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浮生·宣华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白狼夜奔灵光现仙女下凡世事变
惝恍间,为学之期已过三年,巫女们亦八九岁有余,在贤女师父的悉心教导下,个个知书达理却又不失天聪,文质彬彬而又身怀武功,各房抚养斋女颇为自豪,引得其余斋女甚至游女纷纷上书神女仙姑,尽快下山寻得良种为嗣。仙姑每每应请,开坛设法以问天机,却屡试不顺,不得已才停滞这些年,未有贸然下山。
近日,仙姑夜观天象,发现天狼星北奔而渐隐,南极星忽明而乍现,更喜的是天河之上或有两道灵光,卜算乃知此天光将于七月初七降临人间。仙姑立即昭示族人,择日下山。族人迅速将此美讯传遍整个黛眉神山,微风吹过处皆能听闻笑声。
九儿亦按捺不住心头之喜,想到前有“三年之约”,后又逢着仙姑昭告下山之期,乃知涉世时机已至。而仙姑向来看重天意善听民意,遂煽动阿大阿二、小五小八等人一同前往长生殿向仙姑请求。仙姑见状,便知是九儿之意,本无心过早带其下山,但仍命司礼贤女制题遴选之。
贤女言:“蒙学已授三载,本应各方汇题以考之,今时况紧急,只一题教尔等于答。曰:何谓德?何谓道?何谓乾?何谓坤?何谓事?何谓神?”
阿大答曰:“《德经》有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阿二答曰:“《道经》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
小五答曰:“《礼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小八答曰:“《象传》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儿答曰:“《易传》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道,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贤女评曰:“阿大只言德,阿二是言道,小五德道皆有言,小八乾坤系德道,唯有小九诸神之事尽言之也。”评毕,遂点头示意九儿。
贤女复问之曰:“此若下山,所为之何?”
九儿言:“下山涉世,乃巫女使命也。此番若行,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贤女赞曰:“此言甚好,待请神女裁夺之。”乌梅仙姑见司礼贤女如此推荐,遂言可行,愿将九儿考虑之。
九儿知情懂礼地谢过贤女师父与神女仙姑,转身便伙同小五小八等手舞足蹈、绘声绘影地跑遍满山渲染。
恐因族人上上下下皆闻仙姑欲带九儿下山寻婴大喜之讯,值守松懈,困于长生后殿之白狼忽而不得为见。乌梅仙姑大怒,遂将下山之期提前,势必活捉白狼归山。
得闻白狼逃蹿、仙姑震惊,九儿本以为跟随其下山之事打了水漂,失魂落魄之际,却不想仙姑亲自于白头峰,告知九儿今日稍息,明日便一同下山。九儿慌忙地将绣金铃等三件宝物备齐,又带了些祝词斋女准备的干粮细软,随同乌梅仙姑天不亮就下了仙山。
山上说“神”事,山下说“唐”事。正值仙姑下山之际,俗世间依旧多番战乱。
自先唐为贼人篡灭后,中原之土但凡“李”姓称王者,好用“唐”之名贯之,以显其正宗。北有号“唐”者,因雄踞中原腹地,史称“后唐”;南有号“唐”者,则称之为“南唐”。
先说“后唐”运势。前有言,唐末晋王李克用养“十三太保”,大太保李嗣源先随李克用征战三十年,屡建奇功,后随三太保李存勖转战十年,灭梁建唐,终因功高震主,遭飞语毁谤,难在朝中自立。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被派往魏州镇压兵变,却不想自家军队带到魏州亦发生兵变。李嗣源为表忠心,决定只身回朝请罪。当是时,帐下之婿石敬瑭全力拦阻,极言反对,分析形势,晓以利害,劝其利用哗变之机谋取自立,李嗣源迫于无奈,依石敬瑭之计,以平乱为由,招得哗变之军折返,入主洛阳。
石敬瑭告李嗣源曰:“新主当政应有革于前主,前主奢华侈靡,则当朝者应务从宽仁节俭。”于是释放前朝宫女及未沾雨露之妃嫔,以显皇恩浩荡。
石敬瑭乃谋略之人,精于军事,勤于政务,一度为当世之人敬仰。然其谋略有余,为达目的常不择手段,为谋自保而不顾后果。李嗣源死后,其子李从珂继位,因惧怕石敬瑭拥兵自重,时常无故非难。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为解后唐军兵围攻之困,竟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称比他小十岁的契丹首领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曰“臣”,甘做“儿皇帝”,同年十一月,在契丹的扶持下登基称帝,改元天福,国号“大晋”。... -->>
