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清末英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津并不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据说她只有五百年的历史,是在永乐二年筑的城。城市虽然年轻,但她现在却是整个北方的经济、工业和文化中心,特别是临近京畿的优势,使得很多亲贵大臣常常涉足天津,加上天津的九国租界相当于国中之国,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来路不正的钱财都汇集在这个这里,让这个城市有着别样的繁华。
由于海河淤积,航船在塘沽码头停靠,而后乘小船直接往紫竹林码头而去。中午十二点的时候,杨锐到了英租界。没有骚包的去住利顺德饭店,也没有去复兴会旗下的龙门客栈,杨锐在当地一家小旅馆里安顿了下来。天津教育会的负责人白雅雨此时并不在场,只有一个他的一个女学生章以保安排一切。
待到诸人都安顿好,杨锐一觉到天黑的时候,白雅雨到了。他是江苏南通人,三十多岁,额头宽大,虽是书生,但却有一股英气勃勃逼人。
月报上会长杨锐的文章白雅雨看过不少,但这是白雅雨第一次见杨锐,他上前伸着手道:“实在是不该啊,让先生久等了。”
见他客气,杨锐笑道:“没有,旅途疲惫,正好大家都休息了一下。雅雨兄,你比我大,就叫我竟成好了。”
白雅雨原不是拘谨之人,握手之后又作揖道:“竟成兄。”
杨锐感觉他的完全不像个南方人,到像个北方汉子,说的开,行得稳,无拘无束,难怪王季同会派他过来,也学着他的样子作揖道:“雅雨兄。”
两个革命党却如酸儒一般见礼客套,顿时大家都笑了起来。两人笑毕,只感觉对方性格挺合自己的胃口。一时间相谈甚欢。作为当地的负责人,白雅雨向杨锐汇报着天津及整个北方的情况。
“复兴会在天津立足,还是从去年五月开始的,先是成立了中国教育会天津分会。并设立了天津法政学堂,再则龙门客栈也开过来了,教育会除了在天津发展,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分会也在逐步组建,只是这北方和南方不同,我们在各省的教育会对各县士绅号召力较小,并不能获得完全他们的认同,所以现在除了特意深入的几个县之外,教育会最多只是立足省一级,再往下就很困难了。”
杨锐明白他所说的特意深入的几个县是什么意思。那都是山区,是将来游击区的根据地,先通过教育会驻点,人才培养完毕后再发展游击队等武装组织,这其实是有军事目的的。不过根据单线原则,这些都不能和他明讲,杨锐只好叉过,道:“去年和今年教育的预算还是太低,等我去了沪上,将会和大家讨论增加教育经费的事情。到时候手里有了钱,即便是当地士绅不捐款。我们也能多建学校。”
白雅雨大喜,去年因为是初来,又因为要建法政学校,沪上给的经费还算够,但是今年是一整年,而且各地学校建设都已经铺开。银钱顿时不够,当地士商虽有感他尽心为学,但毕竟他身后没有什么硬关系,捐款就给的少了。前次向蔡元培申请增加经费,但是一年的经费都已经用完。东拼西凑之下只给他弄了三万两过来,满打满算也只能挺到下月底。本想缓一步跟杨锐谈经费的事情,但却不想杨锐现在就开口了。
杨锐其实并不是为了给他一个好印象所以说要增加教育经费的事情,而是在东北的时候他千思百想,发现这革命最关键还是人才:科技人才、法政人才、经济人才、军事人才,这四者缺一不可,越了解这个时代,越明白这个时代的识字率低的吓人,杨锐很想不通后世那些宣称满清识字率百分之几十几十、民国的识字率比清朝还低的段子是怎么编出来的。他只了解,按照复兴会一年来的统计,四万万五千万人最多只有两百万人识字,按人口算还不到百分之零点四,就是这样这里面还有很多是旧学的秀才之类,真的要算大、中、小学堂的学生,五十万都没有,在这么一个人才的荒漠里,要建设新中国,等于做梦!
