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国库券易 (1/2)
全本小说网 biquge34.net,绝对权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国库券。”
范鸿宇倒也没卖关子,直截了当就说了。
“国库券?”
赵歌喃喃地重复了一句,完全不明所以。
范鸿宇就笑。
国库券是各国zhong yāngzhèng fu为弥补财政或国库资金的不足而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最早问世于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随后各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发行了国库券。由于国库券以zhèng fu财政资金为保障,信誉高,流通性强,收益率也较高,因此在西方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国库券是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也是各国zhong yāng银行介入资本市场公开cāo作业务的重要手段,在证券交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作为重生者,范鸿宇对国库券很熟悉。
但在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国,尤其是内地,绝大部分干部群众对国库券没有什么认识。
其实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发行国库券了,那时叫“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单位是“分”第一期公债发行总额为一亿分。后来又陆续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但在五十年代末期,受政治风向的影响,国家停发了国家公债。
改革开放之后,八一年开始,国家恢复了国库券的发行。但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禁锢了大家的思想,很多人对国库券和最初发行的股票一样,认识不清,潜意思里,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绝大部分人对国库券可以说是闻所未闻,连续几年,国库券的发行都是采用摊牌的形式。主要有国家干部和工作人员以及企业职工认购,直接从工资里扣款。
部分人还对这种方式很有意见,压根就不知道国库券能够流通,只是收在那里。购买国库券数额不大的个人,几乎都忘记有那么回事了,甚至到期的国库券也想不起来去兑现。
八十年代中期,一些思维比较活泛的人,开始做国库券生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比较正规的,以略低的价格,向私人手里收购零散的已经到期或者即将到期的国库券,集中起来去银行兑换。一般来说,现金收购的价格,和票面价值相等或略高。比如面值十元的国库券,付给持有者十元或十一元左右,收购者再去银行兑现,赚取利息价差。通常五年期的国库券,年利率百分之四,十元国库券五年到期,连本带息可以兑现十二元。
听起来价差不大,但算比例,却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纯利润。运作得当的话,一千元本金,很快就能赚到一两百元。
也有生意做得比较大的,未到期的国库券也一样收购,不过收购的价格,比票面价值略低。面值十元的国库券,收购者只出九元或者八元,等到期之后,去银行兑现,就能赚到百分之三四十的利润。这样做的缺点是要求资金雄厚,可以将国库券在手里留存一两年的时间,等到期兑现。
另外一种非正规的方式,就是直接纂改国库券的到期时间。用很低的价格,比如七折甚至六五折从持有者手里收购未到期的国库券,然后用药水改掉券面信息,冒充已到期的国库券去银行骗取本金和利息。
八十年代初期,市场经济才刚刚开始有一点概念,连雏形都还谈不上。整个经济社会的风气非常良好,坑蒙拐骗之类的案件,几乎从未发生过。一切都是公对公,大部分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很正统,经济诈骗案是一个极其新鲜的名词。当时国家发行的正式货币,防伪水准都不高,更不用说国库券了,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防伪措施。
所以搞这种非正规国库券生意的人,最开始居然能频频得手,国家蒙受损失之后,才逐渐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采取了一定的打击措施和防范措施。
当然,范鸿宇不可能去搞这种类似诈骗的“生意”他想做的是正规的国库券交易。利用思想解放和信息优势去赚点钱花。
据范鸿宇所知,八十年代中期,股票市场第一批股民中著名的“杨百万”最初就是做国库券生意发家的。以十万元本金,连续滚动,很快就赚到了一大笔钱。在另一个世界,九十年代时,范警官闲来无事的时候,看过有关杨百万的“传记”对此印象十分深刻。而他在地区公安处上班的时候,在八十年代末期,也曾参与处理过国库券诈骗犯罪案件的处理,对其中正规和非正规的cāo作手法都很清楚。
当下,范鸿宇仔细向赵歌介绍了国库券生意的基本流程。
赵歌的头脑十分聪明,范鸿宇这么一说,她马上就明白了个大概,只是还有点顾虑,漂亮的黛眉微微蹙了起来,曲起... -->>
“国库券。”
范鸿宇倒也没卖关子,直截了当就说了。
“国库券?”
