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完蛋!陛下这是要白嫖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情与关怀。当他的视线落在杨白溪的号舍前时,只见杨白溪脸色苍白如纸,眉眼之间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急需如厕的尴尬窘态。杨白溪忍无可忍之下,向林小风投来求助的目光。林小风见状,毫不犹豫地亲自陪同杨白溪前往茅厕,并借此机会再次提及那个让人心头一紧的“屎戳”旧俗。杨白溪对林小风的理解和体贴感激涕零,同时也道出了诸多学子在这庄严肃穆的考场之上,不得不做出违背人之常情的无奈之举。
林小风独自立于茅厕之外,目睹熙攘的考生们进进出出,心头五味杂陈,反复琢磨如何能革除这压抑人性、束缚学子的陈规陋习。终于,他心底萌生一股坚定的决心,誓要为这些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做些什么。于是,他逐一拜访各监考官,凭借机智找寻托词,一一借来那些象征严苛教条的“屎戳”,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它们尽数投入茅厕之中,以此宣告这一不合理规则的终结。此举不仅消除了萦绕在考生心头的忧虑,使他们能够全心投入到考试本身,更显现出林小风身为公职人员,对莘莘学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庇护之情。此事迅速在考场内外传为佳话,犹如一道暖阳穿透了笼罩科举世界的阴霾,给这个看似冷酷无情的制度带来了一丝人性的温暖与光明。
林小风深知,仅靠收缴“屎戳”这一举措并不能根除科举考试中那些严苛且冷酷的规矩。于是,在夕阳斜照的余晖下,他再次踏入公房,执笔疾书一封长信。陈曙光见其再度归来,虽未多言询问,却始终用目光紧紧跟随着他的动作。片刻之后,书信已然完成,林小风特地安排监考官将这封信亲自转交给北廊日报的项协宏,并嘱咐备上丰盛佳肴以犒劳所有参与监考的官员。监考官接过了那沉甸甸的信函与银票,脸上掠过一丝迟疑之色,对此,林小风洞悉于心,又增补了一些银票,并温和地安慰他不必有任何忧虑。 待监考官离去,天边最后一抹霞光也逐渐消逝,考场内灯火通明,考生们仍聚精会神地在试卷上挥毫泼墨。林小风稍作休整,重新回到考场之中,巡视着每一个号舍内的学子。黄昏时分,按照惯例,每位考生都会领取三支蜡烛,直至三支蜡烛燃尽,方意味着一天的考试落下帷幕。此刻,陆续有其他考官前来询问“屎戳”的去向,林小风面带从容微笑,逐一应对,直至四位考官同时出现,追问戳印何在。林小风微笑着答道:“不慎遗忘在了公房之内,幸而有人临时找来替代。”尽管诸位考官心中仍有疑惑,但考虑到今日已接近尾声,便暂且按下不表。
夜幕低垂,考试终告一段落,林小风重归寂静的公房,考官们再次追问戳印之事,他则借故推诿明日定会取回,并提及已经准备了丰富的酒宴款待大家。听闻此言,考官们心中的不满稍有缓解,但不忘提醒为保证夜间阅卷的质量,不得饮酒。不久,一道道精致菜肴如画卷般铺陈开来,面对陈曙光对这场奢华晚宴的不解,林小风巧妙引用脍炙人口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此解释这是为了让辛劳了一整天的众人能在艰苦之余品味生活,享受一顿精心烹饪的美馔。此言一出,满堂顿时掌声雷动,热烈的喝彩声中充满了对这份深邃人文关怀的感动。陈曙光也被深深打动,遂与众考官一同落座,共同品尝这场别具意义的特别晚宴。