“雅雨兄,这边教育成本如何?”杨锐思绪飘远了一会,很快又回来了。
“成本?”白雅雨并不惊讶,成本核算在复兴会是基本常识,任何部门都要做成本核算,他想了一下道:“校舍这块,小学堂、中学堂花费最少,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很多地方都会把祠堂、寺庙捐出来做校舍,就是大学堂贵,去年法政学校初建的时候,买地建房花了十万两,这太贵了。”
到现在白雅雨都感觉花那么多钱去建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大学堂很不值得,这太费钱了。杨锐笑道:“这个钱要花,学校以后更变大的,到时候几千学生、几万学生的时候,雅雨兄就不会认为钱花的不值得了。”
“就像沪上的同济大学堂一样?”
“是。就像同济一样,花了三十万两,现在还在建。”杨锐的大学教育观念完全出乎蔡元培他们的预料,小学堂、中学堂不讲究,一旦到了大学堂毛病就多的不得了,又是图书馆、又是大操场、又是行*,又是公寓楼,花钱如流水一般。
白雅雨暗中乍舌,跳过此节,继续道:“除了校舍外,就是日常开销了,其中最大的应该是学生的吃穿、还有老师的薪水。关内的粮价颇高,一个学年两百七十天,大大小小的学生平摊之后,需粮两石左右。按照关内的粮价,即是不一定全吃米麦,加上菜金也要六两一钱到二钱,加之今年日俄开战,粮价涨了不少,这伙食费怕是要过八两了。至于穿,按照规定是每两年需洋布土布各半匹(注)、棉花两斤半,这里要一两二钱,每年六钱。”
说到这,白雅雨道:“校服虽由工厂做好,可最后棉袄里的棉花老是被学生的家人偷去。”
“为什么要偷棉花?”
“我们给学生发的棉袄都是新棉花,学生家长们要么是家里买不起棉花,想给其他孩子也做个袄子。要么就是觉得两斤半棉花太重,拿掉一些也没事。”白雅雨说完就是叹气,因为学生都是免费吃住,还有衣衫袄子发。第一学期开学还不知道,第二学期开始一招生的时候学堂挤满了人,七村八庄的孩子都被大人带了过来,学堂入学考试极严,不讲家世只看才智,加上总会有过决议,即贫家的孩子不得低于八成,于是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自然入了学堂。学堂不管穷富总是对学生照顾很是周到,这就使得学生常常会把学校里的东西带回家去。这个事情很多时候不好处理,学生带的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他们这样做更是基于亲情。
杨锐想了想道,“这个事情下次开会的时候再讨论吧。学生的伙食和衣被都是经过实验计算的,减少了会对他们的成长不利。我们办教育就是相当于救人,手中钱少,只能救少数人。但既然救了这些人,就要爱护好,不要因为没吃着、没穿好半途给………还是到时候商议吧,实在不行奖学金增加一些布匹、棉花什么的。”
此事说过,两人心都是沉重,教育会每年一百万两经费看着很多,其实完全不够用。即使加上士绅们的募捐,最多只能救二十万名学生,这二十万再算上平摊到每个年级,小学堂、中学堂,算十年读完,一年最多也就只有两万毕业。着实太少了。
“教师怎么样?”沉默间,杨锐问道。
“教师都是沪上派过来的,每人每年八十两,不算低了。三十个学生一个老师,再算上书本、文具、奖学金。一年这里就要三两一钱。这样总共算起来九两八钱,每年每人。”
“九两八钱每人每年,这个要比辽东那边贵一些。不过关键是那边的粮食便宜,麦子也才一两*钱,高粱就更便宜了。只是……”杨锐还是摇头,“再便宜也运不到内陆啊,到时候运费都要比粮食贵。还是先这样吧。”
成本说完,杨锐又道:“光顾说成本,我还不知道现在华北这边有多少学校,多少学生呢?”
这是白雅雨一开始就想汇报的,只是被杨锐把话题转到成本上去了,他道,“现在有大学堂一所,学生八百人,中学堂十所,学生八千多人,小学堂二十所,学生三千多人。学堂大小共计三十一所,学生共一万三千一百人了。”
“怎么中学堂比小学堂的学生多这么多?”杨锐毕竟不是教育会的,看数据看不懂。
“哦。这个是孑民兄的交代,他说要办小学堂,那么花的时间多,成才慢,不如多办中学生,这样花钱少,成材快。”
“原来孑民是这样做生意的啊。”杨锐之前到没有想到他有这样的办法,笑了起来,又问道:“这中学堂还是能扩大吗?”
