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一算吓一跳 (1/2)
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扶桑镜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于安政二年(1855年)发生的幕府高层人事动荡,其实直秀是非常无奈的——从海外归来后,他为幕府做了五件大事,可依然没有改变阿部侍从等人的命运。
这五件大事分别是“阻击鲁西亚”、“警示地震”、“输入军械”、“传播西洋知识”和“开发北地”。
按理说,这些功绩效果非凡,钱上能挽回几百万天保小判金的损失,人嘛,能救十数万,外部局势嘛也改善许多,但幕府权威仍旧受到了质疑,而阿部等高层依然降职的降职、辞官的辞官,这真是令直秀大失所望。
就拿“阻击鲁西亚”来说吧,如果没有直秀,嘉永七年(1854年),“和历九月,鲁舰四艘阑入摄海,京坂震骇,近畿不安。”。
接着,幕府进行了大动员,“彦根藩发兵四千屯京都,本能寺郡山淀膳所诸藩扼洛外各所,鹿儿岛、熊本兵相率东上。(幕府)又命和歌山筑烦台于加田,德岛筑于由良岩屋,明石筑于明石,命宫津、田边、峰山各严海防,互相应援。”
加上,之前在当年和历六月,“近畿诸国,地大震”,天灾和兵祸搞在一起,雪上加霜,搞的作为精华地带的近畿民不聊生。
可现在,于1854年9月,在白主的指引下,鲁西亚特使普嘉廷带到远东的四艘战舰,加上鄂霍茨克区舰队,都被英佛联军送到海底了,所以这场大祸提前消弭于无形。
至于《扶桑鲁西亚和亲约定》更是无从谈起,关于云雾千岛北部的领权争议也不用谈了。
综上所诉,就这一件事就给扶桑和幕府减轻了多大的压力啊!
至于剩下的四件事,“警示地震”、“输入军械”、“传播西洋知识”和“开发北地”,或是减轻了损失,或是增强了实力,对幕府及相关大名都大有裨益。
可令直秀惊讶的是,幕府高层人事动荡还是如期发生了,这真是顽疾难疗、沉疴难起啊——有这内斗的精力,好好种地、大力发展兰学产业,它不香么?!
至于直秀从内心支持阿部侍从是有重要原因的——虽然很多幕臣都认为崛直秀是老中阿部的人,但直秀知道自己不是。
直秀支持阿部的原因是其人能力非凡——都说阿部是“瓢箪鲶”,治政只会缝缝补补、遇到争斗就想着弥合,但直秀可不这样看。
就算没有直秀,老中首席阿部也一样在1854年挑头发起安政革新,同样提出了37条意见,别的不说,其中有三条是开创性的,充分显示了其人的眼光、手段和魄力,所谓 “软弱”的评价,不过是因为阿部手段高明、施政柔和造成的误解罢了。
“调整京都朝廷、江户幕府、各地大名关系,举扶桑一致”,这第一条举措,直指此时幕藩体系的弊病之处——日后倒幕的先锋,萨摩、长州两家,不就是明面上打着京都小朝廷的旗帜、后边靠着英吉利人的支持么。
而第二条“解散同业公会‘株仲间’,抑制物价上涨,允许各藩自由贸易”,看起来和十一年前天保革新的举措没啥区别,但深思后就可畏可叹——株仲间是商业行会,原本各藩和御领各地的物产都只能先卖给株仲间的成员,再由这些商人继续贩卖。
可畏可叹是因为天保革新解散株仲间是逼不得已,而安政革新是主动求变,两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天保革新的背景是“天保大凶作”,大饥荒导致物价飞涨,当时促进贸易是不得不如此;
而1854年可没全扶桑7年大歉收这样的倒霉事情,这是以阿部为首的幕臣主动提出的,是实现“举扶桑一致”的手段,也是团结各地大名付出的代价—— 解散株仲间无疑是大大减轻了贸易
中间的盘剥——实现了“干掉中间商,避免有人挣差价”的梦想,对幕府直辖地御领和各地大名的领地,这无疑是好事。
当然,1851年江户下令回复在天保革新中解散的株仲间时,当时各藩的豪商也有许多加入了进来,不再是幕府控制的商人一家独大。
但毕竟大多数成员还是御领的豪商嘛,所以幕府主动解散株仲间,诚意满满!
