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34.net,东方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眺望苍莽的武夷,色彩上没有四季——日月轮回不止,如黛的山色未曾漫漶。近触武夷,季相分明。四季之幺的武夷,寒冷主宰着这里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虫虫鱼鱼,景致缥缈旖旎。

    在我的印象里,武夷山不是那种气势磅礴、一柱擎天的山体,它是一些并不十分奇险壮观山峰的组合体。它没有一览众山小的傲气,摩天雪山的冷峻,因隽秀、豁达、中庸获得人们的亲睐,又因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物种引来世界的瞩目,遐迩闻名。

    北风踏行的武夷,恰似一位娴雅的小家碧玉,淡淡地张着目,微微露着笑,安恬若素地伫立在冬的晨光暮色中。她紫袄夹身,浣纱成雾,滴泉为乐,以溪为砚,以峰为笔,画就一幅恬静雅致的水墨山水自画图。她青丝披肩,虽然没有春天姹紫嫣红点缀时的娇媚,夏天的俊朗飘逸,秋天的色彩斑斓,但是缕缕青丝依然生机勃勃,丝丝有致。她将田园式的质朴和人见人爱的亲和力融入灵魂。人至此宛若与曾相识的故友重逢,兴奋、喜悦、惊讶荡漾于心。

    怪石纷呈,多藏玄天幽洞的武夷,树荫层层。高高的树冠葳蕤,匍匐的野草枯黄,寂静在整个武夷蔓延。武夷山的树成片而立,武夷山的树突兀挺立,武夷山的树各成一体,每一种树个性鲜明。水松枝虬干挺,银杏古老高节,红豆杉珍贵挺拔,鹅掌秋叶奇稀有倒映在水里是水中的图画,挺立在古寺旁是古寺的佛塔,岿然屹立在险峰上是险峰的神韵。以占有索取的心看四季之幺的它,无法真正感受它的色彩美;以践踏的姿势靠近它,无法体会它的儒雅;以关爱的心看它,它才会展现最美好的一切,人们才能感知它对自己心灵的慰藉。游山乐水的人只有摒弃高于自然的自负,与自然平等相待,自然才会更加自然地与你相依相偎,武夷山的树更是如此。纵然肉眼无法看到,心灵也能感触到。

    武夷山的雪,是品味高雅的奇女子。每年在寒风千呼万唤下才飘临武夷一两次,停留两三日而已。她深知人们的好奇心理,还在人们对她感到兴奋不已、赞叹她如诗如画的时候,便悄然而去,为看雪的人留下无尽的思念和期待。她来时,挥动冰清玉洁的素帕,一夜间染白武夷的峰峰壑壑,苍苍茫茫的白练与天相接。她洁净了人们的心,装扮了山的梦。玉女峰披上洁白的婚纱,桃腮腼腆,目溢秋波,与大王峰举行永无结局的婚典。游人是她的贵宾,溪流为她奏乐,寒风是她的礼宾。雪融化,梦亦醒,情却未了。这凄凄惨惨的爱情仪式,年年如此,岁岁不变在武夷重演。玉女对爱情忠贞不渝,宁化顽石也不放弃,其行可敬可赞。武夷雪面对玉女没有结局的爱恋,岁岁不忘为玉女披上圣洁婚纱,尽管只是一种象征,其情可贵,其行可彰。凝视这无暇的圣物,怎能不思绪缱绻?怎不会油然而生“山为卧榻雪为被”的冲动?踏雪寻景,足迹是你在雪上留下的烙印,武夷雪收藏你的踪迹。这是你愿意的,也是我愿意的。抬眼望峰,武夷雪处处一样又处处不一样。玉女峰永远是人们在这里产生怜悯的地方,是武夷滴血的心脏。

    寒风摇曳入武夷,九曲清癯秀一层。冬日的九曲溪,水瘦神清,景致迷离。踏径看九曲,野草瀼瀼,烟气袅袅,濡湿了一批批文人雅士的襟怀,湿漉漉充满文气的诤言佳句从他们竹管笔端涓涓而出。九曲溪为他们提供了释放才情的舞台,他们为九曲溪增添了风采。溪两侧祼露的鹅卵石,密密匝匝,前赴后继地朝溪的中央压迫而来,衣带般渐渐缠紧九曲溪的腰身,显现苗条的身材。伸手触摸清泠的溪水,一股清气从指端滑入心脾,顿觉一股浊气遁出体外,精神矍烁。那么溪水又清澈到什么程度呢?浅处可以清析地看到头发般粗细水草的摇摆姿态,甚至可以看清一粒沙的颜色和形状,如潭的深处蓝的也比春夏秋时的明亮,宛若明镜。山对镜梳妆,人对镜觅景。严霜的早晨,日出东方,溪面烟气蒸腾,淡淡的紫,如梦如幻。乘竹筏漂流,艄公说古绘声绘色,两岸的峰峦影影绰绰,流水汩汩、淙淙。随那云雾飘来的是柳词的婉约,辛词的豪放,渐去的是山的轮廓。过去的美,与现实的物在这里碰撞,碰撞出一个血肉丰满、有情有义的九曲水。

