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重生之大梦七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东又给父母买了几件衣服和一些营养品,包了一辆出租车,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小时后,出租车达到了目的地,穆村。
穆村是一个人口六百多人的小村庄。穆村周围,还密密麻麻的分布着大约七八个村子。几个村子加起来,大约有接近一万人。几乎是一个小型的乡镇了。乡镇的驻地不在这里,而在10公里之外的谭庄,所以叫做谭庄镇。
穆村所在的位置,东西各有一条河。穆村和附近的几个村子,就居住在两河之间宽约10公里的狭长地带上。村子东面的河,名为束河,从县城的方向而来。县城名为束河县,整个县城因河得名。西面的河,就是穿越鲁NS区的颖河,穆村在市区的下游。当地百姓不管什么束河颖河的,东面的叫东河,西面的叫西河。
根据束河县志记载,明朝末年,当地发生了一次级别非常高的大地震。用县志上的话说,“日月无光,天崩地裂,山摇地动,江河改道,受祸者众,死者什七。”据说,穆村附近大的两河并行,就是当时的大地震造成的。两河在穆村附近并行大约20公里后,在下游交汇。
两条河带来了极其丰富的河沙。穆东小时候,冬季枯水期的时候,河床上沉积的沙子,有三四米厚。那时候当地老百姓需要建房用沙的话,都是冬季采砂,春季开工建房。采砂极其简单,拖拉机开到河道里,直接挥动铁锹装车就行。除了一些力气和一点柴油钱,几乎没有成本。
最近几年,下游修了水库,冬季河道里也见不到底了。所以慢慢的出现了抽沙船,河道采砂,岸边堆放。
河道里抽上来的沙子,是非常干净的水洗沙,稍加筛选,就是高品质的精细黄沙,可以直接使用。
穆东到家的时候,已经6点多了。夏日的傍晚,7点多才天黑,穆东提着大包小包,在家门口下车的时候,天光还大亮着。
村子里的景观,整体的变化不大,只是比另一段时空少了几户人家的小楼,村子外的道路还没铺上水泥,其他的基本上一样了,穆东接受起来,丝毫没费什么力气。
尤其自家的房屋和院子,和另一段时空里的记忆一模一样。
哎,穆东在心里叹了口气。这说明自家很多年都没有变化,房子都没改建过。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尤其是在省城上班的“能人”,穆东在村子里也算有一点名气。看到穆东从车上下来,远远近近围过来几个人,热情的打着招呼。
“小东回来了。”
“小东今天穿的这么精神,赚大钱了啊!”
“小东,买啥好东西,大包小包的。”
“嗳,小东,怎么没带你那漂亮媳妇回来?”
穆东赶紧掏出兜里备好的香烟,一边“大哥二嫂三叔二大娘”的回应着,一边麻利的给在场的几个男人匀了烟,又掏出打火机一一点上。
有人发现了门道:“嗬,苏烟,你小子这是发财了啊!”
穆东呵呵不语。穆村地处鲁南苏北经济带,苏烟在这个范围内颇有名气。所以,被人认出来,穆东的目的就达到了。
好吧,焕然一新的衣服,高档的苏烟,大包小包的礼品,都是穆东处心积虑准备的。就是为了一个崭新的形象,为接下来的河沙生意,营造一点氛围,争取可以进行的更顺利一些。
穆爸穆妈也闻声迎了出来。穆东提前打过电话,父母知道他要回来。
穆东扫了一眼,心里有些高兴,爸妈比自己记忆里的年轻一些。
穆爸穆妈招呼大家去家里坐,大家自然都识趣,嬉笑一阵,四散离去。
穆东相信,此刻开始,“穆化山家的小东子发财了”的消息,会随着离去的这几个人,慢慢的在村子里扩散。
穆爸,名穆化山,52岁,是穆家老大。穆化山下面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也就是穆东的两个叔叔和两个姑姑。穆东的爷爷奶奶都已经去世,在这个小家族里,穆爸可以说是当前的核心人物了。
穆爸性格淳朴,农闲季节做建筑工,是附近小有名气的瓦工。只是瓦工这样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加上风吹日晒的,五十露头的穆爸,原本高大的身材已经略显佝偻了。
一家三口进了家门,穆妈边走边埋怨穆东不该乱花钱,买这么多东西。穆爸只是默默的抽烟。
穆东中午给家里打过电话,说是晚上回来,让穆妈多做点菜,晚上请二叔三叔来喝酒,有事商量,并且让姐姐姐夫也过来。
穆妈已经做好了几个菜,还在灶间忙活着其他的菜。说话间姐姐一家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过来了。
姐姐和姐夫也比记忆里年轻很多,真好。穆东心想。只是俩孩子也小了好多,正是淘气的年龄。
