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程鹏万里 (1/2)
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明朝好丈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聚宝商行已经开始大肆的招募人手了,虽说自从廉州开海之后,这天下各处,无论到处都在招募工匠,几乎到了打抢的地步,一开始,条件还算苛刻,只要有些技艺的,只是天下的手艺人只有这么多,可是各作坊扩大在即,只得把条件一再放低,甚至开始招募学徒工了。
货物的上涨,虽然带动了物价,可是同时,也大量的刺激了商贾们扩大工坊的规模,随着丝绸、瓷器的价格上扬,江南那边,工坊的扩大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与此同时,流民一下子骤减,再加上修筑道路所招募大量的劳工,使得劳力也变得尤其紧俏起来。
在工钱的利诱之下,不少佃户纷纷不再续租土地,宁愿进城务工,这就使得江南豪族们一时竟寻不到太多可用的佃户,田价大跌。
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过聚宝商行的大肆招募人手,却也不可避免的引来无数人的趋之若鹜,这聚宝商行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天下第一等一的大商行,月饷丰厚,谁不愿意进这里头做事,别看这天下各处都是用工紧张,可是来应征聚宝商行的各色人等却是多不胜数。甚至有不少落魄的读书人,也紧跟着这浩荡潮流。
大明朝一向扬文抑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就导致,这百年以来,读书人越来越多,至于大头兵,却无人问津。读书人的日渐增多,问题也就显见了。大家读书,为的都是功名,是为了做官,可是大明朝的官儿哪里有这么好做,一步步考下来,越来越难,越来越苛刻,功名二字重若千斤,可是真正能考取到的都是凤毛麟角。到了弘治朝,这样的情况凸显的更为严重,只杭州一地,读书人就已经超过了数万人,这些人不事生产,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这杭州每年考取到进士,只怕一根手指都能数得过来,就这样,杭州还算是了不得的文星荟萃之处,天下的进士、举子,出来的不算少的,而对于其他没有考取到功名的读书人来说,他们只能重新再考,一次没有过,还有第二次,还有第三次,可是三次都没有考过,就令人难受了,对于那些家境优渥的人来说,倒也罢了,反正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放心大胆的在家读书就是,但凡有万一的机会,都不能放过。
可是读书人未必都是家境优渥的,也有不少家境一般,甚至家境贫寒之人,有的读书人,甚至靠的是妻子整日在家中纺纱挣下一点儿零碎银子度日,因此每次科举之后,都少不得有大量失意又彷徨的读书人,这些人功名无望,又身无一技之长,虽然可以去富户中教馆,可是教馆清苦不说,也没多大前程。
可是自从商贾们开始大肆招募文书和律师之后,才让这些读书人渐渐改变了处境,所谓文书,和官府的文吏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埋首案牍的事,要求能读能写,最好能写出一手好字,肚子里是要有些墨水的,不过在衙门里,文吏是最底层的工作之一,可是在商贾这边,文书多少还能有几个人使唤,再加上薪水也是不菲,所以有不少读书人走投无路之下,选择做了文书。
至于律师就更紧俏了,不少读书人开始钻研律法,从大明律到各种公文,研究的越透彻,商贾们就越喜欢,薪水甚至能达到每月银二十两,比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还多,这种事自然而然也就紧俏了。
聚宝商行需大量雇佣文书和律师,一下子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既然破灭,总要混口饭吃才好,所以读书人们自然希望能找个好东家,寻个光鲜一些的去处,这聚宝商行乃是天下第一商行,只要进去,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因此大家都卯足了劲,死命想往里头挤。更何况聚宝商行所招募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单读书人就需要数千之多,所以机会也是极大,雇佣的消息放出来,就引来无数人应征了。