陈曙光的话语方落,犹如暮鼓晨钟,给在座的众考官带来了一丝宽慰。三年一度的乡试盛典虽在京城贡院举行,但参与监考的官员中不乏远道而来的外任地方要员,此刻齐聚一堂,不仅有利于严密防范科场舞弊行为,更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加强了沟通交流。这些长期在外任职的官员鲜有经历如此冗长而艰辛的监考历程,面对满桌珍馐美馔,不由得感到一种久违的释然与慰藉。
席间,笑声不断,追忆起历届科举中的种种逸事趣闻。林小风并未急于大快朵颐,而是面带和煦微笑,在席位间穿梭自如,如同一位亲民的好客主人,周到地为每位官员斟酒布菜,那亲切随和的姿态让人倍感舒适自在。尽管众考官均明了公务重于泰山,对饮酒一事严词拒绝,却无法抗拒佳肴的诱惑,尽情品尝。林小风见状,并不强劝,转而以一双筷子代替了酒杯的角色,频繁地为大家分餐添食,顷刻之间,宴席气氛愈发温馨和谐,众人对林小风的好感如春风化雨般悄然滋生,特别是那些来自基层的地方官员更是受宠若惊,尽管他们也曾听闻林小风行事张扬霸道的传闻。
陈曙光独坐一隅,目光犀利且狐疑,仔细观察着林小风的一举一动,揣测他每一步背后可能隐藏的深意。林小风则全然不顾他人目光,大口畅饮,豪迈吃肉,仿佛刻意吸引全场注意。陈曙光适时提醒他勿沉溺宴乐,以免耽误正事,然而林小风哈哈一笑,声称自己海量无惧,此番特意准备美食盛宴,实则是投其所好,迎合陈曙光平素对饮食的讲究。闻此言,陈曙光心中的疑惑更深一层,直言“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警示林小风科举关乎国之根本,不容丝毫轻忽。
林小风对此不以为意,轻松笑对,称自己尊老敬贤,断不敢在科举这等国家大事上胡作非为,甚至还亲昵地以“三舅”之称唤陈曙光,试图以此消解微妙的紧张氛围。陈曙光愠怒未减,内心充满怀疑,追问何人背后对他妄加议论。林小风却凭借一句机智诙谐的话转移了话题,巧妙避开了质疑的锋芒。
正当此时,邻座的一位府推官佘文清向林小风抛来橄榄枝,夸赞他在京中有“残词圣手”的美誉,对其脱口而出的诗句赞不绝口,进而恳请林小风传授诗词之道。佘文清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悯农》诗篇,再次引燃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与喝彩。
林小风听闻佘文清如此赞誉,心头涌起一阵惶恐不安,因为他深知自己抄袭诗句的秘密终难长久隐瞒,如今佘文清的盛赞反而令他尴尬至极。在周围人的期待与兴奋之中,连陈曙光也饶有兴趣地将注意力转向了这边。面对佘文清诚挚的请教,林小风一时语塞,窘迫万分。短暂的沉默后,林小风硬是挤出镇定自若的表情,轻轻拍了拍佘文清的肩膀,示意他重新坐下,准备接受一场关于诗词内涵的深度探讨。这场突如其来的诗词对话,成为了夜幕下宴会的一抹独特亮色,也为林小风的命运埋下了未知的伏笔。
佘文清的内心,犹如平静湖面被轻投一颗石子,荡起了微妙而深邃的涟漪。当那林小风以“文清”二字亲昵地呼唤他时,他并未过多揣摩这称呼背后可能潜藏的深意,只是顺其自然地在席间落座。林小风,这位被外界赞誉为“残词圣手”的才子,却在满堂宾客面前,以一种坦诚无伪的态度推辞了这份他人眼中的至高荣誉,直言自己并无对诗词雅致的嗜好,此言甫出,全场瞬间陷入愕然的寂静,各人心中各自盘算着,这个男人是否过于谦逊,抑或是隐藏了更深的智慧。
然而,每当话题流转至他的成名之作《雨霖铃》之际,人群的情绪便如湖水般波动起来,满怀期待与由衷的赞美。他们热切期盼林小风能就诗论展开一番分享,仿佛是在等待一场精神盛宴。而林小风也确实不负众望,他借悯农诗意象生动地阐述作诗之道——如同在生活中捕捉那些细微的美好,积攒素材,静待灵感如同滚油炸制豆角与麻团般,在某一瞬爆发出来,方能使平凡的生活琐碎升华为诗意的佳肴。他再以巧妙的比喻道出诗才的喷涌:就像冷面团遇热后的急剧膨胀,只有在灵感闪现的一刹那,平日里积淀的智慧才会如云雾翻腾般升华。