最让直秀敬佩的,还是阿部的魄力。
“幕府大力学习西洋技艺,奖励各地大名和民间举办西洋产业”,这条法令可是距离《扶桑米国和亲约定》签署不到半年就提出来的!——要知道,洋务运动的提出可是在中英南海之战后的第十九个年头,就算扶桑船小好调头,或者自有国情如此,但半年和十九年的差距也忒大点了。
然并卵,被直秀寄以厚望的阿部侍从,最终还是让出了老中首席的宝座,所幸还是专管财政与农政的胜手方,算是差强人意吧。
不过,和倒霉了的阿部侍从不同,直秀却在这场风波中毫发无伤,要知道他可是被外人认为是阿部铁杆的。
据出使江户的英敏说,当时确实有人要弹劾直秀,但很快就平息了,原因据轮值到江户奉公的长崎奉行小栗忠顺说,这是因为几方大佬都不同意:
直秀的生涯有个大“污点”,那就是他曾留学海外。
按理说,在黑船来访后,扶桑和幕府的反弹都很大,攘夷之声一直未曾断绝,直秀这样的早就应该被揪出来,不说切腹谢罪吧,最起码也应该隐居谨慎。
但问题是,当年知晓内情的仅限于高层,而这些高层都出于各种原因有意忽略了此事——当时经历此事的高层幕臣中,最不惯直秀的戸田忠温早就过世了,而剩下的人,对这自己打自己的脸的事,谁也没兴趣多事;
而新上任的老中首席堀田正睦,更是对直秀... -->>
对于安政二年(1855年)发生的幕府高层人事动荡,其实直秀是非常无奈的——从海外归来后,他为幕府做了五件大事,可依然没有改变阿部侍从等人的命运。
这五件大事分别是“阻击鲁西亚”、“警示地震”、“输入军械”、“传播西洋知识”和“开发北地”。
按理说,这些功绩效果非凡,钱上能挽回几百万天保小判金的损失,人嘛,能救十数万,外部局势嘛也改善许多,但幕府权威仍旧受到了质疑,而阿部等高层依然降职的降职、辞官的辞官,这真是令直秀大失所望。
就拿“阻击鲁西亚”来说吧,如果没有直秀,嘉永七年(1854年),“和历九月,鲁舰四艘阑入摄海,京坂震骇,近畿不安。”。
接着,幕府进行了大动员,“彦根藩发兵四千屯京都,本能寺郡山淀膳所诸藩扼洛外各所,鹿儿岛、熊本兵相率东上。(幕府)又命和歌山筑烦台于加田,德岛筑于由良岩屋,明石筑于明石,命宫津、田边、峰山各严海防,互相应援。”
加上,之前在当年和历六月,“近畿诸国,地大震”,天灾和兵祸搞在一起,雪上加霜,搞的作为精华地带的近畿民不聊生。
可现在,于1854年9月,在白主的指引下,鲁西亚特使普嘉廷带到远东的四艘战舰,加上鄂霍茨克区舰队,都被英佛联军送到海底了,所以这场大祸提前消弭于无形。
至于《扶桑鲁西亚和亲约定》更是无从谈起,关于云雾千岛北部的领权争议也不用谈了。
综上所诉,就这一件事就给扶桑和幕府减轻了多大的压力啊!