&... -->>
天津并不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据说她只有五百年的历史,是在永乐二年筑的城。城市虽然年轻,但她现在却是整个北方的经济、工业和文化中心,特别是临近京畿的优势,使得很多亲贵大臣常常涉足天津,加上天津的九国租界相当于国中之国,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来路不正的钱财都汇集在这个这里,让这个城市有着别样的繁华。
由于海河淤积,航船在塘沽码头停靠,而后乘小船直接往紫竹林码头而去。中午十二点的时候,杨锐到了英租界。没有骚包的去住利顺德饭店,也没有去复兴会旗下的龙门客栈,杨锐在当地一家小旅馆里安顿了下来。天津教育会的负责人白雅雨此时并不在场,只有一个他的一个女学生章以保安排一切。
待到诸人都安顿好,杨锐一觉到天黑的时候,白雅雨到了。他是江苏南通人,三十多岁,额头宽大,虽是书生,但却有一股英气勃勃逼人。
月报上会长杨锐的文章白雅雨看过不少,但这是白雅雨第一次见杨锐,他上前伸着手道:“实在是不该啊,让先生久等了。”
见他客气,杨锐笑道:“没有,旅途疲惫,正好大家都休息了一下。雅雨兄,你比我大,就叫我竟成好了。”
白雅雨原不是拘谨之人,握手之后又作揖道:“竟成兄。”
杨锐感觉他的完全不像个南方人,到像个北方汉子,说的开,行得稳,无拘无束,难怪王季同会派他过来,也学着他的样子作揖道:“雅雨兄。”
两个革命党却如酸儒一般见礼客套,顿时大家都笑了起来。两人笑毕,只感觉对方性格挺合自己的胃口。一时间相谈甚欢。作为当地的负责人,白雅雨向杨锐汇报着天津及整个北方的情况。
“复兴会在天津立足,还是从去年五月开始的,先是成立了中国教育会天津分会。并设立了天津法政学堂,再则龙门客栈也开过来了,教育会除了在天津发展,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分会也在逐步组建,只是这北方和南方不同,我们在各省的教育会对各县士绅号召力较小,并不能获得完全他们的认同,所以现在除了特意深入的几个县之外,教育会最多只是立足省一级,再往下就很困难了。”
杨锐明白他所说的特意深入的几个县是什么意思。那都是山区,是将来游击区的根据地,先通过教育会驻点,人才培养完毕后再发展游击队等武装组织,这其实是有军事目的的。不过根据单线原则,这些都不能和他明讲,杨锐只好叉过,道:“去年和今年教育的预算还是太低,等我去了沪上,将会和大家讨论增加教育经费的事情。到时候手里有了钱,即便是当地士绅不捐款。我们也能多建学校。”
白雅雨大喜,去年因为是初来,又因为要建法政学校,沪上给的经费还算够,但是今年是一整年,而且各地学校建设都已经铺开。银钱顿时不够,当地士商虽有感他尽心为学,但毕竟他身后没有什么硬关系,捐款就给的少了。前次向蔡元培申请增加经费,但是一年的经费都已经用完。东拼西凑之下只给他弄了三万两过来,满打满算也只能挺到下月底。本想缓一步跟杨锐谈经费的事情,但却不想杨锐现在就开口了。
杨锐其实并不是为了给他一个好印象所以说要增加教育经费的事情,而是在东北的时候他千思百想,发现这革命最关键还是人才:科技人才、法政人才、经济人才、军事人才,这四者缺一不可,越了解这个时代,越明白这个时代的识字率低的吓人,杨锐很想不通后世那些宣称满清识字率百分之几十几十、民国的识字率比清朝还低的段子是怎么编出来的。他只了解,按照复兴会一年来的统计,四万万五千万人最多只有两百万人识字,按人口算还不到百分之零点四,就是这样这里面还有很多是旧学的秀才之类,真的要算大、中、小学堂的学生,五十万都没有,在这么一个人才的荒漠里,要建设新中国,等于做梦!