佘文清沉浸在这番诗论之中,心神向往更深层次的探讨,于是他诚挚恳请林小风即兴赋诗一首。然而,林小风却以灵感难以即时捕捉为由,婉转拒绝了这一要求,随口吟咏出那句流传千古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竟意外收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与喝彩,这其中陈曙光更是赞不绝口,眼中闪烁着钦佩的光芒。尽管林小风对此略显尴尬,但他亦借此机会坐下,举杯饮酒,试图以此化解心中的困顿与无奈。
此时此刻,宴席的气氛再度攀升至高潮,就在人们几乎要忘记刚才的话题之时,忽有一人提及林小风向诸位考官逐一借取印章之事,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了考官们窃窃私语和纷纷议论。直至此时,大家才惊觉,原来林小风手中已经握有了所有考官的大樱陈曙光的脸色瞬间变得严峻,厉声质问林小风此举背后的真正意图。面对这样的质疑,林小风则故作懵懂无知状,淡然回应,声称不知何为所谓的印章,这让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愕然,同时也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他深深的好奇与探究之心。
林小风举杯对月,眼中倒映出宴席间的众生百态,诸人面色各异,有的皱眉疑惑、有的愤懑不平、有的淡然却又充满好奇。尽管各自心绪翻涌,但碍于共聚一堂且主考官陈曙光威严在座,众人皆压抑着内心的不满,未敢发作。陈曙光目光如炬,游走于各人脸庞之间,那午间林小风戏谑提及的“屎戳”之事此刻犹如一幅画面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他心中瞬间有了计较。见林小风竟然悄无声息地将所有印章收为己有,陈曙光脸色陡变,怒不可遏,扬声喝道:“休得装疯卖傻,速速归还印章,否则我必上报朝廷,严惩此事绝不宽贷1
面对陈曙光的严厉责难,林小风故作恍然状,眼神闪烁中带有一丝狡黠,他辩解道此举实为助人为乐之举,考场之上人数有限,印章数量多寡并无实际作用,一人一枚足矣,因此才代新来的同僚分担琐事。佘文清闻此言,愕然之余无以回应,内心波澜起伏。
陈曙光听罢冷笑连连,正欲亲自搜寻印章,却被林小风从容制止。林小风直言揭露他人之短乃卑劣行为,并提议如有异议,不妨来一场公正对决,鉴于自己正值壮年,体魄强健,愿意让对方先出手三拳以示公平。此言甫出,全场哗然,无人预料到林小风竟有如此傲骨凌云的一面。陈曙光更是被激起了满腔怒火,气血上涌,欲上前教训林小风,却遭到其他考官们的力阻。此时,人群中突然有人爆出惊人内幕——原来林小风是陈曙光的外甥,这消息如同烈火遇上了油,使得陈曙光气急攻心,最终昏厥过去。
考官们顿时乱作一团,郎中闻讯迅速赶来,忙将昏迷不醒的陈曙光抬离了现常林小风站在尴尬与无奈交织的风暴中心,原本计划先展示霸道姿态再晓以情理,却不料陈曙光会因情绪激动而晕厥。此刻,群情激愤,考官们纷纷指责林小风借走印章的真实目的以及其搅乱考场秩序的行为。林小风硬挤出一丝苦笑,试图解释陈曙光旧疾缠身,易发晕厥症状,并恳请众人对其亲属关系保密。
一位神色严峻的考官厉声质问林小风如何胆敢顶撞上官、扰乱考场秩序,并坚持要求他明确交代印章的具体去向。待陈曙光被妥善安置于寝室之后,林小风挺直腰板,提高嗓音坦诚已将多余的印章悉数丢弃,并保证会赔偿由此带来的任何损失。他直言印章的存在纯属多余,若真有人意图舞弊,在阅卷之时自有其它途径加以甄别。然而,他的这一番剖白非但没有平息众人的愤怒,反而更激起一片强烈的谴责之声,人们痛斥他胆大包天,行事放肆,不知敬畏。
