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34.net,丫还是女生的!气煞我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凡釜既成后,试法以轻杖敲之,响声如木者佳,声有差响则铁质未熟之故,他日易为损坏。海内丛林大处④,铸有千僧锅者,煮糜受米二石,此直痴物⑤也。

    【注释】

    ①日用司命系焉:日常所用,为人的生命所关。

    ②泥固:以泥垫牢。

    ③罅绽未周:有缝隙而不周全。

    ④丛林大处:大寺院。

    ⑤痴物:傻大笨粗之物。

    【译文】

    锅是用来烧水煮饭的,因此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它。铸造锅的原料是生铁或者废铸铁器。铸锅的大小并没有严格固定的规格,常用的铸锅直径约二尺左右,厚约二分。小的铸锅直径约一尺左右,厚薄不减少。铸锅的模子分为内、外两层。先塑造内模,等它干燥以后,按锅的尺寸折算好,再塑造外模。这种铸模要求塑造功夫非常精确,尺寸稍有偏差,模子就没有用了。

    模已塑好并干燥以后,用泥捏造熔铁炉,炉膛要像个锅,用来装生铁和废铁原料。炉背接一条可以通到风箱的管,炉的前面捏一个出铁嘴。每一炉所熔化的铁水大约可浇铸十到二十口锅。生铁熔化成铁水以后,用镶嵌着泥的带手柄的铁勺子从出铁嘴接盛铁水,一勺子铁水大约可以浇铸一口铁锅。将铁水倾注到模子里,不必等到它冷下来就揭开外模,查看有没有裂缝。这时锅身还是通红的,如果发现有些地方铁水浇的不足时,马上补浇少量的铁水,并用湿草片按平,不让锅留下修补过的痕迹。生铁初次铸锅时,需要这样补浇的地方较多,只有用废铁锅回炉熔铸的,才不会有隙漏(朝鲜国的风俗是,锅破了以后一定要丢弃到山中,不再回炉)。

    铁锅铸成以后,辨别它的好坏的方法是用小木棒敲击它。如果响声像敲硬木头的声音那样沉实,就是一口好锅;如果有其他杂音,就说明铁水的含碳量没处理好造成铁质未熟或者是铁水中杂质没有清除干净,这种锅将来就容易损坏。国内有的大寺庙里,铸有一种“千僧锅”,可以煮两石米的粥,这真是一个笨重的家什。

    像

    【原文】

    凡铸仙佛铜像,塑法与朝钟同。但钟鼎不可按,而像则数接为之,故泻时①为力甚易,但接模之法分寸最精云。

    【注释】

    ①泻时:倾注金属溶液的时候。

    【译文】

    铸造仙佛铜像,塑模方法与朝钟一样。但是钟、鼎不能接铸,而仙佛铜像却可以分铸后再接合铸造,所以在浇注方面是比较容易的。不过,这种接模工艺对精确度的要求却是最高的。

    炮

    【原文】

    凡铸炮,西洋红夷、佛郎机①等用熟铜造,信炮、短提铳②等用生熟铜兼半造,襄阳、盏口、大将军、二将军③等用铁造。

    【注释】

    ①西洋红夷、佛郎机:指荷兰和比利时。此处指这两国传来的炮。

    ②信炮、短提铳:信号炮、短枪。

    ③襄阳、盏口、大将军、二将军:明代本土所造大炮,详见(佳兵)篇。

    【译文】

    大体说来,荷兰和比利时等国铸炮用的是熟铜,信炮和短枪等用的是生、熟铜各一半,襄阳炮、盏口炮、大将军炮乃至二将军炮等则用的是铁。

    镜

    【原文】

    凡铸镜,模用灰沙,铜用锡和(不用倭铅①)。《考工记》亦云:“金锡相半,渭之鉴、燧之剂②。”开面成光,则水银附体而成,非铜有光明如许也。唐开元宫中镜尽以白银与铜等分铸成,每口值银数两者以此故。朱砂斑点乃金银精华发现(古炉有入金于内者)。我朝宣炉③亦缘某库偶灾,金银杂铜锡化作一团,命以铸炉(真者④错现金色)。唐镜、宣炉皆朝廷盛世物云。

