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34.net,顽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白贻清最终没有拿走刘承宗要给他的运气。
他告诉刘承宗,甘州不是他的零丁洋,却像站在惶恐滩一样惶恐,希望刘承宗准他在甘州出家当个道士。
刘承宗心说白老爷这人还挺雅致,这是效法文天祥故事。
当年南宋灭亡,文天祥被张弘范所俘,张弘范让他劝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自己保护不了自己的父母,还要劝说别人背叛自己的父母,这可能吗?
张弘范一定要他写劝降信,文天祥就给张弘范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后来文天祥被押解燕京,绝食八日未死,王积翁告诉忽必烈,南宋所有大臣都不如文天祥,忽必烈就让他去劝说文天祥投降。
文天祥拒绝出仕,他说我的国家已经灭亡,本分是一死而已;假如皇帝宽容,让我以道士的身份回归故乡,往后以方外之人的身份做个顾问,那也可以;假如立刻委任官职,不仅与其他亡国的士大夫们不能相容,还把自己平生志向与事业全部抛弃,我若是这样的人,重用我又有什么意义?
忽必烈寻思是个道理,但当时更早降元的大臣留梦炎觉得不对,妈了个巴子的你清高,说这样的话把我们这些主动降元还劝降旧臣的人置于何地,还当道士,去死吧!
留梦炎跟忽必烈说,你把文天祥放了,他回家就号召江南起事,到时候我们这些人怎么办?
文天祥最后就被杀了。
都是读过书的人,刘承宗一听白贻清的话,就明白他的意思,我可以投降,但我心里的坎儿还没过去,仕官暂时还不是我的心意,非要逼我仕官,那我只有一死了之;如果准许当道士,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我做个顾问也不是不可以。
刘狮子就觉得这人很聪明,就这么一句话,以文天祥为例子,就把好坏话都说了。
我要是不能容你当道士,岂不是气量还不如忽必烈那样的异族统治者?那你就当道士去吧。
甘州城内寺庙很多,率先进入城内的将领是张天琳,张天琳这人当兵以前几个兄弟都在寺庙做佃户,平生最恨僧人,所以从前在陕北是见到一座佛寺、就纵兵拆毁焚烧一座佛寺,所过之处任何寺庙都别想留下。
唯独翻越祁连山,在山北抢夺五部黄番首领塔合智克的兵甲战马,因为塔合智克是王自用的朋友,对元帅府也没有歹意,张天琳心里十分过意不去,这才做下约定,战事结束,一定给塔合智克一个说法。
他要报答人家,万万没想到,塔合智克可不希望跟他这样的人再有什么来往,就说我是信佛的,你要报答,将来张将军封候拜将,就为我座寺庙。
张天琳寻思大丈夫不可改志,你让我修庙那是万万不能,我撑死以后不拆庙了,我看见的每座庙存留于世,都算你的功德。
张天琳这个人诚实守信,答应了塔合智克不再拆庙,他就真不拆了,但一码归一码,庙可以留,寺庙的地产、香火全部没收。
僧人说将军,地产香火统统没收,这就养不起僧人了。
张天琳鼓掌大悦,养不起正好,三条路摆在你们面前,要么充军、要么还俗、要么滚蛋。
刘承宗这人也没有礼佛或拜道观的习惯,进城后一直在巡抚衙门、城墙、街道之间晃荡,也没去过寺庙。
明白了白贻清的意思,他就跟张天琳说,白老爷想出家当道士,找个道观给他们一家放进去,张天琳说道观没有,寺庙行不行?甘州城空着不少寺庙呢。
