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朱棣都绝对算不上一个好人,这个人冷酷、残忍、权欲熏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绝对不想和这样的一个人做朋友。但他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皇帝。
一个皇帝从不需要用个人的良好品格来证明自己的英明,恰恰相反,在历史上干皇帝这行的人基本都不是什么好人,因为好人干不了皇帝,朱允炆就是铁证。
一个人从登上皇位成为皇帝的那一天起,他所得到的就绝不仅仅是权位而已,还有许许多多的敌人,他不但要和天斗和地斗,还要和自己身边的几乎每一个人斗,大臣、太监、老婆(很多)、老婆的亲戚(也很多)、兄弟姐妹,甚至还有父母(如果都还活着的话),他成为了所有人的目标。如果不拿出点手段,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很容易被人找到空子踢下皇位。而历史证明,被踢下皇位的皇帝生存率是很低的。
为了皇位,为了性命,必须学会权谋诡计,必须六亲不认,他要比最强横的恶霸更强横,比最无赖的流氓更无赖,他不能相信任何人。所以我认为,孤家寡人实在是对皇帝最好的称呼。
朱棣就是这样的一个恶霸无赖,同时也是一个好皇帝。
他精力充沛,以劳模朱元璋同志为榜样,每天干到很晚,不停地处理政务。他爱护百姓,关心民间疾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在他的统治下,明朝变得越来越强大。荒地被开垦,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仓库堆满了粮食和钱币。经济科技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打造出了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他制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也很好地执行了这些政策,使得明朝更为强大,如果要具体说明,还可以列出一大堆经济数字,这些都是套话,具体内容可参考历代历史教科书。我不愿意多写,相信大家也不愿意多看,但值得思考的是,这些举措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做过,也取得过不错的效果,为什么朱棣却可以超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公认的伟大皇帝呢?
这是因为他做到了别的皇帝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
下面,我们将介绍这位伟大皇帝的功绩,就如同我们之前说过的那样,他绝对不是一个好人,却绝对是一个好皇帝。他用惊人的天赋和能力成就了巨大的功业,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遗产,并在六百多年后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当之无愧。
修书
说起修书这件事,应该是很多人向往的吧,把自己的努力化为书籍确实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而对于某些没有能力写书的人而言,要出版一本书还是有办法的。比如我原先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的一些教务人员(不教书的)眼红教研室的人出书,想写书却没本事,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到四处抄来一些名人名言,居然搞出了一本书出版。当然,其销量也是可以预料的。
说来很难让人相信,早在几百年前的朱棣时代,也有人做过一件类似的事情,做这件事情的就是朱棣。
我们之前说过,朱棣文化修养有限,他自己应该是写不出什么传世名著的,所以他只能指示手下的人修书,其目的当然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哪个皇帝不想青史留名呢?以往的很多皇帝修了很多书,修书其实是一件并不稀罕的事情,但朱棣确实是个雄才大略的人。他要修的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书,他要做的是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我要修一部古往今来最齐备,最完美、最优秀的书,要让千年之后的人们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和荣耀!”
