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三征高丽(二)
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南北长歌之南北乱世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74章三征高丽
裴矩说道:“陛下可知道孤竹国的伯夷叔齐?”杨广点了点头:“首阳之义,朕岂会不知啊?”裴矩说道:“高句丽之地本就是以前的孤竹国,后来武王伐纣,将功臣箕子封在高句丽之地。从此之后,在那便有了箕氏王朝,后来,秦末汉初,燕王臧荼的部下卫满,曾经借避难之际挥兵灭了箕氏王朝,取而代之的是卫氏王朝。再往后,武帝雄才大略,一统辽东,并了高句丽之地,化为乐浪等三郡,治所在平壤。”
杨广琢磨道:“照这么说,这高句丽之地原本就是我大中华固有领土啊。”裴矩点头说道:“是的,陛下,再往后,东汉末年,公孙家虎踞辽东,直到晋宣帝司马懿灭公孙渊,辽东重新又归属于我中华。再往后,扶余国的皇子在原辽东之地上另立高句丽国,并曾经与拓跋部,段部,一同围攻慕容氏,再往后,五胡乱华严重,慕容家撤出辽东,入主中原,辽东一带出现权力真空,高句丽得以做大,并辽东。”
杨广说道:“哼,弹丸小国,全仗着我中华内乱,方才得势,话说,难道就没有人曾讨伐过他们么?”裴矩说道:“早先拓跋焘东征西讨的时候曾经一度控制了辽东,可是,可是后来,北魏忙于和刘宋争霸,也就对那边放弃了管理,高句丽得意重夺辽东,然后到了今日。”
“够了!”杨广勃然大怒:“小小高句丽,欺我大中华无人乎?”裴矩又接着说道:“不止如此,高丽王还将平壤城改名为长安城,其意图……”杨广接话道:“其意图昭然若揭啊,朕如果不荡平这小小的高句丽,怎么能成为大中华之主!?早在朕的父皇在位时,就曾指责过他们,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杨广这时愤懑不已,走下殿台,说道:“甚至我去突厥交兵之时,高句丽也撺掇靺鞨从后方袭击,是可忍孰不可忍!朕要立即出兵,消灭高句丽!”群臣一片附议。
由于大运河的开通,大面积的调动军队成为了可能。于是,大业八年,杨广以高句丽原先为箕子封地,如今不朝大隋为由,下旨讨伐。八月,聚集到涿郡,共计一百一十万,号称两百万。隋炀帝将其分为左、右十二路大军。初三,第1军出发,以后每日发一军,前后相距40里,经过40天才出发完毕。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960里,炀帝的御营最后出发,又连绵80里,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这时,留在洛阳的杨素家中,来了一位贵客。杨素让下人看茶,然后缓缓走出。一见到来客,杨素满脸堆笑道:“来,李仙人请坐。”李淳风拍了拍袍子,坐在了旁边的椅子上。杨素问道:“我几次三番请李仙人,可李仙人都诸多推辞,哎,可让老夫久等啊。”
李淳风抿了一口茶水,说道:“不才只是一个山野村夫,越王乃当朝红人,何必如此屈尊来请我这个村夫呢?”杨素打趣道:“先生说错了,如今陛下的红人是宇文化及,与我又有何干呢?”
李淳风哈哈大笑:“大人身居陋室,却心系天下啊。”杨素微微一笑:“仙人莫要说笑,老夫早就决议归隐山林了。”李淳风叹了口气,“明人不说暗话,越王做事可有失明人之风啊,既然请我而来,又对我藏着掖着,那我还不如就此离去呢!”说完就要走,杨素连连把他拉住,说道:“仙人慢走,仙人慢走啊!”
