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漻水(2) (2/2)
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水经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并言在县之西南。郭仲产言在县东十里,检其碑题云:故西戎令范君之墓。碑文缺落,不详其人,称蠡是其先也。碑是永嘉二年立。观其所述,最为究悉,以亲迳其地,故违众说,从而正之。
夏水又东,迳监利县南。晋武帝太康五年立县,县土卑下,泽多陂池,西南自州陵东界,迳于云杜沌阳,为云梦之薮矣。韦昭曰:云梦在华容县。按《春秋》鲁昭公三年,郑伯如楚,子产备田具,以田江南之梦。郭景纯言华容县东南巴丘湖,是也。杜预云:枝江县、交陆县有云梦。盖跨川互隰,兼苞势广矣。
夏水又东,夏杨水注之。水上承杨水于竟陵县之柘口,东南流与中夏水合,谓之夏杨水。又东北迳江夏惠怀县北,而东北注。
又东至江夏云杜县,入于沔。
应劭《十三州记》曰:江别入沔为夏水,原夫夏之为名,始于分江,冬竭夏流,故纳厥称,既有中夏之目,亦苞大夏之名矣。当其决入之所,谓之<;月者>;口焉。
郑玄注《尚书》沧浪之水,言今谓之夏水,来同,故世变名焉。刘澄之著《永初山川记》云:夏水,古文以为沧浪,渔父所歌也。因此言之,水应由沔。今按夏水是江流沔,非沔入夏。假使沔注夏,其势西南,非《尚书》又东之文,余亦以为非也。自<;月者>;口下沔水,通兼夏目,而会于江,谓之夏汭也。故《春秋左传》称吴伐楚,沈尹射奔命夏汭也。杜预曰:汉水曲入江,即夏口矣。
羌水
羌水出羌中参狼谷。
彼俗谓之天池白水矣。《地理志》曰:出陇西羌道。东南流迳宕昌城东,西北云天池五百馀里。
羌水又东南,迳宕昌婆川城东而东南注。昔姜维之寇陇右也,闻钟会入汉中,引还,知雍州刺史诸葛绪屯桥头,从孔函谷将出北道。绪邀之此路,维更从北道渡桥头,入剑阁,绪追之不及。羌水又东南,阳部水注之。水发东北阳部溪,西南迳安民戍,又西南注羌水,又东南迳武阶城西南,又东南迳葭芦城西,羊汤水入焉。水出西北阴平北界汤溪,东南迳北部城北,又东南迳五部城南,东南右合妾水傍西南出,即水源所发也。羌水又迳葭芦城南,又迳馀城南,又东南左会五部水。水有二源,出南北五部溪,西南流合为一水,屈而东南注羌水。羌水又东南流至桥头,合白水,东南去白水县故城九十里。
东南至广魏白水县,与汉水合,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又南至垫江县,东南入于江。
涪水
涪水出广魏涪县西北。
涪水出广汉属国刚氐道徼外,东南流与建始水合,水发平洛郡西溪,西南流,屈而东南流,入于涪。
涪水又东南迳江油戍北。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入蜀,迳江油、广汉者也。涪水又东南迳涪县西,王莽之统睦矣。臧宫进破涪城,斩公孙恢于涪,自此水上。县有潺水,出潺山。水源有金、银矿,洗取火合之,以成金银。潺水历潺亭而下注涪水。涪水又东南迳绵竹县北。臧宫溯涪至平阳,公孙述将王元降,遂拔绵竹。涪水又东南,迳南安郡南,又南与金堂水会,水出广汉新都县,东南流入涪。涪水又南,枝津出焉,西迳广汉五城县,为五城水,又西至成都,入于江。
南至小广魏,与梓潼水合。
小广魏即广汉县也,王莽更名曰广信也。
梓潼水
梓潼水出其县北界,西南入于涪。
故广汉郡公孙述改为梓潼郡。刘备嘉霍峻守葭萌之功,又分广汉以北,别为梓潼郡,以峻为守。县有五女,蜀王遣五丁迎之,至此,见大蛇入山穴,五丁引之,山崩,压五丁及五女,因氏山为五妇山,又曰五妇候,驰水所出。一曰五妇水,亦曰潼水也。其水导源南迳梓潼县。王莽改曰子同矣。自县南迳涪城东,又南入于涪水,谓之五妇水口也。
又西南至小广魏南,入于垫江。
亦言涪水至此入汉水,亦谓之为内水也。北迳垫江。昔岑彭与臧宫自江州,从涪水上。公孙述令延岑盛兵于沈水。宫左步右骑,夹船而进,势动山谷,大破岑军,斩首溺水者万馀人,水为浊流。沈水出广汉县,下入涪水也。
涔水
涔水出汉中南郑县东南旱山,北至安阳县,南入于沔。
涔水即鬵水也。东北流,迳城固南城北。城在山上,或言韩信始立,或言张良创筑,未知定所制矣。义熙九年,索邈为梁州刺史,自城固治此,故谓之南城。
