱元湾登基当了皇上,便开始大兴冤狱诛杀功臣,仅“李善长”一案,被诛连处死的就达三万余人。)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嘛!看来这世道真的没有公理可讲了。公理不存,又逞论人心?!哦,星移斗转,不见血溅黄道;苍狗白云,俱是鸡肋伯伦。去也罢,留也罢,活也罢,死也罢,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哦,鲜血啊,你哀哀地流。悉悉地流。你流得汩汩。渗透蔑席棕垫。渗透楼板渗透谭家花园这一块由二百万年前九江三河簇拥下的泥沙堆叠成的冲积扇平板。还有那干草。虫蚁。船板。盐缸。日曼和麦芽糖。
这时,忆萱才开始想到一个字:“死”
吃过中午饭,律师受经易门之托,来跟她谈离婚条件。她说我只想再跟易门最后长谈一次。别的,一无所求。只要他愿意再跟我见一面,再谈一次,我马上在离婚书上签字。
经易门同意见面,但得附加一个条件:谈话时,必须要请谭家人到场。他一定要让谭家人亲眼看一看,不管到什么地步,他经易门都不会背着谭家人去做任何对不起谭家的事情,他更没有在背后怂恿这位赵忆萱去大闹崇善里。这一点必须要在谭家人面前讲清,分明。
她咬牙同意了他这个条件。她想,谭家人到场也好。这样,说不定我还可以当面为经易门向谭先生说说情一想到他们经家人今朝居然也会产生这种去留问题,她心里就泛起一阵酸酸涩涩的绞痛(一直到这一刻,她还把自己看作是“经家人”)。但到约定的那一刻,经易门却又不来见面。因为谭家的老太太们突然也得到消息,得知三姨太四姨太趁谭先生病危,跟黄克莹、还跟别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勾搭在一道,要合伙做啥生意。老太太们马上去报告老老太太们。都急得不得了。谭家还没有沦落到连两个姨太太都养不活、非要靠她们自己出去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特别是跟那种不三不四的女人混在一道)赚饭钱的地步。真是一点面子都不要了。自己的面子不要,连谭家的面于也不要了!谭家前世作了什么孽啊,居然讨进这种样的女人?!老太太们恨不得马上冲进这两个女人房间里去好好教训她两一顿。但老老太太们明白,她们老了,别说是动手,就是动嘴,她们中也没一个说得过那两个年轻的姨太太。冲进去,很可能被说瘪了出来。灰溜溜没个下场。于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只有让经易门去办这桩事体最放心。经易门当然不会推辞。此刻,能得到老太太们的信任,他万分感动。使他对经家的前途又有了一点信心。更加觉得不能轻易地放过了大闹崇善里的赵忆萱。他再次从箱子里翻出那一套纯毛藏青制服。强打精神,多吃半碗鸡粥,通知赵忆萱,见不见面已无关紧要。赶快在离婚书上签字。有啥话,签了字再讲。尔后,就急急忙忙乘车去找许家两姐妹。赵忆萱那天只好独自坐在约定的那个小花园尽头,一家扬州菜馆两羊居雅座间里。这里“盘樽清洁,座头雅致。夹道榆柳,春藏莺簧,夏发蝉噪,秋冬寒鸦数点,不乏胜景几何”默默望着窗外被几十年后的上海人称作浙江路九江路的繁华喧嚣地段。虽然又黑又瘦的经易门这一刻心里再次燃起了希望之光,但这个同样又黑又瘦的女人此刻却觉得经家气数已尽,她赵忆萱也走到尽头了,再活下去,真没有一点意思了。
