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扬锋汉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当伐秦大业在暗中紧锣密鼓地准备中,梁州却出事了。
朝廷明诏推行《六项事宜改制诏》,杨安玄并不以为意,至于远在梁州的杨思平更不把这份诏书放在心上。
谁也没料到,刘裕听从刘穆之的建议,暗中派遣侍御史孙彬前往梁州查探杨思平不法事,杀鸡儆猴。
这位孙御史便是当年的廷尉正孙彬,因陷害杨安玄不成被会稽王司马道子贬官为民。桓玄篡位之时,孙彬走卞范之的路子重新得到启用,又回了廷尉,职位却降为廷尉平。
后来郭定任廷尉,孙彬如坐针毡,他与郭定不和,于是自求前往御史台任侍御史。
孙彬与杨安玄有隙的这段往事被刘穆之所知,刘穆之暗中派人把孙彬请到太尉府,让他前往梁州收集杨思平的罪证,许诺事成之后让他外任太守。
孙彬不傻,知道刘太尉是利用自己做刀来对付杨思平,最终的目的是雍兖刺史杨安玄。
当年杨安玄为汝南太守的时候他还敢动动心思,如今杨安玄身为弘农公、骠骑将军、雍兖刺史,司、梁、北青州都听命行事,是仅次于刘太尉的人物,自己招惹他不是寻死。
眼睛盯着案上茶盅,满心愁苦,一语不发。只是刘穆之是刘太尉身边的谋主,拒绝了他眼前这关便过不去。心中哀怨当初鬼迷心窍,结下杨安玄这个仇家,如今想避却有人不肯放过自己了。
刘穆之知道孙彬的心态,不紧不慢地道:“孙御史,此次前去查探杨思平不法事是微服私访,悄然行事无须声张,只要你自己不露破绽无人知你用意。你若不放心,愚会写信给梓潼檀太守和广汉谢太守,让他们暗中助你。”
孙彬知道不去不行,只得硬着头皮道:“仆谨遵刘司马之命,一定将杨思平不法事查个清楚。”
…………
义熙元年(404年)杨思平任梁州刺史,至今已是第七个年头。身为一州刺史,杨思平大权在握,杀伐由心。与大哥杨广、二哥杨佺期相比,杨思平不喜读书,自幼随父兄在军营中厮混,性格强犷粗暴。
主政梁州后,杨思平贪财的本性暴露,大肆搜刮钱财宝物,杨安玄得知后多次去信劝谏,反惹得杨思平不快。
在两个儿子苦劝下杨思平才略有收敛,不再克扣粮饷。但是接受门阀贿赂,随意征募、任命官吏,梁州境内的官吏早过万人,将佐亦在三千以上。
九月,朝廷《六项事宜改制诏》颁至,明令置将不得过千人,官吏不得过五千之数,别驾范元之请杨思平按照朝廷诏书裁撤冗官、派出循行查处不法官吏;司马郭宣则提请裁撤冗将。
杨思平勃然大怒,这些官吏、将领可都是送过钱财给他的,若是裁撤了自己如何向门阀士族交待,岂不是要断自己的财路。
范元之出身顺阳范氏,很看不起杨思平粗鄙的武夫性子,对杨思平贪赃枉法的行为更是鄙夷,两人除了公堂议事外再无交集。
朝廷颁行《六项事宜改制诏》,明令裁撤冗官、清理吏治,杨思平置若罔闻若,范元之当然据理力争,敦促杨刺史依诏而行,并表示要亲巡郡县,查处不法官吏。
杨思平被范元之当着众官吏的面顶撞,怒不可遏,喝令将范元之关入大牢,一旁的郭司马被殃及池鱼,陪着范元之一同入狱。杨思平准备以煽动内乱的罪名奏报朝廷将两人治罪。
孙彬化装成游学的士子来到南郑城,沿途到了广汉郡和梓潼郡拜见谢绚和檀和之。从孙彬嘴中得知刘太尉要查处杨思平不法事,两人将自己所知的情况告诉了孙彬。
来到南郑城查得杨思平劣迹斑斑、多不胜数,随便拉到一名百姓都能说出一大堆来。杨思平构陷别驾范元之和司马郭宣,足以定其死罪,孙彬看着厚厚的资料,心中暗喜,总算能出口怨气。
孙彬带着收集的资料乘船返回建康,一路上将杨思平的劣迹梳理出六条大罪,贪赃枉法、收受贿赂、买卖官位、构陷同僚、侵吞田产、克扣军饷,至于小罪更是不胜枚举。
将尺许厚的案牍交到刘穆之手中,刘穆之翻看了几页,笑道:“孙御史这次不辞辛劳,查探杨思平不法诸事,功劳不小,愚定会向太尉为你请功。”
孙彬满面喜色,笑道:“多谢刘司马。”
很快,杨思平的罪状交给廷尉审核,郭定奏请天子,缉拿杨思平进京问罪。
十一月八日,杨安玄收到阴友齐从京中寄来的急件,方知三叔被朝廷问罪。看着阴友齐详细抄录的罪名,后面还附着具体的罪状,想起自己三番五次地写信劝谏三叔收敛,依旧落得这个结果,特别是囚禁州别驾和司马,莫不是想造反。
杨安玄恨铁不成钢地拍着案几,怒道:“杨思平真是死有余辜。”
王镇恶眉头紧锁道:“主公正准备数路攻秦,从汉中出兵北上是重要的一条线,此时梁州刺史杨思平被朝廷治罪,恐怕对攻秦大计有影响。”