他做到了,他修成了一部光耀史册、流芳千古的伟大书籍——《永乐大典》。
但就如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样,他只是一个决策者,无论决策多么英明,没有人执行也是不行的,按照朱棣的构想,他要修一部包含有史以来所有科目、所有类别的大典,毫无疑问,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个合适的人担任总编官,这个人必须有广博的学问、清晰的辨别能力、无比的耐心、兼容并包的思想。
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实在是很难找的,但值得庆幸的是,朱棣也确实找到了一个这样的人。
而这个人的一生也和《永乐大典》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的命运如同《永乐大典》这部书一样,跌宕起伏,却又充满传奇。
所以,在我们介绍《永乐大典》之前,必须先介绍这位伟大的总编官。
命运
永乐十三年(1415),锦衣卫指挥纪纲下达了一道奇怪的命令,他要请自己牢里的一个犯人吃饭。这可是一条大新闻,纪纲是朱棣的红人,锦衣卫的最高统帅,居然会屈尊请一个囚犯吃饭,大家对此议论纷纷。
这位囚犯欣然接受了邀请,但饭局开张的时候,纪纲并没有来,只是让人拿了很多酒给这位囚犯饮用,这位心事重重的囚犯一饮便停不住,他回想起了那梦幻般的往事,不一会便酩酊大醉。
看他已经喝醉,早已接到指示的锦衣卫打开了大门,把他拖了出去。
外面下着很大的雪,此时正是正月。
这位囚犯被丢在了雪地里,在漫天大雪之时,在这纯洁的银白色世界里,在对往事的追忆和酒精的麻醉作用中,他迎来了死亡。
这个囚犯就是被称为明代第一才子的解缙,《永乐大典》的主编者。这一年,他四十七岁。
起点
解缙,洪武二年(1369)出生,江西吉安府人,自幼聪明好学,被同乡之人称为才子,大家都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他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洪武二十一年(1388),他一举考中了进士,由于在家乡时他的名声已经很大,甚至传到了京城,所以朱元璋对他也十分重视,百忙之中还抽空接见了他。朱元璋的这一举动让所有的人都认为,一颗政治新星即将升起。
当时正是政治形势错综复杂之时,胡惟庸已经案发,法司各级官员不断逮捕大臣,很多今天同朝为臣的人第二天就不见了踪影,真可谓腥风血雨,变化莫测,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大臣成了逍遥派,遇事睁只眼闭只眼,只求能活到退休。
但解缙注定是个出人意料的人,在这种朝不保夕的恶劣政治环境中,他没有退却,畏缩,而是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骨气和勇敢。
他勇敢地向朱元璋本人上书,针砭时弊,斥责不必要的杀戮,并呈上了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太平十策》,在此文中,他详细概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为朱元璋勾画了一幅太平天下的图画,并对目前的一些政治制度提出了意见和批评。
朱元璋的性格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你不去惹他,他都会来找你麻烦,可是这位解大胆居然敢摸老虎屁股,这实在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解缙疯了,因为只有疯子才敢去惹疯子。
解缙疯没疯不好考证,但至少他没死。朱元璋一反常态,居然接受了他的批评,也没有找他的麻烦,当时的人们被惊呆了,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解缙还能活下来,于是这位敢说真... -->>
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朱棣都绝对算不上一个好人,这个人冷酷、残忍、权欲熏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绝对不想和这样的一个人做朋友。但他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皇帝。
一个皇帝从不需要用个人的良好品格来证明自己的英明,恰恰相反,在历史上干皇帝这行的人基本都不是什么好人,因为好人干不了皇帝,朱允炆就是铁证。
一个人从登上皇位成为皇帝的那一天起,他所得到的就绝不仅仅是权位而已,还有许许多多的敌人,他不但要和天斗和地斗,还要和自己身边的几乎每一个人斗,大臣、太监、老婆(很多)、老婆的亲戚(也很多)、兄弟姐妹,甚至还有父母(如果都还活着的话),他成为了所有人的目标。如果不拿出点手段,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很容易被人找到空子踢下皇位。而历史证明,被踢下皇位的皇帝生存率是很低的。
为了皇位,为了性命,必须学会权谋诡计,必须六亲不认,他要比最强横的恶霸更强横,比最无赖的流氓更无赖,他不能相信任何人。所以我认为,孤家寡人实在是对皇帝最好的称呼。
朱棣就是这样的一个恶霸无赖,同时也是一个好皇帝。
他精力充沛,以劳模朱元璋同志为榜样,每天干到很晚,不停地处理政务。他爱护百姓,关心民间疾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在他的统治下,明朝变得越来越强大。荒地被开垦,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仓库堆满了粮食和钱币。经济科技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打造出了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他制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也很好地执行了这些政策,使得明朝更为强大,如果要具体说明,还可以列出一大堆经济数字,这些都是套话,具体内容可参考历代历史教科书。我不愿意多写,相信大家也不愿意多看,但值得思考的是,这些举措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做过,也取得过不错的效果,为什么朱棣却可以超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公认的伟大皇帝呢?