林小风的嘴角微微挑起一抹哂笑,那笑意如同一把锐利的刀刃,切割开世事的表象,直抵其内核。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毫不掩饰地揭示了考场舞弊之事被轻率地以出恭这般微不足道的理由定性,直言这是对公正天大的亵渎。此言甫一出口,就像一块顽石投入了静谧的湖心,激起一圈圈涟漪。众考官闻听之后,面面相觑,犹如初夏时节的蝉鸣般,议论之声此起彼伏,嘈杂而紊乱,充斥着整个空间。
林小风面对这番喧嚣与纷乱,并未退缩,反而挺身而立,眉宇间凝聚的凛然正气犹如破晓时分的阳光,驱散阴霾。他高声质问在座每一位考官,科举制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如一声惊雷,震动全常
人群中,佘文清在点名之下沉思须臾,然后铿锵有力地吐出了两个字,那声音重如千钧,仿佛能够压垮一切不公——“公平”。然而,林小风并未满足于这一答案,他继续深入挖掘,借由家境贫富差距对考试产生的深远影响为引子,生动描绘了北廊报社记者携带鲍鱼赴试的例子,以此力证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对于那些身处劣势的一方进行合理扶持是多么必要且迫切。
尽管四周考官们或投来揶揄、或充满质疑的目光,但林小风却表现得异常平静,仿佛任何风雨都无法在他的内心掀起波澜。他接着叙述了一个来自偏远山村青年科比的故事,科比历经生活的艰辛磨砺和求学路上的困苦坎坷,终于站在了京城乡试的大门前。然而,一场因误解与无情戳记引发的悲剧,让科比多年的辛勤付出化为乌有,令人痛心疾首。林小风借助科比的遭遇,犀利地揭露了现行科举制度下的诸多不平之处,并坚决主张,在监考已经极其严密的情况下,不应再轻易因为一个戳记就断送掉考生一生的希望和前程。
话音未落之际,林小风怒不可遏,从怀中猛地掏出那只私留的戳记,用力掷向地面。只听得“砰”地一声脆响,戳记瞬间破碎成无数碎片,散落在冰冷坚硬的地砖上,仿佛象征着他坚决捍卫公正的决心和誓言,决不允许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目睹这一切,考官们无不瞠目结舌,纷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与反省之中,原本嘈杂的考场瞬时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寂。
最后,林小风留下了一段震撼人心的话语,然后转身离去。他掩面的动作中蕴含着对公正理想的执着坚守,也流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深深无奈与悲凉,那背影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格外坚韧而孤独,却也充满了力量。
在世间繁华与苍凉并存的角落,那些看似粗犷实则淳朴仗义的屠狗者们,他们的侠肝义胆往往源于骨子里那份来自泥土的本真和未被世俗污染的善良。他们因情感的炽热而行动果决,直截了当,不拘泥于繁文缛节。相比之下,读书人并非皆为冷漠无情之流,他们大多生活在温饱无虞、诗书满室的环境中,见识广博,深思熟虑,每一举动都牵扯着对长远影响的权衡,因此,在行为举止上与屠狗者形成鲜明对照。
贡院之内,那些身居高位的考官们,尽管心怀林小风所揭示的考生困苦,但面对积淀千年的科举旧制,仿佛每个人肩头都压着一块无法轻易撼动的磐石。深知一旦触动根基深厚的制度,就可能引发一连串难以预测的动荡与风险,无人愿做那破冰前行的第一人。夜色降临,林小风离去之后,十数位考官按捺不住内心的挣扎,上门索要戳子;而其余的人则选择避而不谈,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各自归寝,等待次日未知的变局。
