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执宰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给张克敌,故而联合了武仲勇,五城兵马司隶属于兵部,有武仲勇出面,刘光这么小小的副指挥使哪里敢违抗他的命令?
看来京城里的这淌水实在是太深了,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牵扯上某个高官显贵,李云天觉得自己以后要打起精神小心行事,以免行差踏错,招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在都察院和文渊阁的公务,李云天在闲暇的时候就翻翻《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和《性理大全》,越看眉头皱得越深。
这三部理学著作是太祖皇帝和永乐帝命人编制,进而一举奠定了程朱理学在大明学术界的统治地位,也使得理学原有的学理性逐渐失去了光彩。
在李云天看来,大明现在推崇的程朱理学可以用来修身养性,培养德操,但要论起推动社会的发展,那么还要靠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尤其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只有这样大明才能屹立于世界之巅。
否则,天下读书人的思想都会被禁锢住,现在科举还能考策问和经义等等,待日后模板化的八股文一出,更是遗害无穷。
不过要想改变儒学的统治地位何其之难,儒学不仅是皇家用来巩固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更是读书人奉为至尊的宝典,就连李云天自己也是通过科举才有了现在的地位,也是儒家弟子。
如今永乐帝还健在,李云天要是对这三本理学巨著有异议的话,绝对会惹怒永乐帝,他才不会这么傻往枪口上撞,只有默默地等待机会,以促成大明学术百家争鸣。
永乐二十二年,大明最重要的事务就是永乐帝的第五次北征蒙古,整个朝堂都围绕着这件事情在运作。
此时永乐帝年岁已高,不少大臣都上书劝永乐帝取消这次亲征,不过永乐帝为了给太子一劳永逸地解决阿鲁台的侵扰,还是力排众议,决意北征。
李云天在文渊阁除了听那些资深翰林讲学外,另外就是协助翰林起草诏书和给皇帝讲解经史典籍,因此他不仅见永乐帝的机会多了一些,而且还负责起草了几份与北征阿鲁台有关的诏书,涉及了军队和物资的调动。
与此同时,李云天得以接近同在文渊阁处理公务的杨士奇,杨士奇确实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能考上庶吉士,对他是青睐有加。
四月初,太子赶到了京城,按照惯例永乐帝北征时将由太子监国。
太子抵京后立刻去乾清宫给永乐帝请安,当时李云天和两名翰林奉命在乾清宫侍诏,协助那两名翰林起草永乐帝传达的诏书,第一次见到了太子,私下里忍不住打量了一翻眼前这个看上去面相憨厚的胖中年人。
由于自幼喜静厌动,所以太子朱高炽体态肥胖,再加上有腿疾,这使得其走起路来不稳当,时常需要人搀扶,而且他有些好女色,故而向来不被永乐帝所喜,否则汉王和赵王岂会对金銮殿上的那把龙椅有觊觎之心。
虽然朱高炽外貌不佳,但是其儒雅仁爱,端重沉静,言行适度,在朝中名声甚好,不是他开口求情的话,汉王和赵王恐怕早就被永乐帝废了爵位囚禁起来。
不过,李云天从来都没有小看过太子,如果太子真的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怯懦之人,那么岂能在赵王和汉王的轮番陷害中一直稳坐太子之位,最后还使得汉王和赵王被赶出京城?
当年靖难时,李景隆趁着永乐帝离开北平城率领大军来袭,想要一鼓作气拿下北平城,结果留守京城的朱高炽凭借着过人的胆识成功守住了北平城,进而立下了一个大功,其才华可见一斑。
永乐帝此次北征自然也需要一些大臣陪行,故而钦点了英国公张辅、文渊阁大学士杨荣和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等文武重臣伴驾。
太子到京后不久,永乐帝检阅了京师的北征部队,随后就将挥师北上远征阿鲁台。
令李云天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永乐帝出征的前一天下午,在都察院里当差的他忽然接到了永乐帝的谕旨,让他随行北征。
他的任务很简单,也有些哭笑不得,那就是路上给永乐帝讲解京城里流行起来的一本演义体小说――《三国演义》,以此解闷。
永乐帝年岁大了,眼力不如从前,自然不可能亲自翻看书籍。
李云天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他的嘴皮子是文渊阁的那些庶吉士中最溜的一个,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闲谈野史都能讲得绘声绘色,丝毫不会令人感到沉闷枯燥,因此有幸被选中,否则以他的资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这个荣幸的。
给张克敌,故而联合了武仲勇,五城兵马司隶属于兵部,有武仲勇出面,刘光这么小小的副指挥使哪里敢违抗他的命令?
