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34.net,大秦帝国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下面,我们再结合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特征,来简单认识一下几个法家代表人物:
1、慎到(约公元前90年~公元前15年),战国时期赵国人,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他与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共过事。慎到与孟轲即孟子(前7年-前89年)也是同时代的人,有说:他们皆通五经;轲长於《诗》,慎到长於《易》。慎到著有《慎子》。也有人说慎到就是墨子的大弟子禽滑厘,也就是当年去魏国救援孙膑的人物,但不能确定。
慎道生活的时代,主要的大国是楚国、齐国、秦国、燕国、魏国、韩国、赵国等(晋国刚刚三分)。各国都先后开始了变法图强。
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魏武侯在位期间,有李悝、吴起、西门豹等名臣;吴起、乐羊制其兵;各司其职,文武相济,魏国大治,开疆拓土,盛极一时。
魏武侯承继基业,老臣犹在,但控御无道,致使人才流失。他任田文为相,吴起以功高与田文相争,他不能妥善安置吴起,后又任公叔痤为相,还听信公叔痤谗言,怀疑吴起,吴起惧诛逃往楚国。
公元前8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楚国变法。变法未成楚悼王死,吴起被杀。
后来的名臣屈原也被楚怀王驱逐,公元前78年投江自杀。
公元前56年,秦国秦孝公开始任用商鞅变法。那时候诸国的主要军事对手是楚国,普天下都在征伐倒霉蛋楚国,可除了秦国大有斩获,楚国与其他国家胜负互见。秦国也还没有能力去征伐六国。
慎到后期也不甘寂寞,来到了楚国,为楚王提了一些建议,估计也只是策士而已。
慎到提出:治国无其法则乱,百姓、百官要听从于君主的政令,而君主做事是必须完全依法行事,其隐含的意思是反对君主专制、也反对贵族擅权。
自相矛盾的是:他又提倡重“势”和“无为而治”。重“势”是为了敬法,君主只有掌握了权势,才能保证法律的执行,才能令行禁止。他提出君主“为天下”说,意即君主立天下不是为一己之私利、而应当天下为公,这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说。要达到这个目标,慎子认为唯一的办法是实行法治。“一人心”是法治的本质。
慎到的无为而治是指:臣事事而君无事,即国君不要去做具体工作,具体工作应在“事断于法”的前提下,尽量让臣下去作,以调动臣下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能。
君王有了权势,不是为了独断专行、以天下为私,而是为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式是确保万事都由法律来规范,这种学说在先秦时代也太超前了、太乌托邦了,跟现代某党的宣言都有相似的地方,怎么会被楚国国王接受呢?
其实慎到的学说也是源出老子的“清静无为”。
、申不害(约公元前85~前7)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
申不害针对臣子篡位弑君屡见不鲜的情况,主张要强化君主集权,提倡“术治”,也就是要研究君主驾驭臣下的手腕、手法,也就是权术。他认为君王最大的敌人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手下的重臣(权臣)。要用法来约束民众,用术来控制百官。
君王要让臣子们勤勉办事,但是不能让他们掌握大权,要事决于君王。要对百官严厉考核、监督、让他们相互制衡。不能使用贤臣,因为贤臣势力会很大,威胁到君王在民众中的地位。
不尚贤使民不争,也是道家的迂腐观念。后来的韩国,果然没几个贤臣,所以在关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消灭了!
申不害就是害死韩国的罪魁祸首!
