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新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汉国皇太子的出生,终于让长安城里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有一个象大皇帝这样的好皇帝不容易,但他已经成亲数年,却迟迟无法诞下皇子,这确实令臣民们心焦万分。
习惯了“民主、自由、平等”口号,嗯,哪怕只是口号的现代人,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古代的人们,对皇帝会那样忠心耿耿,什么“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什么“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什么“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之类的玩意,在现代人看起来,既可笑可怜又复可悲可叹。
可穿越而来的刘常满,却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深的体验到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
大汉朝开国的时候,正是我中华民族——毋宁说是大汉族——的民族精神的青壮年时期,人们思想进取开放,敢于不择手段的为自己的理想打拚。不管这个理想是想称王称霸,还是想当个富家翁,甚至只是想多娶两房娇妻美妾。
相比起后世来说,唐朝时,我大汉族的民族精神宽宏博大,包容万物。以男人的一生作比方,如果说汉朝时候,正是男人从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强盛阶段的话,那唐朝就是四十五岁至五十五岁的平台阶段,身体尚未虚弱,而智慧却正是顶峰,正是民族精神的黄金时期。
而到了宋朝,大汉朝的民族精神,就开始彻底的走下坡路了。用刘常满家乡的话说,大宋朝的皇帝们,都他娘的是最没出息的“门里猴”,对内控制做得很好,对外却是屡战屡败,最后终于使北宋亡于敌手,将中华民族传统上的领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都送给了敌人。
到了最后,南宋小朝廷一边偏南一隅,一边却整理出了“理学”这个狗日的玩意,拿女人的贞操和生命说事,作为最后的一块遮羞布。
结果,走入暮年的大汉族精神,终于在宋人手里被败坏完毕。“崖山之后无中国”,因为全中国的土地,都被夷人所占,从此以后的数百年内,虽然经过明朝的恢复,但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在大明朝的时候,大汉族精神已经腐朽无比,大汉族自然也就光荣不再了。
而后清朝入关,又一次以蛮夷之人为中华之君,历史的车轮忽忽倒转,中华文明不进反退,终于彻底落后于世界,再次沦陷于八国联军、东洋倭奴之手。
但就在这整个过程之中,皇帝,一直都是中国的精神支柱,这一点却毫无疑问。南宋小皇帝被陆秀夫背着跳海时,军民十余万一起跳海自杀;就连末代清帝溥仪,被日本人弄到东北去成立伪满洲国时,依然有许多遗老遗少前去效忠。
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些人都是既可笑复可悲的,但在他们心里,他们所做的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象岳飞虽然手握重兵,却依然回到临安从容就死,用我们今天人的眼光看来,那叫愚忠,但岳飞的《满江红》里,倘若最后一句变成“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百姓乐!”那就纯粹是扯淡了。
关于忠君的这个思想由来,以刘常满浅薄的理解,除了教育之外,最大的原因,便是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巨大限制力。
政治书上,常常将历史时代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等,其实,在刘常满这个穿越者的眼里,那都是闲扯淡。
按刘常满的理解,历史时代应该分为“采集与狩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商业时代,信息时代”才对,以人们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来分类,就更能理解人们的思想。
在农业社会,也就是从夏商周三代开始,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逐渐的越来越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在农业社会,百姓们的所有东西,从名义上讲,都是属于皇帝的,甚至包括百姓们的身体和家人,都属于皇帝。
而百姓能够耕种田地,能够获得相对安宁的生活,则完全仰仗能有一个好皇帝来统治自己。用鲁迅的话说,中国的历史,唯有两种时候:一种是能够安心做奴隶的时候;另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候。
这话虽然有些刻薄吧,却也一针见血。
农业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自给自足。正因为自给自足,百姓们的生活中,才缺乏有效的协作和组织,因而在日常的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很难表现出巨大的力量。
正因为没有有效的渠道和保障表现自己的力量,所以处在最底层的百姓们,只能将自己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放在能获得一个好皇帝的身上了。
然而没有一个皇帝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在中国又有“为尊者讳”的“高尚”传统,所以中国的皇帝当然都是好皇帝——只要他不亡国,不把外敌放进国内来屠杀百姓,百姓们都会真诚的把他当成一个好皇帝来崇拜的。
正是在这种历史环境下,古代的人们,对于自己的皇帝,很多就有一种盲目的服从。而当他们发现自己真正得到了一个好皇帝,甚至是好的地方长官时,也都会衷心的祝福他,爱戴他,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对于“与民休息”的高皇帝,大汉国的百姓就已经很感激了。虽然他因为平藩,在国内打了许多场仗,但百姓们却从心底支持自己的刘姓天子。
等到大皇帝刘盈上台之后,根本不用官吏们宣传如今天子是如何仁迈三皇,德超五帝的,老百姓们都看在眼里。
刘常满还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正是叛逆时代。那个时候,也正是党内腐败初显,毛太祖和党都走下神坛的时候,刘常满正处在青春期,... -->>
