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暗黑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当时王安石将王巨调到条例司,王巨却很不“识相”,后来王巨去了庆州,大捷后遭到文彦博等人的打压,王安石缄默,所以两人关系十分疏远。但让蔡卞如何回答?
王巨又说道:“介甫公变法,据他的说法,有两个目标,填补国家亏空,充盈国库。这一条他确实做到了,而且连我也享受到他的恩惠,如果不是介甫公变法,西北两次惨败,即便我发起银行司,还不知那一年才能将财政扭转。没有充足的财政,西北连番大捷根本就实现不了。”
“第二个用意则是民不加赋而国自用,实际就是用一些合理的方法,在不加赋税的基础上,增加国家收入。可这一条,介甫公确实没有做到,有的变法确实是好的,但许多变法,确实是敛财。”
“再者,国库充盈做什么?只有两个用途,一是宽民,介甫公可没有推出什么宽民之措施,为何,乃是为了第二条,强国!然而既知强国,为何连王韶也要打压?要知道王韶在前线为了国家,亲自上阵,这才受伤,背疽发作而亡,但官家的玉带,赠予的却是介甫公。难道因为王韶不同意在熙河征两税吗?”
当然,成也是王安石,没有王安石支持,王韶无法顺利开拓熙河,但败也是王安石,没有王安石,王韶不会愤激而死。
然而王安石是如何对待王巨的,不仅在军事上,经济上王巨同样有作为,仅仅是因为不支持王安石,王安石便坐视了文彦博对王巨屡屡打压,如果不是王巨有手段,早就成了第二个张亢。
那么还谈个鬼的强国!
“不过我想说的是,武将武臣地位在我朝已经很可怜了,若是平庸的武将武臣也就罢了,象一些有能力的武将武臣。国家还得要想办法保护之。即便我这次下去,侥幸得功,北方还有着一个更强大的敌人呢。”
但同样不能怨王安石,身在局中了。谁有那么长远的眼光?当真个个是演义中的诸葛亮刘伯温?
不过王巨也做了一个公平的评价:“虽我与你外父道不同,但你外父的操守无可挑剔,而且国家确实到了不变不行的地步……”
王安石一生有功有过,六分功,四分过吧。这就是王巨对王安石的评价。
随后王巨在中书略略处理一些公务,便去了京城东南的储仓区域。
夏收到来前,王巨下了一道命令。
首先将陈粮一起出仓,准备运到陕西路。
王巨用了宋太祖平北汉的策略,赵匡胤三打太原不下,由是想出一个主意,你们北汉不是人人皆兵吗,俺们每次出兵,都将你们北汉大批的百姓迁徙到宋境,最后连百姓都没有了。看你们还能出动多少兵力?所以最后北汉只有几万户百姓,赵匡义一二三便将太原拿下了。
现在王巨也是这么做的,拿下灵州后,宋军强行将灵州到萧关这一地区的百姓向萧关驱逐。
然而这些百姓迁徙到渭源后,最少不能让他们饿死吧。
况且今年西北已经发生与即将发生多场战役,这也意味着会消耗大量粮草。
因此这些陈粮出仓,陆续向陕西路调拨。
其次所有储仓清空之后,于下面铺生石灰,再铺苇席,用于防虫防鼠防潮。
因为阿里骨背叛了。也意味着未来战争规模更庞大,更要命的是王巨的时间紧张,必须在两三年内将这两国解决,粮草无疑就成了重中之重。
这也是前线兵力那么紧张。王巨也没有让前线主将抽调大量强人壮马进入军中的原因。夏收到来了,这十几天若是耽搁了,将会浪费大量粮食。一斗粟在陕西价不过十文钱,一斗麦不过三十文钱,然而从中原运过来,那怕用了大量战俘做劳力。每斗成本也达到了两百文,这还算是王巨调度有方的,庆历战争时,因为时间紧急,产生大量浪费贪墨,每斗粟调到前线能达到四百文钱,最高时能超过一千多文钱!而且许多粮食还是腐败霉变的多年陈粮,或者粮食里掺杂许多泥沙。【ㄨ】
然后文臣们说前线将士懦弱,吃着这样的粮食,将士还有心情作战么?
也就是每一户人家粮食没有收上来,最少十石小麦吧,那怕五石小麦,也有四十斗了(一斛十斗,一石未必十斗,斗斛是容量单位,石是重量单位)。四十斗小麦从陕西路收购,只要一千几百文钱,如果从中原调运过来,那将是八千多文钱!
