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重生之我全都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会成功。就算不是我,我也希望华人尽快成功。”
虽然后来阿狸巴巴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玩得越来越脱轨,走样,但不得不说早期的态度是对的。
对价值观的应用,从来不该是洗脑的,而是筛选。不符合的人别想着去改变他,直接别招进来,好好鉴别就行。
任何价值观都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可以放到更合适的岗位上去,一样能发光发热。关键是要相信自己做的行业、努力的方向有意义。
价值观跟事业相合的人招进来后,至少会对他的事业有信心,相信华人在这个领域能做好,有核心技术就能变强。
至于是不是“我”变强,无所谓。
历史的进展,在宏观上是有必然性的,在微观上会有偶然性。
到了这个时刻,某个国家的某个行业该出一个伟人了,天时地利人和到位了,就肯定会出。
只是这个伟人具体是谁,这是未知的,偶然的。
就好比按照量子论,一堆光子朝着光栅或者双缝射,每一个光子过了缝会射到哪儿确实是随机的。但亿万个光子一起随机,最后宏观看到的肯定是干涉条纹,总有落在中间最亮的那条干涉条纹处的“伟人”或者说“伟光子”。
如果连这个宏观都不信,那就陷入科学虚无了。这种人,技术上一时手艺好一点、实验做得好一点,顾辙又要来何用呢。
顾辙希望实现的,只是筛选他要招的人,究竟是“科技决定论”还是“金融决定论”还是“营销决定论”。
这在开创性的公司,比清华北大毕业还重要。只可惜大多数所谓科技公司,做大了之后,比如超过五百人规模,老板没法对每个新员工都亲自面试。
这才不得不放弃“直接判断对方的信仰”,以免被下面的hr欺上瞒下营私舞弊,改为校招的时候看重清华北大。
毕竟信仰是有可能演的,清华北大至少难以造假,有客观标准。
“所以,后续再招人,具体务实的工作,我不会干涉。我作为大股东,就两条务虚的原则:
要判断对方是不是对我们的行业有信心、觉得要做的事情有意义,这比技术重要,技术可以慢慢学。
如果判断不了,或者容易让先来后来的人不患寡而患不均,那就暂缓招人。能自动化减少岗位的,就用机器解决,哪怕机器需要五六年的人员工资才能赚回来,也优先用机器,机器可以没有信仰。”
一番透彻的深谈之后,顾辙敲定了这个总的原则,反正他也没指望生产眼镜赚多少利润。
公司高层经过这段波折,也总算是完全统一了思想。以后那些细账小账就不去多算了,人少,管理复杂度就低,不可控变量就少,这比省点钱有价值多了。
内部会议结束后,顾辙又彻底视察了一圈,觉得没什么事儿了,就吩咐试产结束后可以按计划扩大设备订单,然后就准备闪人。
不过,就在顾辙快走的时候,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是之前帮顾辙做市场调研的林静静打来的。
林静静和徐嵩帮顾辙负责技术销售工作,但眼下也没什么值得销售的,所以空下来就盯着同行,了解行业动态。他俩有事儿找,肯定是发现了什么同行或者供应商的异动。
顾辙接起电话,立刻传来了林静静略微有点焦急的声音:“顾哥,我们之前在淘宝上贱卖的镜片,估计后面日子不会那么好过了——
海昌上个月官司打输之后,终于调整过来了,他们也打折了,要跟我们打价格战呢。我是这两天刚刚回访调研那些淘宝大客户才知道的。
我们在淘宝上那些大客户,一般也都是其他隐形眼镜品牌的经销商,他们很多牌子都卖的。我们这边要调整营销策略么?淘宝上要不要准备打折?我和嵩嵩倒是做了一些应急预案。”
顾辙稍微琢磨了几秒,很快就不觉得意外了。
海昌眼镜跟他的系列官司,是八月中旬落幕的,如今是九月中旬,其实也才过去一个月稍微零一点儿日子。
传统的大型实业企业,市场策略调整也是比较迟钝的,不可能听风就是雨。一个多月后才下决断,也属于正常。
尤其海昌的销售策略、市场扣率,很多都是按季度做的计划,三季度才过一半就输了官司,可不得四季度才调整、决定是否要跟天元光学打价格战。
毕竟价格战只要一开打,海昌原本自己的低度低端镜片售价,就永远不可能涨回去了,他们自己也有损失。
有些有逼格的牌子,甚至宁愿放弃一些细分赛道,也不愿意价格战堕了品牌逼格。
估计过去一个月,海昌也是低端低度镜片销量实在跌得惨,才不得不做出这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顾辙挂断电话后,云淡风轻地跟朱怡婷交代:“静静那边的情况,你有空也了解一下。所以,我们转型扩产美瞳,实在是刻不容缓。
我不打算再跟海昌打价格战,无论他们打多少折,我希望我们就保持之前的价格,我们已经够便宜了。等新产品出来,海昌想打价格战都没法打了。”
朱怡婷心中顿时升起一股钦佩,看来顾辙真的是走一步看三步。
难道他急于部署美瞳的投产落地,是早就预料到了旧产品会遭遇另一技术授权人、憋不住打价格战的么?