、商鞅大家都清楚,他那一套就是灭人欲、施暴法,将国家全体民众都逼迫上战车,无论小民还是公卿,一视同仁:杀人的就立功享福,不能杀人的就甘居社会底层。即使是发展生产,也是为了筹措攻战军粮的需要。为了战争胜利,根本不用去顾忌道德、信义。
商鞅是秦国暴政的肇始人,也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摧残最大的历史人物。他满脑子都是攻伐、厮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先秦“法西斯纳粹分子”。
最后其“作法自毙”、“众叛亲离”,被“五马... -->>
下面,我们再结合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特征,来简单认识一下几个法家代表人物:
1、慎到(约公元前90年~公元前15年),战国时期赵国人,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他与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共过事。慎到与孟轲即孟子(前7年-前89年)也是同时代的人,有说:他们皆通五经;轲长於《诗》,慎到长於《易》。慎到著有《慎子》。也有人说慎到就是墨子的大弟子禽滑厘,也就是当年去魏国救援孙膑的人物,但不能确定。
慎道生活的时代,主要的大国是楚国、齐国、秦国、燕国、魏国、韩国、赵国等(晋国刚刚三分)。各国都先后开始了变法图强。
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魏武侯在位期间,有李悝、吴起、西门豹等名臣;吴起、乐羊制其兵;各司其职,文武相济,魏国大治,开疆拓土,盛极一时。
魏武侯承继基业,老臣犹在,但控御无道,致使人才流失。他任田文为相,吴起以功高与田文相争,他不能妥善安置吴起,后又任公叔痤为相,还听信公叔痤谗言,怀疑吴起,吴起惧诛逃往楚国。
公元前8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楚国变法。变法未成楚悼王死,吴起被杀。
后来的名臣屈原也被楚怀王驱逐,公元前78年投江自杀。
公元前56年,秦国秦孝公开始任用商鞅变法。那时候诸国的主要军事对手是楚国,普天下都在征伐倒霉蛋楚国,可除了秦国大有斩获,楚国与其他国家胜负互见。秦国也还没有能力去征伐六国。
慎到后期也不甘寂寞,来到了楚国,为楚王提了一些建议,估计也只是策士而已。
慎到提出:治国无其法则乱,百姓、百官要听从于君主的政令,而君主做事是必须完全依法行事,其隐含的意思是反对君主专制、也反对贵族擅权。
自相矛盾的是:他又提倡重“势”和“无为而治”。重“势”是为了敬法,君主只有掌握了权势,才能保证法律的执行,才能令行禁止。他提出君主“为天下”说,意即君主立天下不是为一己之私利、而应当天下为公,这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说。要达到这个目标,慎子认为唯一的办法是实行法治。“一人心”是法治的本质。
慎到的无为而治是指:臣事事而君无事,即国君不要去做具体工作,具体工作应在“事断于法”的前提下,尽量让臣下去作,以调动臣下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能。
君王有了权势,不是为了独断专行、以天下为私,而是为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式是确保万事都由法律来规范,这种学说在先秦时代也太超前了、太乌托邦了,跟现代某党的宣言都有相似的地方,怎么会被楚国国王接受呢?
其实慎到的学说也是源出老子的“清静无为”。
、申不害(约公元前85~前7)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
申不害针对臣子篡位弑君屡见不鲜的情况,主张要强化君主集权,提倡“术治”,也就是要研究君主驾驭臣下的手腕、手法,也就是权术。他认为君王最大的敌人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手下的重臣(权臣)。要用法来约束民众,用术来控制百官。
君王要让臣子们勤勉办事,但是不能让他们掌握大权,要事决于君王。要对百官严厉考核、监督、让他们相互制衡。不能使用贤臣,因为贤臣势力会很大,威胁到君王在民众中的地位。
不尚贤使民不争,也是道家的迂腐观念。后来的韩国,果然没几个贤臣,所以在关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消灭了!
申不害就是害死韩国的罪魁祸首!
、商鞅大家都清楚,他那一套就是灭人欲、施暴法,将国家全体民众都逼迫上战车,无论小民还是公卿,一视同仁:杀人的就立功享福,不能杀人的就甘居社会底层。即使是发展生产,也是为了筹措攻战军粮的需要。为了战争胜利,根本不用去顾忌道德、信义。
商鞅是秦国暴政的肇始人,也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摧残最大的历史人物。他满脑子都是攻伐、厮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先秦“法西斯纳粹分子”。
最后其“作法自毙”、“众叛亲离”,被“五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