这道命令不但在京城储仓执行,全国各地,特别是西北各储仓,同样也在执行着。
因此王巨刻意看了一下各仓储的执行情况。
看了许久后,甚至当场处罚了几名失职的胥吏,随后就去了利民监。
熊本也要去陕西路的,不过暂时章楶还要留在陕西路与王巨配合,巩固前段时间的战利果实。大约到了秋后,章楶才会去陕西路,熊本这才离开京城,那时沈括才能去工部。
但因为永乐城之败,估计沈括这个工部侍郎的官职,也到头了。
在这几个月内,沈括依然会继续主持着利民监,以及各种研发。
王巨刻意过来,就是给沈括与一些匠头,解答疑难问题的。放在具体的实践上,王巨可能也不大清楚,但理论知识,却是无人能及王巨的。然而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研发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利民监正在调试新式织机,一旦正型后,就要开始替朝廷大肆制造新式织机,运到南方。
王巨将沈括以及各匠头一一召集,让他们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有的王巨也答不出来,但大多数王巨指出了前进方向。
在利民监呆了许久,天气快黑了,王巨才回到家。
妃儿正在屋中收拾着行李,以前王巨每次用兵,都将妻子儿女留在京城,变相地当成人质。
但这一招还是不管用,反而一家离散。所以这次王巨索性将妃儿与儿子也带到西北。不带,该说的还是会说,还会找一些自己都想不到的理由攻击自,不该说的还是不会说。
妃儿又在京城购买的大量商货。这会托海船带到彼岸,分送给自家的亲人们。
端午节就到了。
不过端午节过后,王巨仍没有走。但不是王巨失言了,他要走了,可现在许多政策是他发起的。必须要一一交待清楚了,实际上从五月初六起,王巨已经不处理政务了,只是专心安排后面的事务。
另外就是等……然后下一条重要的命令!
没有让他失望,五月初九,他要等的消息传到京城。
不过第一条消息出忽他意料。
西北缘边五路,熙河路是苗授,兰州暂时属于熙河路管辖,但它未来也会置一路,那便是河西路。统管河西走廊的,除了河西路,还有灵夏路,甚至青海路,这也是王巨的主张,如果分辖两大块,秦凤路与陕西路,因为管辖范围太大,首城离前线太远,若有变故。反应必缓慢迟钝,不能及时处理。放于各州军之手,又不能很好的调节。如果是前线置两个大路,那么统帅手中掌兵太多。万一有变呢?因此切割成若干缘边小路,既便于及时协调数州军兵力应对不测,又防范了一些有野心的人辖据一方,然后再由永兴军于后方协调,西北以后自会太平无事了。
因此兰州以后会很重要,王巨也因此一直将王文郁与李宪按在了兰州。但实际上,这两人地位并不亚于苗授。
再到泾原路章楶,鄜延路苗授,还有一路,府麟路,府州是名将折可行,麟州是河东第一将訾虎,这两人同样很能打。
相比于这几人,种师道无论资历或战功,皆有点拿不出手。
王巨说了,章楶之后,国家可能重用种师道,一代一代接上来了,但王巨说不管用,得打出来。
就象以前王巨说种家八子,种谊最骏,但很长时间,大家都忽信忽疑,不管种谔是如何地独,可种谔武功真的很厉害啊,难道种谊比种谔还要厉害?
直到前几天洮水大捷,大家才认可了这句话。
实际种师道在南方表现出色,但南方那些土著,有多少人放在心上?