白狼夜奔灵光现仙女下凡世事变
惝恍间,为学之期已过三年,巫女们亦八九岁有余,在贤女师父的悉心教导下,个个知书达理却又不失天聪,文质彬彬而又身怀武功,各房抚养斋女颇为自豪,引得其余斋女甚至游女纷纷上书神女仙姑,尽快下山寻得良种为嗣。仙姑每每应请,开坛设法以问天机,却屡试不顺,不得已才停滞这些年,未有贸然下山。
近日,仙姑夜观天象,发现天狼星北奔而渐隐,南极星忽明而乍现,更喜的是天河之上或有两道灵光,卜算乃知此天光将于七月初七降临人间。仙姑立即昭示族人,择日下山。族人迅速将此美讯传遍整个黛眉神山,微风吹过处皆能听闻笑声。
九儿亦按捺不住心头之喜,想到前有“三年之约”,后又逢着仙姑昭告下山之期,乃知涉世时机已至。而仙姑向来看重天意善听民意,遂煽动阿大阿二、小五小八等人一同前往长生殿向仙姑请求。仙姑见状,便知是九儿之意,本无心过早带其下山,但仍命司礼贤女制题遴选之。
贤女言:“蒙学已授三载,本应各方汇题以考之,今时况紧急,只一题教尔等于答。曰:何谓德?何谓道?何谓乾?何谓坤?何谓事?何谓神?”
阿大答曰:“《德经》有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阿二答曰:“《道经》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
小五答曰:“《礼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小八答曰:“《象传》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儿答曰:“《易传》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道,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贤女评曰:“阿大只言德,阿二是言道,小五德道皆有言,小八乾坤系德道,唯有小九诸神之事尽言之也。”评毕,遂点头示意九儿。
贤女复问之曰:“此若下山,所为之何?”
九儿言:“下山涉世,乃巫女使命也。此番若行,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贤女赞曰:“此言甚好,待请神女裁夺之。”乌梅仙姑见司礼贤女如此推荐,遂言可行,愿将九儿考虑之。
九儿知情懂礼地谢过贤女师父与神女仙姑,转身便伙同小五小八等手舞足蹈、绘声绘影地跑遍满山渲染。
恐因族人上上下下皆闻仙姑欲带九儿下山寻婴大喜之讯,值守松懈,困于长生后殿之白狼忽而不得为见。乌梅仙姑大怒,遂将下山之期提前,势必活捉白狼归山。
得闻白狼逃蹿、仙姑震惊,九儿本以为跟随其下山之事打了水漂,失魂落魄之际,却不想仙姑亲自于白头峰,告知九儿今日稍息,明日便一同下山。九儿慌忙地将绣金铃等三件宝物备齐,又带了些祝词斋女准备的干粮细软,随同乌梅仙姑天不亮就下了仙山。
山上说“神”事,山下说“唐”事。正值仙姑下山之际,俗世间依旧多番战乱。
自先唐为贼人篡灭后,中原之土但凡“李”姓称王者,好用“唐”之名贯之,以显其正宗。北有号“唐”者,因雄踞中原腹地,史称“后唐”;南有号“唐”者,则称之为“南唐”。
先说“后唐”运势。前有言,唐末晋王李克用养“十三太保”,大太保李嗣源先随李克用征战三十年,屡建奇功,后随三太保李存勖转战十年,灭梁建唐,终因功高震主,遭飞语毁谤,难在朝中自立。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被派往魏州镇压兵变,却不想自家军队带到魏州亦发生兵变。李嗣源为表忠心,决定只身回朝请罪。当是时,帐下之婿石敬瑭全力拦阻,极言反对,分析形势,晓以利害,劝其利用哗变之机谋取自立,李嗣源迫于无奈,依石敬瑭之计,以平乱为由,招得哗变之军折返,入主洛阳。
石敬瑭告李嗣源曰:“新主当政应有革于前主,前主奢华侈靡,则当朝者应务从宽仁节俭。”于是释放前朝宫女及未沾雨露之妃嫔,以显皇恩浩荡。
石敬瑭乃谋略之人,精于军事,勤于政务,一度为当世之人敬仰。然其谋略有余,为达目的常不择手段,为谋自保而不顾后果。李嗣源死后,其子李从珂继位,因惧怕石敬瑭拥兵自重,时常无故非难。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为解后唐军兵围攻之困,竟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称比他小十岁的契丹首领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曰“臣”,甘做“儿皇帝”,同年十一月,在契丹的扶持下登基称帝,改元天福,国号“大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