    观武夷云,不同角度给人的视觉冲击各异。高处观云,云自洞穴沟壑中涌出,在峰腰间萦绕翻腾,云与山体的相接处,一条淡紫的丝带飘浮其上,若隐若现。云向峰顶涌,峰顶冉冉的野草也拂动起来,如踏云而舞的仙子。云团麇集,是张密不秀风的网,无论如何凝望,也无法看清云下的风景。云团离散,从云隙俯瞰,也只能看清景色的一半,另一半需要用心去感悟。穿行于山径的云中,看见的却是迷蒙、冰冷的雾。

    屏住呼吸停留在雾中,听泉的轻吟,风的絮叨,远远近近,隐隐约约。寒兰的清芳不知何时浸染进了雾中,弥漫进心房。寻它的倩影,却不知它身藏何处。不打扰也罢,只要心中有它便可了。“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禅意在空荡荡的雾中飘散。武夷是颇具禅意的。

    武夷的奇山异水、洞天佛地、经典摩崖、流香佳茗、千古之谜、美妙传说,看不尽、听不齐。武夷的景四季各异,我把四季之幺的武夷盛放在心的中央。

    古典的和平

    具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殊荣的和平古镇,是一曲饱含闽北乡土气息的山歌,从遥远传唱至今;是一颗古朴的明珠,从远古璀璨到今天;是一座历史博物馆,抖落的是尘埃,留下的是珍贵。

    一

    没到和平古镇之前,我对和平的古心存怀疑。当脚步踏进和平那一刻起,我信服了和平是闽北古民居群的典范,而且是一幅蕴含浓郁农耕文化、古意盎然的水墨丹青。

    位于闽北重镇邵武南部的和平,古称“禾坪”意为地势平坦,盛产粮食,是一座古城堡。它是古代邵武通往江西、泰宁、建宁、汀洲的咽喉要道,而且福建出省三道之一的隘道“愁思岭”就在和平境内,因而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它的确古老。古闽越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即在此拓土生息,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点燃了文明之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唐代。唐时称“昼锦”宋为“昼锦乡和平里”因唐代这里已经人口稠密,形成繁华的街市,故宋以后又称“旧市街”元承宋制。明为“三十三都”万历年间和平开始修宝塔、建城堡。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设和平分县。修建和平城堡就地取材,全部用河卵石砌成,别具匠心。至今仍屹立的东门、北门谯楼见证了几百年的风雨;谯楼顶上,翻飞舒卷的仍是亘古不变的白云清风、沐浴的仍然是不老的朝晖夕阳。

    这里古迹星罗棋布,不仅有城堡、谯楼、分县衙门,由明末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袁崇焕题写塔名的“聚奎塔”闽北历史上最早的宗族书院——和平书院,还有许多庵庙宫观、祠堂及义仓,更有近300余幢明清民居建筑,仅建筑技艺精湛、雕饰精美、外观壮美的“大夫第”就有5座,是我国保留最好,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

    古镇保留了完整的古街巷。城堡内有两条分别连接东西城门和南北城门的古街,街道两侧纵横交错的大小巷道都是中间铺青石板,两边铺河卵石,有的全部铺河卵石。贯穿古镇南北的旧市街,被誉为“福建第一古街”古街全长600余米,宽6-8米,街中心全以青石板铺筑,因北高南低的地形关系,街道随形就势形成“九曲十三弯”宛如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旧市街两侧的砖木结构老房子挤挤挨挨,均为前店后院式。绝大多数店面现已关闭,只剩下几爿仍在慢悠悠地开着。店门尽管斑驳残破,却遮挡不住古镇曾有的繁华。侧耳倾听,分明还能清析地听见从街心青石板上传来的唐时的嘚嘚马蹄声、独轮车吱呀呀的吟唱;看见宋时摩肩接踵赶集的人群,志气飞扬的书生;闻到缠缠绵绵几百年游浆豆腐的芬芳——这种芬芳至今浓郁和平有以街为市的传统,至今不变,尽管新镇区修建了农贸市场,一到赶集日,生意人还是径直将货物摆放在新街——聚奎路两侧,赶集的人也乐得在街心踱步,感受和传承着先人的衣钵,是那样的执着与自然。

