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盛唐不夜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地盘,但是你们可以抗议啊,不抗议直接就陈兵边境就别怪我们揍你们了啊。
恩,李显如今就是这么不讲理!
薛仁贵却说道:“如今裴总管正带兵围剿叛匪,只怕军需吃紧。”
薛仁贵打了这么多年仗肯定不是一个临阵退缩的人,然而他担心的是双线作战影响太大,毕竟那帮突厥人并不好对付,如果真的好对付的话,刘审礼也不至于被俘虏了。更何况二十四州反叛就相当于少了二十四个州的税收,那也是笔不小的钱。
高侃很明白薛仁贵的意思,他跟李显接触的更多,也就更加随便一点:“大王,若是户部那边卡军需,只怕到时候弱势的反而是我们了。”
不仅仅是这样,打了败仗首先受到责难的肯定是他们,不会是别人,这才是薛仁贵和高侃犹豫的真相。
李显听了之后冷笑:“他们敢?那二十四个州地处偏远,平时也不是缴税大头,因为二十四个州反了就卡咱们的军需试试,他敢卡,我就敢参!”
薛仁贵和高侃回想了一下李显曾经的战绩,都沉默了,一旁的郑玘含笑看了一眼李显说道:“既然大王已经胸有成竹,我们也就不必担忧了,户部不会那么不长眼的。”
李显不算是皇子里最受宠的,却也不是可以随便忽略的,再说天皇混到如今已经就剩下这么三个儿子了,哪一个都不能被忽略,户部不傻的话不会卡他们的军需。
李显越想越不对味,回去之后就把郑玘拽过来问道:“他们两个是不是还有别的意思啊?”
总觉得薛仁贵和高侃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不是狡猾狡猾的那思维也必定不是直线的,他在这里户部肯定不敢卡,薛仁贵和高侃真的不知道?
郑玘摸了摸李显的头说道:“不,他们只是想要一个安心而已。”
虽然李显是主将,但是如果真的遇到危险或者有问题的话,李显一本奏疏上去李治肯定会让他回去的,也就是说他们之中唯一一个有退路的大概就是李显了。
同样薛仁贵和高侃也想紧紧的握住这张王牌,至少李显在这里他们就不用担心被穿小鞋。李显一瞬间就懂了郑玘的意思,也没放在心上,出征大将最怕的就是朝中有人扯后腿,如果他在这里能够起个定海神针的作用,让另外一边不扯后腿也是挺不错的事情。
有了两个总管一个副将,李显接下来就颇有些无所事事的意思,开战之前每天他们还会商讨一下怎么打,等到开战之后,李显就是坐镇后方,那三位去前线跟大食死磕。
三位将领兵分三路,札德依被打的节节败退,到最后不得不请求援兵,然而这个时候郑玘已经带领士兵占据了大马士革了。
李显在后面监督粮草辎重,一边严格收束士兵一边安抚沿途的城镇,然后还上书光明正大的跟李治要虎蹲炮。
之前大食弱得有点过分,李显琢磨着大概是大食跟拜占庭死磕所以一时半会没抽出手来,但是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如果大食再不掉头的话,只怕连开罗都要被打下来了。
李显琢磨着接下来说不定就要有一场恶战,战备必须保持充足!
李治在收到李显上书的时候颇为无奈,他只是让儿子去打个萨珊波斯而已,结果他儿子凶残的带着人打到了大食去,而另外一边裴行俭跟突厥人还在对峙呢,两边战绩对比一下,有看不惯裴行俭的就开始暗搓搓的参人了,只不过这些上书都被李治给压下去了。
等上书多到一定程度之后,李治就有些愤怒,正好赶上裴行俭在黑山杀退好几拨突厥兵,首级以万计数。李治顺势就在大朝会上就公开表示:“裴守约志坚虑精,神勇识澈,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这就是公开表示支持裴行俭了,而经过这件事儿,李治忽然觉得御史台那边该收拾了,在李治看来御史台的确有纠察百官之责,但是在必要时候就是帝王手里的一把刀,如今这刀不听话,那么就该磨砺一下了。
于是李治果断将大理丞狄仁杰给调到了御史台当了侍御史。
当然狄仁杰当侍御史之前还是有个故事的,李治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让人当御史。仪风元年的时候,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当时李治出离愤怒,毕竟昭陵是他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李治二话不说就要弄死他们,当时狄仁杰是大理丞,正好专业对口,直接上书表示这两人罪不至死。
李治气了个半死,愤怒的表示:“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
狄仁杰也十分硬气的说道:“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於是罪止弃市。陛下之法在象魏,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
不得不说,有理有据,哪怕是李治也只能忍了,放了那两个人,不过有句话叫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后这两个人到底是死了,却死的毫无痕迹,就算是狄仁杰也只能算了。
不过狄仁杰到底是给李治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皇帝李治的心胸无疑是极其广阔的,所以他记住了狄仁杰并且直接将他擢为侍御史。
李显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颇为激动,哎呦我去,终于有一个名人走上前台了啊。狄仁杰,那可是鼎鼎有名的神探啊!