商行这边开始忙活起来,先是寻常的劳力、水手招募起来倒还算快,毕竟这些人没有什么门槛,只要有气力,有些经验,就可直接录用,文书、律师也渐渐招募的差不多了,这些人虽然有门槛,可不管怎么说,大明朝不... -->>
聚宝商行已经开始大肆的招募人手了,虽说自从廉州开海之后,这天下各处,无论到处都在招募工匠,几乎到了打抢的地步,一开始,条件还算苛刻,只要有些技艺的,只是天下的手艺人只有这么多,可是各作坊扩大在即,只得把条件一再放低,甚至开始招募学徒工了。
货物的上涨,虽然带动了物价,可是同时,也大量的刺激了商贾们扩大工坊的规模,随着丝绸、瓷器的价格上扬,江南那边,工坊的扩大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与此同时,流民一下子骤减,再加上修筑道路所招募大量的劳工,使得劳力也变得尤其紧俏起来。
在工钱的利诱之下,不少佃户纷纷不再续租土地,宁愿进城务工,这就使得江南豪族们一时竟寻不到太多可用的佃户,田价大跌。
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过聚宝商行的大肆招募人手,却也不可避免的引来无数人的趋之若鹜,这聚宝商行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天下第一等一的大商行,月饷丰厚,谁不愿意进这里头做事,别看这天下各处都是用工紧张,可是来应征聚宝商行的各色人等却是多不胜数。甚至有不少落魄的读书人,也紧跟着这浩荡潮流。
大明朝一向扬文抑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就导致,这百年以来,读书人越来越多,至于大头兵,却无人问津。读书人的日渐增多,问题也就显见了。大家读书,为的都是功名,是为了做官,可是大明朝的官儿哪里有这么好做,一步步考下来,越来越难,越来越苛刻,功名二字重若千斤,可是真正能考取到的都是凤毛麟角。到了弘治朝,这样的情况凸显的更为严重,只杭州一地,读书人就已经超过了数万人,这些人不事生产,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这杭州每年考取到进士,只怕一根手指都能数得过来,就这样,杭州还算是了不得的文星荟萃之处,天下的进士、举子,出来的不算少的,而对于其他没有考取到功名的读书人来说,他们只能重新再考,一次没有过,还有第二次,还有第三次,可是三次都没有考过,就令人难受了,对于那些家境优渥的人来说,倒也罢了,反正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放心大胆的在家读书就是,但凡有万一的机会,都不能放过。
可是读书人未必都是家境优渥的,也有不少家境一般,甚至家境贫寒之人,有的读书人,甚至靠的是妻子整日在家中纺纱挣下一点儿零碎银子度日,因此每次科举之后,都少不得有大量失意又彷徨的读书人,这些人功名无望,又身无一技之长,虽然可以去富户中教馆,可是教馆清苦不说,也没多大前程。
可是自从商贾们开始大肆招募文书和律师之后,才让这些读书人渐渐改变了处境,所谓文书,和官府的文吏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埋首案牍的事,要求能读能写,最好能写出一手好字,肚子里是要有些墨水的,不过在衙门里,文吏是最底层的工作之一,可是在商贾这边,文书多少还能有几个人使唤,再加上薪水也是不菲,所以有不少读书人走投无路之下,选择做了文书。
至于律师就更紧俏了,不少读书人开始钻研律法,从大明律到各种公文,研究的越透彻,商贾们就越喜欢,薪水甚至能达到每月银二十两,比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还多,这种事自然而然也就紧俏了。
聚宝商行需大量雇佣文书和律师,一下子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既然破灭,总要混口饭吃才好,所以读书人们自然希望能找个好东家,寻个光鲜一些的去处,这聚宝商行乃是天下第一商行,只要进去,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因此大家都卯足了劲,死命想往里头挤。更何况聚宝商行所招募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单读书人就需要数千之多,所以机会也是极大,雇佣的消息放出来,就引来无数人应征了。
商行这边开始忙活起来,先是寻常的劳力、水手招募起来倒还算快,毕竟这些人没有什么门槛,只要有气力,有些经验,就可直接录用,文书、律师也渐渐招募的差不多了,这些人虽然有门槛,可不管怎么说,大明朝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