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重生之盛世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新加坡那个时候可是连军队都没有,还是求着英国的军队再晚两年撤走,以维护当地的治安,正式独立建国之后,李光耀第一件事就是剥夺了陈六使的公民权,宣布南洋大学不合法,你可知道为什么?”
“为什么?”
“新加坡地方有多大你也看到了,整体面积还不到港岛的一半,周围环绕着穆斯林、锡克教,印度教。夹缝里生存不易,他就必须得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需要民众应有更多的国家认同感,需要引进外资才能振兴新加坡。而他属于海峡华人,融入当地的二代,受的是西方教育,陈六使呢是第一代华人!”
往后不用汪毅解说,他也知道了历史的发展,这是一桩历史公案,说起来话就长了,也是新加坡当地都不敢提的敏感话题。
陈六使是闽南人,小时候家贫如洗,排行第六。少年时在爱国华侨陈嘉庚的学校里读过书,后来又来到南洋入了陈嘉庚的公司工作,能力自然不必说,后来自己白手起家发展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一言九鼎的华人商会会长。
华人在以前出去往东洋也好,西洋也罢,多少是有点家资的,主要是以学习为目的。唯独前往南洋的多是贫困家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勤劳创建了偌大的家业,也是最为团结的一批华人。
不过此时的华人已经分为两派,受到良好教育的二代称为海峡华人,已经融入到当地社会。陈六使这些白手起家的则是传统华人,有深深的祖国情结,抗战时期就踊跃捐款捐物,甚至不少老人将自己的独子派回国参军,滇南那条通往缅甸的公路上的“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就诉说着这段挥不去的历史。
陈六使作为会长受到陈嘉庚的影响,也想办一所大学,不过不是在国内,而是在新加坡,就想保住南洋华人的血脉,避免被同化。并且带动捐助了500万元,这可是笔十足的巨款,足够在当地修建十所图书馆。而当地的华人更是踊跃捐款,上到富贵人家,下到上千名拉黄包车的脚夫,妓馆里的女子纷纷响应号召,以义卖得来的收入全部捐献给基金会筹建大学,都是为了南洋华人能够受到更多的教育。
这个时候是50年代,英国政府自然是不同意,但他们已经无力管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索性干脆搞了个南洋大学有限公司,以此名义来办学,并且请来了国际闻名的文学大家林语堂来做校长。
当然这也是林先生一生的污点,晚节不保,就不再坠诉了,槽点太多。
而与此同时的李光耀正在为华人谋求更多的政治地位,马来西亚联邦全是一水的穆斯林,自然不待见你这个华人为主的团体了,干脆直接踢出了联邦,自己独立玩去吧。
但李光耀压力可就大了,失去了马来西亚的保护,以后这路咋走?占据75%的人口是华人,但心里念的想的都是大陆的那个祖国。新加坡当时就是个穷屌丝,要啥没啥,一个巴掌大小的地方能干鸟?要想发展就得靠外资,就必须得让更多的人接受英文教育,否则外资来了,都没人能干得了外企的活。
与此同时,印巴、缅甸、菲律宾等纷纷独立建国,港岛也建立起了中文大学。
要想安稳就必须得维护周边环境的稳定,官方语言就定了马来语,而汉语的地位甚至还不如泰米尔语,整个城市仅存10所教授汉语的中小学。去汉化也是为了增强国民的认同感,现在独立建国,可不是以前的殖民地,玩法不同了,你陈六使还仗着自己是会长只推行汉语教育,公然搞对抗,又岂能容你?
其中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的是,南洋大学不仅学习中文,还学到了文.革的精神,这就真是触了大眉头。
从华人的角度来讲,李光耀做得过了,但从新加坡整个国家来讲,他又是对的。
一个小屁国家,能怎么办?左右逢源夹缝求生存,然后闷声发大财才是真理,所以这个唯一的海外华人政权就这样和祖国渐行渐远。当然他也有自己硬气的时候,对东西方都怼过,坚持的是以不作为附属的存在,怒刷存在感,但小国就是小国,放再多狠话也还是只猫,而不是老虎。
想到这,陈渤渐渐明白汪毅的意思了,在其位而某其政,主观来看新加坡的确犹如汉奸一般,但那也都是被逼的。
“别看是弹丸之地,也是军事要塞,经济重镇。从新加坡出发六个小时的航程都是他的经济辐射圈,这连燕京都涵盖在内了。”汪毅又道,“你在国内可以低调,那没错。但国外一定要高调,新加坡很重要,所有中东、非洲、欧洲来的货船都必须要从马六甲海峡经过,物流发达,经济发达,天生拥有发展互联网的条件,祖国需要你把这座城市拿下... -->>
“新加坡那个时候可是连军队都没有,还是求着英国的军队再晚两年撤走,以维护当地的治安,正式独立建国之后,李光耀第一件事就是剥夺了陈六使的公民权,宣布南洋大学不合法,你可知道为什么?”
