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新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对博士们好好解释,然未能阻其非议反对,有罪!”
他提议道:“大王,接下来还是要派人去好好抚慰,以免太学博士带着自己的弟子,到未央宫叩阙绝食,耽误了下月初一的考试……”
“他们敢么?”
第五伦乐不可支,笑道:“文山啊文山,你高估彼辈的骨气了。今日召文山前来,是想让你与余共赏奇文!”
说着就打开最上面、国由的奏疏,让王隆看看。
“大王发德音,下明诏,臣老怀欣喜……“
王隆颇为惊讶,往下看去:“汉元光五年,汉武试五经博士对策,遂有董仲舒《天人三策》,有公孙弘白衣为相,今大王增试策论,乃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也。”
“周时教之六艺,其六曰九数,而孔子尝为委吏,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
这典故第五伦都不知道,一问才知道是孟子说过的话,意思是孔子年轻时当过小吏,算数很厉害,大概是最早的会计……这也成了国由支持考试里加数术的依凭。
文中又曰:“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故官吏必有农稼之常识。”
王隆看完,叹为观止,其他文章他一一看过,二十多篇,竟无一抨击,全是大唱赞歌的,与他们刚得知五科取士时的义愤填膺,截然相反。
第五伦却丝毫不感到意外。
“如今还留在太学的博士,都是些什么人?”
“他们曾摒弃养士两百年的汉家,拥戴王莽。”
“他们曾跟着王莽在太学哭天诅咒余,但在王莽出奔后却又无一人殉新。”
在被饥荒和寒冬教做人,在被第五伦五过长安不入的PUA后,这群人,留在长安的儒生们,怎可能还铁骨铮铮呢?
第五伦笑道:“余还没考策论,这些老博士,就一个个引经据典开始写了。”
王隆想象中老儒们会叩阙、绝食,让弟子抵制考试,有那胆子么?
第五伦很清楚他们的软肋,经过战乱动荡后,这是士林最虚弱的时候,内部还有今古文分裂。
“魏国的博士人选、名额还没定,彼辈都伸长脖子盼着,岂敢在这节骨眼上,拿学派前途来强谏?一旦被逐出太学,那就是罪人,死了都没脸见师长。”
所以这群人最关心的是什么呢?是哄骗同行上书强谏,而自己则歌功颂德,如此解决潜在的竞争对手。
结果二十多位老博士,竟没有一个糊涂人,他们在奏疏中都不忘描述自己对魏王如何忠心,学派如何悠久,甚至露骨地自荐。
“希望那四十分经术题,考的就是其学派的学问,彼辈愿为余出题。”
第五伦乐了,卷,士林和学术圈实在是太卷了。老儒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明白无法违抗魏王的决定,于是,如何往那有限的经术题中,塞入自己学派的私货,才是关键!
若能得逞,得到魏王青睐的学派,就能成为当之无愧的显学,众人都知道,做官的考试考什么,士人就会热衷什么。
学而优则仕,若是五经不能俯身而取青紫之绶,又岂会在百年内,被所有士人奉为圭臬,争相而学。同属儒学的荀、孟反而成了孤僻冷门学问?
某个五经学派,诸如左传,不能入选太学时,则无人问津,一旦成了晋升阶梯,就有无数人挤破脑袋争着来踩。
“今文十四家觉得,这是复兴壮大各自学派的良机。”
“古文六家则以为,这是延续古文经的最后机会。”
但他们的指望,全都要落空了,只因遇上了第五伦这不当人子的主考官。
第五伦道:“此番考试,经术题就由文山来出。”
“我?”
王隆大惊,连忙以自己学问浅薄,难以服众推辞,但第五伦却不管:“以士人开蒙就学的《论语》《孝经》为主,不必加五经内容。”
如果说五经属于儒学的高等教育,那论语、孝经就是启蒙教材。
第五伦不打算将门槛设太高,毕竟这次参与考试的,不仅有太学生,还包括第五伦家的义学子弟,乃至于所有愿意报名,并在三月初一来长安南郊的士人!
王隆犯愁了:“若只试论语、孝经,人人皆熟读,如何能有所区分?”
第五伦笑道:“文山果然是良善人,还是余教教你罢。”
魏王开始明目张胆塞私货:“在试题之中,加入几道扬子之学,拉开分距足矣!”
王隆先是一愣,总算明白老博士们都清楚的事了:“想让扬子之学发扬光大,光靠收藏其书还不行,还得让士人主动去学……”
“然也。”第五伦拊掌,让王隆下去依策照做,至于其他,策论的题目他自己出,数术、常识则找了管水利的杜诗,明法一科,则让廷尉掾郭弘出面。
但考虑到郭弘乃是学的小杜律,又找了一个会大杜律的官员凑题,这明法科相当于司法考试,和大众的儒学不同,依然是各个律令家族小圈子的游戏。
“即便还不完善,也比靠‘熟人介绍’来择吏要强吧。”第五伦如此喃喃说道。
倒是王隆应诺告退后,念及今日与魏王的交谈,一边为扬子之学可能因此被更多人主动去学而激动,又想到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暗暗念叨道:
“只不知有朝一日,这考试,会不会考诗赋?”