看来京城里的这淌水实在是太深了,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牵扯上某个高官显贵,李云天觉得自己以后要打起精神小心行事,以免行差踏错,招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在都察院和文渊阁的公务,李云天在闲暇的时候就翻翻《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和《性理大全》,越看眉头皱得越深。
这三部理学著作是太祖皇帝和永乐帝命人编制,进而一举奠定了程朱理学在大明学术界的统治地位,也使得理学原有的学理性逐渐失去了光彩。
在李云天看来,大明现在推崇的程朱理学可以用来修身养性,培养德操,但要论起推动社会的发展,那么还要靠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尤其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只有这样大明才能屹立于世界之巅。
否则,天下读书人的思想都会被禁锢住,现在科举还能考策问和经义等等,待日后模板化的八股文一出,更是遗害无穷。
不过要想改变儒学的统治地位何其之难,儒学不仅是皇家用来巩固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更是读书人奉为至尊的宝典,就连李云天自己也是通过科举才有了现在的地位,也是儒家弟子。
如今永乐帝还健在,李云天要是对这三本理学巨著有异议的话,绝对会惹怒永乐帝,他才不会这么傻往枪口上撞,只有默默地等待机会,以促成大明学术百家争鸣。
永乐二十二年,大明最重要的事务就是永乐帝的第五次北征蒙古,整个朝堂都围绕着这件事情在运作。
此时永乐帝年岁已高,不少大臣都上书劝永乐帝取消这次亲征,不过永乐帝为了给太子一劳永逸地解决阿鲁台的侵扰,还是力排众议,决意北征。
李云天在文渊阁除了听那些资深翰林讲学外,另外就是协助翰林起草诏书和给皇帝讲解经史典籍,因此他不仅见永乐帝的机会多了一些,而且还负责起草了几份与北征阿鲁台有关的诏书,涉及了军队和物资的调动。
与此同时,李云天得以接近同在文渊阁处理公务的杨士奇,杨士奇确实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能考上庶吉士,对他是青睐有加。
四月初,太子赶到了京城,按照惯例永乐帝北征时将由太子监国。
太子抵京后立刻去乾清宫给永乐帝请安,当时李云天和两名翰林奉命在乾清宫侍诏,协助那两名翰林起草永乐帝传达的诏书,第一次见到了太子,私下里忍不住打量了一翻眼前这个看上去面相憨厚的胖中年人。
由于自幼喜静厌动,所以太子朱高炽体态肥胖,再加上有腿疾,这使得其走起路来不稳当,时常需要人搀扶,而且他有些好女色,故而向来不被永乐帝所喜,否则汉王和赵王岂会对金銮殿上的那把龙椅有觊觎之心。
虽然朱高炽外貌不佳,但是其儒雅仁爱,端重沉静,言行适度,在朝中名声甚好,不是他开口求情的话,汉王和赵王恐怕早就被永乐帝废了爵位囚禁起来。
不过,李云天从来都没有小看过太子,如果太子真的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怯懦之人,那么岂能在赵王和汉王的轮番陷害中一直稳坐太子之位,最后还使得汉王和赵王被赶出京城?
当年靖难时,李景隆趁着永乐帝离开北平城率领大军来袭,想要一鼓作气拿下北平城,结果留守京城的朱高炽凭借着过人的胆识成功守住了北平城,进而立下了一个大功,其才华可见一斑。
永乐帝此次北征自然也需要一些大臣陪行,故而钦点了英国公张辅、文渊阁大学士杨荣和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等文武重臣伴驾。
太子到京后不久,永乐帝检阅了京师的北征部队,随后就将挥师北上远征阿鲁台。
令李云天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永乐帝出征的前一天下午,在都察院里当差的他忽然接到了永乐帝的谕旨,让他随行北征。
他的任务很简单,也有些哭笑不得,那就是路上给永乐帝讲解京城里流行起来的一本演义体小说――《三国演义》,以此解闷。
永乐帝年岁大了,眼力不如从前,自然不可能亲自翻看书籍。
李云天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他的嘴皮子是文渊阁的那些庶吉士中最溜的一个,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闲谈野史都能讲得绘声绘色,丝毫不会令人感到沉闷枯燥,因此有幸被选中,否则以他的资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这个荣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