“为什么?”
“新加坡地方有多大你也看到了,整体面积还不到港岛的一半,周围环绕着穆斯林、锡克教,印度教。夹缝里生存不易,他就必须得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需要民众应有更多的国家认同感,需要引进外资才能振兴新加坡。而他属于海峡华人,融入当地的二代,受的是西方教育,陈六使呢是第一代华人!”
往后不用汪毅解说,他也知道了历史的发展,这是一桩历史公案,说起来话就长了,也是新加坡当地都不敢提的敏感话题。
陈六使是闽南人,小时候家贫如洗,排行第六。少年时在爱国华侨陈嘉庚的学校里读过书,后来又来到南洋入了陈嘉庚的公司工作,能力自然不必说,后来自己白手起家发展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一言九鼎的华人商会会长。
华人在以前出去往东洋也好,西洋也罢,多少是有点家资的,主要是以学习为目的。唯独前往南洋的多是贫困家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勤劳创建了偌大的家业,也是最为团结的一批华人。
不过此时的华人已经分为两派,受到良好教育的二代称为海峡华人,已经融入到当地社会。陈六使这些白手起家的则是传统华人,有深深的祖国情结,抗战时期就踊跃捐款捐物,甚至不少老人将自己的独子派回国参军,滇南那条通往缅甸的公路上的“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就诉说着这段挥不去的历史。
陈六使作为会长受到陈嘉庚的影响,也想办一所大学,不过不是在国内,而是在新加坡,就想保住南洋华人的血脉,避免被同化。并且带动捐助了500万元,这可是笔十足的巨款,足够在当地修建十所图书馆。而当地的华人更是踊跃捐款,上到富贵人家,下到上千名拉黄包车的脚夫,妓馆里的女子纷纷响应号召,以义卖得来的收入全部捐献给基金会筹建大学,都是为了南洋华人能够受到更多的教育。
这个时候是50年代,英国政府自然是不同意,但他们已经无力管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索性干脆搞了个南洋大学有限公司,以此名义来办学,并且请来了国际闻名的文学大家林语堂来做校长。
当然这也是林先生一生的污点,晚节不保,就不再坠诉了,槽点太多。
而与此同时的李光耀正在为华人谋求更多的政治地位,马来西亚联邦全是一水的穆斯林,自然不待见你这个华人为主的团体了,干脆直接踢出了联邦,自己独立玩去吧。
但李光耀压力可就大了,失去了马来西亚的保护,以后这路咋走?占据75%的人口是华人,但心里念的想的都是大陆的那个祖国。新加坡当时就是个穷屌丝,要啥没啥,一个巴掌大小的地方能干鸟?要想发展就得靠外资,就必须得让更多的人接受英文教育,否则外资来了,都没人能干得了外企的活。
与此同时,印巴、缅甸、菲律宾等纷纷独立建国,港岛也建立起了中文大学。
要想安稳就必须得维护周边环境的稳定,官方语言就定了马来语,而汉语的地位甚至还不如泰米尔语,整个城市仅存10所教授汉语的中小学。去汉化也是为了增强国民的认同感,现在独立建国,可不是以前的殖民地,玩法不同了,你陈六使还仗着自己是会长只推行汉语教育,公然搞对抗,又岂能容你?
其中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的是,南洋大学不仅学习中文,还学到了文.革的精神,这就真是触了大眉头。
从华人的角度来讲,李光耀做得过了,但从新加坡整个国家来讲,他又是对的。
一个小屁国家,能怎么办?左右逢源夹缝求生存,然后闷声发大财才是真理,所以这个唯一的海外华人政权就这样和祖国渐行渐远。当然他也有自己硬气的时候,对东西方都怼过,坚持的是以不作为附属的存在,怒刷存在感,但小国就是小国,放再多狠话也还是只猫,而不是老虎。
想到这,陈渤渐渐明白汪毅的意思了,在其位而某其政,主观来看新加坡的确犹如汉奸一般,但那也都是被逼的。
“别看是弹丸之地,也是军事要塞,经济重镇。从新加坡出发六个小时的航程都是他的经济辐射圈,这连燕京都涵盖在内了。”汪毅又道,“你在国内可以低调,那没错。但国外一定要高调,新加坡很重要,所有中东、非洲、欧洲来的货船都必须要从马六甲海峡经过,物流发达,经济发达,天生拥有发展互联网的条件,祖国需要你把这座城市拿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