    东门街两旁灰色的古砖墙,将石板街夹于其间,以其灰暗的色调和凹凸不平的面容,向我展示它的沧桑,仿佛每块砖里都藏着一个神秘的故事,每一道墙缝都牵引着古镇人的情愫。街面的石板,块块光滑,雨后更是光洁如镜,如诗如画。诗云:“江南冷雨北吹斜,人影百姿映在街。洁石镜明非打锉,但凭千载万家鞋。”街面每隔100米就有一个用条石铺成,状似棋盘的图案,当地人称其为棋盘石。棋盘石有何作用呢?传统的说法是:和平历代都有大量的人士中科举或在外做官,他们衣锦还乡,荣宗耀祖,骑马或坐轿回来,进入城堡,每到一块棋盘石就停住,下马或下轿稍停片刻,以显示他的荣耀和光彩。还有一个作用是:有一定身分或地位的人家出殡,棺木每抬到一处棋盘石就停下来,让孝子贤孙们跪下叩拜,拜完再抬起棺木往前走。一般没有官职或身分地位的人家则没有在这里停棺叩拜的资格。这光滑的石板不仅展示着和平的久远,还铭刻着古镇人千百年根深蒂固的贵卑有别的思想。

    古街两旁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河卵石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高墙窄巷,古朴幽远。有诗写道:“壁剪裁天地,地幽碧落奇。巷深苔藓盛,天小白云稀。”每一条古巷都有一个名字,每个巷名都有一个由来。其中最宽处只有75公分,最窄处只有50公分的巷子,叫和气巷。因为两个人在巷子中相遇,必须同时侧身,相互谦让才能通过,故名“和气巷”近百条巷子,纵横交错,犹如迷宫,陌生人走进去非常容易迷路,极具挑战性。古民居鳞次栉比,既有中原古风,又具地方特色,堪称古民居的瑰宝。

    和平古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唐代到科举废除时,和平出了137名进士,被誉为“进士之乡”许多传统的民间的民风民俗依旧传承下来,如傩舞、三角戏、民间曲艺、节俗、婚俗以及游浆豆腐、织造腰机布等等。和平游浆豆腐的制作工艺堪称中国一绝,它是用老的豆浆作为酵母,发酵而成,不添加石膏与囱水,是纯绿色食品。和平的油炸豆腐别有特色,有诗赞道:“温柔玉板满盘鲜,扑入油花唱又颠。金甲披身香四逸,千烹万煮总缠绵。”还有“泥鳅钻豆腐”、“熏烤鲤鱼干”、“和平包糍”、“和平田螺”、“和平米粉”等烹饪绝活,名闻遐迩,享誉久远。

    轻轻行进在幽邃的古镇小巷里,把袅袅炊烟揽入眼帘,将鸡鸣犬吠听成一曲曲朴实动听的民谣;任脚步声回荡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把自己融入古镇,融入历史,去领略古镇的文明与智慧,去感知古镇千载有力的脉动。

    我将古镇的繁华与沧桑融入灵魂。

    二

    和平古镇不乏豪门巨宅和有价值的建筑,砖雕木雕工艺精湛。

    和平古镇砖雕不仅数量多,而且巧夺天工,件件都称得上艺术珍品。行走其间,犹如置身艺术的殿堂。

    “花绽百姿草竞妍,鸟鸣千啭蝶翩跹。篷船摇橹漪澜丽,骏马扬鬃将甲坚。”这首题为砖雕的七绝,描写的就是和平古镇美轮美奂的砖雕。和平古镇内近百条的小巷在高墙间蜿蜒,古朴、幽静、深邃,见证百年夕阳烟雨。走进它,仿佛进入了那久远的过去,令人浮想联翩。不经意间,精美的砖雕就会扑入眼帘,令人心潮澎湃。

    坐落于距古镇东门一百米处的“李氏大夫第”为奉政大夫、知州李春江,奉直大夫、直隶州州同李奇川的宅第,此门李氏清晚期“一门九大夫”其门楼为砖石构六柱五间一门牌坊式八字门楼。门楼左右三组梯级挑檐,烘托出顶檐的上冲之势,整个门楼气势恢宏,极为壮观。挑檐砖质斗拱层叠,样式华丽。砖雕内容丰富,有历史人物故事,多种动植物和吉祥图案。砖雕以大门的中间为中轴线对称展开,注重在对称中求变化。中轴线两侧画幅讲究对称美,画中的内容却不是一模一样的,但都风采动人,栩栩如生。八字面的墙上有四幅三国演义的典故:“斩颜良”、“华容道”、“长坂坡”、“博望坡”四幅砖雕采用了浮雕和镂空透雕的技法,所雕人物造型精美,将人物的喜怒哀乐惊展现得淋漓尽致。“华容道”雕的是曹操赤壁大败,被关羽拦截,关羽因还人情放走他的一幕。但见曹操盔丢发乱,身体前倾,策马扬鞭,拼命往前奔;关羽手提青龙偃月刀端坐马上,目送曹操逃命。曹操的狼狈相被雕刻得逼真传神,与关羽威风凛凛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一幅“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的砖雕,人物战马形状生动,雕刻玲珑剔透,画面极为精美。门楼雕刻这些历史人物故事,折射出房主人崇尚“忠”“勇”“义”“孝”的思想。些外,雕刻精美的松、竹、梅、鹤、鹿、麒麟等组合的画面错落有致分布在巨大的门楼上,极具美感。最奇特的是,在题额上方左右两边各有一只凤、一条雕刻精细,活灵活现的曲龙。不过所雕之龙在凤的下方,与传统的龙在上凤在下正好相反,是典型的清同治年间产物,历史时代特征非常明显。在这里即可欣赏精美绝仑的砖雕,也可感受到历史的印迹。

