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先生对这一问题阐述得非常清楚,他说,“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父母也不少。”[1]——这句话把事情解释得很清楚,孩子不喜欢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吃饭,在这个问题上太强求了。孩子的正常食欲被当下物质和时间都比较充裕的大人好心地破坏了。
不是现在出生的孩子天性变了,是父母都有精力来做违反天性的事了。
斯巴克先生认为:“每个儿童生来就有一套自行调节进食数量和种类、满足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机制。”[2]也就是说孩子自己最清楚自己想吃什么,该吃多少。大人不要管,他就能正常发挥自己的饮食功能;而家长在这方面如果经常干涉孩子,事情就会变糟。“儿童有一种被逼急了就要顶牛的本能。吃什么要是吃得不高兴,下次见了就讨厌……催逼儿童吃饭是无益的,反而会进一步败坏食欲,使之长期得不到复原。”[3]
我在一所小学见到一个五年级小男孩,他奶奶是某农业科学院的食品研究专家,在行业里很有名气。后来有一次和男孩的妈妈聊天,听她说她家每天晚上都做八个菜一个汤,每周的菜谱都是孩子的奶奶精心制定的,主要是根据孩子的发育来考虑,而保姆烧菜的手艺也不错。我们可以想象这种家庭条件下培养出的孩子,他的身体应该是健康出众的。
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个孩子和同学们比,长得又瘦又小,像个缺吃少喝的小难民;而且性情古怪,脾气暴躁,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他妈妈说起孩子就愁得要命。
通过和她聊天,我了解到她家庭中一些生活细节后,觉得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他们用心地把菜谱制定得非常科学,生活中对孩子也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除了吃什么有规定,哪样东西吃够多少也有规定。孩子吃不到制定的标准,家长就不肯罢休,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完成任务”。他们的方法如果用于生产一架机器或培育一株玉米,肯定会成功,可惜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孩子。
当我试图劝这位妈妈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不要过分追求“标准化操作”,不要在饭桌上逼迫孩子时,当妈的立即摇头说,孩子太会耍花招,说有几天如果家长不因为吃饭唠叨教训他,他就好好吃;结果他一筷子只夹一根菜,一根菜放嘴里嚼半天,一顿饭下来,其实只吃了很少的一点。这位家长突然愤愤地说:“我们现在都不管他了。”
可从她接下来的话我才听明白,所谓“不管”,只是换了管的方式,每顿饭都给孩子单独盛出一大碗,不管他吃多长时间,都必须吃完——妈妈觉得自己已做得很够意思,不再像以前那样总因为吃饭和孩子发生冲突了。但令她气愤的是,孩子居然有时能把这碗饭一直吃到睡觉。
我还是想劝说这位家长,让她替孩子着想一下,体会一下自己不想吃饭别人硬塞的感觉,建议她不要那样和孩子天天顶牛,允许孩子少吃一些。这位家长立即反驳说,他是个男孩子,个子长不高怎么办,全家人为这个着急死了,不多吃些怎么能长个子呢!
