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新安郡王见闻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能惊动尚药局的那些御医。所幸,为杜皇后诊治的不仅有御医、太医,亦有来自民间的佛医与道医。这些或仙风道骨、或慈悲为怀的出家医者,显然更值得他们信任。
之后,长宁公主便将这位姓冯的老太医悄悄关在了某座别院中。老太医辛辛苦苦,足足耗费了两三日,方将淮王病逝那一整年的脉案都写了下来。长宁公主暗中将他写的脉案与原脉案对照了一番,果然是一字不漏。不过,虽说他百般发誓,自己绝不会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定然会保守秘密,李徽却并未将他放回家去。
而长宁公主又与太医署通了气,让他回家荣养,将他原先看守脉案的差使交给了他的儿子。听闻此事后,冯老太医反倒是喜出望外,觉得这个清闲差使没有便宜了外人。他百般奉承与感谢李徽与长宁公主,又忙不迭地答应暂时常住在濮王府中,日后再去长宁公主府帮着教养医女。
接着,堂兄妹二人便拎着老太医与脉案,来到了安仁殿。因他们的请求,杜皇后刻意将几位佛医与道医留在偏殿之中,恳请他们相助。出家人自然慈悲为怀,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均颔首答应帮忙。
所有佛医与道医浏览了脉案之后,皆认为淮王的病症发展有迹可循,并无任何异样:“这位病人自幼身体虚弱,常年畏寒卧病。故而,他不慎染上风寒之后,越发体虚。医者的诊断并未出错,药方也开得对症。不过,病症转急之后,应当是连药也喂不下去了,所以又用了针灸。”
“当时的医者已经尽力而为了。就算是让我们来救人,也不过是能多拖一段日子罢了。阿弥陀佛,此乃天命,早便注定的因果轮回。”
李徽行礼谢过了这些道医与佛医之后,长宁公主便亲自将他们送出了安仁殿。
望着几乎铺满整个偏殿的那一张张脉案,李徽瞥了旁边的冯老太医一眼:“当年淮王叔父的脉案是尚药局的一位直长所写,应当是姓姚罢?如今尚药局中却没有任何一位姓姚的御医,老太医可知他去了何处?”或许直接去问这位姚御医,还可知道更多当年的事。但更有可能的是,这位姚御医早便被安兴长公主暗中除去了。
冯老太医想了想,道:“……老朽记得,那位先前升为了侍御医,险些就成了奉御。后来好像是得罪了宫中的某位妃嫔,被贬为了司医,然后又降为太医署的医正。前几年他像是误诊了哪位勋贵,遭到了报复,流放两千里去了岭南。”
尚药局以奉御地位最高,是专门为圣人诊治的御医,品阶为正五品下。这可谓是医者所能封的最高官职了。奉御之下是侍御医,从六品上;而侍御医之下便是直长,正七品上;直长之下又有司医,正八品下。太医署的最高官职太医令仅仅只是从七品下,太医丞与医监为从八品下,医正仅仅是从九品下而已。
这位姚御医的医术显然不错,年轻时写的脉案便能获得佛医与道医们的一致认同,定然不可能轻易出甚么误诊之类的差错。然而,他却接二连三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品阶一降再降,后来竟流放去了岭南——
这一切,必然有安兴长公主的手笔!而以她的性情,这位姚御医极有可能在流放的时候,就被害死了……而且,他的家眷子孙或许同样会受到牵累。因莫须有的罪名而身死,何其无辜!!
当然,为了查得当年的真相,依然需要派部曲去岭南仔细找一找。除此之外,当时跟在姚御医身边的司医、药童等许多不起眼的人物,应当不可能尽数被安兴长公主寻出来害死。而他们或许也知道一部分真相。
冯老太医悄悄地瞄了这位年轻的郡王一眼,忽然轻轻咳了一声,似是想引起他的注意。
李徽循声望去——这位老太医许是常年钻营之故,颇有些贼眉鼠眼之相,实在是很难令人信任。不过,这样的人物若用得好了,也能带来极大的助益。“老太医可是有甚么话要说么?”
“不知大王与贵主查淮王殿下的脉案,是否是觉得其中有甚么差错……”冯老太医斟酌着词句,“当年安兴长公主也曾大闹过一阵,先帝与文德皇后亲自让尚药局与太医署验看脉案与药方,证实无误。后来那姚御医还升了侍御医,定然是没甚么过错的……”
“我们只是想知道,安兴姑母为何当年要大闹而已。”李徽淡淡地道。
冯老太医抬眼飞快地望了望他,忙又垂下眼皮:“老朽背下了所有的脉案,正好想起来了。淮王染风寒之症的那一日,好像废太子与当时的魏王——如今的濮王殿下,都唤了医者,也都留下了脉案。”
李徽双眸猛然一缩:“他们唤的医者,是奉御或者侍御医?!”所以,才轮到了仅仅只是直长的姚御医,去给染风寒重症的淮王诊断!
