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天宋武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现如今李筠大军败,汉主趁机入寇,攻打上党。
十几日后,郭荣接到前线传来的紧急军报:汉国前锋左军都指挥使武宁节度使张元徽设下埋伏,自己佯败诱敌。结果穆令均中伏被杀,士卒折损了上千。李筠退回潞州,凭城固守,周军初战告负。
消息传至京师开封,大周国朝堂顿时大乱,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整个朝堂如菜市场一般。
龙座之上的郭荣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先帝驾崩,局势动荡,风雨变换,自己登基不过短短日子,而周军初战告负对于郭荣来说影响太大了。
事实上,郭荣心知肚明,这场战争无论对于刚刚登基的自己还是对于动荡之中的大周国都是生死之战。郭荣瞧见殿下的诸位大臣,他们此时的心思真是多啊,不知道自己能否倚仗他们。
此刻殿外忽然下起了大雨,郭荣思绪万千,听着大雨,自己心中一片纠结难当。
赌博有输有赢,那也就罢了,如果拿性命相博,自然是得掂量一番,只不过如今自己刚刚登基,皇位未坐稳,汉国就乘乱来袭,算的是好时机,但是自己不是一个吃亏%,的人,鹰击一搏才有出路。
胜,自己的皇位就此稳固,国家的威望也将大幅提升,对于其他明里暗里窥伺之国会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败,自己的威信将会跌至谷底,牵一发动全身到,连皇位岌岌可危,自己的性命恐怕也会危急,周边的豺狼虎豹都会觊觎大周国的这肥肉,大周如砧板之上的肥肉,等待宰割,大周国土沦丧不可避免。自己父皇打下的江山怎么能够拱手相让,大周国好不容易让中原百姓稳定下来,民心所向,正是百废待兴之机。
开封这座城在数年前曾经被契丹占领过,这城中的百姓若是听了契丹和汉国南下,必定心慌失措,人心浮动,大周国三年内稳定下来的局面就要被破坏掉,届时开封城内的百姓再次遭受外敌的入侵,自己怎么能够眼睁睁地看着百姓生灵涂炭。
郭荣拳头捏紧,手指甲都扣紧了肉内,鲜血从龙座上流了下来,望着满殿大臣,沉思许久的郭荣突然露出坚毅无比的目光,自信地对朝臣说道:“汉室宵小,何足惧哉!朕要御驾亲征,剿灭贼匪,扬我大周国威!诸位大臣此番做好抵御外敌之姿。”
生或死,胜或败,就在此一举了,不过却不能当面和众位大臣直言。
大臣们听罢郭荣的话,登时一片嘈嘈切切,过后纷纷出言反对。
郭荣欲御驾亲征,此刻文官之列中,出列了当朝太师、中书令、宰相冯道,冯道腰板挺直,极力进谏。
“陛下,不可亲征啊,如今先皇才驾崩不久,朝中局势不稳,而那汉国正是利用了这个时机才趁机南下,我周军只要稳坐北境,那汉辽远征之军,不足为惧,只待对方疲军出征,粮草不行,再切断他们的粮道,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啊!”
郭荣道:“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亲自出征,这次朕要一扬国威,让他们见见我大周的军容,也好让残汉退去。”
冯道说道:“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唐太宗可是一代明君,上的了战场,下的了朝政。”
郭荣一听,虽然心内不是很满意,但是自己刚刚登基,自然是不能和唐太宗想比,但是他自信满满,道:“汉军乃是乌合之众,若遇我军,如泰山压卵,如今汉辽大军劳军南征,只要我大周军队出战,自然能够平定。”
冯道仍道:“陛下不是泰山。”
老成的冯道想起了先皇郭威临终前嘱托,希望他能够辅佐郭荣平稳登基、顺顺利利掌控朝政,所以一干大臣皆认为新皇刚刚即位,人心还未稳定,先帝灵柩还在大内,此时若是皇帝出征,人心浮动,不宜亲征,应该派得力的将帅去抵御,只不过冯道言语之中得罪了郭荣,郭荣大怒,拂袖而去。
但是郭荣却知道自己若不能战胜汉辽联军,那么国都开封就会沦陷,届时国家动荡,整个大周将万劫不复,自己可不是知难而退的人,只要坚定了一个信念,就会毫不犹豫的去执行,没人可以阻止他。
在与以宰相冯道为首的众大臣们反复唇枪舌战未果后,郭荣不顾反对之声,在朝臣中王朴、王溥两人,见皇帝亲征的决心不变,也不敢过分反对。
郭荣征求王朴、王溥两人的意见,两人也只能连连点头,赞同郭荣北上。不过两人奏请先征调各军人马,在潞州会合,而后全军北上,攻击汉辽联军。郭荣见终于有人支持自己,很是高兴。
于是郭荣下诏密令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自磁州进军赶赴潞州,击敌后路,并命令澶州节度使郭崇为副,辅佐于他;命令河中节度使王彦超,以陕府节度使韩通为副手,自晋州进军赶赴潞州,攻击敌军东面。
安排好侧翼人马之后,郭荣便留下枢密使郑仁诲把守京师,自己下令征调人马北上。随从的将领有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滑州节度使白重赞、郑州防御使史彦超。
从东京开封统帅禁军出发,禁军长官赵匡胤也在征战之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月,郭荣欲亲征北汉,不让冯道随行,命他担任太祖皇帝山陵使,主持太祖丧事,又让大臣主持开封事宜,待自己凯旋。
开封赵府内,得知自己的孩子即将出征,赵弘殷连忙给自己的儿子备上出征用的行当,准备送行。