默坐了两个小时,她向店家要来文房四宝,想给易门留几句最后的话。在细细地舐饱舐匀了那支特制“湖江一品”狼毫笔尖之后,却又久久落不下笔去。是啊。还写什么呢?还有什么可写呢?做了这么多年的经夫人,她居然想不起一点自己到底做过点啥。讲过点啥。霎时间,头脑里一片空白。晕了起来。眼前一片模糊。一片灰蒙蒙。雾沌沌。想呕。再想,还有儿子这便是我唯一的了?儿子怎么办?经易门不喜欢这个儿子。曾多次把儿子送回乡下老家。儿子的确不太争气,长得呆里呆气,从小就只对各种各样的旧货感兴趣;只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旧货,只喜欢坐在一丛丛碧绿生青的麦田里看一只只金龟虫。发呆。随便怎么劝,怎么打,也改不过来。为儿子的这点怪毛病,忆萱背地里不知落过多少眼泪。为此,经易门一直把他放在苏北乡下的一个亲戚家寄养。但以后怎么办?总不能让他就此做一辈子乡下小孩啊。
阿部她忽然想到这个个子不算矮的东洋人。想到那天,他注视自己、注视十六时那眼神里叫人难堪的炽烈和专注。把儿子托付给他。可能吗?她迟疑地一抖颤。一滴墨汁便从笔尖挣出,啪地一声滴落到金黄色的熟宣信笺上,慢慢涸染开,居然成了一只缩头蹲伏在枯荷残梗上的墨蛙。
50
我问谭宗三,谭雪俦的便血真的跟经易门有关?
他说,后来查清,这完全是不实之词。
我问,当时你就是凭这一点,才辞退经易门的?
他说,不。不我辞退经易门跟这个说法毫无关系。
我再问,你当时是否知道自己辞退经易门,会促成赵忆萱自杀?
他缓慢地摇了摇头。但神色中,多少带出一点歉疚和张惶。
我问,那你当时到底为什么死活要辞退经易门?
他说,说起来也许你不会相信,这正是几十年来,我一直也在想搞清的谜团。
我说,这是你自己干的事,你说不清?
没有回答。
那你后来怎么又离开上海,跑到通海地区来当了这么个伪县长?我再问。
还是没有回答。
在押人犯居然敢不回答政府提审人员的问题,这在人民政府治下,是难以想象的,也是绝对不允许的。但那天,谭宗三的确没回答。现在回想起来,他保持沉默后,便显得有一点发呆,尔后突然地把上身挺得很直,尔后便茫然地转过头去,久久地去注视铁窗外那久久也不得停歇的小雨小雪。悉窸窣。滴滴答。
51
谭宗三在同济的同窗好友周存伯那天料到谭宗三近日内会来找他,便赶快到弄堂口五福奎茶叶店里赊了二两太平猴魁,又向二楼俞家借了一盆南天竹盆景,并请人仿五代杨凝式的草书,写了幅立轴挂上。立轴上借用了清末沪上“雕梨镌枣”最见成效的江阴人缨艺风的一句话:“冷淡生活胜于征歌选舞多矣”一位叫张大然的老同学一进门,冲过去就要撕它,还撒着京腔韵白,挖苦存伯:“呀呀呸!尔等岂是冷淡生活的人?不要给我挂羊头卖狗肉了吧!”