至于剩下的四件事,“警示地震”、“输入军械”、“传播西洋知识”和“开发北地”,或是减轻了损失,或是增强了实力,对幕府及相关大名都大有裨益。
可令直秀惊讶的是,幕府高层人事动荡还是如期发生了,这真是顽疾难疗、沉疴难起啊——有这内斗的精力,好好种地、大力发展兰学产业,它不香么?!
至于直秀从内心支持阿部侍从是有重要原因的——虽然很多幕臣都认为崛直秀是老中阿部的人,但直秀知道自己不是。
直秀支持阿部的原因是其人能力非凡——都说阿部是“瓢箪鲶”,治政只会缝缝补补、遇到争斗就想着弥合,但直秀可不这样看。
就算没有直秀,老中首席阿部也一样在1854年挑头发起安政革新,同样提出了37条意见,别的不说,其中有三条是开创性的,充分显示了其人的眼光、手段和魄力,所谓 “软弱”的评价,不过是因为阿部手段高明、施政柔和造成的误解罢了。
“调整京都朝廷、江户幕府、各地大名关系,举扶桑一致”,这第一条举措,直指此时幕藩体系的弊病之处——日后倒幕的先锋,萨摩、长州两家,不就是明面上打着京都小朝廷的旗帜、后边靠着英吉利人的支持么。
而第二条“解散同业公会‘株仲间’,抑制物价上涨,允许各藩自由贸易”,看起来和十一年前天保革新的举措没啥区别,但深思后就可畏可叹——株仲间是商业行会,原本各藩和御领各地的物产都只能先卖给株仲间的成员,再由这些商人继续贩卖。
可畏可叹是因为天保革新解散株仲间是逼不得已,而安政革新是主动求变,两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天保革新的背景是“天保大凶作”,大饥荒导致物价飞涨,当时促进贸易是不得不如此;
而1854年可没全扶桑7年大歉收这样的倒霉事情,这是以阿部为首的幕臣主动提出的,是实现“举扶桑一致”的手段,也是团结各地大名付出的代价—— 解散株仲间无疑是大大减轻了贸易
中间的盘剥——实现了“干掉中间商,避免有人挣差价”的梦想,对幕府直辖地御领和各地大名的领地,这无疑是好事。
当然,1851年江户下令回复在天保革新中解散的株仲间时,当时各藩的豪商也有许多加入了进来,不再是幕府控制的商人一家独大。
但毕竟大多数成员还是御领的豪商嘛,所以幕府主动解散株仲间,诚意满满!
最让直秀敬佩的,还是阿部的魄力。
“幕府大力学习西洋技艺,奖励各地大名和民间举办西洋产业”,这条法令可是距离《扶桑米国和亲约定》签署不到半年就提出来的!——要知道,洋务运动的提出可是在中英南海之战后的第十九个年头,就算扶桑船小好调头,或者自有国情如此,但半年和十九年的差距也忒大点了。
然并卵,被直秀寄以厚望的阿部侍从,最终还是让出了老中首席的宝座,所幸还是专管财政与农政的胜手方,算是差强人意吧。
不过,和倒霉了的阿部侍从不同,直秀却在这场风波中毫发无伤,要知道他可是被外人认为是阿部铁杆的。
据出使江户的英敏说,当时确实有人要弹劾直秀,但很快就平息了,原因据轮值到江户奉公的长崎奉行小栗忠顺说,这是因为几方大佬都不同意:
直秀的生涯有个大“污点”,那就是他曾留学海外。
按理说,在黑船来访后,扶桑和幕府的反弹都很大,攘夷之声一直未曾断绝,直秀这样的早就应该被揪出来,不说切腹谢罪吧,最起码也应该隐居谨慎。
但问题是,当年知晓内情的仅限于高层,而这些高层都出于各种原因有意忽略了此事——当时经历此事的高层幕臣中,最不惯直秀的戸田忠温早就过世了,而剩下的人,对这自己打自己的脸的事,谁也没兴趣多事;
而新上任的老中首席堀田正睦,更是对直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