我能理解她的着急,就不死心地想让她明白,孩子的情绪和进食有很大关系,只有先解决孩子的厌食问题,才能解决进食问题,而厌食的根源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吃饭太斤斤计较了。
这位妈妈对我的话没有兴趣,在言语间表示我不懂得食品营养,不知道一个长身体的孩子每天需要哪些营养,必须达到多少量。她认为她婆婆在这方面比谁都懂,觉得不需要别人指点。
在这样的家长面前,我无计可施了。
有一天,我在学校午餐时观察了一下男孩。他的饭盒里东西很少,几乎没吃一口,整个午餐时间他只是做样子,用勺子拨拉几下饭,但没有一口送进嘴里。到别的同学吃饭结束后,他把所有的饭倒进垃圾桶,走出食堂。他班主任说这个孩子几乎天天这样,从不吃学校的饭。以前向他的家长反映过,家长就要求老师盯着他吃饭,并流露出对老师的责怪。老师要关照全班学生,怎么可能天天盯着他吃饭,所以现在也不对他家长讲这回事了。
看着那孩子瘦小的身体、目光里的飘忽不定和不时流露的敌意,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遗憾。家长对孩子充满了期望,不仅希望他学习成绩好,将来能上名牌大学;也希望他心理健康,能生活得幸福;同时还希望他身体健康,长得高高大大,外表出众。可单是吃饭这一件事,如果弄不对,对这方方面面就不知有多大的破坏作用。从吃饭这件事再猜测这个孩子的家长在另一些事上的做法,恐怕也是刻板而缺少对孩子理解的。唉,如果那样的话,他们的许多希望,恐怕都要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如同在学习问题上我对那些干涉过多的家长们说“不要管孩子”,往往会遭到这些家长的反感一样,在吃饭的问题上对那些斤斤计较的父母们说“不要管”的话,同样也会遭到人家的白眼。“不管”在许多父母那里真是件非常难以做到的事。原因在于他们不认为自己的“管”是多余的,也不相信这叫“干涉”,他们坚信这叫关心和指导。所以,如果有人让他不要“管”孩子,就如同让他放弃做家长的责任和权利一样难以接受。
可事实是,如同在学习问题上越“管”越坏一样,“在吃饭的问题上同孩子斗狠比犟,父母没有不败的”。[4]
如何让孩子有正常的食欲?这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
家长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不强迫不焦虑,相信孩子知道自己吃多少。孩子某一天胃口大开,什么都想吃,某一天却什么都不想吃,这都正常。从一开始你就只是注意食品的营养搭配,把应该给孩子吃的东西拿上桌子,但他吃哪一种、吃多少只是自己的事,那么孩子就不会出现厌食的情况,你在这件事上就做得又简单又成功了。
如果孩子已出现了厌食症状,斯巴克先生在这方面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具体指导,归纳他的指导,有如下内容:
第一,家长改变态度。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态度平和,吃多了不表扬,吃少了不批评,这个问题上始终平和愉快,让孩子不再因为吃饭的问题而感觉有压力。孩子拿起饭碗时心理上轻松,才有可能产生正常食欲。
第二,如果孩子已出现了厌食症状,就不要指望他半月二十天就能恢复。家长要有耐心,这份耐心不是来自你强压焦... -->>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先生对这一问题阐述得非常清楚,他说,“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父母也不少。”[1]——这句话把事情解释得很清楚,孩子不喜欢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吃饭,在这个问题上太强求了。孩子的正常食欲被当下物质和时间都比较充裕的大人好心地破坏了。
不是现在出生的孩子天性变了,是父母都有精力来做违反天性的事了。
斯巴克先生认为:“每个儿童生来就有一套自行调节进食数量和种类、满足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机制。”[2]也就是说孩子自己最清楚自己想吃什么,该吃多少。大人不要管,他就能正常发挥自己的饮食功能;而家长在这方面如果经常干涉孩子,事情就会变糟。“儿童有一种被逼急了就要顶牛的本能。吃什么要是吃得不高兴,下次见了就讨厌……催逼儿童吃饭是无益的,反而会进一步败坏食欲,使之长期得不到复原。”[3]
我在一所小学见到一个五年级小男孩,他奶奶是某农业科学院的食品研究专家,在行业里很有名气。后来有一次和男孩的妈妈聊天,听她说她家每天晚上都做八个菜一个汤,每周的菜谱都是孩子的奶奶精心制定的,主要是根据孩子的发育来考虑,而保姆烧菜的手艺也不错。我们可以想象这种家庭条件下培养出的孩子,他的身体应该是健康出众的。
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个孩子和同学们比,长得又瘦又小,像个缺吃少喝的小难民;而且性情古怪,脾气暴躁,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他妈妈说起孩子就愁得要命。
通过和她聊天,我了解到她家庭中一些生活细节后,觉得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他们用心地把菜谱制定得非常科学,生活中对孩子也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除了吃什么有规定,哪样东西吃够多少也有规定。孩子吃不到制定的标准,家长就不肯罢休,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完成任务”。他们的方法如果用于生产一架机器或培育一株玉米,肯定会成功,可惜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孩子。
当我试图劝这位妈妈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不要过分追求“标准化操作”,不要在饭桌上逼迫孩子时,当妈的立即摇头说,孩子太会耍花招,说有几天如果家长不因为吃饭唠叨教训他,他就好好吃;结果他一筷子只夹一根菜,一根菜放嘴里嚼半天,一顿饭下来,其实只吃了很少的一点。这位家长突然愤愤地说:“我们现在都不管他了。”
可从她接下来的话我才听明白,所谓“不管”,只是换了管的方式,每顿饭都给孩子单独盛出一大碗,不管他吃多长时间,都必须吃完——妈妈觉得自己已做得很够意思,不再像以前那样总因为吃饭和孩子发生冲突了。但令她气愤的是,孩子居然有时能把这碗饭一直吃到睡觉。
我还是想劝说这位家长,让她替孩子着想一下,体会一下自己不想吃饭别人硬塞的感觉,建议她不要那样和孩子天天顶牛,允许孩子少吃一些。这位家长立即反驳说,他是个男孩子,个子长不高怎么办,全家人为这个着急死了,不多吃些怎么能长个子呢!