他一个没忍住就给郑玘写了封信,郑玘收到信的时候看完就开始思考要怎么婉转的提醒他家阿授别犯二。
什么叫终于又有一个他知道的名人走上前台了?他以为狄仁杰是凭空冒出来的吗?人家狄仁杰是应试明经科进入官场的啊,仪凤元年的时候还被调到了左威卫……李显这到底是多么不关心朝政?
李显在收到郑玘的书信之后摸了摸头,他的确是没太关心,因为大唐的官员太多了啊,不到一定程度李显都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名字的,也就是说狄仁杰……咳咳,之前的档次还不够高,大理丞虽然不算低,但是李显没有去关注过。
不过狄仁杰还要熬好一阵子吧,毕竟李显记得他是武周时期的名相。现在估计应该跟郑玘差不多,是在各种熬资历,然后一步一步的往上走,只不过郑玘已经出任过刺史了,狄仁杰应该还没有?
就在李显觉得狄仁杰还很低调的时候,狄仁杰就干了件很高调的事情,他当侍御史还没多久前后脚就参了两个人。
第一个是司农卿韦机,韦机之前曾经督造完成宿羽、高山、上阳等宫,狄仁杰参他的理由是韦机将宫室建造的太过壮丽,然后……韦机就被免官了。
说实话,对于这个人李显觉得他还是挺冤的,这个时候韦机兼领将作、少府二司,李治嫌弃李弘的墓玄宫狭小,放不下送终之具,然后就派韦机过去扩建,韦机于埏之左右为便房四所,又建造了宿羽、高山、上阳等宫,让李弘的墓变的十分的壮丽。
而狄仁杰参的就是这个,严格来说韦机这是按照李治的想法去做的啊,结果……就被弹劾了。最坑爹的是满朝文武没有人为韦机说话,韦机就这么被免官了。
参完韦机之后狄仁杰转头就参了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跋扈,请求交付法司审理。李显对王本立这个人不太感冒,这个人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大概就是官油子了,十分会做人,然而也十分的没有节操,狄仁杰参他参的一点错都没有。
不过……王本立严格来说是武后的人,虽然他姓王,却与李治原配王氏家族没有任何关系,现在狄仁杰参了武后的人,不知道武后要怎么做呢。
谁知道武后并没有动作,反而是李治表示要原谅王本立,毕竟王本立本身也是有点才干的,在李治看来那点瑕疵他能忍受,然而狄仁杰无法忍受,于是狄仁杰义正言辞的说出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
李治这是第二次对狄仁杰无可奈何,只能让王本立去抵罪。
李显看着李轮写给自己的书信心里却觉得狄仁杰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啊,虽然只烧了两把,然而都十分够用,无论是谁都不会小看狄仁杰了。
就在李显八卦狄仁杰的时候,洛阳来诏,让李显暂时回去。而这个时候已经是仪凤四年的冬季,眼看着再过两个月就过年了,大唐和大食的战争则在大马士革陷入了对峙状态,再往前就不太好打,而且李治的意思并没有想要打下大食,所以现在朝廷那边已经开始商议怎么跟大食签订契约。
如果是谈判的确是没有李显的事情了,只不过让李显没想到的是郑玘居然也要回去。
用郑玘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留在这里同样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了。”
只不过让李显没想到的是,他一回到洛阳就赶上了一出大戏——有人站出来指认太子李贤蓄意谋杀正谏大夫明崇俨。
地盘,但是你们可以抗议啊,不抗议直接就陈兵边境就别怪我们揍你们了啊。
恩,李显如今就是这么不讲理!
