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十六日。

    礼部。

    前几日,已经专门清理出了一个场所,殿试之日,钦定的读卷官便入住了这里,殿试一结束,考生们的试卷被飞快送了过来,当夜,读卷官们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不过,这个时候还只是粗略地审阅一下考生们的卷宗,看有没有污渍,笔误之类的,正式审卷还是要待第二日大家已经充分休息一晚之后。

    第二日,他们要从两百多份试卷中找出出类拔萃的几份来,确定为一甲之选,然后,送给内阁大臣批阅,由内阁大臣从中确定一甲的人选,决定其名次,待第二日,将一甲人选的对策送抵文华殿交由皇帝批阅,由皇帝亲自决定状元,榜眼,探花等名次。

    至于剩下的那些卷纸,则由读卷官评阅,上者为一等,下者为末等。

    这时,读卷官的评阅就比较粗疏了,两百多份卷子,要在两三日内,由区区几人评出高下,难免有遗漏和谬错之举。

    这一日,休息了一晚的九个分别来自礼部,吏部,翰林院,国子监祭酒的读卷官齐聚一堂,他们将两百多份已经糊名的卷宗平分成九份,然后各自审阅起来。

    他们先把自己看好的卷宗选出,然后,依次交由他人审阅,最后,将这些卷宗摆放在一起,九个人再共同查阅,从中挑出几份一甲之选。

    不晓得名字,这样读卷官们也就没有了舞弊的可能,在形式上似乎是如此。

    实际呢?

    这其中还是免不了有徇私舞弊之举。

    基本上,这能够进入殿试环节的众考生,像杨澜这样出身清贫的士子只是极少数,大部分士子都是家学渊源之辈,他们的父辈多为官宦,甚至,有的祖祖辈辈都是,可以追溯到洪武年间。

    自然,也免不了有许多士子和这些读卷官扯得上关系。有的是他们的子侄,比如,方文就是方从哲的侄子;有的是他们的世侄,袁崇焕便算得上是礼部左侍郎夏新权的世侄;有的是他们的学生,有着这样关系的人更是枚不胜举了!

    总之,虽然瞧不见卷宗上的名字,但是,他们对于和自己有关的那些士子的笔迹却极其熟悉,有的,甚至对他们的文风也了如指掌,在这种情况,当看见类似的卷宗时,就难保某些人不徇了私情。

    正德戊辰科(1508年)),吕木冉被擢为状元,是沾了同乡刘瑾的光,内阁有意逢迎刘瑾,特擢用陕西人为首冠。

    万历甲戌(1574年))廷试,首辅张居正之子张嗣修亦在应试之列,张居正回避不阅卷,次辅张蒲州(四维))拟定序次,将张嗣修拟为二甲首。

    在中极殿为皇帝读卷时,张居正通过大太监冯保,将张嗣修未读卷放在宋宗尧、陆可教的卷子上,陈于御几,结果沈懋学得首,张嗣修得次,而陆可教、宋宗尧被抑至二甲。

    这些例子足以证明,这殿试中阅卷以及分等因为人情和权势的关系,暗箱操作大有市场,当然,这其中也有秉公办事之辈,并不全是这般下作。

    成化丙戌(1406年) 榜,大学士李贤为读卷官,其婿程敏政的廷试卷格外整洁,书法极为突出,考官们多建议拟为第一,李贤却说论文不论书,结果擢罗伦为第一。

    那么,在这一科中,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为了权衡其中的厉害关系,这次读卷官人选的出炉甚是艰难,齐党,楚党,浙党,东林党等党派的官员为了本党的利益,互相攻击,务必要保证自家党派的官员在读卷官中占有优势,以此来提拔本党或是亲近本党的士子。

    各派党人吵得不可开交,快到殿试了还是没有能确定最终人选,最后,首辅方从哲拍板了。

    读卷官的人选基本上都是从那些党派的温和派中挑选,这些温和派虽然也算是党人,但是和其他党派的官员也有交情,都算得上是八面玲珑之辈,在党争上也很少冲锋在前,故而,这份名单出炉,算是勉强通过了。

    夏新权便是其中的一名读卷官,这次的读卷官,出身礼部的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人,那人乃是东林干将,说起来,在这些考官中,属于东林党的也只有他们两人。

    “啪!”

    夏新权听得一声巨响,他抬头望去,只见一旁的某位来自户部的读卷官正拍案而起,满脸怒色。

    “狂妄!”

