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及其关系研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由马来西亚学者Nazaruddin Hj.'rof Redzuan、Asnarulkhadi Abu Samah和Ismail Hj. ysian Studies: Nationhood and Citizenship(《马来西亚研究:国家与公民》),是一部目前用于马来西亚高等院校中“民族主义教育”科目的教材,用以对学生进行国家精神(the spirit of nation-hood)与公民权利(the right of citizenship)教育。这部书可以被视为代表了政府或马来人的主流观点。书的第九章的题目是“一体化与国家整合”,其中,第一节即“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这一节,对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进行了整体审视和评估;第二节即“国家整合之问题”这一节,则对实现国家整合的障碍和原因进行了剖析,由于本书的观点符合官方论述,所以很值得我们重视。
总的看,作者在教材中是把马来西亚作为维护良好族群关系的楷模来加以肯定和宣传的。他们认为马来西亚的族群关系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的,认为国内的族群关系已达到或正在走向一体化并趋向整合的阶段,因此,他们对国家的同化政策也持认同态度:“创建一个一体化的社会,必须同化相关群体,以便最终形成一个新的马来西亚认同——让他们有得以分享的东西。他们应有同样的语言、价值和生活方式。这可以通过社会化过程来实现,如相同的教育体系,共同语言,相互通婚,实现国家思想。”至于仍旧存在的实现国家整合的障碍,作者由主观角度出发,认为是由种族偏见、种族主义、种族优越论所构成,而造成这些障碍的原因则与对其他族群的无知、社会化的局限性、族群政治、社会—经济差异、文化差异、隔离或分离等一些客观的消极因素有关。下面笔者选取了该章的一些重点内容而加以翻译,以使读者能深入了解马来西亚土著学者(也是马来西亚政府或马来人)的有关观点。
以下为译文:
有关马来西亚族群关系的讨论已经很多了。这是因为,该国的确是一个以安宁的多元种族社会而闻名于世的,并且是以此而作为其他国家之楷模而存在的。
一、种族关系理论马来西亚的国家整合过程,可以用各族群或种族之间的接触模式来进行分析。种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区分为不同的“亲近”程度:始于疏离,终于亲密。
第一,隔离( Segregation)。这是指一个国家内族群间的一种分裂关系,它发生在各种情况之下,比如居住、学校、交通、公共设施等,或者是被法律有意识地予以隔离(de jure),或者不是(defacto)。南非实行的种族隔离政策就属于法律隔离。
第二,共处( Accomodation)。这是指各族群间虽然互相明了其价值规范,但却继续固守各自文化的一种过程。他们和谐地生活着,并且相互尊重。在中央政府里,每个族群都有各自的代表。
在经济、教育等某些设施中,则又都相互依赖。瑞士的民族关系属于此类,该国有德意志人、法兰西人和意大利人等,他们都能相互包容,和睦相处。
第三,涵化( Acculturation)。这个过程,或日文化同化,在少数族群的人们接受多数族群的行为(文化)规范、价值、模式等的时候发生;亦可以看作是一个采借、接受多数族群文化要素,但却又不改变自己原有文化要素的过程。
第四,同化(Assition)。这个过程有时又叫做结构同化,以区别于涵化,即文化同化。同化的概念,是指通过友谊和亲密接触而进入支配社会。各少数族群因其有形特征(如肤色及文化特征与支配族群的区别程度)之不同,其同化的程度亦各异。
第五,融合(Ation)。这个过程发生在文化或种族混合以形成新的文化或种族类型的情况下;其确保发生的最重要的方式是族群或种族间的通婚。
以上所述,呈现了少数群体如何变成社会主流之组成部分的5个过程,同时,它也描述了一个社会基于相关群体间的关系类型而发生的一体化与整合的各个阶段。共处(Accomodation)反映了一个社会正在往一起混合。然而,真正的整合却只能始于涵化、同化、直至融合。现在的问题是:马来西亚社会正处于过程的哪一个阶段?她是在共处的阶段,还是比此要高的阶段?