···································································
次日清晨,晨光熹微中,林小风门前竟聚集了十几名考官,他们面露尴尬,话语间充满迟疑,显然是前来讨还昨晚提及的戳子。然而林小风对此并未显露出丝毫慌乱,他泰然自若地回答已经将戳子丢弃,并承诺尽快重新购置一批以替代旧物。随后,林小风借酒醉不适为由,闭门谢客,众考官只得怏怏离去,心中五味杂陈。
又是一轮朝阳升起,科举考试依然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此刻,主考官陈曙光在清醒状态下,特意召见林小风,针对前夜之事严词质询,明确要求林小风交还戳子,否则将剥夺其监考资格,并可能将此事上报至靖江帝。面对陈曙光的强硬态度,林小风依旧保持淡然的姿态,再次道歉并透露已派人紧急采买新的戳子,并试图通过讲述一则故事来缓解紧张氛围。然而,陈曙光并未接受他的缓和策略,反而冷嘲热讽地提起林小风过去在阳曲县所推行的改革尝试,那些未能得到广泛认可的做法,严厉斥责他擅自篡改科举规则的行为。
陈曙光坚持认为戳子问题关乎科举公正的根本,不容林小风随意改动。对此,林小风面色严峻,眉头紧锁,反驳道:所谓规矩,实质上是封建残余势力的一种僵化象征,他援引自己曾在北廊坊教育体系中实施的改革为例,深入剖析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两人之间的辩论如剑拔弩张,激烈的言辞犹如刀锋相击,现场气氛逐渐凝重起来,仿佛预示着一场疾风骤雨般的变革风暴即将来临。这场争论不仅聚焦于小小的戳子,更是在叩问整个科举制度的灵魂,拷问何为真正的公平与正义。
林小风陡然间一掌狠拍在案上,这突如其来的响动犹如寂静深夜的炸雷,在沉寂压抑的考场中炸裂开来,瞬间将空气凝固。陈曙光被惊得脸色瞬息万变,宛如被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冲击波扫过,身形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他紧皱着眉头,面容严肃,话语中蕴含着坚定与不屈:“这世间哪有如此不公之规,理应改弦更张!试问,茅厕本是满足人基本生理需求之地,怎可因其禁锢,便无视人性王法?我靖江律例之中,是否真有明文规定,考生在科举考试期间不得如厕?请您明确指教一番1
林小风的话语粗犷直接,言语中的秽物比喻频繁抛出,那股直抵人心的冲击力使得在场之人听闻后内心翻江倒海,几欲作呕。陈曙光面泛红潮,眼中交织着愠怒与无奈,声色俱厉地反驳道:“休得在此混淆视听,考场自有其严正规范,岂能容你用这般粗鄙言辞玷污神圣殿堂?”
林小风听完,嘴角勾起一抹哂笑,一股狂放不羁的气息扑面而来:“排泄何罪之有?即便是备受尊崇的文曲星下凡人间,也需面对世俗之事1此话掷地有声,令陈曙光勃然大怒:“你竟敢对象征朝廷尊严、天下士子膜拜的文曲星进行亵渎?”
文曲星,那是文昌帝君降临尘世的化身,被视为万千学子精神寄托的神圣存在,任何对其的轻慢和亵渎,都会触及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敬畏。此刻,林小风在肃穆庄严的贡院考场内抛出这番离经叛道的话语,无疑让陈曙光内心难以承受。
“你胆敢以卑贱污秽之事关联至高无上的文曲星,实乃猖獗至极1陈曙光手指抑制不住地颤抖,胸中满载愤懑与痛心,急于制止林小风的胡言乱语。林小风见状,眼神微微闪烁,适时收敛了锋芒,顾念到对方年长于己,转而语气平和地道:“三舅,此事不宜再深究,确实有失雅观。”