人会成功。就算不是我,我也希望华人尽快成功。”
虽然后来阿狸巴巴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玩得越来越脱轨,走样,但不得不说早期的态度是对的。
对价值观的应用,从来不该是洗脑的,而是筛选。不符合的人别想着去改变他,直接别招进来,好好鉴别就行。
任何价值观都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可以放到更合适的岗位上去,一样能发光发热。关键是要相信自己做的行业、努力的方向有意义。
价值观跟事业相合的人招进来后,至少会对他的事业有信心,相信华人在这个领域能做好,有核心技术就能变强。
至于是不是“我”变强,无所谓。
历史的进展,在宏观上是有必然性的,在微观上会有偶然性。
到了这个时刻,某个国家的某个行业该出一个伟人了,天时地利人和到位了,就肯定会出。
只是这个伟人具体是谁,这是未知的,偶然的。
就好比按照量子论,一堆光子朝着光栅或者双缝射,每一个光子过了缝会射到哪儿确实是随机的。但亿万个光子一起随机,最后宏观看到的肯定是干涉条纹,总有落在中间最亮的那条干涉条纹处的“伟人”或者说“伟光子”。
如果连这个宏观都不信,那就陷入科学虚无了。这种人,技术上一时手艺好一点、实验做得好一点,顾辙又要来何用呢。
顾辙希望实现的,只是筛选他要招的人,究竟是“科技决定论”还是“金融决定论”还是“营销决定论”。
这在开创性的公司,比清华北大毕业还重要。只可惜大多数所谓科技公司,做大了之后,比如超过五百人规模,老板没法对每个新员工都亲自面试。
这才不得不放弃“直接判断对方的信仰”,以免被下面的hr欺上瞒下营私舞弊,改为校招的时候看重清华北大。
毕竟信仰是有可能演的,清华北大至少难以造假,有客观标准。
“所以,后续再招人,具体务实的工作,我不会干涉。我作为大股东,就两条务虚的原则:
要判断对方是不是对我们的行业有信心、觉得要做的事情有意义,这比技术重要,技术可以慢慢学。
如果判断不了,或者容易让先来后来的人不患寡而患不均,那就暂缓招人。能自动化减少岗位的,就用机器解决,哪怕机器需要五六年的人员工资才能赚回来,也优先用机器,机器可以没有信仰。”
一番透彻的深谈之后,顾辙敲定了这个总的原则,反正他也没指望生产眼镜赚多少利润。
公司高层经过这段波折,也总算是完全统一了思想。以后那些细账小账就不去多算了,人少,管理复杂度就低,不可控变量就少,这比省点钱有价值多了。
内部会议结束后,顾辙又彻底视察了一圈,觉得没什么事儿了,就吩咐试产结束后可以按计划扩大设备订单,然后就准备闪人。
不过,就在顾辙快走的时候,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是之前帮顾辙做市场调研的林静静打来的。
林静静和徐嵩帮顾辙负责技术销售工作,但眼下也没什么值得销售的,所以空下来就盯着同行,了解行业动态。他俩有事儿找,肯定是发现了什么同行或者供应商的异动。
顾辙接起电话,立刻传来了林静静略微有点焦急的声音:“顾哥,我们之前在淘宝上贱卖的镜片,估计后面日子不会那么好过了——
海昌上个月官司打输之后,终于调整过来了,他们也打折了,要跟我们打价格战呢。我是这两天刚刚回访调研那些淘宝大客户才知道的。
我们在淘宝上那些大客户,一般也都是其他隐形眼镜品牌的经销商,他们很多牌子都卖的。我们这边要调整营销策略么?淘宝上要不要准备打折?我和嵩嵩倒是做了一些应急预案。”
顾辙稍微琢磨了几秒,很快就不觉得意外了。
海昌眼镜跟他的系列官司,是八月中旬落幕的,如今是九月中旬,其实也才过去一个月稍微零一点儿日子。
传统的大型实业企业,市场策略调整也是比较迟钝的,不可能听风就是雨。一个多月后才下决断,也属于正常。
尤其海昌的销售策略、市场扣率,很多都是按季度做的计划,三季度才过一半就输了官司,可不得四季度才调整、决定是否要跟天元光学打价格战。
毕竟价格战只要一开打,海昌原本自己的低度低端镜片售价,就永远不可能涨回去了,他们自己也有损失。
有些有逼格的牌子,甚至宁愿放弃一些细分赛道,也不愿意价格战堕了品牌逼格。
估计过去一个月,海昌也是低端低度镜片销量实在跌得惨,才不得不做出这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顾辙挂断电话后,云淡风轻地跟朱怡婷交代:“静静那边的情况,你有空也了解一下。所以,我们转型扩产美瞳,实在是刻不容缓。
我不打算再跟海昌打价格战,无论他们打多少折,我希望我们就保持之前的价格,我们已经够便宜了。等新产品出来,海昌想打价格战都没法打了。”
朱怡婷心中顿时升起一股钦佩,看来顾辙真的是走一步看三步。
难道他急于部署美瞳的投产落地,是早就预料到了旧产品会遭遇另一技术授权人、憋不住打价格战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