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帝国将军回忆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月27日夜晚,大雪纷飞。随着雪花一起来到北京城的,还有武清被攻破的噩耗。
当孙承宗的马车抵达南海巷子外时,顾大使已经在风雪中等候多时了。看着顾大使身上披着的黑色斗篷已经被雪花盖上一层洁白的霜,帝国兵部尚书连忙上前和澳宋大使握手。
顾大使和孙承宗寒暄几句,便搀着对方的胳膊扶他进入使馆。一边在被即时清扫干净的巷子内走着,大使一边开口劝慰:“傍晚听闻武清被兵,知县以下上百人殉国,我国对此致以诚挚慰问。”
孙承宗慢慢点头,没说什么。虽然衣着打扮依然高贵得体,但脸上隐藏不住的疲惫依然清晰可见。一头的银发在飘着的风雪中,竟看不清是否被白雪覆盖。
等两人缓缓步入会议室,原先跟在后面的文武官员也有序落座。一盏盏电灯被点亮,会议室里满是温暖的光芒。
“孙某这次来,是想请贵使馆调停登州兵变。”等侍者将茶送上后,孙承宗双手捧着茶杯,缓缓开口。
大使也微笑着捧着茶杯暖和双手,听到孙承宗开门见山,也毫不诧异。他慢慢把茶杯放下,看着孙承宗的眼睛回答:“山东事变已持续数月,战争对西三府人民造成很大灾难,我国一直对此非常重视。如果能尽微薄之力,调停山东冲突,我使馆义不容辞。”
江小白那时候坐在下首。他作为海军武官的秘书,在这种重量级的会议中自然没有出场的机会。于是他端正地坐在位置上,跟坐自己对面的一个明国官员大眼瞪小眼。那人大约从未与澳宋人面对面地坐过,对于会议室里这样的座椅布置,应该很不适应。江小白就看着那人一直试图回避自己的目光,但当着孙承宗的面又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忍受着江小白的直视。
一边看着不知名的明国官员如坐针毡,江小白一边倾耳听着大使和孙承宗的对话。在初始的引入主题后,两人的交流已经渐渐深入,开始探讨对山东事变的定性。
名不正,则言不顺。不管是陈纽还是顾明武,亦或是远在台北的朱鸣夏冕下,他们都对明国如何定义山东事件非常关心。大明帝国在之前的三个多月里一直没有对山东事变做出官方定性,在邸报中仅模糊地称为“登州兵变”。但在明国的政治惯例中,对于“兵变”的处理也是有天壤之别的。比如朝廷想铁血镇压的兵变,那就是全部死啦死啦的,最典型的就是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发生的蓟州兵变,2000名屡立战功的戚家军余部在讨薪过程中,遭到明国朝廷的恶意污蔑,被污名化为“要赏结聚”、“挟增月饷”、“倡乱”,后被全部屠杀。而要是朝廷准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处理起来就温柔多了。如现在正在发生的良乡兵变,江小白听说明国就准备招抚一下拉倒,至多把张鸿功那个倒霉蛋给处理了。
当然,
我国方面是决不接受把陈纽给处理掉的这种“温和”的解决方法。相信明国朝廷心里也有数,对待山东事变,最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把解决良乡兵变的办法套在登州头上,因为明国真的抓不住陈纽,想送他去监狱都办不到。
在大使和孙承宗一番高超的话术交锋后,孙承宗终于给出了兵部的底线:朝廷将“登州兵变”改称“山东事变”;承认山东事变的原因是拖欠了登州镇军饷长达数年之久,承认登州军起兵是不得已而为之,并承诺不追究登州镇任何责任;对陈纽等高层的处理,仅仅为口头批评,并此批评应当在公开前得到陈纽的认可。
顾大使抬头看着孙承宗,下意识地皱了一下眉头。他很快恢复从容的神情,温和地道:“孙先生,如此的条件,恐怕难以让陈总兵满意。”
江小白微微侧过脑袋,观察着坐在上首的两人的交锋。坐他对面的明国官员松了口气,也斜着眼睛盯着顾孙二人。
“要加钱。”江小白听完顾大使的开价后,总结出了三个字。在孙承宗的开价基础上,大使提出了额外的报价:朝廷必须补偿自天启五年起拖欠登州镇的粮饷,并额外支付3倍的工资作为登州镇北上勤王的花销。考虑到京畿各县城目前战火纷飞,登州镇北上部队可以自带粮草,但在战后明国必须以成本价支付该粮草费用。其次,明国必须裁撤西三府三总兵,登州镇保... -->>