赵歌喃喃地重复了一句,完全不明所以。
范鸿宇就笑。
国库券是各国zhong yāngzhèng fu为弥补财政或国库资金的不足而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最早问世于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随后各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发行了国库券。由于国库券以zhèng fu财政资金为保障,信誉高,流通性强,收益率也较高,因此在西方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国库券是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也是各国zhong yāng银行介入资本市场公开cāo作业务的重要手段,在证券交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作为重生者,范鸿宇对国库券很熟悉。
但在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国,尤其是内地,绝大部分干部群众对国库券没有什么认识。
其实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发行国库券了,那时叫“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单位是“分”第一期公债发行总额为一亿分。后来又陆续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但在五十年代末期,受政治风向的影响,国家停发了国家公债。
改革开放之后,八一年开始,国家恢复了国库券的发行。但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禁锢了大家的思想,很多人对国库券和最初发行的股票一样,认识不清,潜意思里,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绝大部分人对国库券可以说是闻所未闻,连续几年,国库券的发行都是采用摊牌的形式。主要有国家干部和工作人员以及企业职工认购,直接从工资里扣款。
部分人还对这种方式很有意见,压根就不知道国库券能够流通,只是收在那里。购买国库券数额不大的个人,几乎都忘记有那么回事了,甚至到期的国库券也想不起来去兑现。
八十年代中期,一些思维比较活泛的人,开始做国库券生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比较正规的,以略低的价格,向私人手里收购零散的已经到期或者即将到期的国库券,集中起来去银行兑换。一般来说,现金收购的价格,和票面价值相等或略高。比如面值十元的国库券,付给持有者十元或十一元左右,收购者再去银行兑现,赚取利息价差。通常五年期的国库券,年利率百分之四,十元国库券五年到期,连本带息可以兑现十二元。
听起来价差不大,但算比例,却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纯利润。运作得当的话,一千元本金,很快就能赚到一两百元。
也有生意做得比较大的,未到期的国库券也一样收购,不过收购的价格,比票面价值略低。面值十元的国库券,收购者只出九元或者八元,等到期之后,去银行兑现,就能赚到百分之三四十的利润。这样做的缺点是要求资金雄厚,可以将国库券在手里留存一两年的时间,等到期兑现。
另外一种非正规的方式,就是直接纂改国库券的到期时间。用很低的价格,比如七折甚至六五折从持有者手里收购未到期的国库券,然后用药水改掉券面信息,冒充已到期的国库券去银行骗取本金和利息。
八十年代初期,市场经济才刚刚开始有一点概念,连雏形都还谈不上。整个经济社会的风气非常良好,坑蒙拐骗之类的案件,几乎从未发生过。一切都是公对公,大部分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很正统,经济诈骗案是一个极其新鲜的名词。当时国家发行的正式货币,防伪水准都不高,更不用说国库券了,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防伪措施。
所以搞这种非正规国库券生意的人,最开始居然能频频得手,国家蒙受损失之后,才逐渐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采取了一定的打击措施和防范措施。
当然,范鸿宇不可能去搞这种类似诈骗的“生意”他想做的是正规的国库券交易。利用思想解放和信息优势去赚点钱花。
据范鸿宇所知,八十年代中期,股票市场第一批股民中著名的“杨百万”最初就是做国库券生意发家的。以十万元本金,连续滚动,很快就赚到了一大笔钱。在另一个世界,九十年代时,范警官闲来无事的时候,看过有关杨百万的“传记”对此印象十分深刻。而他在地区公安处上班的时候,在八十年代末期,也曾参与处理过国库券诈骗犯罪案件的处理,对其中正规和非正规的cāo作手法都很清楚。
当下,范鸿宇仔细向赵歌介绍了国库券生意的基本流程。
赵歌的头脑十分聪明,范鸿宇这么一说,她马上就明白了个大概,只是还有点顾虑,漂亮的黛眉微微蹙了起来,曲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