    坐落在和平街东侧的“黄氏大夫第”合院三进二厅,正厅为一厅三天井,均三开间,南侧有护厝。砖石构四柱三间一门牌坊式八字门楼,砖雕丰富精美,富丽堂皇,有简洁疏朗的图案,有内涵深刻的画面。四幅主画面采用粗犷的写意技法,雕刻了梅、竹、松,锦鸡、鹤等物,谐喻“松鹤延年”、“富贵长留”、“竹报平安”、“锦绣美满”既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李氏大夫第”写实的砖雕对比起来欣赏,别有一番情趣。

    位于古镇区东南1。5公里的狮形山上,矗立着一座20米高的宝塔。宝塔为砖木石混构,是明朝所建塔中较为罕见的,是研究古塔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宝塔六面均外辟拱顶窗龛,龛内砖质浮雕神佛像,形态各异,表情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龛顶砖雕花草图案,精巧、华丽、大方,与佛像相得益彰。更为珍贵的是,塔名“聚奎塔”是由袁崇焕题写的。“聚奎塔”三个字笔画苍劲有力。

    走在600米长的和平街上,两旁砖雕精美的马头墙,让人在感受历史、古朴的同时,体会到古民居的华贵。甚至一座非常普通民房的门楣上都有镂空透雕的砖雕精品。

    民居木雕内容丰富,既有花草图案又有历史故事。二十四孝中王祥“卧冰求鲤”、黄香“咨蚊饱血”和“孟宗哭笋”的典故;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如萧何月下追韩信、关羽在华容道放曹操的故事,尽展于门窗之上。这些雕饰,技艺精湛,人物传神,栩栩如生。

    和平古镇民居中所荟萃的精美的雕饰,集中体现了古代闽北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彰显了和平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

    和平文化炽盛,和平书院承载了教化的使命。

    古朴苍老的和平书院,至今仍然挺立在古镇之西的深巷间。它是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归隐故里创办。黄峭心怀复唐的志向,面对不可逆转局势,没有苟且于朝堂,毅然地选择了归隐,在和平根植了培育才俊的梧桐。

    黄峭不仅是一位贤者,还是一位思想在当时空前豁达之人。黄峭,娶三妻:上官氏、郑氏、吴氏,三妻各生七子,共二十一子。后周广顺元年(951年)黄峭适逢八十寿诞,大会姻亲。在盛大的宴席上他面对儿子、媳妇感慨陈词,并对家事做了新安排。他说:“古谚:‘多寿多忧,多子多惧’,你们兄弟二十一人,本想全留侍我身边奉老。但以我戎马半生经验,眼见战火所过之处,皆成废墟,一到安定后恢复农桑,又成乐土。现拟三房子媳各留长子侍母送老,余子各给马一匹,家谱一套,资财一份,信马所到,随止择留。”他还口授一诗以赠别:“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嘱咐,晨昏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传统习惯总是子孙承袭、依靠父辈的福荫,父母为子孙营造安乐窝。“父母在,不远游”是从孔夫子那里传下来的传统观念。而黄峭却能意识到“多寿多忧,多男多惧”意识到“燕雀怡堂而殆,鹪鹩巢林而安”摒弃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告诫子孙“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教育后人自强自立,不袭父荫,毅然分遣子孙远走他乡自己开拓创业,繁衍发展。这在当时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也正因如此黄峭后裔繁衍繁盛,至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黄峭后裔达4200万人之多。每年清明,海外总有后裔来黄峭墓祭扫,到和平寻根问祖。和平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是值得他们顶礼膜拜的地方。

    和平书院初创时是一座黄氏宗族自办学堂,专供族中子弟就学,开创了和平宗族办学的先河。邵武南部各姓氏宗族竞相效仿,宗族办学自此相沿成习。自宋以后,和平书院逐渐成为一所地方性学校,吸引了一大批历史上著名人物到书院讲学。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程门立雪的杨时都曾到和平书院讲学布道。和平书院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