城周七里,衿涧带谷,绝壁百寻。北谷口造城东门,傍山寻涧,五里有馀,磐道登陟,方得城治。城北水旧有桁,北渡涔水。水北有赵军城,城北又有桁渡沔,取北城,城即大城固县治也。鬵水右岸有悦归馆,涔水历其北,北至安阳左入沔,为三水口也。
,并言在县之西南。郭仲产言在县东十里,检其碑题云:故西戎令范君之墓。碑文缺落,不详其人,称蠡是其先也。碑是永嘉二年立。观其所述,最为究悉,以亲迳其地,故违众说,从而正之。
夏水又东,迳监利县南。晋武帝太康五年立县,县土卑下,泽多陂池,西南自州陵东界,迳于云杜沌阳,为云梦之薮矣。韦昭曰:云梦在华容县。按《春秋》鲁昭公三年,郑伯如楚,子产备田具,以田江南之梦。郭景纯言华容县东南巴丘湖,是也。杜预云:枝江县、交陆县有云梦。盖跨川互隰,兼苞势广矣。
夏水又东,夏杨水注之。水上承杨水于竟陵县之柘口,东南流与中夏水合,谓之夏杨水。又东北迳江夏惠怀县北,而东北注。
又东至江夏云杜县,入于沔。
应劭《十三州记》曰:江别入沔为夏水,原夫夏之为名,始于分江,冬竭夏流,故纳厥称,既有中夏之目,亦苞大夏之名矣。当其决入之所,谓之<;月者>;口焉。
郑玄注《尚书》沧浪之水,言今谓之夏水,来同,故世变名焉。刘澄之著《永初山川记》云:夏水,古文以为沧浪,渔父所歌也。因此言之,水应由沔。今按夏水是江流沔,非沔入夏。假使沔注夏,其势西南,非《尚书》又东之文,余亦以为非也。自<;月者>;口下沔水,通兼夏目,而会于江,谓之夏汭也。故《春秋左传》称吴伐楚,沈尹射奔命夏汭也。杜预曰:汉水曲入江,即夏口矣。
羌水
羌水出羌中参狼谷。
彼俗谓之天池白水矣。《地理志》曰:出陇西羌道。东南流迳宕昌城东,西北云天池五百馀里。
羌水又东南,迳宕昌婆川城东而东南注。昔姜维之寇陇右也,闻钟会入汉中,引还,知雍州刺史诸葛绪屯桥头,从孔函谷将出北道。绪邀之此路,维更从北道渡桥头,入剑阁,绪追之不及。羌水又东南,阳部水注之。水发东北阳部溪,西南迳安民戍,又西南注羌水,又东南迳武阶城西南,又东南迳葭芦城西,羊汤水入焉。水出西北阴平北界汤溪,东南迳北部城北,又东南迳五部城南,东南右合妾水傍西南出,即水源所发也。羌水又迳葭芦城南,又迳馀城南,又东南左会五部水。水有二源,出南北五部溪,西南流合为一水,屈而东南注羌水。羌水又东南流至桥头,合白水,东南去白水县故城九十里。
东南至广魏白水县,与汉水合,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又南至垫江县,东南入于江。
涪水
涪水出广魏涪县西北。
涪水出广汉属国刚氐道徼外,东南流与建始水合,水发平洛郡西溪,西南流,屈而东南流,入于涪。
涪水又东南迳江油戍北。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入蜀,迳江油、广汉者也。涪水又东南迳涪县西,王莽之统睦矣。臧宫进破涪城,斩公孙恢于涪,自此水上。县有潺水,出潺山。水源有金、银矿,洗取火合之,以成金银。潺水历潺亭而下注涪水。涪水又东南迳绵竹县北。臧宫溯涪至平阳,公孙述将王元降,遂拔绵竹。涪水又东南,迳南安郡南,又南与金堂水会,水出广汉新都县,东南流入涪。涪水又南,枝津出焉,西迳广汉五城县,为五城水,又西至成都,入于江。
南至小广魏,与梓潼水合。
小广魏即广汉县也,王莽更名曰广信也。
梓潼水
梓潼水出其县北界,西南入于涪。
故广汉郡公孙述改为梓潼郡。刘备嘉霍峻守葭萌之功,又分广汉以北,别为梓潼郡,以峻为守。县有五女,蜀王遣五丁迎之,至此,见大蛇入山穴,五丁引之,山崩,压五丁及五女,因氏山为五妇山,又曰五妇候,驰水所出。一曰五妇水,亦曰潼水也。其水导源南迳梓潼县。王莽改曰子同矣。自县南迳涪城东,又南入于涪水,谓之五妇水口也。
又西南至小广魏南,入于垫江。
亦言涪水至此入汉水,亦谓之为内水也。北迳垫江。昔岑彭与臧宫自江州,从涪水上。公孙述令延岑盛兵于沈水。宫左步右骑,夹船而进,势动山谷,大破岑军,斩首溺水者万馀人,水为浊流。沈水出广汉县,下入涪水也。
涔水
涔水出汉中南郑县东南旱山,北至安阳县,南入于沔。
涔水即鬵水也。东北流,迳城固南城北。城在山上,或言韩信始立,或言张良创筑,未知定所制矣。义熙九年,索邈为梁州刺史,自城固治此,故谓之南城。
城周七里,衿涧带谷,绝壁百寻。北谷口造城东门,傍山寻涧,五里有馀,磐道登陟,方得城治。城北水旧有桁,北渡涔水。水北有赵军城,城北又有桁渡沔,取北城,城即大城固县治也。鬵水右岸有悦归馆,涔水历其北,北至安阳左入沔,为三水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