薛仁贵却说道:“如今裴总管正带兵围剿叛匪,只怕军需吃紧。”
薛仁贵打了这么多年仗肯定不是一个临阵退缩的人,然而他担心的是双线作战影响太大,毕竟那帮突厥人并不好对付,如果真的好对付的话,刘审礼也不至于被俘虏了。更何况二十四州反叛就相当于少了二十四个州的税收,那也是笔不小的钱。
高侃很明白薛仁贵的意思,他跟李显接触的更多,也就更加随便一点:“大王,若是户部那边卡军需,只怕到时候弱势的反而是我们了。”
不仅仅是这样,打了败仗首先受到责难的肯定是他们,不会是别人,这才是薛仁贵和高侃犹豫的真相。
李显听了之后冷笑:“他们敢?那二十四个州地处偏远,平时也不是缴税大头,因为二十四个州反了就卡咱们的军需试试,他敢卡,我就敢参!”
薛仁贵和高侃回想了一下李显曾经的战绩,都沉默了,一旁的郑玘含笑看了一眼李显说道:“既然大王已经胸有成竹,我们也就不必担忧了,户部不会那么不长眼的。”
李显不算是皇子里最受宠的,却也不是可以随便忽略的,再说天皇混到如今已经就剩下这么三个儿子了,哪一个都不能被忽略,户部不傻的话不会卡他们的军需。
李显越想越不对味,回去之后就把郑玘拽过来问道:“他们两个是不是还有别的意思啊?”
总觉得薛仁贵和高侃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不是狡猾狡猾的那思维也必定不是直线的,他在这里户部肯定不敢卡,薛仁贵和高侃真的不知道?
郑玘摸了摸李显的头说道:“不,他们只是想要一个安心而已。”
虽然李显是主将,但是如果真的遇到危险或者有问题的话,李显一本奏疏上去李治肯定会让他回去的,也就是说他们之中唯一一个有退路的大概就是李显了。
同样薛仁贵和高侃也想紧紧的握住这张王牌,至少李显在这里他们就不用担心被穿小鞋。李显一瞬间就懂了郑玘的意思,也没放在心上,出征大将最怕的就是朝中有人扯后腿,如果他在这里能够起个定海神针的作用,让另外一边不扯后腿也是挺不错的事情。
有了两个总管一个副将,李显接下来就颇有些无所事事的意思,开战之前每天他们还会商讨一下怎么打,等到开战之后,李显就是坐镇后方,那三位去前线跟大食死磕。
三位将领兵分三路,札德依被打的节节败退,到最后不得不请求援兵,然而这个时候郑玘已经带领士兵占据了大马士革了。
李显在后面监督粮草辎重,一边严格收束士兵一边安抚沿途的城镇,然后还上书光明正大的跟李治要虎蹲炮。
之前大食弱得有点过分,李显琢磨着大概是大食跟拜占庭死磕所以一时半会没抽出手来,但是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如果大食再不掉头的话,只怕连开罗都要被打下来了。
李显琢磨着接下来说不定就要有一场恶战,战备必须保持充足!
李治在收到李显上书的时候颇为无奈,他只是让儿子去打个萨珊波斯而已,结果他儿子凶残的带着人打到了大食去,而另外一边裴行俭跟突厥人还在对峙呢,两边战绩对比一下,有看不惯裴行俭的就开始暗搓搓的参人了,只不过这些上书都被李治给压下去了。
等上书多到一定程度之后,李治就有些愤怒,正好赶上裴行俭在黑山杀退好几拨突厥兵,首级以万计数。李治顺势就在大朝会上就公开表示:“裴守约志坚虑精,神勇识澈,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这就是公开表示支持裴行俭了,而经过这件事儿,李治忽然觉得御史台那边该收拾了,在李治看来御史台的确有纠察百官之责,但是在必要时候就是帝王手里的一把刀,如今这刀不听话,那么就该磨砺一下了。
于是李治果断将大理丞狄仁杰给调到了御史台当了侍御史。
当然狄仁杰当侍御史之前还是有个故事的,李治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让人当御史。仪风元年的时候,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当时李治出离愤怒,毕竟昭陵是他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李治二话不说就要弄死他们,当时狄仁杰是大理丞,正好专业对口,直接上书表示这两人罪不至死。
李治气了个半死,愤怒的表示:“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
狄仁杰也十分硬气的说道:“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於是罪止弃市。陛下之法在象魏,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
不得不说,有理有据,哪怕是李治也只能忍了,放了那两个人,不过有句话叫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后这两个人到底是死了,却死的毫无痕迹,就算是狄仁杰也只能算了。
不过狄仁杰到底是给李治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皇帝李治的心胸无疑是极其广阔的,所以他记住了狄仁杰并且直接将他擢为侍御史。
李显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颇为激动,哎呦我去,终于有一个名人走上前台了啊。狄仁杰,那可是鼎鼎有名的神探啊!