姐姐穆晓霞,比穆东大五岁。10年前嫁到了和穆村相邻的钟村,现在都两个孩子了,大的是女孩,名叫钟书娜,8岁了,小的是男孩,叫钟书杰,5岁。姐夫钟国栋,比姐姐大三岁,在镇上的翻砂厂上班。钟村离穆村很近,也就2公里左右,平时穆东不在家,穆爸穆妈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姐姐和姐夫在照顾。
姐姐家两个孩子一进屋就叽叽喳喳的闹腾起来。姐夫陪着穆爸抽烟。姐姐去了灶间帮穆妈做饭,穆家现在还保留那种老式的灶台,烧木柴,拉风箱助燃。平时穆爸穆妈两人在家,都用煤气灶做饭。今天要做的菜多,还是用上了老灶台,大锅炒菜要快很多,分量也足。
穆东和姐夫告别一声,去了二叔和三叔家,请他们过来喝酒说话。
去到的每一家,发现所有的家人都变得年轻了,都比记忆里的形象看起来舒服多了。这真是很奇妙很开心的体验,穆东愉快的想着。
按照农村的老理,晚辈上门去请,是很正式也很有面子的。因为穆东晚上要说的,是一件大事,必须在这些细节问题上,摆正自己的姿态。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按照穆东的想法,囤河沙这件事情,最好是家族一起来操作,这是个短线的生意,自己人一起运作,便于管理,并且上手会很快,还来不及有什么家族弊端的时候,基本就已经结束了。
当然,这是个自愿的事情,穆东提出项目,各个小家庭自行决定是不是参加。每家的情况不同,或者有谁家不愿意参加也说不好。
但是,穆东必须把大家召集起来,说这个事情,不能闷头自己干。这样以后会落下埋怨。吃独食,无论在哪里,都是遭人嫉恨的。
家族亲情,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好好维护,才能家和万事兴。
至于大姑和二姑那里,穆东也决定告诉她们,只是她们两家离得远,穆东打算单独上门去说。
穆东陆续请来了二叔和三叔,二婶和三婶也一起过来。几个堂弟堂妹,上班的上学的,都不在家。
须臾,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咳咳,没有什么华灯,打开屋里的电灯,电视机前,大电扇下,一大家子大大小小十一个人,热热闹闹的开席了。
酒过三巡,穆东开始说起了关于河砂生意的事情。
其他人都有些疑惑。河沙?这个对穆村周围的人来说,太常见了,太普通了。以前满河道都是,根本不值钱。虽然现在因为下游水库蓄水,不能直接去河道挖沙了。但是抽沙船弄上岸的沙子,也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在河道里抽沙,是个非常辛苦的生计。
为什么小东想做这个生意?
东又给父母买了几件衣服和一些营养品,包了一辆出租车,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小时后,出租车达到了目的地,穆村。
穆村是一个人口六百多人的小村庄。穆村周围,还密密麻麻的分布着大约七八个村子。几个村子加起来,大约有接近一万人。几乎是一个小型的乡镇了。乡镇的驻地不在这里,而在10公里之外的谭庄,所以叫做谭庄镇。
穆村所在的位置,东西各有一条河。穆村和附近的几个村子,就居住在两河之间宽约10公里的狭长地带上。村子东面的河,名为束河,从县城的方向而来。县城名为束河县,整个县城因河得名。西面的河,就是穿越鲁NS区的颖河,穆村在市区的下游。当地百姓不管什么束河颖河的,东面的叫东河,西面的叫西河。
根据束河县志记载,明朝末年,当地发生了一次级别非常高的大地震。用县志上的话说,“日月无光,天崩地裂,山摇地动,江河改道,受祸者众,死者什七。”据说,穆村附近大的两河并行,就是当时的大地震造成的。两河在穆村附近并行大约20公里后,在下游交汇。
两条河带来了极其丰富的河沙。穆东小时候,冬季枯水期的时候,河床上沉积的沙子,有三四米厚。那时候当地老百姓需要建房用沙的话,都是冬季采砂,春季开工建房。采砂极其简单,拖拉机开到河道里,直接挥动铁锹装车就行。除了一些力气和一点柴油钱,几乎没有成本。
最近几年,下游修了水库,冬季河道里也见不到底了。所以慢慢的出现了抽沙船,河道采砂,岸边堆放。
河道里抽上来的沙子,是非常干净的水洗沙,稍加筛选,就是高品质的精细黄沙,可以直接使用。
穆东到家的时候,已经6点多了。夏日的傍晚,7点多才天黑,穆东提着大包小包,在家门口下车的时候,天光还大亮着。
村子里的景观,整体的变化不大,只是比另一段时空少了几户人家的小楼,村子外的道路还没铺上水泥,其他的基本上一样了,穆东接受起来,丝毫没费什么力气。
尤其自家的房屋和院子,和另一段时空里的记忆一模一样。
哎,穆东在心里叹了口气。这说明自家很多年都没有变化,房子都没改建过。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尤其是在省城上班的“能人”,穆东在村子里也算有一点名气。看到穆东从车上下来,远远近近围过来几个人,热情的打着招呼。
“小东回来了。”
“小东今天穿的这么精神,赚大钱了啊!”