并且他又看到横山那边兵力空虚,不但横山那边盐州一带兵力空虚,包括夏州宥州银州兵力也不多了,各堡砦里留守的兵力多不满千人,有的只有一两百人。
还有就是环州路的夏收快结束了,至少冬小麦少的蕃户将小麦大麦一起收割上来了,粮草很重要的,并且王巨给缘边几路主帅皆下了这个命令,无论如何,不能耽搁夏收。
但现在不会耽搁夏收了。
并且庆州大捷后,王巨侵吞了庆州前方的部分横山地区,这也成了攻克盐州的有利条件。
由是种师道主动向章楶请命出兵盐州。
虽然他是环庆路主帅,但王巨的诏令上说,大战开始,环庆路必须由章楶节制,章楶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四月末,种师道集结部分强人壮马,环庆路大部分兵力被抽调到泾原路前线作战,想攻打盐州,兵力不足,只好集结强人壮马了。
然后将形势对这些强人壮马讲了讲。
自伐夏之战开始,损失最重的就是鄜延路,特别是永乐城一战,差一点让鄜延路十室九空(元佑四年,西夏欲以永乐城降俘民夫交换兰州米脂塞门地区,交辖时只搜集到一百五十九人,交领时仅一百四十九人,余下二十几万军民皆被坑杀,即便押到西夏后方,在短短几年里同样被虐杀),其次就是泾原路,泾原路是害在高遵裕手中了,一起在灵州城外被黄河冰水淹死。
所以必须讲一讲,不然大家信心不足。
然后三军集结,忽然兵出横山,西夏于横山那边哪里有什么兵力来抵抗?仅是三四天功夫,种师道势如破竹一般,再度攻陷盐州,又学习泾原路,强行将当地百姓向环庆路转移,而且也不用向渭源转移,北方两路死伤惨重。这些烈士家属一小半都被动员迁徙到了彼岸,腾出来的地方足以安顿盐州一带的百姓了。不过与灵州不同,灵州深入敌腹,贺兰山一带或多或少还有一些西夏官兵。因此宋军匆匆忙忙地毁城烧房屋庄稼,转移百姓,随后撤离灵州。
盐州的情况要好得多,种师道甚至下令,让他们务必多带粮食前往庆州。然后再由官员安排,打散到各村各寨,甚至因为时间宽裕,有足够的反应空间,种师道还发动前线的军民,再度来盐州运输青盐,不仅青盐或多或少地补贴一些兵费,运的青盐越多,以后走私的青盐数量也就会相对地减少,等于减少了未来西夏的收入。
不过朝廷接到消息时。百姓还没有转移,也没有发动前线军民运输青盐,才刚刚攻克盐州城,但因为抽不出兵力,梁氏在兴庆府只好望洋兴叹,眼睁睁地看着盐州被宋军攻下。
这是意外之喜了。
最大的惊喜还在会州哪里。
接到定西城战役的消息,特别接到禹藏花麻诈降的消息,梁乙逋气得差一点吐血。
然而现在他们这路兵马就很危险了,攻不下定西城,西夏与吐蕃仍是各自为战。吐蕃那边还好一点,特别是西夏这边,泾原路主力军队已经基本平定天都山,徐徐南下屈趺山。兰州还有一支强悍的宋军呢,自定西城到平西砦又集结着大量的宋军,十万西夏兵马呆在平西砦外,就好象呆在一个口袋里。
即便宋军不合围,这一行也不... -->>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当时王安石将王巨调到条例司,王巨却很不“识相”,后来王巨去了庆州,大捷后遭到文彦博等人的打压,王安石缄默,所以两人关系十分疏远。但让蔡卞如何回答?
王巨又说道:“介甫公变法,据他的说法,有两个目标,填补国家亏空,充盈国库。这一条他确实做到了,而且连我也享受到他的恩惠,如果不是介甫公变法,西北两次惨败,即便我发起银行司,还不知那一年才能将财政扭转。没有充足的财政,西北连番大捷根本就实现不了。”
“第二个用意则是民不加赋而国自用,实际就是用一些合理的方法,在不加赋税的基础上,增加国家收入。可这一条,介甫公确实没有做到,有的变法确实是好的,但许多变法,确实是敛财。”
“再者,国库充盈做什么?只有两个用途,一是宽民,介甫公可没有推出什么宽民之措施,为何,乃是为了第二条,强国!然而既知强国,为何连王韶也要打压?要知道王韶在前线为了国家,亲自上阵,这才受伤,背疽发作而亡,但官家的玉带,赠予的却是介甫公。难道因为王韶不同意在熙河征两税吗?”
当然,成也是王安石,没有王安石支持,王韶无法顺利开拓熙河,但败也是王安石,没有王安石,王韶不会愤激而死。
然而王安石是如何对待王巨的,不仅在军事上,经济上王巨同样有作为,仅仅是因为不支持王安石,王安石便坐视了文彦博对王巨屡屡打压,如果不是王巨有手段,早就成了第二个张亢。
那么还谈个鬼的强国!
“不过我想说的是,武将武臣地位在我朝已经很可怜了,若是平庸的武将武臣也就罢了,象一些有能力的武将武臣。国家还得要想办法保护之。即便我这次下去,侥幸得功,北方还有着一个更强大的敌人呢。”
但同样不能怨王安石,身在局中了。谁有那么长远的眼光?当真个个是演义中的诸葛亮刘伯温?