这是因为他做到了别的皇帝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
下面,我们将介绍这位伟大皇帝的功绩,就如同我们之前说过的那样,他绝对不是一个好人,却绝对是一个好皇帝。他用惊人的天赋和能力成就了巨大的功业,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遗产,并在六百多年后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当之无愧。
修书
说起修书这件事,应该是很多人向往的吧,把自己的努力化为书籍确实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而对于某些没有能力写书的人而言,要出版一本书还是有办法的。比如我原先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的一些教务人员(不教书的)眼红教研室的人出书,想写书却没本事,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到四处抄来一些名人名言,居然搞出了一本书出版。当然,其销量也是可以预料的。
说来很难让人相信,早在几百年前的朱棣时代,也有人做过一件类似的事情,做这件事情的就是朱棣。
我们之前说过,朱棣文化修养有限,他自己应该是写不出什么传世名著的,所以他只能指示手下的人修书,其目的当然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哪个皇帝不想青史留名呢?以往的很多皇帝修了很多书,修书其实是一件并不稀罕的事情,但朱棣确实是个雄才大略的人。他要修的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书,他要做的是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我要修一部古往今来最齐备,最完美、最优秀的书,要让千年之后的人们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和荣耀!”
他做到了,他修成了一部光耀史册、流芳千古的伟大书籍——《永乐大典》。
但就如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样,他只是一个决策者,无论决策多么英明,没有人执行也是不行的,按照朱棣的构想,他要修一部包含有史以来所有科目、所有类别的大典,毫无疑问,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个合适的人担任总编官,这个人必须有广博的学问、清晰的辨别能力、无比的耐心、兼容并包的思想。
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实在是很难找的,但值得庆幸的是,朱棣也确实找到了一个这样的人。
而这个人的一生也和《永乐大典》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的命运如同《永乐大典》这部书一样,跌宕起伏,却又充满传奇。
所以,在我们介绍《永乐大典》之前,必须先介绍这位伟大的总编官。
命运
永乐十三年(1415),锦衣卫指挥纪纲下达了一道奇怪的命令,他要请自己牢里的一个犯人吃饭。这可是一条大新闻,纪纲是朱棣的红人,锦衣卫的最高统帅,居然会屈尊请一个囚犯吃饭,大家对此议论纷纷。
这位囚犯欣然接受了邀请,但饭局开张的时候,纪纲并没有来,只是让人拿了很多酒给这位囚犯饮用,这位心事重重的囚犯一饮便停不住,他回想起了那梦幻般的往事,不一会便酩酊大醉。
看他已经喝醉,早已接到指示的锦衣卫打开了大门,把他拖了出去。
外面下着很大的雪,此时正是正月。
这位囚犯被丢在了雪地里,在漫天大雪之时,在这纯洁的银白色世界里,在对往事的追忆和酒精的麻醉作用中,他迎来了死亡。
这个囚犯就是被称为明代第一才子的解缙,《永乐大典》的主编者。这一年,他四十七岁。
起点
解缙,洪武二年(1369)出生,江西吉安府人,自幼聪明好学,被同乡之人称为才子,大家都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他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洪武二十一年(1388),他一举考中了进士,由于在家乡时他的名声已经很大,甚至传到了京城,所以朱元璋对他也十分重视,百忙之中还抽空接见了他。朱元璋的这一举动让所有的人都认为,一颗政治新星即将升起。
当时正是政治形势错综复杂之时,胡惟庸已经案发,法司各级官员不断逮捕大臣,很多今天同朝为臣的人第二天就不见了踪影,真可谓腥风血雨,变化莫测,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大臣成了逍遥派,遇事睁只眼闭只眼,只求能活到退休。
但解缙注定是个出人意料的人,在这种朝不保夕的恶劣政治环境中,他没有退却,畏缩,而是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骨气和勇敢。
他勇敢地向朱元璋本人上书,针砭时弊,斥责不必要的杀戮,并呈上了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太平十策》,在此文中,他详细概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为朱元璋勾画了一幅太平天下的图画,并对目前的一些政治制度提出了意见和批评。
朱元璋的性格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你不去惹他,他都会来找你麻烦,可是这位解大胆居然敢摸老虎屁股,这实在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解缙疯了,因为只有疯子才敢去惹疯子。
解缙疯没疯不好考证,但至少他没死。朱元璋一反常态,居然接受了他的批评,也没有找他的麻烦,当时的人们被惊呆了,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解缙还能活下来,于是这位敢说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