大汉国皇太子的出生,终于让长安城里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有一个象大皇帝这样的好皇帝不容易,但他已经成亲数年,却迟迟无法诞下皇子,这确实令臣民们心焦万分。
习惯了“民主、自由、平等”口号,嗯,哪怕只是口号的现代人,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古代的人们,对皇帝会那样忠心耿耿,什么“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什么“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什么“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之类的玩意,在现代人看起来,既可笑可怜又复可悲可叹。
可穿越而来的刘常满,却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深的体验到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
大汉朝开国的时候,正是我中华民族——毋宁说是大汉族——的民族精神的青壮年时期,人们思想进取开放,敢于不择手段的为自己的理想打拚。不管这个理想是想称王称霸,还是想当个富家翁,甚至只是想多娶两房娇妻美妾。
相比起后世来说,唐朝时,我大汉族的民族精神宽宏博大,包容万物。以男人的一生作比方,如果说汉朝时候,正是男人从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强盛阶段的话,那唐朝就是四十五岁至五十五岁的平台阶段,身体尚未虚弱,而智慧却正是顶峰,正是民族精神的黄金时期。
而到了宋朝,大汉朝的民族精神,就开始彻底的走下坡路了。用刘常满家乡的话说,大宋朝的皇帝们,都他娘的是最没出息的“门里猴”,对内控制做得很好,对外却是屡战屡败,最后终于使北宋亡于敌手,将中华民族传统上的领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都送给了敌人。
到了最后,南宋小朝廷一边偏南一隅,一边却整理出了“理学”这个狗日的玩意,拿女人的贞操和生命说事,作为最后的一块遮羞布。
结果,走入暮年的大汉族精神,终于在宋人手里被败坏完毕。“崖山之后无中国”,因为全中国的土地,都被夷人所占,从此以后的数百年内,虽然经过明朝的恢复,但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在大明朝的时候,大汉族精神已经腐朽无比,大汉族自然也就光荣不再了。
而后清朝入关,又一次以蛮夷之人为中华之君,历史的车轮忽忽倒转,中华文明不进反退,终于彻底落后于世界,再次沦陷于八国联军、东洋倭奴之手。
但就在这整个过程之中,皇帝,一直都是中国的精神支柱,这一点却毫无疑问。南宋小皇帝被陆秀夫背着跳海时,军民十余万一起跳海自杀;就连末代清帝溥仪,被日本人弄到东北去成立伪满洲国时,依然有许多遗老遗少前去效忠。
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些人都是既可笑复可悲的,但在他们心里,他们所做的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象岳飞虽然手握重兵,却依然回到临安从容就死,用我们今天人的眼光看来,那叫愚忠,但岳飞的《满江红》里,倘若最后一句变成“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百姓乐!”那就纯粹是扯淡了。
关于忠君的这个思想由来,以刘常满浅薄的理解,除了教育之外,最大的原因,便是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巨大限制力。
政治书上,常常将历史时代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等,其实,在刘常满这个穿越者的眼里,那都是闲扯淡。
按刘常满的理解,历史时代应该分为“采集与狩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商业时代,信息时代”才对,以人们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来分类,就更能理解人们的思想。
在农业社会,也就是从夏商周三代开始,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逐渐的越来越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在农业社会,百姓们的所有东西,从名义上讲,都是属于皇帝的,甚至包括百姓们的身体和家人,都属于皇帝。
而百姓能够耕种田地,能够获得相对安宁的生活,则完全仰仗能有一个好皇帝来统治自己。用鲁迅的话说,中国的历史,唯有两种时候:一种是能够安心做奴隶的时候;另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候。
这话虽然有些刻薄吧,却也一针见血。
农业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自给自足。正因为自给自足,百姓们的生活中,才缺乏有效的协作和组织,因而在日常的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很难表现出巨大的力量。
正因为没有有效的渠道和保障表现自己的力量,所以处在最底层的百姓们,只能将自己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放在能获得一个好皇帝的身上了。
然而没有一个皇帝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在中国又有“为尊者讳”的“高尚”传统,所以中国的皇帝当然都是好皇帝——只要他不亡国,不把外敌放进国内来屠杀百姓,百姓们都会真诚的把他当成一个好皇帝来崇拜的。
正是在这种历史环境下,古代的人们,对于自己的皇帝,很多就有一种盲目的服从。而当他们发现自己真正得到了一个好皇帝,甚至是好的地方长官时,也都会衷心的祝福他,爱戴他,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对于“与民休息”的高皇帝,大汉国的百姓就已经很感激了。虽然他因为平藩,在国内打了许多场仗,但百姓们却从心底支持自己的刘姓天子。
等到大皇帝刘盈上台之后,根本不用官吏们宣传如今天子是如何仁迈三皇,德超五帝的,老百姓们都看在眼里。
刘常满还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正是叛逆时代。那个时候,也正是党内腐败初显,毛太祖和党都走下神坛的时候,刘常满正处在青春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