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执宰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天后,京城的大朝如期举行,其中最令人关心的莫过于东察合台汗国的求援,以及帖木儿帝国向大明呈递的要统一察合台汗国的陈情。
本来,对大明来说这是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两个西域番邦之间的争斗而已,不过随着娜尔莎在四方会馆刺伤那名外地公子哥,以及其凭借着热情奔放的西域舞在京城声名鹊起,使得人们的注意力逐渐关注到了这两件小事上来。
尤为重要的是,辅政大臣们对是否出兵援助东察合台汗国出现了严重分歧,导致朝堂上文臣集团和勋贵集团逐渐出现了对立。
恐怕娜尔莎和多鲁尔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由于近些年一直被讲武堂下面的骁武军和水师压着,大明的那些勋贵现在是憋了一股子劲想要在战场上证明自己,故而对出兵东察合台汗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说起来两人还要感谢李云天,如果不是李云天率领骁武军和水师南征北战,又清剿了倭寇,给大明勋贵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恐怕大明勋贵根本就看不上这次西域的战机,谁愿意劳师动众不远千里地跑去荒芜蛮夷的西域去打一场与大明无关的仗?
自从李云天让林馨前来告诫娜尔莎不要拿面纱的事情做文章后,娜尔莎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大明朝廷高层对是否援助东察合台汗国有着巨大的分歧,否则的话李云天也不会显得如此小心谨慎,故而心中顿时对大明出兵援助东察合台汗国升起了巨大的期望。
上朝前,东、西千步廊的廊房文武百官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今天的这次朝会。
实际上由于辅政大臣中文官和勋贵的势力相差无几,故而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在朝堂上的力量处于一种均势,再加上双方的侧重点不同,故而很少在内政上爆发什么激烈的冲突。
而能令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之间进行一场大规模冲突的事情,现在也唯有是否出兵援助东察合台汗国的事情。
文官集团自然不想劳军远征,去打一场与大明无关的战争,毕竟东察合台汗国不是大明的藩属国,大明实在是师出无名。
可勋贵集团们则牢牢地抓住了这次战机,想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以证明卫所军并不比骁武军差,故而以东察合台汗国事关西域安稳为由坚持出兵。
在千步廊侯朝的这段时间,文官勋贵们自然要进行最后的商议,那些能进得了太和殿的官员再辅政大臣们的示意下已经清楚了各自在大朝时的角色。
“忠武王呢?”东千步廊内,张辅扫了一眼聚集在房间里的勋贵重臣,有些意外地问向了身旁的周征。
由于此次大朝事关着勋贵集团的荣誉,故而张辅和周正等勋贵集团的首脑已经齐聚一堂,商议着在大朝上如何对抗文官集团的发难。
与之相对应的,杨士奇和胡滢等内阁、六部的文官也聚在一起商量着阻止朝廷出兵的办法,在他们看来勋贵集团这次出兵完全就是为了一己私利,想要趁此建立军功以及给卫所部队正名,实属劳民伤财。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在朝堂上的势力不相上下,故而双方都很难压倒对方。
这个时候,李云天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先不说讲武堂一系的新兴勋贵在朝堂上拥有不小的力量,文官中的新兴势力也与李云天关系密切。
所谓的新兴势力,指的是李云天当年查办两淮盐道贪墨大案时因功得以从南京调任京城的三位部院堂官,即潘兴民、张韬和秦克。
其中,潘兴民由南京刑部左侍郎迁为京师刑部左侍郎,张韬由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迁为京师户部左侍郎,秦克由南京大理寺左少卿迁为京师大理寺右少卿。
对潘兴民、张韬和秦克而言,三人协助李云天审理两淮盐道大案可谓“因祸得福”,出人意料地从事先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案子中受益匪浅,得以咸鱼翻身,重新进入大明的权力核心。
这是宣德帝对六部力量的近一步削弱,同时也是希望文官集团中出现第三股力量,来平衡内阁和六部的关系,而潘兴民、张韬和秦克就是宣德帝所期望的第三股势力的领袖。
虽然以潘兴民、张韬和秦克为首的新兴文官势力还无法与杨士奇和胡滢相抗衡,但已然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受到内阁和六部的极力拉拢。
李云天对潘兴民等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说起来李云天对他们有着“知遇之恩”,当年正是李云天向宣德帝的举荐,三人才被宣德帝所看重进而调来了京城,是李云天暗中压制文官集团旧势力的一招妙棋。
而潘兴民等人也并... -->>
两天后,京城的大朝如期举行,其中最令人关心的莫过于东察合台汗国的求援,以及帖木儿帝国向大明呈递的要统一察合台汗国的陈情。
本来,对大明来说这是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两个西域番邦之间的争斗而已,不过随着娜尔莎在四方会馆刺伤那名外地公子哥,以及其凭借着热情奔放的西域舞在京城声名鹊起,使得人们的注意力逐渐关注到了这两件小事上来。
尤为重要的是,辅政大臣们对是否出兵援助东察合台汗国出现了严重分歧,导致朝堂上文臣集团和勋贵集团逐渐出现了对立。
恐怕娜尔莎和多鲁尔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由于近些年一直被讲武堂下面的骁武军和水师压着,大明的那些勋贵现在是憋了一股子劲想要在战场上证明自己,故而对出兵东察合台汗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说起来两人还要感谢李云天,如果不是李云天率领骁武军和水师南征北战,又清剿了倭寇,给大明勋贵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恐怕大明勋贵根本就看不上这次西域的战机,谁愿意劳师动众不远千里地跑去荒芜蛮夷的西域去打一场与大明无关的仗?