尽管心中依旧波澜起伏,陈曙光还是接纳了林小风的转变。林小风进一步追问防止作弊的真实情况,陈曙光坦诚回应:考场内外布满了森严戒备,并非仅依靠外界传言中的“屎戳子”来约束考生,但科举考试确实是仕途必经的一道关卡,不论是官员还是考生,都必须接受并适应这种权威的考验。“无法通过这小小考验的人,自然不足以担当官职重任,朝堂上下对此皆心知肚明,这是简单而又真实的道理。”陈曙光语气庄重地强调。
林小风听罢,心头涌起万千感慨。所谓的“屎戳子”,其实并非简单的防弊工具,而是科举制度无形中驯化未来官员的一种体现。从步入贡院的第一刻起,考生便开始接触权力体系,自上而下的权威洗礼接踵而至,顺从而行,正是踏入仕途的第一步。这样的规矩,并非一人一时所能决定,而是官僚系统历经岁月演化的结果,一种深深烙印在骨髓里的驯化方式。
林小风回忆起前世种种,深知这其中的奥秘所在。如今提及考场舞弊,实质上触及的是贫寒子弟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他敏锐洞察到,那些身处底层考号的贫寒学子比例过高,甚至最基本的如厕权益都被剥夺,相比之下,权贵子弟却享受着优渥待遇。面对林小风的揭示,陈曙光面色愈发凝重,承诺会深入调查并将事实真相如实上报朝廷,并且质问这一现象与“屎戳子”的关联所在。
林小风直言无讳,坚持认为考场应当秉持公平至上原则,揭露底号贫寒学子所承受的不公待遇,质疑考场公正性的根本基石。陈曙光在激愤中起身,虽答应彻底查证并将不公问题上报朝廷,却又坚决表示要在午时之前废除“屎戳子”制度,随后转身拂袖而去。
林小风望着陈曙光远去的身影,面上波澜不惊,然而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却仿佛已洞悉一切,正在酝酿下一步行动的策略,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猎豹,准备对这场关乎公正与权利的游戏发起新一轮的挑战。
正午时分,阳光如烈火般炽热,陈曙光满面忧虑地匆匆赶回贡院,心头缠绕着关于考场座次安排的疑云,满腹愁肠难以排解。他目光一瞥,看见林小风仍旧停留在原处,顿时怒气勃发,疾言厉色地质问道:“你为何还不去监考,还在此地滞留?”
此刻的贡院内沉闷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六部调查记者的事宜已然结束,剩下的时间里,林小风在炎炎夏日中百无聊赖,昏昏欲睡,索性伏案打盹。
面对陈曙光的责问,林小风慵懒地抬起头,眼神朦胧而迷离,含糊其辞地回应:“您不是吩咐过我,要等到考试结束后才能离开吗?我正在此等候。”陈曙光急不可耐地追问:“那‘戳子’现在何处?1
林小风从桌案上缓缓起身,桌面下露出一只精巧的小木盒,他轻轻打开盒子,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几排小巧玲珑的印章。陈曙光见状,心中稍感宽慰,便伸手欲取,却见林小风小心翼翼地捧起木盒递给他。接过时察觉异样,他从盒底抽出一张纸,疑惑不解地询问:“这是何物?”
林小风漫不经心地回答:“不过是今日新买的报纸,闲来无事拿来看看消磨时光罢了。”话音刚落,他还特意舒展了一下腰身,为陈曙光倒上一杯凉茶。陈曙光对此并不在意,展开报纸仔细阅读起来,甫一开篇,他的血压便如同江河决堤般陡然飙升!
报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科举相关的报道,历届考生访谈详尽入微,尤其聚焦了本届科举九日内发生的种种不便利之事,甚至辛辣地讽刺考生因如厕受限,宛如在粪坑之中舞文弄墨。众多名落孙山的士子纷纷抱怨考场待遇极不公平,因为身体不适未能充分发挥才学,否则定能金榜题名。这些报道直指科举制度、圣贤教诲乃至儒家经典遭受了莫大的侮辱!