不能惊动尚药局的那些御医。所幸,为杜皇后诊治的不仅有御医、太医,亦有来自民间的佛医与道医。这些或仙风道骨、或慈悲为怀的出家医者,显然更值得他们信任。
之后,长宁公主便将这位姓冯的老太医悄悄关在了某座别院中。老太医辛辛苦苦,足足耗费了两三日,方将淮王病逝那一整年的脉案都写了下来。长宁公主暗中将他写的脉案与原脉案对照了一番,果然是一字不漏。不过,虽说他百般发誓,自己绝不会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定然会保守秘密,李徽却并未将他放回家去。
而长宁公主又与太医署通了气,让他回家荣养,将他原先看守脉案的差使交给了他的儿子。听闻此事后,冯老太医反倒是喜出望外,觉得这个清闲差使没有便宜了外人。他百般奉承与感谢李徽与长宁公主,又忙不迭地答应暂时常住在濮王府中,日后再去长宁公主府帮着教养医女。
接着,堂兄妹二人便拎着老太医与脉案,来到了安仁殿。因他们的请求,杜皇后刻意将几位佛医与道医留在偏殿之中,恳请他们相助。出家人自然慈悲为怀,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均颔首答应帮忙。
所有佛医与道医浏览了脉案之后,皆认为淮王的病症发展有迹可循,并无任何异样:“这位病人自幼身体虚弱,常年畏寒卧病。故而,他不慎染上风寒之后,越发体虚。医者的诊断并未出错,药方也开得对症。不过,病症转急之后,应当是连药也喂不下去了,所以又用了针灸。”
“当时的医者已经尽力而为了。就算是让我们来救人,也不过是能多拖一段日子罢了。阿弥陀佛,此乃天命,早便注定的因果轮回。”
李徽行礼谢过了这些道医与佛医之后,长宁公主便亲自将他们送出了安仁殿。
望着几乎铺满整个偏殿的那一张张脉案,李徽瞥了旁边的冯老太医一眼:“当年淮王叔父的脉案是尚药局的一位直长所写,应当是姓姚罢?如今尚药局中却没有任何一位姓姚的御医,老太医可知他去了何处?”或许直接去问这位姚御医,还可知道更多当年的事。但更有可能的是,这位姚御医早便被安兴长公主暗中除去了。
冯老太医想了想,道:“……老朽记得,那位先前升为了侍御医,险些就成了奉御。后来好像是得罪了宫中的某位妃嫔,被贬为了司医,然后又降为太医署的医正。前几年他像是误诊了哪位勋贵,遭到了报复,流放两千里去了岭南。”
尚药局以奉御地位最高,是专门为圣人诊治的御医,品阶为正五品下。这可谓是医者所能封的最高官职了。奉御之下是侍御医,从六品上;而侍御医之下便是直长,正七品上;直长之下又有司医,正八品下。太医署的最高官职太医令仅仅只是从七品下,太医丞与医监为从八品下,医正仅仅是从九品下而已。
这位姚御医的医术显然不错,年轻时写的脉案便能获得佛医与道医们的一致认同,定然不可能轻易出甚么误诊之类的差错。然而,他却接二连三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品阶一降再降,后来竟流放去了岭南——
这一切,必然有安兴长公主的手笔!而以她的性情,这位姚御医极有可能在流放的时候,就被害死了……而且,他的家眷子孙或许同样会受到牵累。因莫须有的罪名而身死,何其无辜!!
当然,为了查得当年的真相,依然需要派部曲去岭南仔细找一找。除此之外,当时跟在姚御医身边的司医、药童等许多不起眼的人物,应当不可能尽数被安兴长公主寻出来害死。而他们或许也知道一部分真相。
冯老太医悄悄地瞄了这位年轻的郡王一眼,忽然轻轻咳了一声,似是想引起他的注意。
李徽循声望去——这位老太医许是常年钻营之故,颇有些贼眉鼠眼之相,实在是很难令人信任。不过,这样的人物若用得好了,也能带来极大的助益。“老太医可是有甚么话要说么?”
“不知大王与贵主查淮王殿下的脉案,是否是觉得其中有甚么差错……”冯老太医斟酌着词句,“当年安兴长公主也曾大闹过一阵,先帝与文德皇后亲自让尚药局与太医署验看脉案与药方,证实无误。后来那姚御医还升了侍御医,定然是没甚么过错的……”
“我们只是想知道,安兴姑母为何当年要大闹而已。”李徽淡淡地道。
冯老太医抬眼飞快地望了望他,忙又垂下眼皮:“老朽背下了所有的脉案,正好想起来了。淮王染风寒之症的那一日,好像废太子与当时的魏王——如今的濮王殿下,都唤了医者,也都留下了脉案。”
李徽双眸猛然一缩:“他们唤的医者,是奉御或者侍御医?!”所以,才轮到了仅仅只是直长的姚御医,去给染风寒重症的淮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