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东方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敬仰之情来到宋慈长眠之地,拜谒这位提刑、智臣。敬仰他不在于他的官职,而在于他撰写的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洗冤录集和官品。几百年来,因有了这本法医学专著,不知有多少奸佞之人被绳之以法,不知有多少含冤之人得以昭雪,不知又有多少冤魂得到慰藉。写出这样一本明灯似著作的智者,不得不令人高山仰止。
宋慈,字惠父,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生于福建建阳县童游里(今建阳市童游镇),卒于1249年,长眠于建阳崇雒乡昌茂坊的祖地。我与友人一行徒步向宋慈墓靠近。通往墓地甬道的两旁翠柏成行,地上枯萎沉默了一个冬季的各种野草,纷纷露出崭新的绿意。展现在眼前的宋慈墓封土堆为石砌圆形,肃穆壮观,是1980年代建阳县政府拨款按照岳飞墓的样式修复的。重修宋慈墓之时,墓碑题词却存在瑕疵:“宋慈惠父之墓。”“惠父”是宋慈的字,而不是名。古人名与字同时出现,都要标注字“某某”规范是“慈字惠父宋公之墓。”这是宋理宗的御书,出土的断碑就是这么题写。墓旁立一题刻为“业绩垂千古,洗冤传五洲”的石碑,为中国法医学会学者、专家到此祭祀宋慈时所立,表达学者对宋慈的敬仰之情。墓地周围古树拥立,翠竹亭亭;凤山岭三面田畴数里,阡陌纵横,视野开阔。这样坦荡的环境,长眠爱民、襟怀磊落、品质高节的良臣忠骨也是其所,相得益彰。
宋慈生在官宦人家、书香门第,其父宋巩曾任广州节度使推官,在崇雒创办了书院──萧峰精舍,教化当地乡民的子弟。在书香氤氲的氛围里里,聪颖的宋慈从小就奋发好学,师从朱熹弟子,名儒吴雉。宋慈20岁进入当时最高学府太学学习。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上并非一帆风顺,屡败屡试,直到32岁时才考中进士。这一挫折,磨砺了他的意志,为他走上仕途,以民为本,终成为一代良臣奠定了精神基础。就在他准备实践“济世安民之志”、即将赴任浙江鄞县县尉之际,又因其父去世在家守孝而未能出仕。这一耽搁就是9年,直至年愈不惑宋慈才出任江西信丰县主簿,正式踏上仕途。此后,宋慈出任过知县、州通判、提点刑狱公事、知州军事、知州、经略安抚使等职。他为官二十余载,无论是任负责一县治安的县尉,还是任相当于现在省部级职务的经略安抚使,都能克勤克俭、秉公执法,口碑载道。
宋慈是一位百姓所爱戴的好官,被当时老百姓传颂的事迹很多,但斗转星移许多故事都在时光的沧桑中沉寂消失了,现已无法一一明知。然而在有限的文字记载里还是能管窥一斑。一则讲的是他敢为民言,求灾民于水火的事。宋慈赴南剑州(今南平市)任通判时,正遇饥荒,米商乘机囤积居奇、抬高米价,致使百姓纷纷饿死,宋慈向朝廷建议实行“济粜”法,把居民按贫富程度划为五等“赤贫者完全济助,较好者半济,最好者不济,上者发其存粮之半而济人,最上者则尽发其存粮而济人”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结果“众皆奉令,民无饿死”使灾民得过荒年。宋慈也因“劫富济贫”之举,声名远播。另一则讲的是运用智慧维护法律、伸张正义、惩治邪恶事。宋慈到广东就任提点刑狱之前,广东旧吏多不奉行法令,有的疑犯被关在牢里数年也没对其审理。宋慈到任后,深入现场察访调查,清理了一大批冤案、错案、悬案,短短八个月之内,审结了二百多个案件,积压案件清理一空。宋慈为官以济世为民为己任,敢说敢做,不屑与徇私枉法、假公济私之辈成为一丘之貉。他玉洁冰清,忠君爱民之心,可昭日月。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宋慈还是一位“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和善于将实践上升为理论的学者型官员、智者。他四度出任法官,对狱案取“审之又审”的严肃认真态度,着重实地检验,并总结了宋及宋以前的法医知识,结合本人心得,以“十年磨一剑”的执着和栉风沐雨的勤奋,于淳祐七年(1247年)编成洗冤集录5卷,在验伤、验尸、血型鉴定、检骨、死伤的鉴别、毒物的分辨以及急救法、治服毒药方等,均有记载,成为世界法医史上第一个留下系统著作的法医学专家,洗冤集录比西方国家最早的法医专著、意大利人菲德里的著作早350余年。在这本书里记载了我们所熟悉的晒镰刀找真、凶蒸骨验伤的案例。在洗冤集录的序言中宋慈写道:“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在宋慈眼里,检验出事实真相之于法医,是凌驾于任何之上的追求。