不过王巨也做了一个公平的评价:“虽我与你外父道不同,但你外父的操守无可挑剔,而且国家确实到了不变不行的地步……”
王安石一生有功有过,六分功,四分过吧。这就是王巨对王安石的评价。
随后王巨在中书略略处理一些公务,便去了京城东南的储仓区域。
夏收到来前,王巨下了一道命令。
首先将陈粮一起出仓,准备运到陕西路。
王巨用了宋太祖平北汉的策略,赵匡胤三打太原不下,由是想出一个主意,你们北汉不是人人皆兵吗,俺们每次出兵,都将你们北汉大批的百姓迁徙到宋境,最后连百姓都没有了。看你们还能出动多少兵力?所以最后北汉只有几万户百姓,赵匡义一二三便将太原拿下了。
现在王巨也是这么做的,拿下灵州后,宋军强行将灵州到萧关这一地区的百姓向萧关驱逐。
然而这些百姓迁徙到渭源后,最少不能让他们饿死吧。
况且今年西北已经发生与即将发生多场战役,这也意味着会消耗大量粮草。
因此这些陈粮出仓,陆续向陕西路调拨。
其次所有储仓清空之后,于下面铺生石灰,再铺苇席,用于防虫防鼠防潮。
因为阿里骨背叛了。也意味着未来战争规模更庞大,更要命的是王巨的时间紧张,必须在两三年内将这两国解决,粮草无疑就成了重中之重。
这也是前线兵力那么紧张。王巨也没有让前线主将抽调大量强人壮马进入军中的原因。夏收到来了,这十几天若是耽搁了,将会浪费大量粮食。一斗粟在陕西价不过十文钱,一斗麦不过三十文钱,然而从中原运过来,那怕用了大量战俘做劳力。每斗成本也达到了两百文,这还算是王巨调度有方的,庆历战争时,因为时间紧急,产生大量浪费贪墨,每斗粟调到前线能达到四百文钱,最高时能超过一千多文钱!而且许多粮食还是腐败霉变的多年陈粮,或者粮食里掺杂许多泥沙。【ㄨ】
然后文臣们说前线将士懦弱,吃着这样的粮食,将士还有心情作战么?
也就是每一户人家粮食没有收上来,最少十石小麦吧,那怕五石小麦,也有四十斗了(一斛十斗,一石未必十斗,斗斛是容量单位,石是重量单位)。四十斗小麦从陕西路收购,只要一千几百文钱,如果从中原调运过来,那将是八千多文钱!
这道命令不但在京城储仓执行,全国各地,特别是西北各储仓,同样也在执行着。
因此王巨刻意看了一下各仓储的执行情况。
看了许久后,甚至当场处罚了几名失职的胥吏,随后就去了利民监。
熊本也要去陕西路的,不过暂时章楶还要留在陕西路与王巨配合,巩固前段时间的战利果实。大约到了秋后,章楶才会去陕西路,熊本这才离开京城,那时沈括才能去工部。
但因为永乐城之败,估计沈括这个工部侍郎的官职,也到头了。
在这几个月内,沈括依然会继续主持着利民监,以及各种研发。
王巨刻意过来,就是给沈括与一些匠头,解答疑难问题的。放在具体的实践上,王巨可能也不大清楚,但理论知识,却是无人能及王巨的。然而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研发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利民监正在调试新式织机,一旦正型后,就要开始替朝廷大肆制造新式织机,运到南方。
王巨将沈括以及各匠头一一召集,让他们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有的王巨也答不出来,但大多数王巨指出了前进方向。
在利民监呆了许久,天气快黑了,王巨才回到家。
妃儿正在屋中收拾着行李,以前王巨每次用兵,都将妻子儿女留在京城,变相地当成人质。
但这一招还是不管用,反而一家离散。所以这次王巨索性将妃儿与儿子也带到西北。不带,该说的还是会说,还会找一些自己都想不到的理由攻击自,不该说的还是不会说。
妃儿又在京城购买的大量商货。这会托海船带到彼岸,分送给自家的亲人们。
端午节就到了。
不过端午节过后,王巨仍没有走。但不是王巨失言了,他要走了,可现在许多政策是他发起的。必须要一一交待清楚了,实际上从五月初六起,王巨已经不处理政务了,只是专心安排后面的事务。
另外就是等……然后下一条重要的命令!