放下报纸,陈曙光陷入长时间的沉默,内心焦虑不安:“区区一场考试,竟至如此田地!老夫年岁已高,这将是最后一次担任主考官,怎能在关键时刻节外生枝?林小风这小子,走到哪里都能搅动风云,自从踏入朝堂以来就从未安宁过,如今竟然把自己也牵扯其中。”
陈曙光认定林小风是此事背后的推手,眼中血丝乍现,声音沙哑且严厉地质问:“这份《北廊报》上的报道,可是你授意记者撰写的?”林小风赶紧澄清:“非也,之前与太子商议,委托《北廊报》制作一期关于科举的专题报道。”
“太子……”陈曙光喃喃自语,“报纸已经传到民间了吗?”林小风答道:“确实如此,昨日稿件确定后,京城四面八方都设置了新的印刷坊,稿件一送达即刻排版印刷,大量发行。估计此时此刻,报纸已被抢购一空。”
听闻此言,陈曙光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颓然跌坐椅中,神情恍惚,失神良久。林小风则在一旁默默相对,本无意刺激他的情绪,然而道理讲不通的时候,只能借助舆论的力量促使他反思。此事虽看似不大不小,就像人身上的微疾,平时容易被忽视,一旦触及,痛楚难当。
林小风见陈曙光久久沉默,主动打破僵局:“三舅,是否需要我现在就将戳子分发给各位考官?”陈曙光浑身颤抖,几乎带着哭腔喊道:“万万不可!绝对不行1想到外界沸沸扬扬的议论,落榜考生受此刺激可能滋生怨恨,恐引发民乱,尤其是本届考生的情绪尚未平复,若消息扩散开来,后果不堪设想。原本以为监考工作可以顺利收官,没想到会出现如此变故,处理不当,不仅朝廷颜面扫地,自己也将留下千古骂名!
陈曙光声色俱厉地指责:“林小风!你真是把我害苦了6北廊报》怎敢如此胡言乱语,这样的事情怎能随意报道出去1林小风反驳道:“报社关注民生百态,科举关乎天下苍生的前程命运,有何不可报道?”
陈曙光愤怒不已:“你脑子是不是糊涂了?看看那些内容,惹起了多少落榜士子的不满,再加上本届考生的情绪波动,情势危急万分!到时候如何收场?你说说看1
林小风听到这话愣住了,片刻后突然领悟过来,惊呼一声:“原来此事牵连如此深远1随后追问道:“面对众多借此机会诽谤朝廷的言论,我们该如何应对?1
陈曙光心中懊悔无比,深知林小风素来只报喜不报忧,这次或许是一次意外。既然报纸已经流传出去,无法收回,至少京城贡院还可以安抚考生停用戳子,但其他各地贡院信息传播滞后,处理起来颇为棘手。
林小风低头沉思片刻,然后镇定自若地说:“也许这件事并没有您想象中的那么困难!现如今读书人数量日益增多,此类批评之声早晚难免,早发现可防患于未然,或许反而是好事一件。”
作为主考官,陈曙光有权直接向陛下奏报。林小风建议道:“您应立即拟写奏章呈递给陛下,要求立刻停止使用戳子,并对考场遭受不公待遇的考生及时调整座位,在贡院考试结束后对茅厕进行修缮,使其远离考生区域,以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趁科举尚未结束,舆论热度未减,陛下的旨意应当先传遍民间,让天下读书人都知道陛下的仁德之举,必将感恩戴德,朝廷也因此备受瞩目。这样一来,您将成为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功臣啊1
林小风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陈曙光的情绪如潮水般逐渐平息,当他耳中掠过“大功臣”三字时,内心深处竟悄然泛起一抹不易察觉的暗喜,尽管他的面容仍旧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严肃与凛然,他厉声回应:“此事并非你口中轻描淡写的那么简单。”林小风对此报以一笑,那笑容深藏智慧与从容,他悠然答道:“手中握有舆论之剑,岂敢对陛下的圣明有任何欺瞒?百姓们个个都是生活的智者,然而一旦群聚,便容易被他人所引导,朝廷的一言一行,若不能持之以恒,便会引发人云亦云的混乱。就比如那报纸上流传的牛尿能治病一说,竟然也有不少人信以为真,欣然接受。”