洗冤集录成书后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刑、法官必读书。它还漂洋过海、沐浴沙漠戈壁的朝晖夕阳走出国门,将东方的智慧撒播在异国,并在那里生根发芽,惩奸除恶。洗冤集录先后被译成法、英、荷、德、日、俄、朝鲜等多种文字,前苏联出版的法医学史把宋慈像置于卷首。洗冤集录的精华跨越国界,穿透人种,随岁月的流逝愈发放射出万丈光芒。宋慈本人也因此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nb... -->>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敬仰之情来到宋慈长眠之地,拜谒这位提刑、智臣。敬仰他不在于他的官职,而在于他撰写的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洗冤录集和官品。几百年来,因有了这本法医学专著,不知有多少奸佞之人被绳之以法,不知有多少含冤之人得以昭雪,不知又有多少冤魂得到慰藉。写出这样一本明灯似著作的智者,不得不令人高山仰止。
宋慈,字惠父,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生于福建建阳县童游里(今建阳市童游镇),卒于1249年,长眠于建阳崇雒乡昌茂坊的祖地。我与友人一行徒步向宋慈墓靠近。通往墓地甬道的两旁翠柏成行,地上枯萎沉默了一个冬季的各种野草,纷纷露出崭新的绿意。展现在眼前的宋慈墓封土堆为石砌圆形,肃穆壮观,是1980年代建阳县政府拨款按照岳飞墓的样式修复的。重修宋慈墓之时,墓碑题词却存在瑕疵:“宋慈惠父之墓。”“惠父”是宋慈的字,而不是名。古人名与字同时出现,都要标注字“某某”规范是“慈字惠父宋公之墓。”这是宋理宗的御书,出土的断碑就是这么题写。墓旁立一题刻为“业绩垂千古,洗冤传五洲”的石碑,为中国法医学会学者、专家到此祭祀宋慈时所立,表达学者对宋慈的敬仰之情。墓地周围古树拥立,翠竹亭亭;凤山岭三面田畴数里,阡陌纵横,视野开阔。这样坦荡的环境,长眠爱民、襟怀磊落、品质高节的良臣忠骨也是其所,相得益彰。
宋慈生在官宦人家、书香门第,其父宋巩曾任广州节度使推官,在崇雒创办了书院──萧峰精舍,教化当地乡民的子弟。在书香氤氲的氛围里里,聪颖的宋慈从小就奋发好学,师从朱熹弟子,名儒吴雉。宋慈20岁进入当时最高学府太学学习。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上并非一帆风顺,屡败屡试,直到32岁时才考中进士。这一挫折,磨砺了他的意志,为他走上仕途,以民为本,终成为一代良臣奠定了精神基础。就在他准备实践“济世安民之志”、即将赴任浙江鄞县县尉之际,又因其父去世在家守孝而未能出仕。这一耽搁就是9年,直至年愈不惑宋慈才出任江西信丰县主簿,正式踏上仕途。此后,宋慈出任过知县、州通判、提点刑狱公事、知州军事、知州、经略安抚使等职。他为官二十余载,无论是任负责一县治安的县尉,还是任相当于现在省部级职务的经略安抚使,都能克勤克俭、秉公执法,口碑载道。
宋慈是一位百姓所爱戴的好官,被当时老百姓传颂的事迹很多,但斗转星移许多故事都在时光的沧桑中沉寂消失了,现已无法一一明知。然而在有限的文字记载里还是能管窥一斑。一则讲的是他敢为民言,求灾民于水火的事。宋慈赴南剑州(今南平市)任通判时,正遇饥荒,米商乘机囤积居奇、抬高米价,致使百姓纷纷饿死,宋慈向朝廷建议实行“济粜”法,把居民按贫富程度划为五等“赤贫者完全济助,较好者半济,最好者不济,上者发其存粮之半而济人,最上者则尽发其存粮而济人”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结果“众皆奉令,民无饿死”使灾民得过荒年。宋慈也因“劫富济贫”之举,声名远播。另一则讲的是运用智慧维护法律、伸张正义、惩治邪恶事。宋慈到广东就任提点刑狱之前,广东旧吏多不奉行法令,有的疑犯被关在牢里数年也没对其审理。宋慈到任后,深入现场察访调查,清理了一大批冤案、错案、悬案,短短八个月之内,审结了二百多个案件,积压案件清理一空。宋慈为官以济世为民为己任,敢说敢做,不屑与徇私枉法、假公济私之辈成为一丘之貉。他玉洁冰清,忠君爱民之心,可昭日月。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宋慈还是一位“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和善于将实践上升为理论的学者型官员、智者。他四度出任法官,对狱案取“审之又审”的严肃认真态度,着重实地检验,并总结了宋及宋以前的法医知识,结合本人心得,以“十年磨一剑”的执着和栉风沐雨的勤奋,于淳祐七年(1247年)编成洗冤集录5卷,在验伤、验尸、血型鉴定、检骨、死伤的鉴别、毒物的分辨以及急救法、治服毒药方等,均有记载,成为世界法医史上第一个留下系统著作的法医学专家,洗冤集录比西方国家最早的法医专著、意大利人菲德里的著作早350余年。在这本书里记载了我们所熟悉的晒镰刀找真、凶蒸骨验伤的案例。在洗冤集录的序言中宋慈写道:“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在宋慈眼里,检验出事实真相之于法医,是凌驾于任何之上的追求。
洗冤集录成书后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刑、法官必读书。它还漂洋过海、沐浴沙漠戈壁的朝晖夕阳走出国门,将东方的智慧撒播在异国,并在那里生根发芽,惩奸除恶。洗冤集录先后被译成法、英、荷、德、日、俄、朝鲜等多种文字,前苏联出版的法医学史把宋慈像置于卷首。洗冤集录的精华跨越国界,穿透人种,随岁月的流逝愈发放射出万丈光芒。宋慈本人也因此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