刘承宗一听也很高兴,你拆庙小能手儿过天星眼皮子底下还能留下寺庙呢?他顺势就劝说道,不拆庙好,这些东西都是先民在建筑工艺上的智慧,可以留给后人的名胜古迹,既然你不拆了,以后就不要拆了。
他当即拍板道:“好,那就找个庙把白老爷放进去,回头修个真武大帝的塑像。”
白贻清一家六口就被放到大佛寺里去了,甘州的大佛寺是西夏崇宗永安元年修建的佛寺,规模非常大。
若正常年景,城内夜里也不至于太安静,但如今元帅军初下甘州,事情还未理清,正在执行宵禁,张天琳又把僧人都撵走了,那深远高墙,还种了不少树,甘州这个地方风又很大,一到夜里沙沙直响,鬼影重重阴森恐怖。
吓得白贻清成宿不敢睡觉,每夜都在寺庙厢房里点着没被兵搜走的小蜡烛和油灯,蜡烛两三根、油灯八九盏,把屋里照得灯火通明,内心懊悔不已,枯坐等待天明。
白贻清心说,早知道你要给我扔到连根毛都没有的大佛寺,我就不拿文天祥吹牛了,直接要个二进院子在城里住着多好啊,在这鬼地方回头再把我吓得英年早逝咯。
其实对白贻清来说,出家不出家只是个借口,并不重要。
人家文天祥回乡出家,愿意做点事,可以号召江南重新起事;不愿再折腾,也能归隐道观不问世事,反正南宋已经灭亡了。
如今大明还没亡,白贻清不敢回乡,别说回乡了,他都不敢再踏进大明土地。
这么长时间他也想明白了,最开始想逃离甘州,是因为害怕元帅府甚于朝廷,毕竟元帅府是流寇、叛军,再加上海贼北虏的属性,糅合而成的政权,谁知道对故明官员会如何对待?
如今见了刘承宗,大概也明白他的志向,可以说刘承宗给他带来的印象非常复杂,表面上这是个打心底里信奉兵强马壮者当为天子的霸道军头,但又不是一个盲目迷信武力的莽人独夫。
归根结底,白贻清认为刘承宗的外在表现是武夫那套,但内在逻辑却是士大夫那套东西。
他不是在用我兵强马壮理应做天子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否则不需要约束自己,而且在言语里,他对现在的大明充满不屑,却在说起朱元章时言必称太祖皇帝。
白贻清通过和刘承宗的接触,认为这个人的观念是天下有变九州幅裂,神器所归必在有德,我有德,所以才兵强马壮。
而刘承宗认为什么是德?
 ... -->>
白贻清最终没有拿走刘承宗要给他的运气。
他告诉刘承宗,甘州不是他的零丁洋,却像站在惶恐滩一样惶恐,希望刘承宗准他在甘州出家当个道士。
刘承宗心说白老爷这人还挺雅致,这是效法文天祥故事。
当年南宋灭亡,文天祥被张弘范所俘,张弘范让他劝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自己保护不了自己的父母,还要劝说别人背叛自己的父母,这可能吗?
张弘范一定要他写劝降信,文天祥就给张弘范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后来文天祥被押解燕京,绝食八日未死,王积翁告诉忽必烈,南宋所有大臣都不如文天祥,忽必烈就让他去劝说文天祥投降。
文天祥拒绝出仕,他说我的国家已经灭亡,本分是一死而已;假如皇帝宽容,让我以道士的身份回归故乡,往后以方外之人的身份做个顾问,那也可以;假如立刻委任官职,不仅与其他亡国的士大夫们不能相容,还把自己平生志向与事业全部抛弃,我若是这样的人,重用我又有什么意义?
忽必烈寻思是个道理,但当时更早降元的大臣留梦炎觉得不对,妈了个巴子的你清高,说这样的话把我们这些主动降元还劝降旧臣的人置于何地,还当道士,去死吧!
留梦炎跟忽必烈说,你把文天祥放了,他回家就号召江南起事,到时候我们这些人怎么办?