他一个没忍住就给郑玘写了封信,郑玘收到信的时候看完就开始思考要怎么婉转的提醒他家阿授别犯二。
什么叫终于又有一个他知道的名人走上前台了?他以为狄仁杰是凭空冒出来的吗?人家狄仁杰是应试明经科进入官场的啊,仪凤元年的时候还被调到了左威卫……李显这到底是多么不关心朝政?
李显在收到郑玘的书信之后摸了摸头,他的确是没太关心,因为大唐的官员太多了啊,不到一定程度李显都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名字的,也就是说狄仁杰……咳咳,之前的档次还不够高,大理丞虽然不算低,但是李显没有去关注过。
不过狄仁杰还要熬好一阵子吧,毕竟李显记得他是武周时期的名相。现在估计应该跟郑玘差不多,是在各种熬资历,然后一步一步的往上走,只不过郑玘已经出任过刺史了,狄仁杰应该还没有?
就在李显觉得狄仁杰还很低调的时候,狄仁杰就干了件很高调的事情,他当侍御史还没多久前后脚就参了两个人。
第一个是司农卿韦机,韦机之前曾经督造完成宿羽、高山、上阳等宫,狄仁杰参他的理由是韦机将宫室建造的太过壮丽,然后……韦机就被免官了。
说实话,对于这个人李显觉得他还是挺冤的,这个时候韦机兼领将作、少府二司,李治嫌弃李弘的墓玄宫狭小,放不下送终之具,然后就派韦机过去扩建,韦机于埏之左右为便房四所,又建造了宿羽、高山、上阳等宫,让李弘的墓变的十分的壮丽。
而狄仁杰参的就是这个,严格来说韦机这是按照李治的想法去做的啊,结果……就被弹劾了。最坑爹的是满朝文武没有人为韦机说话,韦机就这么被免官了。
参完韦机之后狄仁杰转头就参了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跋扈,请求交付法司审理。李显对王本立这个人不太感冒,这个人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大概就是官油子了,十分会做人,然而也十分的没有节操,狄仁杰参他参的一点错都没有。
不过……王本立严格来说是武后的人,虽然他姓王,却与李治原配王氏家族没有任何关系,现在狄仁杰参了武后的人,不知道武后要怎么做呢。
谁知道武后并没有动作,反而是李治表示要原谅王本立,毕竟王本立本身也是有点才干的,在李治看来那点瑕疵他能忍受,然而狄仁杰无法忍受,于是狄仁杰义正言辞的说出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
李治这是第二次对狄仁杰无可奈何,只能让王本立去抵罪。
李显看着李轮写给自己的书信心里却觉得狄仁杰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啊,虽然只烧了两把,然而都十分够用,无论是谁都不会小看狄仁杰了。
就在李显八卦狄仁杰的时候,洛阳来诏,让李显暂时回去。而这个时候已经是仪凤四年的冬季,眼看着再过两个月就过年了,大唐和大食的战争则在大马士革陷入了对峙状态,再往前就不太好打,而且李治的意思并没有想要打下大食,所以现在朝廷那边已经开始商议怎么跟大食签订契约。
如果是谈判的确是没有李显的事情了,只不过让李显没想到的是郑玘居然也要回去。
用郑玘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留在这里同样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了。”
只不过让李显没想到的是,他一回到洛阳就赶上了一出大戏——有人站出来指认太子李贤蓄意谋杀正谏大夫明崇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