周存伯还搬出一大包已然写了六年还没最后“杀青”、恐怕永远也“杀”不了“青”的中国城市建设史手稿,连同前几年搜集的一箱资料,十几块“秦砖汉瓦”赝品和几具贵州傩戏木壳面具,一一铺排开,摆出一副依然“苦心做学问”的架势,只等宗三上门。周存伯大学毕业后跑遍大半中国,北上津门,南下广州,西南到过昆明,还在香港折腾一年多,前后转过十来个公司,两年前才回上海,在杨树浦一家专门做渔船锚具灯具的小厂改行搞销售,算是扎牢了脚跟(?)。除了这位周存伯,谭宗三在大学里还有几位知己。一个叫陈实,出了大学校门,至少跟四个女人结过婚;现在在大沪晚报做夜班编辑。第五个老婆是金城银行董事室秘书。在董事长面前相当吃得开。因而忙。用陈实自己的话说“一个礼拜只回来两趟,还不一定都能留下来跟我过夜。我这守活寡的,真叫苦哇。”但从各种迹象看,他暂时还没有结第五次婚的打算。个中原由,据老同学们分析,恐怕跟金城银行实际控制着大沪晚报一半以上的股票有直接关系。还有一个就是上面提到过的张大然了。张兄读大三时就觉得全体老师中已没一个能教得了他。决意退学。先在本校实验室混了两年,以后到中央商场做红白家具生意。先是帮老板跑外勤。也就是说,有人打电话来要卖旧家具,他上门去看货论价。生意谈成,他拿一成六回扣。假如卖主是他找来的,拿二成四回扣后来一成六的变成了二成一,二成四的变成了三成二。没过几年就存下不小一笔钞票,跳出来自己在霞飞路善钟路路口也开了一爿红木家具店。这爿店有两点与众不同:一,不是一百年前的旧家具不过手;二,没发誓这辈子永不结婚的人,不雇用。因此,店里所有的店员,从管账的到看库房的,全部是光棍。而且全部是四十岁以上的老光棍。他张大然在这里头要算是最年轻的了。他认为这种男人(因为经历了种种心灵创伤而下决心不再成家不再接触女人的男人),一旦受雇,做事往往特别专心,也特别细致。大然自己虽然也没有结婚,却一直跟房东太太几位千金中的某一位,过从甚密。这位宝贝女儿,芳龄二八,失学在家。张大然在苏州河边恒丰烟草公司后头一幢石库门房子里,还特地为她租了一间带客厅的厢房,做约会用的“秘窟”至于,也三十出头。从各方面的条件来看,已足以在上海娶一个会计师或私人开业医生家小姐的他,为什么至今还不正式成家,老同学们的分析是,原因只可能是一个:还不甘心让自己这辈子就此窝在某位会计师或开业医生家里做“赣女婿”当然更别说去做这种只拥有两三间出租房的“房太太”的女婿。这叫留住青山只待东风。总之一句话,算来算去,还是目前这样合算:花较少的一份钱,养一个没有任何名分、不必负任何责任的“小妾”
还有一位,复姓鲰荛,名半年。他哥哥是谭宗三张大然等人的同班同学。他们一家都生慢性腰子病。他哥哥病故。病故前,托宗三等人“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请分神关照关照我这位天赋极好的兄弟”于是他们又常和鲰荛来往。时间一长,关系胜似同窗。鲰荛家住虹口。父亲在复旦当教授。得“慢腰”时,高中还没有毕业,后来就一直体学在家。自学外语。据说已经学会的有六七国,正在学的有五六国,准备要学的还有三四国。弄堂里的人真搞不懂他,学那么多种外国话,做啥?这位鲰荛老弟,跟张大然一样,从十九岁起就认定,全上海,乃至全中国都没有一个人能做得了他老师。征不狂?狂。岂但是狂,而且是狂到家了。但人家有本钱狂。你不能不让他狂。那么多种外语,他全部是自学的。你行吗?上海滩上,现在是个人都会来两句“哈罗”“也司”“雪堂”“吞迪福”但又有几个是真拿得起字林西报或密勒氏评论报的?而人家鲰荛半年,二十岁那年就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做过英文校对,校过的最厚的一本书是原版牛津当现代英语袖珍词典。全书八百九十六页。廿九个印张。拿到的校对费,付了半年的药费,还为他同样病休在家的妹妹,从旧货商店买了一支货真价实的德国黑管。
谭宗三找这几位老同学,只有一个目的,请他们帮他从经易门手里把谭家接管过来。同时也要他们帮他查清所谓“谭家男人活不过五十二岁”这个“谜”
(几天前,他曾把他们请到国际饭店十四层楼一个法式大菜间里谈过一次。谈的也是这两件事。那天的聚会,是他们毕业十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当场还发生了一件相当“有趣”的事。他们很准时地按宗三约定的时间走进鬼峨的玻璃大门,感慨万千,说笑寒暄,真的是要相拥而泣。在相互一打量后,突然肃静了。他们突然发现,十年后再聚,他们中的每一位——除了谭宗三,都成了独臂人,都失去了一条胳臂。命运怎么那么相似啊当时的确一片寂静。压抑得气都喘不过来。一片惊愕。也一片凄惶。连国际饭店前厅里的那些“仆欧”们也都不免一愣——今天怎么会有这么多一条胳膊的先生,西装笔挺地聚到这里来吃法式大菜?!)