二、种族关系史进一步加以概括,还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一个社会要实现整合,它通常要经历5个变迁阶段。下面就讨论这些阶段,同时也会看到,它们非常适用于讨论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史。
第一,共存阶段(Stage of co-existence)。在此阶段,不同背景的种族间已有接触。但是,尽管相关的人们居住在同一区域,他们之间却很少交往,因此,其接触也仅限于必要的方面,尤其是经济事务方面。英国殖民主义时代的多民族和多种族的生活就是如此。
第二,频繁的外部接触阶段(Stage of frequent exte-tact)。社群间的频繁接触逐渐发生了;但这仍旧未能使他们之间达致相互理解。接触的频繁乃出于经济专门化日益来临之际的一种相互的生存依赖。这一阶段明显发生于英国统治直至独立时代。
第三,妥协阶段(Stage of compronuse)。相关族群意识到其共同利益之后,他们就会觉得有必要为此而达致妥协。这种妥协通常发生在经济、政治领域。独立初期明显处于这一阶段。或许,从某些情况看来,马来西亚社会仍处于这一阶段,因此,也正经历着共处的过程。
第四,一体化阶段(Stage of unity)。一个社会中,如果族群之间能够尽量做到妥协和合作,对他们而言,就会在许多方面(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政治的)出现一体化生活倾向。不过,在此阶段,合作还是外部性质的。
第五,整合阶段(Stage of integration)。种族间的合作能够在他们之中逐渐产生出一种归属感和强有力的纽带。种族间的关系不仅基于利益,也基于一种责任感;他们之间还分享着同样的价值。
马来西亚社会已超越接触阶段(该阶段出现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独立后,国家又迎来了妥协阶段。通过分析,人们会发现,在马来西亚,领导人之间比人民群众之间的妥协要来得快些。这一点在联盟及后来国阵的成员党身上得到了证实。事实上,许多成员党都是在种族路线的基础上建立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妥协还是在很大一部分人们之间达成了。在这个国家中,甚至一体化阶段也即将出现,并逐渐趋向整合。就国家的国民认同基础上形成的一体化而言,冲突似乎仍旧存在。在两种思想基础上,亦有两种国民认同可供选择。第一种思想认为,我们必须接受社会多元须得到保护这一事实。在他们看来,一体化即使在多元社会中也能够实现。这一派思想的基础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观念。第二种思想相信,创建一个一体化的社会,必须同化相关群体,以便最终形成一个新的马来西亚认同——让他们有得以分享的东西。他们或许有同样的语言、价值和生活方式。这可以通过社会化过程来实现,如相同的教育体系,共同语言,相互通婚,实现国家原则(Rukun Negara)。这或多或少正是政府今天要努力实现的。必须培育的是国民意识,而不是民族意识,因为民族意识之强化,就意味着国民意识之薄弱。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这一思想遭到了反对,被抛弃了。大家都意识到了国民认同的昂贵代价。在人民的支持下,政府正致力于建立一个一体化的马来西亚国家。
三、种族关系形式在马来西亚,民族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冲突、竞争、合作关系。
1969年5月13日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种族冲突;教育(如高等教育的学生配额制)、就业、文化等方面的竞逐则是种族竞争的表现;而种族合作则是在政治舞台(在国阵党中)上获得了清楚的展现。
历史上种族关系之冲... -->>
由马来西亚学者Nazaruddin Hj.'rof Redzuan、Asnarulkhadi Abu Samah和Ismail Hj. ysian Studies: Nationhood and Citizenship(《马来西亚研究:国家与公民》),是一部目前用于马来西亚高等院校中“民族主义教育”科目的教材,用以对学生进行国家精神(the spirit of nation-hood)与公民权利(the right of citizenship)教育。这部书可以被视为代表了政府或马来人的主流观点。书的第九章的题目是“一体化与国家整合”,其中,第一节即“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这一节,对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进行了整体审视和评估;第二节即“国家整合之问题”这一节,则对实现国家整合的障碍和原因进行了剖析,由于本书的观点符合官方论述,所以很值得我们重视。
总的看,作者在教材中是把马来西亚作为维护良好族群关系的楷模来加以肯定和宣传的。他们认为马来西亚的族群关系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的,认为国内的族群关系已达到或正在走向一体化并趋向整合的阶段,因此,他们对国家的同化政策也持认同态度:“创建一个一体化的社会,必须同化相关群体,以便最终形成一个新的马来西亚认同——让他们有得以分享的东西。他们应有同样的语言、价值和生活方式。这可以通过社会化过程来实现,如相同的教育体系,共同语言,相互通婚,实现国家思想。”至于仍旧存在的实现国家整合的障碍,作者由主观角度出发,认为是由种族偏见、种族主义、种族优越论所构成,而造成这些障碍的原因则与对其他族群的无知、社会化的局限性、族群政治、社会—经济差异、文化差异、隔离或分离等一些客观的消极因素有关。下面笔者选取了该章的一些重点内容而加以翻译,以使读者能深入了解马来西亚土著学者(也是马来西亚政府或马来人)的有关观点。
以下为译文:
有关马来西亚族群关系的讨论已经很多了。这是因为,该国的确是一个以安宁的多元种族社会而闻名于世的,并且是以此而作为其他国家之楷模而存在的。
一、种族关系理论马来西亚的国家整合过程,可以用各族群或种族之间的接触模式来进行分析。种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区分为不同的“亲近”程度:始于疏离,终于亲密。
第一,隔离( Segregation)。这是指一个国家内族群间的一种分裂关系,它发生在各种情况之下,比如居住、学校、交通、公共设施等,或者是被法律有意识地予以隔离(de jure),或者不是(defacto)。南非实行的种族隔离政策就属于法律隔离。
第二,共处( Accomodation)。这是指各族群间虽然互相明了其价值规范,但却继续固守各自文化的一种过程。他们和谐地生活着,并且相互尊重。在中央政府里,每个族群都有各自的代表。
在经济、教育等某些设施中,则又都相互依赖。瑞士的民族关系属于此类,该国有德意志人、法兰西人和意大利人等,他们都能相互包容,和睦相处。
第三,涵化( Acculturation)。这个过程,或日文化同化,在少数族群的人们接受多数族群的行为(文化)规范、价值、模式等的时候发生;亦可以看作是一个采借、接受多数族群文化要素,但却又不改变自己原有文化要素的过程。
第四,同化(Assition)。这个过程有时又叫做结构同化,以区别于涵化,即文化同化。同化的概念,是指通过友谊和亲密接触而进入支配社会。各少数族群因其有形特征(如肤色及文化特征与支配族群的区别程度)之不同,其同化的程度亦各异。
第五,融合(Ation)。这个过程发生在文化或种族混合以形成新的文化或种族类型的情况下;其确保发生的最重要的方式是族群或种族间的通婚。
以上所述,呈现了少数群体如何变成社会主流之组成部分的5个过程,同时,它也描述了一个社会基于相关群体间的关系类型而发生的一体化与整合的各个阶段。共处(Accomodation)反映了一个社会正在往一起混合。然而,真正的整合却只能始于涵化、同化、直至融合。现在的问题是:马来西亚社会正处于过程的哪一个阶段?她是在共处的阶段,还是比此要高的阶段?
二、种族关系史进一步加以概括,还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一个社会要实现整合,它通常要经历5个变迁阶段。下面就讨论这些阶段,同时也会看到,它们非常适用于讨论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史。
第一,共存阶段(Stage of co-existence)。在此阶段,不同背景的种族间已有接触。但是,尽管相关的人们居住在同一区域,他们之间却很少交往,因此,其接触也仅限于必要的方面,尤其是经济事务方面。英国殖民主义时代的多民族和多种族的生活就是如此。
第二,频繁的外部接触阶段(Stage of frequent exte-tact)。社群间的频繁接触逐渐发生了;但这仍旧未能使他们之间达致相互理解。接触的频繁乃出于经济专门化日益来临之际的一种相互的生存依赖。这一阶段明显发生于英国统治直至独立时代。
第三,妥协阶段(Stage of compronuse)。相关族群意识到其共同利益之后,他们就会觉得有必要为此而达致妥协。这种妥协通常发生在经济、政治领域。独立初期明显处于这一阶段。或许,从某些情况看来,马来西亚社会仍处于这一阶段,因此,也正经历着共处的过程。
第四,一体化阶段(Stage of unity)。一个社会中,如果族群之间能够尽量做到妥协和合作,对他们而言,就会在许多方面(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政治的)出现一体化生活倾向。不过,在此阶段,合作还是外部性质的。
第五,整合阶段(Stage of integration)。种族间的合作能够在他们之中逐渐产生出一种归属感和强有力的纽带。种族间的关系不仅基于利益,也基于一种责任感;他们之间还分享着同样的价值。
马来西亚社会已超越接触阶段(该阶段出现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独立后,国家又迎来了妥协阶段。通过分析,人们会发现,在马来西亚,领导人之间比人民群众之间的妥协要来得快些。这一点在联盟及后来国阵的成员党身上得到了证实。事实上,许多成员党都是在种族路线的基础上建立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妥协还是在很大一部分人们之间达成了。在这个国家中,甚至一体化阶段也即将出现,并逐渐趋向整合。就国家的国民认同基础上形成的一体化而言,冲突似乎仍旧存在。在两种思想基础上,亦有两种国民认同可供选择。第一种思想认为,我们必须接受社会多元须得到保护这一事实。在他们看来,一体化即使在多元社会中也能够实现。这一派思想的基础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观念。第二种思想相信,创建一个一体化的社会,必须同化相关群体,以便最终形成一个新的马来西亚认同——让他们有得以分享的东西。他们或许有同样的语言、价值和生活方式。这可以通过社会化过程来实现,如相同的教育体系,共同语言,相互通婚,实现国家原则(Rukun Negara)。这或多或少正是政府今天要努力实现的。必须培育的是国民意识,而不是民族意识,因为民族意识之强化,就意味着国民意识之薄弱。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这一思想遭到了反对,被抛弃了。大家都意识到了国民认同的昂贵代价。在人民的支持下,政府正致力于建立一个一体化的马来西亚国家。
三、种族关系形式在马来西亚,民族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冲突、竞争、合作关系。
1969年5月13日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种族冲突;教育(如高等教育的学生配额制)、就业、文化等方面的竞逐则是种族竞争的表现;而种族合作则是在政治舞台(在国阵党中)上获得了清楚的展现。
历史上种族关系之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