杜氏、贺氏,赵匡义,赵匡美,月娘等几人都十分担心,一番嘘寒问暖,赵匡胤安慰道他们不过是出征,自... -->>
现如今李筠大军败,汉主趁机入寇,攻打上党。
十几日后,郭荣接到前线传来的紧急军报:汉国前锋左军都指挥使武宁节度使张元徽设下埋伏,自己佯败诱敌。结果穆令均中伏被杀,士卒折损了上千。李筠退回潞州,凭城固守,周军初战告负。
消息传至京师开封,大周国朝堂顿时大乱,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整个朝堂如菜市场一般。
龙座之上的郭荣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先帝驾崩,局势动荡,风雨变换,自己登基不过短短日子,而周军初战告负对于郭荣来说影响太大了。
事实上,郭荣心知肚明,这场战争无论对于刚刚登基的自己还是对于动荡之中的大周国都是生死之战。郭荣瞧见殿下的诸位大臣,他们此时的心思真是多啊,不知道自己能否倚仗他们。
此刻殿外忽然下起了大雨,郭荣思绪万千,听着大雨,自己心中一片纠结难当。
赌博有输有赢,那也就罢了,如果拿性命相博,自然是得掂量一番,只不过如今自己刚刚登基,皇位未坐稳,汉国就乘乱来袭,算的是好时机,但是自己不是一个吃亏%,的人,鹰击一搏才有出路。
胜,自己的皇位就此稳固,国家的威望也将大幅提升,对于其他明里暗里窥伺之国会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败,自己的威信将会跌至谷底,牵一发动全身到,连皇位岌岌可危,自己的性命恐怕也会危急,周边的豺狼虎豹都会觊觎大周国的这肥肉,大周如砧板之上的肥肉,等待宰割,大周国土沦丧不可避免。自己父皇打下的江山怎么能够拱手相让,大周国好不容易让中原百姓稳定下来,民心所向,正是百废待兴之机。
开封这座城在数年前曾经被契丹占领过,这城中的百姓若是听了契丹和汉国南下,必定心慌失措,人心浮动,大周国三年内稳定下来的局面就要被破坏掉,届时开封城内的百姓再次遭受外敌的入侵,自己怎么能够眼睁睁地看着百姓生灵涂炭。
郭荣拳头捏紧,手指甲都扣紧了肉内,鲜血从龙座上流了下来,望着满殿大臣,沉思许久的郭荣突然露出坚毅无比的目光,自信地对朝臣说道:“汉室宵小,何足惧哉!朕要御驾亲征,剿灭贼匪,扬我大周国威!诸位大臣此番做好抵御外敌之姿。”
生或死,胜或败,就在此一举了,不过却不能当面和众位大臣直言。
大臣们听罢郭荣的话,登时一片嘈嘈切切,过后纷纷出言反对。
郭荣欲御驾亲征,此刻文官之列中,出列了当朝太师、中书令、宰相冯道,冯道腰板挺直,极力进谏。
“陛下,不可亲征啊,如今先皇才驾崩不久,朝中局势不稳,而那汉国正是利用了这个时机才趁机南下,我周军只要稳坐北境,那汉辽远征之军,不足为惧,只待对方疲军出征,粮草不行,再切断他们的粮道,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啊!”
郭荣道:“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亲自出征,这次朕要一扬国威,让他们见见我大周的军容,也好让残汉退去。”
冯道说道:“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唐太宗可是一代明君,上的了战场,下的了朝政。”
郭荣一听,虽然心内不是很满意,但是自己刚刚登基,自然是不能和唐太宗想比,但是他自信满满,道:“汉军乃是乌合之众,若遇我军,如泰山压卵,如今汉辽大军劳军南征,只要我大周军队出战,自然能够平定。”
冯道仍道:“陛下不是泰山。”
老成的冯道想起了先皇郭威临终前嘱托,希望他能够辅佐郭荣平稳登基、顺顺利利掌控朝政,所以一干大臣皆认为新皇刚刚即位,人心还未稳定,先帝灵柩还在大内,此时若是皇帝出征,人心浮动,不宜亲征,应该派得力的将帅去抵御,只不过冯道言语之中得罪了郭荣,郭荣大怒,拂袖而去。
但是郭荣却知道自己若不能战胜汉辽联军,那么国都开封就会沦陷,届时国家动荡,整个大周将万劫不复,自己可不是知难而退的人,只要坚定了一个信念,就会毫不犹豫的去执行,没人可以阻止他。
在与以宰相冯道为首的众大臣们反复唇枪舌战未果后,郭荣不顾反对之声,在朝臣中王朴、王溥两人,见皇帝亲征的决心不变,也不敢过分反对。
郭荣征求王朴、王溥两人的意见,两人也只能连连点头,赞同郭荣北上。不过两人奏请先征调各军人马,在潞州会合,而后全军北上,攻击汉辽联军。郭荣见终于有人支持自己,很是高兴。
于是郭荣下诏密令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自磁州进军赶赴潞州,击敌后路,并命令澶州节度使郭崇为副,辅佐于他;命令河中节度使王彦超,以陕府节度使韩通为副手,自晋州进军赶赴潞州,攻击敌军东面。
安排好侧翼人马之后,郭荣便留下枢密使郑仁诲把守京师,自己下令征调人马北上。随从的将领有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滑州节度使白重赞、郑州防御使史彦超。
从东京开封统帅禁军出发,禁军长官赵匡胤也在征战之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月,郭荣欲亲征北汉,不让冯道随行,命他担任太祖皇帝山陵使,主持太祖丧事,又让大臣主持开封事宜,待自己凯旋。
开封赵府内,得知自己的孩子即将出征,赵弘殷连忙给自己的儿子备上出征用的行当,准备送行。
杜氏、贺氏,赵匡义,赵匡美,月娘等几人都十分担心,一番嘘寒问暖,赵匡胤安慰道他们不过是出征,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