我能理解她的着急,就不死心地想让她明白,孩子的情绪和进食有很大关系,只有先解决孩子的厌食问题,才能解决进食问题,而厌食的根源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吃饭太斤斤计较了。
这位妈妈对我的话没有兴趣,在言语间表示我不懂得食品营养,不知道一个长身体的孩子每天需要哪些营养,必须达到多少量。她认为她婆婆在这方面比谁都懂,觉得不需要别人指点。
在这样的家长面前,我无计可施了。
有一天,我在学校午餐时观察了一下男孩。他的饭盒里东西很少,几乎没吃一口,整个午餐时间他只是做样子,用勺子拨拉几下饭,但没有一口送进嘴里。到别的同学吃饭结束后,他把所有的饭倒进垃圾桶,走出食堂。他班主任说这个孩子几乎天天这样,从不吃学校的饭。以前向他的家长反映过,家长就要求老师盯着他吃饭,并流露出对老师的责怪。老师要关照全班学生,怎么可能天天盯着他吃饭,所以现在也不对他家长讲这回事了。
看着那孩子瘦小的身体、目光里的飘忽不定和不时流露的敌意,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遗憾。家长对孩子充满了期望,不仅希望他学习成绩好,将来能上名牌大学;也希望他心理健康,能生活得幸福;同时还希望他身体健康,长得高高大大,外表出众。可单是吃饭这一件事,如果弄不对,对这方方面面就不知有多大的破坏作用。从吃饭这件事再猜测这个孩子的家长在另一些事上的做法,恐怕也是刻板而缺少对孩子理解的。唉,如果那样的话,他们的许多希望,恐怕都要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如同在学习问题上我对那些干涉过多的家长们说“不要管孩子”,往往会遭到这些家长的反感一样,在吃饭的问题上对那些斤斤计较的父母们说“不要管”的话,同样也会遭到人家的白眼。“不管”在许多父母那里真是件非常难以做到的事。原因在于他们不认为自己的“管”是多余的,也不相信这叫“干涉”,他们坚信这叫关心和指导。所以,如果有人让他不要“管”孩子,就如同让他放弃做家长的责任和权利一样难以接受。
可事实是,如同在学习问题上越“管”越坏一样,“在吃饭的问题上同孩子斗狠比犟,父母没有不败的”。[4]
如何让孩子有正常的食欲?这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
家长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不强迫不焦虑,相信孩子知道自己吃多少。孩子某一天胃口大开,什么都想吃,某一天却什么都不想吃,这都正常。从一开始你就只是注意食品的营养搭配,把应该给孩子吃的东西拿上桌子,但他吃哪一种、吃多少只是自己的事,那么孩子就不会出现厌食的情况,你在这件事上就做得又简单又成功了。
如果孩子已出现了厌食症状,斯巴克先生在这方面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具体指导,归纳他的指导,有如下内容:
第一,家长改变态度。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态度平和,吃多了不表扬,吃少了不批评,这个问题上始终平和愉快,让孩子不再因为吃饭的问题而感觉有压力。孩子拿起饭碗时心理上轻松,才有可能产生正常食欲。
第二,如果孩子已出现了厌食症状,就不要指望他半月二十天就能恢复。家长要有耐心,这份耐心不是来自你强压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