没有让他失望,五月初九,他要等的消息传到京城。
不过第一条消息出忽他意料。
西北缘边五路,熙河路是苗授,兰州暂时属于熙河路管辖,但它未来也会置一路,那便是河西路。统管河西走廊的,除了河西路,还有灵夏路,甚至青海路,这也是王巨的主张,如果分辖两大块,秦凤路与陕西路,因为管辖范围太大,首城离前线太远,若有变故。反应必缓慢迟钝,不能及时处理。放于各州军之手,又不能很好的调节。如果是前线置两个大路,那么统帅手中掌兵太多。万一有变呢?因此切割成若干缘边小路,既便于及时协调数州军兵力应对不测,又防范了一些有野心的人辖据一方,然后再由永兴军于后方协调,西北以后自会太平无事了。
因此兰州以后会很重要,王巨也因此一直将王文郁与李宪按在了兰州。但实际上,这两人地位并不亚于苗授。
再到泾原路章楶,鄜延路苗授,还有一路,府麟路,府州是名将折可行,麟州是河东第一将訾虎,这两人同样很能打。
相比于这几人,种师道无论资历或战功,皆有点拿不出手。
王巨说了,章楶之后,国家可能重用种师道,一代一代接上来了,但王巨说不管用,得打出来。
就象以前王巨说种家八子,种谊最骏,但很长时间,大家都忽信忽疑,不管种谔是如何地独,可种谔武功真的很厉害啊,难道种谊比种谔还要厉害?
直到前几天洮水大捷,大家才认可了这句话。
实际种师道在南方表现出色,但南方那些土著,有多少人放在心上?
并且他又看到横山那边兵力空虚,不但横山那边盐州一带兵力空虚,包括夏州宥州银州兵力也不多了,各堡砦里留守的兵力多不满千人,有的只有一两百人。
还有就是环州路的夏收快结束了,至少冬小麦少的蕃户将小麦大麦一起收割上来了,粮草很重要的,并且王巨给缘边几路主帅皆下了这个命令,无论如何,不能耽搁夏收。
但现在不会耽搁夏收了。
并且庆州大捷后,王巨侵吞了庆州前方的部分横山地区,这也成了攻克盐州的有利条件。
由是种师道主动向章楶请命出兵盐州。
虽然他是环庆路主帅,但王巨的诏令上说,大战开始,环庆路必须由章楶节制,章楶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四月末,种师道集结部分强人壮马,环庆路大部分兵力被抽调到泾原路前线作战,想攻打盐州,兵力不足,只好集结强人壮马了。
然后将形势对这些强人壮马讲了讲。
自伐夏之战开始,损失最重的就是鄜延路,特别是永乐城一战,差一点让鄜延路十室九空(元佑四年,西夏欲以永乐城降俘民夫交换兰州米脂塞门地区,交辖时只搜集到一百五十九人,交领时仅一百四十九人,余下二十几万军民皆被坑杀,即便押到西夏后方,在短短几年里同样被虐杀),其次就是泾原路,泾原路是害在高遵裕手中了,一起在灵州城外被黄河冰水淹死。
所以必须讲一讲,不然大家信心不足。
然后三军集结,忽然兵出横山,西夏于横山那边哪里有什么兵力来抵抗?仅是三四天功夫,种师道势如破竹一般,再度攻陷盐州,又学习泾原路,强行将当地百姓向环庆路转移,而且也不用向渭源转移,北方两路死伤惨重。这些烈士家属一小半都被动员迁徙到了彼岸,腾出来的地方足以安顿盐州一带的百姓了。不过与灵州不同,灵州深入敌腹,贺兰山一带或多或少还有一些西夏官兵。因此宋军匆匆忙忙地毁城烧房屋庄稼,转移百姓,随后撤离灵州。
盐州的情况要好得多,种师道甚至下令,让他们务必多带粮食前往庆州。然后再由官员安排,打散到各村各寨,甚至因为时间宽裕,有足够的反应空间,种师道还发动前线的军民,再度来盐州运输青盐,不仅青盐或多或少地补贴一些兵费,运的青盐越多,以后走私的青盐数量也就会相对地减少,等于减少了未来西夏的收入。
不过朝廷接到消息时。百姓还没有转移,也没有发动前线军民运输青盐,才刚刚攻克盐州城,但因为抽不出兵力,梁氏在兴庆府只好望洋兴叹,眼睁睁地看着盐州被宋军攻下。
这是意外之喜了。
最大的惊喜还在会州哪里。
接到定西城战役的消息,特别接到禹藏花麻诈降的消息,梁乙逋气得差一点吐血。
然而现在他们这路兵马就很危险了,攻不下定西城,西夏与吐蕃仍是各自为战。吐蕃那边还好一点,特别是西夏这边,泾原路主力军队已经基本平定天都山,徐徐南下屈趺山。兰州还有一支强悍的宋军呢,自定西城到平西砦又集结着大量的宋军,十万西夏兵马呆在平西砦外,就好象呆在一个口袋里。
即便宋军不合围,这一行也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