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执宰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能抓住鲁天行这种乱臣贼子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尤其是鲁天行还主导了北元两年前的那场南侵,使得京畿百姓们受害匪浅,故而引发了不少百姓拍手叫好。
经过杨士奇和张辅等朝臣的商议,太子登基的吉时定在了二月中旬,届时朝廷将大赦天下,万民同乐。
由于京城城外聚集了居庸关的五万军队,这可是大明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为了使得他们安心回居庸关,军阁采用了李云天的提议采用了“只惩首恶,胁从不久”的政策,只将武忠侯樊勇等居庸关的高级将领扣在京城审查,其余人员一律不追究其责任。
毕竟居庸关的守军受到了樊勇等人的欺瞒,樊勇以守护大明皇权为由让居庸关的守军支持越王登基,并且告诉他们这是张太后的意思否则他们也不会从居庸关被调来守皇城,进而骗过了居庸关的那些军士。
不过,李云天并没有单纯地把那些居庸关的守军放回去就算了事,而是将居庸关的中级军官分批调入讲武堂进行轮训,其目的不仅仅是整训他们,尤为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安抚,让那些中级军官感到朝廷并没有抛弃他们,要不然也不会这么费事地轮训他们。
至于奉太子的钧旨前来京城护驾的山海关的守军,军阁对其是恩赏有加,使得他们高高兴兴地返回山海关。
虽然宣德帝的遗诏并没有说让李云天当辅政大臣,但宣德帝驾崩前曾经感慨李云天若活着也是托孤重臣,并且进封李云天为太子太师,摆明了就是让李云天成为辅政大臣之一,故而李云天顺理成章地得以与杨士奇和张辅等辅政大臣一样商讨国事。
实际上,宣德帝这次所任命的辅政大臣其实组成了一个新的内阁,里面既有文官也有武臣,而将商讨和决议大明的军国事务,小事裁决,大事呈报给太子用印后实施。
与杨士奇和杨荣、杨浦、陈山组成的内阁不同,新内阁拥有了更大的权限,不必再事事上报给天子,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也使得天子得以从繁重的政务中抽身而出。
虽然李云天的手中有很多事务要处理,忙得不可开交,但张太后还是把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给了他,那就是平反那些牵涉进陈天雷等人谋反案的文武大臣,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谋反的心思,更没有勾结汉王世子。
张太后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老成持稳又在朝廷有着不错名声的李云天去主持平反一事最好,想必李云天能顺利解决这件事情。
当李云天下令释放那些囚禁在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的涉案文武官员时,那些官员先是恍如梦中随后嚎啕大哭,万万没想到能活着离开诏狱。
李云天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将那些涉案的官员,得知想要置他们于死地的人竟然是威国公鲁仲乾的二公子后,这些官员无不万分感慨,百感交集,如果不是李云天在太和殿上力挽狂澜的话他们估计到死也不会知道是鲁天行在暗害他们。
因此,面对李云天的这个救命恩人,再加上以前与鲁天行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饱受了牢狱之苦的文武官员唯有自认倒霉,这件事情闹下去的话对他们并没有好处,保不准要被牵扯出许多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那些不幸被牵连进去的无辜官员也只有哑巴吃黄连的份儿,鲁天行涉及到两次谋反大案,同时又是北元枢密院的三大知院之一,他们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因此唯有息事宁人。
对于没能扛过酷刑死在诏狱里的官员,李云天对其是大力安抚,给予了丰厚的抚恤,并且给了他们免试进入讲武堂的名额,也算是给那些死者的子弟一个从政之路。
由于李云天的妥善处置,那些涉案的官员并没有鼓噪闹事,而是心平气和地接受到了李云天的安排,这使得张太后松了一口气,心中对李云天大为欣赏。
很快,太子登基的吉日悄然而至,京城成为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将宣德帝驾崩和太和殿逼宫两件事所带来的阴霾冲散。
太子朱祈镇登基后年号定为了正统,就是大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正统帝,曾经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是大明历史上唯一一个成功复辟的皇帝,即便是纵观各朝各代这种情形也非常罕见。
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李云天与张辅并排立在勋贵队列的最前方,虽然李云天资历浅但是他是勋贵中爵位最高的人,故而足以与有着太师头衔、资历深厚的张辅并驾齐驱。
随着年幼的正统帝端坐在龙椅上接受文武百官朝拜,大明新的一页缓缓拉开了帷幕,李云天抬头望了一眼意气风发地立在龙椅一侧的宋大山和王振,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看来他以后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如何平衡朝堂上的各方势力将成为他以后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能抓住鲁天行这种乱臣贼子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尤其是鲁天行还主导了北元两年前的那场南侵,使得京畿百姓们受害匪浅,故而引发了不少百姓拍手叫好。
