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北宋京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柳家祖上是河北的大户,记不得是哪一代迁到了东京,据说大致是在唐末,准备避难到相对安定的淮南地区。其中一人走至汴州时突然染病,还甚是严重,家中只好将其留了下来,并留了些银钱。后来病好了,便在汴州城南买了几百亩田地,扎根在此,做起了地主。
到了柳清之这一代,柳家已经有男丁二十多个,田地也有数千亩之多,开封城内外,各处宅院店面加起来也有一二十所。当然,这一切和柳清之并没有太多的干系。柳清之的父亲是庶出,柳清之也不是长子。在父亲早逝之后,他便分家出去,留给他的只有朱雀门外那栋不大的宅院和城北零散了五处加起来不到十亩的旱地。
马车沿着御街一路南走,出了南薰门便顺着十余丈宽的护龙河边上的大路往东走,走到陈州门时停下,买了一大捆纸钱放到车上,又在路边买了些新鲜的时令水果,耽搁了不大会时间,便继续上路了。
到老宅时,方才到了巳时。
柳清之简单打了个招呼,并未停留,赶着车往祖坟去。一家人祭拜完毕之后,乘坐马车再次回到柳家老宅时,已是正巳时辰了。
柳家老宅大约有十七八亩大小,五六个院子连在一起,中间还有一个不算太小的水池,里面养了几尾黄色的鲤鱼。看柱子上的油漆,显然是刚刚整修不久。
柳家上下男女老少加起来足有上百口人,但在老宅里住的只有长房的大郎、三郎、五郎、六郎四家,其中大郎、三郎、五郎是亲兄弟,六郎则是大郎三兄弟父亲的同胞兄弟所出。其他的早都早已分家,搬出柳家老宅住了。如今老宅里当家的是柳清之的大兄,大郎柳烩。
院子里有许多碗口粗的石榴树,正是七月,石榴早已挂果,树上结满了大大小小的石榴,可惜都还没有成熟,和枣子一样,要等到八月节时才能吃到。
“十五郎回来了。”
“子澄回来了。”
柳清之将马车赶到院子里停稳,长房的人人纷纷聚过来招呼道。子澄,是柳清之的字。
“三伯,大兄。”
柳清之回应道。然后跳下车去,掀开帘子,先将柳邕抱下来,然后抚着沐氏下来。
柳邕并不常回老家,每年最多不过两三次,加上年纪小,柳家本家长得又都有些相近,故而对诸多爷爷与大伯们分的并不是十分清楚。
“快叫三爷爷,还有大伯。”
“三爷爷,大伯好。”
柳邕从父亲身后走上前去,分别行了一个揖礼。他今天穿着一身靛青色的襕衫,头上戴着顶黑色方巾,一本正经的样子,一股读书人的气质油然而生。
“邕哥儿又长高了,都快赶上她七姐姐了。”
柳邕的大伯摸着柳邕的脑袋道。
“正是长个子的年纪,窜的猛一些不碍事。”
“听说你前些日子往河湟跑了一趟,赚的不少吧。”
“不多不多,都是辛苦钱,辛苦钱。
反倒是大哥你,听说官府农闲的时候征发徭役,新开凿一百三十余里水渠,旁边可有不少你的地。这旱地变水浇地,还是官府出钱,这可是在家坐着就发财的好事啊。”
“哈哈,哪里哪里......”
简单寒暄之后,几个人一起将马车上带来的礼物搬到屋里去。
柳家祖上是河北的大户,记不得是哪一代迁到了东京,据说大致是在唐末,准备避难到相对安定的淮南地区。其中一人走至汴州时突然染病,还甚是严重,家中只好将其留了下来,并留了些银钱。后来病好了,便在汴州城南买了几百亩田地,扎根在此,做起了地主。
到了柳清之这一代,柳家已经有男丁二十多个,田地也有数千亩之多,开封城内外,各处宅院店面加起来也有一二十所。当然,这一切和柳清之并没有太多的干系。柳清之的父亲是庶出,柳清之也不是长子。在父亲早逝之后,他便分家出去,留给他的只有朱雀门外那栋不大的宅院和城北零散了五处加起来不到十亩的旱地。
马车沿着御街一路南走,出了南薰门便顺着十余丈宽的护龙河边上的大路往东走,走到陈州门时停下,买了一大捆纸钱放到车上,又在路边买了些新鲜的时令水果,耽搁了不大会时间,便继续上路了。
到老宅时,方才到了巳时。
柳清之简单打了个招呼,并未停留,赶着车往祖坟去。一家人祭拜完毕之后,乘坐马车再次回到柳家老宅时,已是正巳时辰了。
柳家老宅大约有十七八亩大小,五六个院子连在一起,中间还有一个不算太小的水池,里面养了几尾黄色的鲤鱼。看柱子上的油漆,显然是刚刚整修不久。
柳家上下男女老少加起来足有上百口人,但在老宅里住的只有长房的大郎、三郎、五郎、六郎四家,其中大郎、三郎、五郎是亲兄弟,六郎则是大郎三兄弟父亲的同胞兄弟所出。其他的早都早已分家,搬出柳家老宅住了。如今老宅里当家的是柳清之的大兄,大郎柳烩。
院子里有许多碗口粗的石榴树,正是七月,石榴早已挂果,树上结满了大大小小的石榴,可惜都还没有成熟,和枣子一样,要等到八月节时才能吃到。
“十五郎回来了。”
“子澄回来了。”
柳清之将马车赶到院子里停稳,长房的人人纷纷聚过来招呼道。子澄,是柳清之的字。
“三伯,大兄。”
柳清之回应道。然后跳下车去,掀开帘子,先将柳邕抱下来,然后抚着沐氏下来。
柳邕并不常回老家,每年最多不过两三次,加上年纪小,柳家本家长得又都有些相近,故而对诸多爷爷与大伯们分的并不是十分清楚。
“快叫三爷爷,还有大伯。”
“三爷爷,大伯好。”
柳邕从父亲身后走上前去,分别行了一个揖礼。他今天穿着一身靛青色的襕衫,头上戴着顶黑色方巾,一本正经的样子,一股读书人的气质油然而生。
“邕哥儿又长高了,都快赶上她七姐姐了。”
柳邕的大伯摸着柳邕的脑袋道。
“正是长个子的年纪,窜的猛一些不碍事。”
“听说你前些日子往河湟跑了一趟,赚的不少吧。”
“不多不多,都是辛苦钱,辛苦钱。
反倒是大哥你,听说官府农闲的时候征发徭役,新开凿一百三十余里水渠,旁边可有不少你的地。这旱地变水浇地,还是官府出钱,这可是在家坐着就发财的好事啊。”
“哈哈,哪里哪里......”
简单寒暄之后,几个人一起将马车上带来的礼物搬到屋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