    【注释】

    ①倭铅:即锌。

    ②鉴、燧之剂:鉴即照人之镜,燧则为取火之镜。剂:材料。

    ③宣炉:宣德年间所造香炉,极珍贵。

    ④真者:宣炉因珍贵,此相对伪者而言。

    【译文】

    铸镜的模子是用糠灰加细沙做成的,镜本身的材料是铜与锡的合金(不使用锌)。《考工记》中有云:“金和锡各一半的合金,是适用于铸镜的合金配比。”镜面能够反光,那是由于镀上了一层水银的结果,而不是铜本身能这样光亮。唐朝开元年间宫中所用的镜子,都是用白银和铜各半配比在一起铸成的,所以每面镜子价达几两银子。铸件上有些像朱砂一样的红斑点,那是其中夹杂着的金银发出来的(古代铸造的香炉有些是渗入了金子的)。明朝宣炉的铸造,是由于当时某库偶然发生火灾,里面的金银夹杂着铜、锡都熔成一团,官府便下令用它来铸造香炉(宣炉的真品,其面上闪耀着金色的斑点)。唐镜和宣炉都是王朝昌盛时代的产物。

    钱

    【原文】

    凡铸铜为钱以利民用,一面刊国号通宝四字,工部分司主之①。凡钱通利者,以十文抵银一分值。其大钱当五、当十,其弊便于私铸,反以害民,故中外行而辄不行也②。

    凡铸钱每十斤,红铜居六七,倭铅(京中名水锡)居三四,此等分大略。倭铅每见烈火必耗四分之一。我朝行用钱高色者,惟北京宝源局黄钱与广东高州炉青钱(高州钱行盛漳泉路),其价一文敌南直江、浙等二文。黄钱又分二等,四火铜③所铸曰金背钱,二火铜所铸曰火漆钱。

    凡铸钱熔铜之罐,以绝细土末(打碎干土砖妙)和炭末为之(京炉用牛蹄甲,未详何作用)。罐料十两,土居七而炭居三,以炭灰性暖,佐土使易化物也。罐长八寸,口径二寸五分。一罐约载铜、铅十斤,铜先入化,然后投铅④,洪炉扇合,倾入模内。

    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框(木长一尺一寸,阔一寸二分)。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框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或熏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钱百文(用锡雕成)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框如前法填实合盖之。既合之后,已成面、背两框,随手覆转,则母钱尽落后框之上。又用一框填实,合上后框,如是转覆,只合十余框,然后以绳捆定。其木框上弦原留入铜眼孔,铸工用鹰嘴钳,洪炉提出熔罐,一人以别钳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倾入孔中。冷定解绳开框,则磊落百文,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铜如树枝样,挟出逐一摘断,以待磨锉成钱。凡钱先锉边沿,以竹木条直贯数百文受锉,后锉平面则逐一为之。

    凡钱高低以铅多寡分,其厚重与薄削,则昭然易见。铅贱铜贵,私铸者至对半为之。以之掷阶石上,声如木石者,此低钱也。若高钱铜九铅一,则掷地作金声矣。凡将成器废铜铸钱者,每火十耗其一。盖铅质先走,其铜色渐高,胜于新铜初化者。若琉球诸国银钱,其模即凿锲铁钳头上。银化之时入锅夹取,淬于冷水之中,即落一钱其内。图并具后。

    【注释】

    ①工部分司主之:明代造钞归户部,铸钱归工部,设宝源局之类主之。

    ②中外行而辄不行也:中外:指京师畿辅及外省。行而辄不行:流通了一段就停止了。

    ③四火铜:对铜每加一火,即熔炼一次,则铜质纯度提高一次。故四火铜优于二火铜。

    ④铅:此指倭铅,即锌。

    【译文】

    将铜铸造成钱币,是为了方便民众贸易往来。铜钱的一面印有“××(国号)通宝”四个字,由工部下属的一个部门主管这项工作。通行的铜钱十文抵得上白银一分的价值。一个大钱的面值相当于普通铜钱的五倍或者十倍,发行这种大钱的弊病是容易导致私人铸钱,反而会坑害了百姓,所以,中央和地方都在发行过一阵儿大钱之后,很快就停止发行了。

    铸造十斤铜钱,需要用六七斤红铜和三四斤锌(北京把锌叫做水锡),这是粗略的比例。锌每经过高温加热一次就要耗损四分之一。我(明)朝通用的铜钱,成色最好的是北京宝源局铸造的黄钱和广东高州铸造的青钱(高州钱通行于福建漳州、泉州一带),这两种钱每一文相当于南京操江局和浙江铸造局铸造的铜钱二文。黄钱又分为两等:用四火铜铸造的叫做“金背钱”,用二火铜铸的叫做“火漆钱”。