经过杨士奇和张辅等朝臣的商议,太子登基的吉时定在了二月中旬,届时朝廷将大赦天下,万民同乐。
由于京城城外聚集了居庸关的五万军队,这可是大明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为了使得他们安心回居庸关,军阁采用了李云天的提议采用了“只惩首恶,胁从不久”的政策,只将武忠侯樊勇等居庸关的高级将领扣在京城审查,其余人员一律不追究其责任。
毕竟居庸关的守军受到了樊勇等人的欺瞒,樊勇以守护大明皇权为由让居庸关的守军支持越王登基,并且告诉他们这是张太后的意思否则他们也不会从居庸关被调来守皇城,进而骗过了居庸关的那些军士。
不过,李云天并没有单纯地把那些居庸关的守军放回去就算了事,而是将居庸关的中级军官分批调入讲武堂进行轮训,其目的不仅仅是整训他们,尤为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安抚,让那些中级军官感到朝廷并没有抛弃他们,要不然也不会这么费事地轮训他们。
至于奉太子的钧旨前来京城护驾的山海关的守军,军阁对其是恩赏有加,使得他们高高兴兴地返回山海关。
虽然宣德帝的遗诏并没有说让李云天当辅政大臣,但宣德帝驾崩前曾经感慨李云天若活着也是托孤重臣,并且进封李云天为太子太师,摆明了就是让李云天成为辅政大臣之一,故而李云天顺理成章地得以与杨士奇和张辅等辅政大臣一样商讨国事。
实际上,宣德帝这次所任命的辅政大臣其实组成了一个新的内阁,里面既有文官也有武臣,而将商讨和决议大明的军国事务,小事裁决,大事呈报给太子用印后实施。
与杨士奇和杨荣、杨浦、陈山组成的内阁不同,新内阁拥有了更大的权限,不必再事事上报给天子,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也使得天子得以从繁重的政务中抽身而出。
虽然李云天的手中有很多事务要处理,忙得不可开交,但张太后还是把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给了他,那就是平反那些牵涉进陈天雷等人谋反案的文武大臣,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谋反的心思,更没有勾结汉王世子。
张太后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老成持稳又在朝廷有着不错名声的李云天去主持平反一事最好,想必李云天能顺利解决这件事情。
当李云天下令释放那些囚禁在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的涉案文武官员时,那些官员先是恍如梦中随后嚎啕大哭,万万没想到能活着离开诏狱。
李云天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将那些涉案的官员,得知想要置他们于死地的人竟然是威国公鲁仲乾的二公子后,这些官员无不万分感慨,百感交集,如果不是李云天在太和殿上力挽狂澜的话他们估计到死也不会知道是鲁天行在暗害他们。
因此,面对李云天的这个救命恩人,再加上以前与鲁天行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饱受了牢狱之苦的文武官员唯有自认倒霉,这件事情闹下去的话对他们并没有好处,保不准要被牵扯出许多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那些不幸被牵连进去的无辜官员也只有哑巴吃黄连的份儿,鲁天行涉及到两次谋反大案,同时又是北元枢密院的三大知院之一,他们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因此唯有息事宁人。
对于没能扛过酷刑死在诏狱里的官员,李云天对其是大力安抚,给予了丰厚的抚恤,并且给了他们免试进入讲武堂的名额,也算是给那些死者的子弟一个从政之路。
由于李云天的妥善处置,那些涉案的官员并没有鼓噪闹事,而是心平气和地接受到了李云天的安排,这使得张太后松了一口气,心中对李云天大为欣赏。
很快,太子登基的吉日悄然而至,京城成为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将宣德帝驾崩和太和殿逼宫两件事所带来的阴霾冲散。
太子朱祈镇登基后年号定为了正统,就是大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正统帝,曾经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是大明历史上唯一一个成功复辟的皇帝,即便是纵观各朝各代这种情形也非常罕见。
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李云天与张辅并排立在勋贵队列的最前方,虽然李云天资历浅但是他是勋贵中爵位最高的人,故而足以与有着太师头衔、资历深厚的张辅并驾齐驱。
随着年幼的正统帝端坐在龙椅上接受文武百官朝拜,大明新的一页缓缓拉开了帷幕,李云天抬头望了一眼意气风发地立在龙椅一侧的宋大山和王振,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看来他以后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如何平衡朝堂上的各方势力将成为他以后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