虽对博士们好好解释,然未能阻其非议反对,有罪!”
他提议道:“大王,接下来还是要派人去好好抚慰,以免太学博士带着自己的弟子,到未央宫叩阙绝食,耽误了下月初一的考试……”
“他们敢么?”
第五伦乐不可支,笑道:“文山啊文山,你高估彼辈的骨气了。今日召文山前来,是想让你与余共赏奇文!”
说着就打开最上面、国由的奏疏,让王隆看看。
“大王发德音,下明诏,臣老怀欣喜……“
王隆颇为惊讶,往下看去:“汉元光五年,汉武试五经博士对策,遂有董仲舒《天人三策》,有公孙弘白衣为相,今大王增试策论,乃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也。”
“周时教之六艺,其六曰九数,而孔子尝为委吏,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
这典故第五伦都不知道,一问才知道是孟子说过的话,意思是孔子年轻时当过小吏,算数很厉害,大概是最早的会计……这也成了国由支持考试里加数术的依凭。
文中又曰:“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故官吏必有农稼之常识。”
王隆看完,叹为观止,其他文章他一一看过,二十多篇,竟无一抨击,全是大唱赞歌的,与他们刚得知五科取士时的义愤填膺,截然相反。
第五伦却丝毫不感到意外。
“如今还留在太学的博士,都是些什么人?”
“他们曾摒弃养士两百年的汉家,拥戴王莽。”
“他们曾跟着王莽在太学哭天诅咒余,但在王莽出奔后却又无一人殉新。”
在被饥荒和寒冬教做人,在被第五伦五过长安不入的PUA后,这群人,留在长安的儒生们,怎可能还铁骨铮铮呢?
第五伦笑道:“余还没考策论,这些老博士,就一个个引经据典开始写了。”
王隆想象中老儒们会叩阙、绝食,让弟子抵制考试,有那胆子么?
第五伦很清楚他们的软肋,经过战乱动荡后,这是士林最虚弱的时候,内部还有今古文分裂。
“魏国的博士人选、名额还没定,彼辈都伸长脖子盼着,岂敢在这节骨眼上,拿学派前途来强谏?一旦被逐出太学,那就是罪人,死了都没脸见师长。”
所以这群人最关心的是什么呢?是哄骗同行上书强谏,而自己则歌功颂德,如此解决潜在的竞争对手。
结果二十多位老博士,竟没有一个糊涂人,他们在奏疏中都不忘描述自己对魏王如何忠心,学派如何悠久,甚至露骨地自荐。
“希望那四十分经术题,考的就是其学派的学问,彼辈愿为余出题。”
第五伦乐了,卷,士林和学术圈实在是太卷了。老儒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明白无法违抗魏王的决定,于是,如何往那有限的经术题中,塞入自己学派的私货,才是关键!
若能得逞,得到魏王青睐的学派,就能成为当之无愧的显学,众人都知道,做官的考试考什么,士人就会热衷什么。
学而优则仕,若是五经不能俯身而取青紫之绶,又岂会在百年内,被所有士人奉为圭臬,争相而学。同属儒学的荀、孟反而成了孤僻冷门学问?
某个五经学派,诸如左传,不能入选太学时,则无人问津,一旦成了晋升阶梯,就有无数人挤破脑袋争着来踩。
“今文十四家觉得,这是复兴壮大各自学派的良机。”
“古文六家则以为,这是延续古文经的最后机会。”
但他们的指望,全都要落空了,只因遇上了第五伦这不当人子的主考官。
第五伦道:“此番考试,经术题就由文山来出。”
“我?”
王隆大惊,连忙以自己学问浅薄,难以服众推辞,但第五伦却不管:“以士人开蒙就学的《论语》《孝经》为主,不必加五经内容。”
如果说五经属于儒学的高等教育,那论语、孝经就是启蒙教材。
第五伦不打算将门槛设太高,毕竟这次参与考试的,不仅有太学生,还包括第五伦家的义学子弟,乃至于所有愿意报名,并在三月初一来长安南郊的士人!
王隆犯愁了:“若只试论语、孝经,人人皆熟读,如何能有所区分?”
第五伦笑道:“文山果然是良善人,还是余教教你罢。”
魏王开始明目张胆塞私货:“在试题之中,加入几道扬子之学,拉开分距足矣!”
王隆先是一愣,总算明白老博士们都清楚的事了:“想让扬子之学发扬光大,光靠收藏其书还不行,还得让士人主动去学……”
“然也。”第五伦拊掌,让王隆下去依策照做,至于其他,策论的题目他自己出,数术、常识则找了管水利的杜诗,明法一科,则让廷尉掾郭弘出面。
但考虑到郭弘乃是学的小杜律,又找了一个会大杜律的官员凑题,这明法科相当于司法考试,和大众的儒学不同,依然是各个律令家族小圈子的游戏。
“即便还不完善,也比靠‘熟人介绍’来择吏要强吧。”第五伦如此喃喃说道。
倒是王隆应诺告退后,念及今日与魏王的交谈,一边为扬子之学可能因此被更多人主动去学而激动,又想到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暗暗念叨道:
“只不知有朝一日,这考试,会不会考诗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