1月27日夜晚,大雪纷飞。随着雪花一起来到北京城的,还有武清被攻破的噩耗。
当孙承宗的马车抵达南海巷子外时,顾大使已经在风雪中等候多时了。看着顾大使身上披着的黑色斗篷已经被雪花盖上一层洁白的霜,帝国兵部尚书连忙上前和澳宋大使握手。
顾大使和孙承宗寒暄几句,便搀着对方的胳膊扶他进入使馆。一边在被即时清扫干净的巷子内走着,大使一边开口劝慰:“傍晚听闻武清被兵,知县以下上百人殉国,我国对此致以诚挚慰问。”
孙承宗慢慢点头,没说什么。虽然衣着打扮依然高贵得体,但脸上隐藏不住的疲惫依然清晰可见。一头的银发在飘着的风雪中,竟看不清是否被白雪覆盖。
等两人缓缓步入会议室,原先跟在后面的文武官员也有序落座。一盏盏电灯被点亮,会议室里满是温暖的光芒。
“孙某这次来,是想请贵使馆调停登州兵变。”等侍者将茶送上后,孙承宗双手捧着茶杯,缓缓开口。
大使也微笑着捧着茶杯暖和双手,听到孙承宗开门见山,也毫不诧异。他慢慢把茶杯放下,看着孙承宗的眼睛回答:“山东事变已持续数月,战争对西三府人民造成很大灾难,我国一直对此非常重视。如果能尽微薄之力,调停山东冲突,我使馆义不容辞。”
江小白那时候坐在下首。他作为海军武官的秘书,在这种重量级的会议中自然没有出场的机会。于是他端正地坐在位置上,跟坐自己对面的一个明国官员大眼瞪小眼。那人大约从未与澳宋人面对面地坐过,对于会议室里这样的座椅布置,应该很不适应。江小白就看着那人一直试图回避自己的目光,但当着孙承宗的面又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忍受着江小白的直视。
一边看着不知名的明国官员如坐针毡,江小白一边倾耳听着大使和孙承宗的对话。在初始的引入主题后,两人的交流已经渐渐深入,开始探讨对山东事变的定性。
名不正,则言不顺。不管是陈纽还是顾明武,亦或是远在台北的朱鸣夏冕下,他们都对明国如何定义山东事件非常关心。大明帝国在之前的三个多月里一直没有对山东事变做出官方定性,在邸报中仅模糊地称为“登州兵变”。但在明国的政治惯例中,对于“兵变”的处理也是有天壤之别的。比如朝廷想铁血镇压的兵变,那就是全部死啦死啦的,最典型的就是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发生的蓟州兵变,2000名屡立战功的戚家军余部在讨薪过程中,遭到明国朝廷的恶意污蔑,被污名化为“要赏结聚”、“挟增月饷”、“倡乱”,后被全部屠杀。而要是朝廷准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处理起来就温柔多了。如现在正在发生的良乡兵变,江小白听说明国就准备招抚一下拉倒,至多把张鸿功那个倒霉蛋给处理了。
当然,
我国方面是决不接受把陈纽给处理掉的这种“温和”的解决方法。相信明国朝廷心里也有数,对待山东事变,最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把解决良乡兵变的办法套在登州头上,因为明国真的抓不住陈纽,想送他去监狱都办不到。
在大使和孙承宗一番高超的话术交锋后,孙承宗终于给出了兵部的底线:朝廷将“登州兵变”改称“山东事变”;承认山东事变的原因是拖欠了登州镇军饷长达数年之久,承认登州军起兵是不得已而为之,并承诺不追究登州镇任何责任;对陈纽等高层的处理,仅仅为口头批评,并此批评应当在公开前得到陈纽的认可。
顾大使抬头看着孙承宗,下意识地皱了一下眉头。他很快恢复从容的神情,温和地道:“孙先生,如此的条件,恐怕难以让陈总兵满意。”
江小白微微侧过脑袋,观察着坐在上首的两人的交锋。坐他对面的明国官员松了口气,也斜着眼睛盯着顾孙二人。
“要加钱。”江小白听完顾大使的开价后,总结出了三个字。在孙承宗的开价基础上,大使提出了额外的报价:朝廷必须补偿自天启五年起拖欠登州镇的粮饷,并额外支付3倍的工资作为登州镇北上勤王的花销。考虑到京畿各县城目前战火纷飞,登州镇北上部队可以自带粮草,但在战后明国必须以成本价支付该粮草费用。其次,明国必须裁撤西三府三总兵,登州镇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