“雅雨兄,这边教育成本如何?”杨锐思绪飘远了一会,很快又回来了。
“成本?”白雅雨并不惊讶,成本核算在复兴会是基本常识,任何部门都要做成本核算,他想了一下道:“校舍这块,小学堂、中学堂花费最少,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很多地方都会把祠堂、寺庙捐出来做校舍,就是大学堂贵,去年法政学校初建的时候,买地建房花了十万两,这太贵了。”
到现在白雅雨都感觉花那么多钱去建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大学堂很不值得,这太费钱了。杨锐笑道:“这个钱要花,学校以后更变大的,到时候几千学生、几万学生的时候,雅雨兄就不会认为钱花的不值得了。”
“就像沪上的同济大学堂一样?”
“是。就像同济一样,花了三十万两,现在还在建。”杨锐的大学教育观念完全出乎蔡元培他们的预料,小学堂、中学堂不讲究,一旦到了大学堂毛病就多的不得了,又是图书馆、又是大操场、又是行*,又是公寓楼,花钱如流水一般。
白雅雨暗中乍舌,跳过此节,继续道:“除了校舍外,就是日常开销了,其中最大的应该是学生的吃穿、还有老师的薪水。关内的粮价颇高,一个学年两百七十天,大大小小的学生平摊之后,需粮两石左右。按照关内的粮价,即是不一定全吃米麦,加上菜金也要六两一钱到二钱,加之今年日俄开战,粮价涨了不少,这伙食费怕是要过八两了。至于穿,按照规定是每两年需洋布土布各半匹(注)、棉花两斤半,这里要一两二钱,每年六钱。”
说到这,白雅雨道:“校服虽由工厂做好,可最后棉袄里的棉花老是被学生的家人偷去。”
“为什么要偷棉花?”
“我们给学生发的棉袄都是新棉花,学生家长们要么是家里买不起棉花,想给其他孩子也做个袄子。要么就是觉得两斤半棉花太重,拿掉一些也没事。”白雅雨说完就是叹气,因为学生都是免费吃住,还有衣衫袄子发。第一学期开学还不知道,第二学期开始一招生的时候学堂挤满了人,七村八庄的孩子都被大人带了过来,学堂入学考试极严,不讲家世只看才智,加上总会有过决议,即贫家的孩子不得低于八成,于是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自然入了学堂。学堂不管穷富总是对学生照顾很是周到,这就使得学生常常会把学校里的东西带回家去。这个事情很多时候不好处理,学生带的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他们这样做更是基于亲情。
杨锐想了想道,“这个事情下次开会的时候再讨论吧。学生的伙食和衣被都是经过实验计算的,减少了会对他们的成长不利。我们办教育就是相当于救人,手中钱少,只能救少数人。但既然救了这些人,就要爱护好,不要因为没吃着、没穿好半途给………还是到时候商议吧,实在不行奖学金增加一些布匹、棉花什么的。”
此事说过,两人心都是沉重,教育会每年一百万两经费看着很多,其实完全不够用。即使加上士绅们的募捐,最多只能救二十万名学生,这二十万再算上平摊到每个年级,小学堂、中学堂,算十年读完,一年最多也就只有两万毕业。着实太少了。
“教师怎么样?”沉默间,杨锐问道。
“教师都是沪上派过来的,每人每年八十两,不算低了。三十个学生一个老师,再算上书本、文具、奖学金。一年这里就要三两一钱。这样总共算起来九两八钱,每年每人。”
“九两八钱每人每年,这个要比辽东那边贵一些。不过关键是那边的粮食便宜,麦子也才一两*钱,高粱就更便宜了。只是……”杨锐还是摇头,“再便宜也运不到内陆啊,到时候运费都要比粮食贵。还是先这样吧。”
成本说完,杨锐又道:“光顾说成本,我还不知道现在华北这边有多少学校,多少学生呢?”
这是白雅雨一开始就想汇报的,只是被杨锐把话题转到成本上去了,他道,“现在有大学堂一所,学生八百人,中学堂十所,学生八千多人,小学堂二十所,学生三千多人。学堂大小共计三十一所,学生共一万三千一百人了。”
“怎么中学堂比小学堂的学生多这么多?”杨锐毕竟不是教育会的,看数据看不懂。
“哦。这个是孑民兄的交代,他说要办小学堂,那么花的时间多,成才慢,不如多办中学生,这样花钱少,成材快。”
“原来孑民是这样做生意的啊。”杨锐之前到没有想到他有这样的办法,笑了起来,又问道:“这中学堂还是能扩大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