李淳风重新坐定,杨素才缓缓说实话:“实不相瞒,今日请李仙人来此,是为我卜算一卦,我命数如何?”李淳风突然朗声大笑:“哈哈哈,越王居然也信鬼神之事?”杨素说:“起初也不信,但李仙人给陛下占卜的那一卦,确实神乎其神啊,所以,我才来求助李仙人啊。”
李淳风说道:“好吧,越王请说。”杨素正了正身子,说道:“近几日我时常做梦,梦中有一老者常在我手里写‘杲’字,请问李仙人,这是何意啊?”李淳风问道:“你想问什么?”杨素淡然说道:“问国运,也为自己家世求一个准信。”李淳风眯着眼睛说道:“恕我直言,杨家天下只有一半了,你越王的富贵也只怕要到头了!”
杨素大惊失色,忙问:“仙人莫要说笑啊!怎么解啊?”李淳风眼光犀利地说道:“越王,这不是一个字,而是两个字!”杨素问道:“两个字?”李淳风点了点头说道:“是的,两个字,这个‘杲’字,其实是木易的拆分,木易合为杨,如今木上只有一日,杨家天下也就只有一半了!况且,暴日居于禾苗之上,必为酷烈之象,正应了如今陛下滥用民力之举啊,盛阳之下的禾苗岂能继续繁盛,如此看,杨家必危矣。”
李淳风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木主东方,陛下此次东征必然以惨淡收官,而大隋朝也将因此,分崩离析啊!”李淳风说的杨素冷汗直冒,忙问:“那老夫呢?”李淳风:“西方属金,金客木,想来,越王家族中日后定有人因为妄动刀兵,而困于东方,最终祸延家族,请越王能够多多规劝府内妻小,莫要自寻死路啊!”
杨素说道:“陛下百万东征大军会失利?还有,先生这兆莫不是应在小儿玄感身上?”李淳风叹气道:“天机不可泄露。该说的我也已说清,如今我谈及国事,理当问斩了。今日之后,我也将离开洛阳。”
杨素问道:“先生将去何方?”李淳风笑道:“寻我师兄袁天罡而去了。”待杨素回过神来,李淳风已然不知去向,但李淳风所说的几句话却时时倒映在杨素的脑海中。
本文由小说“”阅读。
第174章三征高丽
裴矩说道:“陛下可知道孤竹国的伯夷叔齐?”杨广点了点头:“首阳之义,朕岂会不知啊?”裴矩说道:“高句丽之地本就是以前的孤竹国,后来武王伐纣,将功臣箕子封在高句丽之地。从此之后,在那便有了箕氏王朝,后来,秦末汉初,燕王臧荼的部下卫满,曾经借避难之际挥兵灭了箕氏王朝,取而代之的是卫氏王朝。再往后,武帝雄才大略,一统辽东,并了高句丽之地,化为乐浪等三郡,治所在平壤。”
杨广琢磨道:“照这么说,这高句丽之地原本就是我大中华固有领土啊。”裴矩点头说道:“是的,陛下,再往后,东汉末年,公孙家虎踞辽东,直到晋宣帝司马懿灭公孙渊,辽东重新又归属于我中华。再往后,扶余国的皇子在原辽东之地上另立高句丽国,并曾经与拓跋部,段部,一同围攻慕容氏,再往后,五胡乱华严重,慕容家撤出辽东,入主中原,辽东一带出现权力真空,高句丽得以做大,并辽东。”
杨广说道:“哼,弹丸小国,全仗着我中华内乱,方才得势,话说,难道就没有人曾讨伐过他们么?”裴矩说道:“早先拓跋焘东征西讨的时候曾经一度控制了辽东,可是,可是后来,北魏忙于和刘宋争霸,也就对那边放弃了管理,高句丽得意重夺辽东,然后到了今日。”
“够了!”杨广勃然大怒:“小小高句丽,欺我大中华无人乎?”裴矩又接着说道:“不止如此,高丽王还将平壤城改名为长安城,其意图……”杨广接话道:“其意图昭然若揭啊,朕如果不荡平这小小的高句丽,怎么能成为大中华之主!?早在朕的父皇在位时,就曾指责过他们,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杨广这时愤懑不已,走下殿台,说道:“甚至我去突厥交兵之时,高句丽也撺掇靺鞨从后方袭击,是可忍孰不可忍!朕要立即出兵,消灭高句丽!”群臣一片附议。