自从李云天让林馨前来告诫娜尔莎不要拿面纱的事情做文章后,娜尔莎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大明朝廷高层对是否援助东察合台汗国有着巨大的分歧,否则的话李云天也不会显得如此小心谨慎,故而心中顿时对大明出兵援助东察合台汗国升起了巨大的期望。
上朝前,东、西千步廊的廊房文武百官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今天的这次朝会。
实际上由于辅政大臣中文官和勋贵的势力相差无几,故而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在朝堂上的力量处于一种均势,再加上双方的侧重点不同,故而很少在内政上爆发什么激烈的冲突。
而能令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之间进行一场大规模冲突的事情,现在也唯有是否出兵援助东察合台汗国的事情。
文官集团自然不想劳军远征,去打一场与大明无关的战争,毕竟东察合台汗国不是大明的藩属国,大明实在是师出无名。
可勋贵集团们则牢牢地抓住了这次战机,想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以证明卫所军并不比骁武军差,故而以东察合台汗国事关西域安稳为由坚持出兵。
在千步廊侯朝的这段时间,文官勋贵们自然要进行最后的商议,那些能进得了太和殿的官员再辅政大臣们的示意下已经清楚了各自在大朝时的角色。
“忠武王呢?”东千步廊内,张辅扫了一眼聚集在房间里的勋贵重臣,有些意外地问向了身旁的周征。
由于此次大朝事关着勋贵集团的荣誉,故而张辅和周正等勋贵集团的首脑已经齐聚一堂,商议着在大朝上如何对抗文官集团的发难。
与之相对应的,杨士奇和胡滢等内阁、六部的文官也聚在一起商量着阻止朝廷出兵的办法,在他们看来勋贵集团这次出兵完全就是为了一己私利,想要趁此建立军功以及给卫所部队正名,实属劳民伤财。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在朝堂上的势力不相上下,故而双方都很难压倒对方。
这个时候,李云天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先不说讲武堂一系的新兴勋贵在朝堂上拥有不小的力量,文官中的新兴势力也与李云天关系密切。
所谓的新兴势力,指的是李云天当年查办两淮盐道贪墨大案时因功得以从南京调任京城的三位部院堂官,即潘兴民、张韬和秦克。
其中,潘兴民由南京刑部左侍郎迁为京师刑部左侍郎,张韬由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迁为京师户部左侍郎,秦克由南京大理寺左少卿迁为京师大理寺右少卿。
对潘兴民、张韬和秦克而言,三人协助李云天审理两淮盐道大案可谓“因祸得福”,出人意料地从事先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案子中受益匪浅,得以咸鱼翻身,重新进入大明的权力核心。
这是宣德帝对六部力量的近一步削弱,同时也是希望文官集团中出现第三股力量,来平衡内阁和六部的关系,而潘兴民、张韬和秦克就是宣德帝所期望的第三股势力的领袖。
虽然以潘兴民、张韬和秦克为首的新兴文官势力还无法与杨士奇和胡滢相抗衡,但已然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受到内阁和六部的极力拉拢。
李云天对潘兴民等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说起来李云天对他们有着“知遇之恩”,当年正是李云天向宣德帝的举荐,三人才被宣德帝所看重进而调来了京城,是李云天暗中压制文官集团旧势力的一招妙棋。
而潘兴民等人也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