那天,这几位对谭宗三说,他们要回去考虑考虑再给答复。今天谭宗三来听回音。
十分钟后,大然、半年和陈实到齐。
“到底肯不肯帮忙。给一句痛快话。”谭宗三斜靠在丰伯家的那只旧沙发上,拉长了声音问。他身后立着存伯父亲留下来的几只书橱。书橱已经很有些年头了,洋松烤板质地,做工也粗糙。倒是横七竖八插满了中西各式版本的书。他喜欢周家的这几个书橱。质朴。实在。也非常欣赏自己的这几位老同学,欣赏他们善于把种种精深的冷静和理智隐含在浅表的浮躁和趋俗之中。欣赏他们有时由沉默寡言表现出来的精力过剩,能给你一种更可靠的安全感。更欣赏他们只要开口,就能一针见血的锐利。欣赏他们的苍白。欣赏他们那一头名士般的长发和此时此刻一身中式布裤褂打扮。
“帮忙么当然没有问题。不过侬也晓得阿拉每个人手里都有一点自己的生意”这是张大然的声音。
“侬不就是那爿家具店嘛。关掉。”
“关掉?侬讲得简单!侬晓得这爿店每年要给我多少进账?”依然是大然。声音显然已提高了两三度。
“多少进账?五十万?够(口伐)?我‘夯旁嘟’(全部)补给侬。”
“补给他五十万?赚煞伊!”一直还没开过口的陈实冷不丁斜了大然一眼。他显然认为大然“五十万”这个价,开高了。有点“趁人之危”
但谭宗三不在乎。此时他着急的只是赶快接管谭家。赶快摆脱经易门。他还明确表示,此“政策”同样适用于其他各位。只要发生了损失的,报个数来,统赔。统赔后只有一个要求,不许再心挂两头。要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效力于谭家。
几个人中最年轻的鲰荛在椅子上稍有点不安地扭动了一下身体,迟疑地问道:“为啥要撇开那个大名鼎鼎的总管绎易门先生?听说这位老兄相当能干。对你们谭家相当忠诚,为啥还要用我们去取代他?”
“不要跟我谈这位经易门。”谭宗三语气立即变得生硬。“我已经停了他的生意了。”
“停他的生意?为啥?古有明训,三军易得,一将难求。”鲰荛觉得更不可思议了。
“为啥为啥。侬哪能那么多为啥?请侬来是为我做事,不是为经易门做事。问那么多为啥做啥?”谭宗三已经显得很不耐烦了。这一向,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熟人都想方设法到他面前来打听(逼问)为啥一定要撤换经易门。不少人甚至忿忿不平。由于他总在回避,对这种追问总表现得极为不耐烦,态度一反往常,使局外人都觉得他在“蓄意隐瞒”什么。于是种种猜疑蜂起。甚至有人编出这样的荒唐话,说经易门是谭宗三父亲的“私生子”谭宗三怕这位私生的兄弟有朝一日坐大,跟他争夺遗产,才不顾一切地要把他及早赶出谭门,以“防患于未然”等等等等。使谭宗三烦不胜烦。
但,鲰荛还想追问。存伯马上站起来,拉住他,轻轻对他说了句什么,鲰荛才不作声了。周存伯对鲰荛说的那句话,是从柏格森那本著名的timeandfreewell里引出来的。那句话是:“不要多问。还是静观万象去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