文天祥最后就被杀了。
都是读过书的人,刘承宗一听白贻清的话,就明白他的意思,我可以投降,但我心里的坎儿还没过去,仕官暂时还不是我的心意,非要逼我仕官,那我只有一死了之;如果准许当道士,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我做个顾问也不是不可以。
刘狮子就觉得这人很聪明,就这么一句话,以文天祥为例子,就把好坏话都说了。
我要是不能容你当道士,岂不是气量还不如忽必烈那样的异族统治者?那你就当道士去吧。
甘州城内寺庙很多,率先进入城内的将领是张天琳,张天琳这人当兵以前几个兄弟都在寺庙做佃户,平生最恨僧人,所以从前在陕北是见到一座佛寺、就纵兵拆毁焚烧一座佛寺,所过之处任何寺庙都别想留下。
唯独翻越祁连山,在山北抢夺五部黄番首领塔合智克的兵甲战马,因为塔合智克是王自用的朋友,对元帅府也没有歹意,张天琳心里十分过意不去,这才做下约定,战事结束,一定给塔合智克一个说法。
他要报答人家,万万没想到,塔合智克可不希望跟他这样的人再有什么来往,就说我是信佛的,你要报答,将来张将军封候拜将,就为我座寺庙。
张天琳寻思大丈夫不可改志,你让我修庙那是万万不能,我撑死以后不拆庙了,我看见的每座庙存留于世,都算你的功德。
张天琳这个人诚实守信,答应了塔合智克不再拆庙,他就真不拆了,但一码归一码,庙可以留,寺庙的地产、香火全部没收。
僧人说将军,地产香火统统没收,这就养不起僧人了。
张天琳鼓掌大悦,养不起正好,三条路摆在你们面前,要么充军、要么还俗、要么滚蛋。
刘承宗这人也没有礼佛或拜道观的习惯,进城后一直在巡抚衙门、城墙、街道之间晃荡,也没去过寺庙。
明白了白贻清的意思,他就跟张天琳说,白老爷想出家当道士,找个道观给他们一家放进去,张天琳说道观没有,寺庙行不行?甘州城空着不少寺庙呢。
刘承宗一听也很高兴,你拆庙小能手儿过天星眼皮子底下还能留下寺庙呢?他顺势就劝说道,不拆庙好,这些东西都是先民在建筑工艺上的智慧,可以留给后人的名胜古迹,既然你不拆了,以后就不要拆了。
他当即拍板道:“好,那就找个庙把白老爷放进去,回头修个真武大帝的塑像。”
白贻清一家六口就被放到大佛寺里去了,甘州的大佛寺是西夏崇宗永安元年修建的佛寺,规模非常大。
若正常年景,城内夜里也不至于太安静,但如今元帅军初下甘州,事情还未理清,正在执行宵禁,张天琳又把僧人都撵走了,那深远高墙,还种了不少树,甘州这个地方风又很大,一到夜里沙沙直响,鬼影重重阴森恐怖。
吓得白贻清成宿不敢睡觉,每夜都在寺庙厢房里点着没被兵搜走的小蜡烛和油灯,蜡烛两三根、油灯八九盏,把屋里照得灯火通明,内心懊悔不已,枯坐等待天明。
白贻清心说,早知道你要给我扔到连根毛都没有的大佛寺,我就不拿文天祥吹牛了,直接要个二进院子在城里住着多好啊,在这鬼地方回头再把我吓得英年早逝咯。
其实对白贻清来说,出家不出家只是个借口,并不重要。
人家文天祥回乡出家,愿意做点事,可以号召江南重新起事;不愿再折腾,也能归隐道观不问世事,反正南宋已经灭亡了。
如今大明还没亡,白贻清不敢回乡,别说回乡了,他都不敢再踏进大明土地。
这么长时间他也想明白了,最开始想逃离甘州,是因为害怕元帅府甚于朝廷,毕竟元帅府是流寇、叛军,再加上海贼北虏的属性,糅合而成的政权,谁知道对故明官员会如何对待?
如今见了刘承宗,大概也明白他的志向,可以说刘承宗给他带来的印象非常复杂,表面上这是个打心底里信奉兵强马壮者当为天子的霸道军头,但又不是一个盲目迷信武力的莽人独夫。
归根结底,白贻清认为刘承宗的外在表现是武夫那套,但内在逻辑却是士大夫那套东西。
他不是在用我兵强马壮理应做天子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否则不需要约束自己,而且在言语里,他对现在的大明充满不屑,却在说起朱元章时言必称太祖皇帝。
白贻清通过和刘承宗的接触,认为这个人的观念是天下有变九州幅裂,神器所归必在有德,我有德,所以才兵强马壮。
而刘承宗认为什么是德?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