由于大运河的开通,大面积的调动军队成为了可能。于是,大业八年,杨广以高句丽原先为箕子封地,如今不朝大隋为由,下旨讨伐。八月,聚集到涿郡,共计一百一十万,号称两百万。隋炀帝将其分为左、右十二路大军。初三,第1军出发,以后每日发一军,前后相距40里,经过40天才出发完毕。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960里,炀帝的御营最后出发,又连绵80里,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这时,留在洛阳的杨素家中,来了一位贵客。杨素让下人看茶,然后缓缓走出。一见到来客,杨素满脸堆笑道:“来,李仙人请坐。”李淳风拍了拍袍子,坐在了旁边的椅子上。杨素问道:“我几次三番请李仙人,可李仙人都诸多推辞,哎,可让老夫久等啊。”
李淳风抿了一口茶水,说道:“不才只是一个山野村夫,越王乃当朝红人,何必如此屈尊来请我这个村夫呢?”杨素打趣道:“先生说错了,如今陛下的红人是宇文化及,与我又有何干呢?”
李淳风哈哈大笑:“大人身居陋室,却心系天下啊。”杨素微微一笑:“仙人莫要说笑,老夫早就决议归隐山林了。”李淳风叹了口气,“明人不说暗话,越王做事可有失明人之风啊,既然请我而来,又对我藏着掖着,那我还不如就此离去呢!”说完就要走,杨素连连把他拉住,说道:“仙人慢走,仙人慢走啊!”
李淳风重新坐定,杨素才缓缓说实话:“实不相瞒,今日请李仙人来此,是为我卜算一卦,我命数如何?”李淳风突然朗声大笑:“哈哈哈,越王居然也信鬼神之事?”杨素说:“起初也不信,但李仙人给陛下占卜的那一卦,确实神乎其神啊,所以,我才来求助李仙人啊。”
李淳风说道:“好吧,越王请说。”杨素正了正身子,说道:“近几日我时常做梦,梦中有一老者常在我手里写‘杲’字,请问李仙人,这是何意啊?”李淳风问道:“你想问什么?”杨素淡然说道:“问国运,也为自己家世求一个准信。”李淳风眯着眼睛说道:“恕我直言,杨家天下只有一半了,你越王的富贵也只怕要到头了!”
杨素大惊失色,忙问:“仙人莫要说笑啊!怎么解啊?”李淳风眼光犀利地说道:“越王,这不是一个字,而是两个字!”杨素问道:“两个字?”李淳风点了点头说道:“是的,两个字,这个‘杲’字,其实是木易的拆分,木易合为杨,如今木上只有一日,杨家天下也就只有一半了!况且,暴日居于禾苗之上,必为酷烈之象,正应了如今陛下滥用民力之举啊,盛阳之下的禾苗岂能继续繁盛,如此看,杨家必危矣。”
李淳风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木主东方,陛下此次东征必然以惨淡收官,而大隋朝也将因此,分崩离析啊!”李淳风说的杨素冷汗直冒,忙问:“那老夫呢?”李淳风:“西方属金,金客木,想来,越王家族中日后定有人因为妄动刀兵,而困于东方,最终祸延家族,请越王能够多多规劝府内妻小,莫要自寻死路啊!”
杨素说道:“陛下百万东征大军会失利?还有,先生这兆莫不是应在小儿玄感身上?”李淳风叹气道:“天机不可泄露。该说的我也已说清,如今我谈及国事,理当问斩了。今日之后,我也将离开洛阳。”
杨素问道:“先生将去何方?”李淳风笑道:“寻我师兄袁天罡而去了。”待杨素回过神来,李淳风已然不知去向,但李淳风所说的几句话却时时倒映在杨素的脑海中。
本文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