    那官员大声吼道,众人纷纷侧目,放下了手中的工作。

    “各位同僚,你们来看看这份卷纸,此人乃真真正正的狂生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若非殿试没有落榜之举,我必定要让此子狼狈返乡!”

    “玉大人息怒!让我等瞧瞧,这策论有何不妥之处!”

    于是,那份卷纸便在众人手中传阅,看过的人基本上都如那个玉大人般难掩心中愤怒,皆呼狂生,皆喊该杀!

    夏新权是最后一人接过那份试卷的,瞧见试卷上的字迹后,他心往下一沉,眨了眨眼睛,收敛心神,从头到尾看了下去。

    先前的那些策论,立论皆平平无奇,谈到经义,简明扼要,谈到圣上,必呼英明,谈到对策,则含糊其辞,虽然言词瑰丽,文采不凡,然而,通篇都没有说出什么实在的见解,就算有什么看法,也是人云亦云,毫无自己的特色。

    这一份试卷则恰恰相反。

    文采算不得了得,字句更是毫不出奇,没有波涛汹涌般的排比,也没有高低起伏的叠嶂,有的只是平淡到了极点的文字,以及一项一项的阐述,有关于怎样解决大明帝国财政匮乏的各种方法的阐述。

    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收税,广开税源,无税不收。

    最初瞧见这文,夏新权也甚为愤怒,以为自己老眼昏花,看错了人,这文章毫无风骨可言,完全是赤裸裸的拍圣上的马屁。

    谁都知道圣上喜欢收税,喜欢与民争利,这家伙便从经义出发,盛赞圣上的收税之举,认为这是千古明君的作为,而且,还在策论中大言不惭地表达了对圣上的不满,认为圣上只派内侍出宫收取矿税,此举甚是不妥,不仅矿税,就连那些商税也要大大的收起来,贩卖之辈需要收税,开办工厂之辈亦须收税,总而言之,此策论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股赤裸裸的铜臭味来。

    在策论中,那名士子论述了收税的正当性。

    他在文章中指出,大明朝的赋税来自于农税,然而,因为藩王勋贵,官僚士绅集团的扩大,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真正承担帝国赋税的自由民越来越少,他们的田地同样越来越少,于是,每一年的国家收入都在逐步下降,加上灾荒不断,国家又要大力赈灾,支出颇多,这就像做生意一样,进的钱少,出的钱多,自然要亏本了!

    这个问题,还怎么解决呢?

    官僚士绅乃是帝国的统治基石,自然是不能随便乱动的,如此,唯有扩大税源方是长久之计,他也拿做生意来打比方,若是生意人的进账多了,能够达到收支平衡,或是略有盈余,这便是一门好生意了。

    在他看来,如今,北方灾荒不断,但是,江南之地却依旧富庶异常,江南的土地大多掌握在当地的士绅手中,因为土地不够,所以无法继续兼并,于是,这些士绅大多开办了工厂,店铺,以此来继续捞钱,然而,现在的朝廷却没有什么正式的商税,无法从法理上来收税,所以,他恳请圣上,希望能让内阁立法,公告天下,正式收取商税。

    策论写到这里,已经非常过分了,然而,更过分的还在后面。

    这个士子隐隐提到了海禁,说是海禁禁得了平民,却禁不得士绅,于是,沿海走私成风,如此,倒不如开放海禁,专门设立几个市舶司,由他们来负责征收赋税,这样一来,又是一大笔收入。

    以上这些策论虽然让户部的那位官员感到震惊和愤怒,然而,这还不是最让他愤怒的地方。

    在策论的后面,那位士子建议万历皇帝,以内侍,锦衣卫,再加上官员为基础,组建一个专门负责收税的部门,由圣上亲自监管,这个部门独立对圣上负责,就连内阁也无权插上一脚,之所以如此,是为了三方监督,尽量避免贪腐的行为。

    这段话一出,夏新权基本可以断定这份策论没有出头之日了。

    那个部门若是真的建立,不仅户部被排斥在外,就连内阁也无权监管,如此,又怎能得到在座诸公的认可呢?

    就算那人说得有理,就算他的办法可以缓解帝国财政的困难,就算这个专门部门可以建立,但是,这部门也必须由官僚集团控制,让那些内侍和锦衣卫加入其中,对文官们来说,这是赤裸裸的侮辱啊!

    殊为不智!

    殊为不智啊!

    夏新权忍不住摇了摇头,他认得这笔迹,这笔迹的主人曾经做过几份文章给他看,他认为对方是难得的少年老成之辈,不想,竟然激进如斯!

    看走眼了啊!

    要想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这策论提出的建议或许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