“小东,买啥好东西,大包小包的。”
“嗳,小东,怎么没带你那漂亮媳妇回来?”
穆东赶紧掏出兜里备好的香烟,一边“大哥二嫂三叔二大娘”的回应着,一边麻利的给在场的几个男人匀了烟,又掏出打火机一一点上。
有人发现了门道:“嗬,苏烟,你小子这是发财了啊!”
穆东呵呵不语。穆村地处鲁南苏北经济带,苏烟在这个范围内颇有名气。所以,被人认出来,穆东的目的就达到了。
好吧,焕然一新的衣服,高档的苏烟,大包小包的礼品,都是穆东处心积虑准备的。就是为了一个崭新的形象,为接下来的河沙生意,营造一点氛围,争取可以进行的更顺利一些。
穆爸穆妈也闻声迎了出来。穆东提前打过电话,父母知道他要回来。
穆东扫了一眼,心里有些高兴,爸妈比自己记忆里的年轻一些。
穆爸穆妈招呼大家去家里坐,大家自然都识趣,嬉笑一阵,四散离去。
穆东相信,此刻开始,“穆化山家的小东子发财了”的消息,会随着离去的这几个人,慢慢的在村子里扩散。
穆爸,名穆化山,52岁,是穆家老大。穆化山下面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也就是穆东的两个叔叔和两个姑姑。穆东的爷爷奶奶都已经去世,在这个小家族里,穆爸可以说是当前的核心人物了。
穆爸性格淳朴,农闲季节做建筑工,是附近小有名气的瓦工。只是瓦工这样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加上风吹日晒的,五十露头的穆爸,原本高大的身材已经略显佝偻了。
一家三口进了家门,穆妈边走边埋怨穆东不该乱花钱,买这么多东西。穆爸只是默默的抽烟。
穆东中午给家里打过电话,说是晚上回来,让穆妈多做点菜,晚上请二叔三叔来喝酒,有事商量,并且让姐姐姐夫也过来。
穆妈已经做好了几个菜,还在灶间忙活着其他的菜。说话间姐姐一家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过来了。
姐姐和姐夫也比记忆里年轻很多,真好。穆东心想。只是俩孩子也小了好多,正是淘气的年龄。
姐姐穆晓霞,比穆东大五岁。10年前嫁到了和穆村相邻的钟村,现在都两个孩子了,大的是女孩,名叫钟书娜,8岁了,小的是男孩,叫钟书杰,5岁。姐夫钟国栋,比姐姐大三岁,在镇上的翻砂厂上班。钟村离穆村很近,也就2公里左右,平时穆东不在家,穆爸穆妈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姐姐和姐夫在照顾。
姐姐家两个孩子一进屋就叽叽喳喳的闹腾起来。姐夫陪着穆爸抽烟。姐姐去了灶间帮穆妈做饭,穆家现在还保留那种老式的灶台,烧木柴,拉风箱助燃。平时穆爸穆妈两人在家,都用煤气灶做饭。今天要做的菜多,还是用上了老灶台,大锅炒菜要快很多,分量也足。
穆东和姐夫告别一声,去了二叔和三叔家,请他们过来喝酒说话。
去到的每一家,发现所有的家人都变得年轻了,都比记忆里的形象看起来舒服多了。这真是很奇妙很开心的体验,穆东愉快的想着。
按照农村的老理,晚辈上门去请,是很正式也很有面子的。因为穆东晚上要说的,是一件大事,必须在这些细节问题上,摆正自己的姿态。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按照穆东的想法,囤河沙这件事情,最好是家族一起来操作,这是个短线的生意,自己人一起运作,便于管理,并且上手会很快,还来不及有什么家族弊端的时候,基本就已经结束了。
当然,这是个自愿的事情,穆东提出项目,各个小家庭自行决定是不是参加。每家的情况不同,或者有谁家不愿意参加也说不好。
但是,穆东必须把大家召集起来,说这个事情,不能闷头自己干。这样以后会落下埋怨。吃独食,无论在哪里,都是遭人嫉恨的。
家族亲情,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好好维护,才能家和万事兴。
至于大姑和二姑那里,穆东也决定告诉她们,只是她们两家离得远,穆东打算单独上门去说。
穆东陆续请来了二叔和三叔,二婶和三婶也一起过来。几个堂弟堂妹,上班的上学的,都不在家。
须臾,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咳咳,没有什么华灯,打开屋里的电灯,电视机前,大电扇下,一大家子大大小小十一个人,热热闹闹的开席了。
酒过三巡,穆东开始说起了关于河砂生意的事情。
其他人都有些疑惑。河沙?这个对穆村周围的人来说,太常见了,太普通了。以前满河道都是,根本不值钱。虽然现在因为下游水库蓄水,不能直接去河道挖沙了。但是抽沙船弄上岸的沙子,也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在河道里抽沙,是个非常辛苦的生计。
为什么小东想做这个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