    铸钱时用来熔化铜的坩埚,是用最细的泥粉(以打碎的土砖干粉为最好)和炭粉混合后制成的(北京的熔铜坩埚还加入了牛蹄甲,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熔铜坩埚的配料比例是,每十两坩埚料中,泥粉占七两而炭粉占三两,因为炭粉的保温性能很好,可以配合泥粉而使铜更易于熔化。熔铜坩埚高约八寸,口径约二寸五分。一个熔铜坩埚大约可以装铜和锌十斤。冶炼时,先把铜放进熔铜坩埚中熔化,然后再加入锌,鼓风使它们熔合之后,再倾注入模子。

    铸钱的模子,是用四根木条构成空框(木条各长一尺二寸,宽一寸二分),用筛选过的非常细的泥粉和炭粉混合后填实空框,面上要再撒上少量的杉木或柳木炭灰,或者用燃烧松香和菜籽油的混合烟熏过。然后把成百枚用锡雕成的母钱(钱模)按有字的正面或者按无字的背面铺排在框面上。又用一个填实泥粉和炭粉的木框如上述方法合盖上去,就构成了钱的底、面两框模。接着,随手把它翻转过来,揭开前框,全部母钱就脱落在后框上面了。再用另一个填实了的木框合盖在后框上,照样翻转,就这样反复做成十几套框模,最后把它们叠合在一起用绳索捆绑固定。木框的边缘上原来留有灌注铜液的口子,铸工用鹰嘴钳把熔铜坩埚从炉里提出来,另一个人用钳托着坩埚的底部,共同把熔铜液注入模子中。冷却之后,解下绳索打开框模。这时,只见密密麻麻的成百个铜钱就像累累果实结在树枝上一样。因为模中原来的铜水通路也已经凝结成树枝状的铜条网络了,把它夹出来将钱逐个摘下,以便于磨锉加工。先锉铜钱的边沿,方法是用竹条或木条穿上几百个铜钱一起锉。然后逐个锉平铜钱表面不规整的地方。

    铜钱质量的高低以锌的含量多少来辨别区分,至于从外在质量看铸钱成品,轻重与厚薄,那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锌价值低贱而铜价值更贵,私铸铜币的人甚至用铜、锌对半开来铸铜钱。将这种钱掷在石阶上,发出像木头或石块落地的声响,表明成色很低。如果是成色高质量好的铜钱,铜与锌的比例当是九比一,把它掷在地上,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用废铜器来铸造铜钱,每熔化一次就会损耗十分之一,因为其中的锌会挥发掉一些,铜的含量逐渐提高,所以铸造出来的铜钱的成色就会比新铜第一次铸成的铜钱要高。琉球一带铸造的银币,模子就刻在铁钳头上,当银熔化了的时候,将钳子头伸进坩埚里夹取银液后,提出来往冷水之中一淬,一块银币就落在水里了。

    附:铁钱

    【原文】

    铁质贱甚,从古无铸钱。起于唐藩镇魏博①诸地,铜货不通,始冶为之,盖斯须之计也。皇家盛时,则冶银为豆②,杂伯③衰时,则铸铁为钱,并志博物者感慨。

    【注释】

    ①魏博:唐末藩镇有魏博节度使,治所在今河北南部大名县。按铁钱之铸,始于汉公孙述,南朝梁时亦铸,非起于唐也。

    ②冶银为豆:明代皇帝赏赐臣下的物品中有银豆。

    ③杂伯:伯即霸,杂伯指割据政权。如五代十国之马殷即大量铸铁钱。

    【译文】

    铁这种金属价值十分低贱,自古以来没有用铁来铸钱的。铁钱起源于作为唐朝藩镇之一的魏博镇地区,由于当时藩镇割据,金属铜无法贩运,才不得已而用铁来铸钱,那只是一时间的权宜之计罢了。在唐代皇家兴盛之时,曾经用白银铸成豆子来玩耍取乐,而到了后来藩镇割据而国家衰落时,就连低贱的铁也只好拿去铸钱了!就一起记在这里以表示博物广识者的感慨吧。

    【评析】

    本篇是中国古代技术书中有关铸造技术最详尽的记录,从礼器到日常生活用品,都仔细地讲解了铸造方法、步骤,包括从制造模子到灌模完成,以及所使用的金属成分,非常值得研究。阅读本篇时,应当与五金和锤锻两篇连贯起来,这样就能对我国古代金属器物的使用、发明与制造方法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