<... -->>
正当伐秦大业在暗中紧锣密鼓地准备中,梁州却出事了。
朝廷明诏推行《六项事宜改制诏》,杨安玄并不以为意,至于远在梁州的杨思平更不把这份诏书放在心上。
谁也没料到,刘裕听从刘穆之的建议,暗中派遣侍御史孙彬前往梁州查探杨思平不法事,杀鸡儆猴。
这位孙御史便是当年的廷尉正孙彬,因陷害杨安玄不成被会稽王司马道子贬官为民。桓玄篡位之时,孙彬走卞范之的路子重新得到启用,又回了廷尉,职位却降为廷尉平。
后来郭定任廷尉,孙彬如坐针毡,他与郭定不和,于是自求前往御史台任侍御史。
孙彬与杨安玄有隙的这段往事被刘穆之所知,刘穆之暗中派人把孙彬请到太尉府,让他前往梁州收集杨思平的罪证,许诺事成之后让他外任太守。
孙彬不傻,知道刘太尉是利用自己做刀来对付杨思平,最终的目的是雍兖刺史杨安玄。
当年杨安玄为汝南太守的时候他还敢动动心思,如今杨安玄身为弘农公、骠骑将军、雍兖刺史,司、梁、北青州都听命行事,是仅次于刘太尉的人物,自己招惹他不是寻死。
眼睛盯着案上茶盅,满心愁苦,一语不发。只是刘穆之是刘太尉身边的谋主,拒绝了他眼前这关便过不去。心中哀怨当初鬼迷心窍,结下杨安玄这个仇家,如今想避却有人不肯放过自己了。
刘穆之知道孙彬的心态,不紧不慢地道:“孙御史,此次前去查探杨思平不法事是微服私访,悄然行事无须声张,只要你自己不露破绽无人知你用意。你若不放心,愚会写信给梓潼檀太守和广汉谢太守,让他们暗中助你。”
孙彬知道不去不行,只得硬着头皮道:“仆谨遵刘司马之命,一定将杨思平不法事查个清楚。”
…………
义熙元年(404年)杨思平任梁州刺史,至今已是第七个年头。身为一州刺史,杨思平大权在握,杀伐由心。与大哥杨广、二哥杨佺期相比,杨思平不喜读书,自幼随父兄在军营中厮混,性格强犷粗暴。
主政梁州后,杨思平贪财的本性暴露,大肆搜刮钱财宝物,杨安玄得知后多次去信劝谏,反惹得杨思平不快。
在两个儿子苦劝下杨思平才略有收敛,不再克扣粮饷。但是接受门阀贿赂,随意征募、任命官吏,梁州境内的官吏早过万人,将佐亦在三千以上。
九月,朝廷《六项事宜改制诏》颁至,明令置将不得过千人,官吏不得过五千之数,别驾范元之请杨思平按照朝廷诏书裁撤冗官、派出循行查处不法官吏;司马郭宣则提请裁撤冗将。
杨思平勃然大怒,这些官吏、将领可都是送过钱财给他的,若是裁撤了自己如何向门阀士族交待,岂不是要断自己的财路。
范元之出身顺阳范氏,很看不起杨思平粗鄙的武夫性子,对杨思平贪赃枉法的行为更是鄙夷,两人除了公堂议事外再无交集。
朝廷颁行《六项事宜改制诏》,明令裁撤冗官、清理吏治,杨思平置若罔闻若,范元之当然据理力争,敦促杨刺史依诏而行,并表示要亲巡郡县,查处不法官吏。
杨思平被范元之当着众官吏的面顶撞,怒不可遏,喝令将范元之关入大牢,一旁的郭司马被殃及池鱼,陪着范元之一同入狱。杨思平准备以煽动内乱的罪名奏报朝廷将两人治罪。
孙彬化装成游学的士子来到南郑城,沿途到了广汉郡和梓潼郡拜见谢绚和檀和之。从孙彬嘴中得知刘太尉要查处杨思平不法事,两人将自己所知的情况告诉了孙彬。
来到南郑城查得杨思平劣迹斑斑、多不胜数,随便拉到一名百姓都能说出一大堆来。杨思平构陷别驾范元之和司马郭宣,足以定其死罪,孙彬看着厚厚的资料,心中暗喜,总算能出口怨气。
孙彬带着收集的资料乘船返回建康,一路上将杨思平的劣迹梳理出六条大罪,贪赃枉法、收受贿赂、买卖官位、构陷同僚、侵吞田产、克扣军饷,至于小罪更是不胜枚举。
将尺许厚的案牍交到刘穆之手中,刘穆之翻看了几页,笑道:“孙御史这次不辞辛劳,查探杨思平不法诸事,功劳不小,愚定会向太尉为你请功。”
孙彬满面喜色,笑道:“多谢刘司马。”
很快,杨思平的罪状交给廷尉审核,郭定奏请天子,缉拿杨思平进京问罪。
十一月八日,杨安玄收到阴友齐从京中寄来的急件,方知三叔被朝廷问罪。看着阴友齐详细抄录的罪名,后面还附着具体的罪状,想起自己三番五次地写信劝谏三叔收敛,依旧落得这个结果,特别是囚禁州别驾和司马,莫不是想造反。
杨安玄恨铁不成钢地拍着案几,怒道:“杨思平真是死有余辜。”
王镇恶眉头紧锁道:“主公正准备数路攻秦,从汉中出兵北上是重要的一条线,此时梁州刺史杨思平被朝廷治罪,恐怕对攻秦大计有影响。”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