在林小风深入浅出的剖析下,陈曙光的心结犹如春雪初融,尽管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沉声道:“无需再多言1但还是决定立刻行动起来,亲自草拟奏章,向朝廷建议停用戳子,并郑重承诺两天后将亲自监督调整底号考生座位的工作,同时委托林小风协助整理需要调换座位的考生名单。林小风见状,靠近陈曙光,笑语盈盈地道:“此等琐碎小事,哪里值得您如此客气?”陈曙光感受到林小风贴近的气息,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难以名状的不安,却无法确切找到源头。
林小风搓着手掌,面露纯朴而谦逊的笑容,直言无讳地说:“如今我们正同舟共济,共度难关,想来在这关键时刻,您应该不会对我有所弹劾吧?”陈曙光听罢脸色骤变,愤怒之情溢于言表,立即喝令林小风退下,然后迅速投身到奏章的撰写之中。他在采纳了林小风的意见之余,还补充提出了多项有利于考生的改进措施,经过精心打磨润色后,急匆匆派遣专人快马加鞭将奏折送至皇宫内廷。
(本章完)
情与关怀。当他的视线落在杨白溪的号舍前时,只见杨白溪脸色苍白如纸,眉眼之间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急需如厕的尴尬窘态。杨白溪忍无可忍之下,向林小风投来求助的目光。林小风见状,毫不犹豫地亲自陪同杨白溪前往茅厕,并借此机会再次提及那个让人心头一紧的“屎戳”旧俗。杨白溪对林小风的理解和体贴感激涕零,同时也道出了诸多学子在这庄严肃穆的考场之上,不得不做出违背人之常情的无奈之举。
林小风独自立于茅厕之外,目睹熙攘的考生们进进出出,心头五味杂陈,反复琢磨如何能革除这压抑人性、束缚学子的陈规陋习。终于,他心底萌生一股坚定的决心,誓要为这些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做些什么。于是,他逐一拜访各监考官,凭借机智找寻托词,一一借来那些象征严苛教条的“屎戳”,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它们尽数投入茅厕之中,以此宣告这一不合理规则的终结。此举不仅消除了萦绕在考生心头的忧虑,使他们能够全心投入到考试本身,更显现出林小风身为公职人员,对莘莘学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庇护之情。此事迅速在考场内外传为佳话,犹如一道暖阳穿透了笼罩科举世界的阴霾,给这个看似冷酷无情的制度带来了一丝人性的温暖与光明。
林小风深知,仅靠收缴“屎戳”这一举措并不能根除科举考试中那些严苛且冷酷的规矩。于是,在夕阳斜照的余晖下,他再次踏入公房,执笔疾书一封长信。陈曙光见其再度归来,虽未多言询问,却始终用目光紧紧跟随着他的动作。片刻之后,书信已然完成,林小风特地安排监考官将这封信亲自转交给北廊日报的项协宏,并嘱咐备上丰盛佳肴以犒劳所有参与监考的官员。监考官接过了那沉甸甸的信函与银票,脸上掠过一丝迟疑之色,对此,林小风洞悉于心,又增补了一些银票,并温和地安慰他不必有任何忧虑。 待监考官离去,天边最后一抹霞光也逐渐消逝,考场内灯火通明,考生们仍聚精会神地在试卷上挥毫泼墨。林小风稍作休整,重新回到考场之中,巡视着每一个号舍内的学子。黄昏时分,按照惯例,每位考生都会领取三支蜡烛,直至三支蜡烛燃尽,方意味着一天的考试落下帷幕。此刻,陆续有其他考官前来询问“屎戳”的去向,林小风面带从容微笑,逐一应对,直至四位考官同时出现,追问戳印何在。林小风微笑着答道:“不慎遗忘在了公房之内,幸而有人临时找来替代。”尽管诸位考官心中仍有疑惑,但考虑到今日已接近尾声,便暂且按下不表。
夜幕低垂,考试终告一段落,林小风重归寂静的公房,考官们再次追问戳印之事,他则借故推诿明日定会取回,并提及已经准备了丰富的酒宴款待大家。听闻此言,考官们心中的不满稍有缓解,但不忘提醒为保证夜间阅卷的质量,不得饮酒。不久,一道道精致菜肴如画卷般铺陈开来,面对陈曙光对这场奢华晚宴的不解,林小风巧妙引用脍炙人口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此解释这是为了让辛劳了一整天的众人能在艰苦之余品味生活,享受一顿精心烹饪的美馔。此言一出,满堂顿时掌声雷动,热烈的喝彩声中充满了对这份深邃人文关怀的感动。陈曙光也被深深打动,遂与众考官一同落座,共同品尝这场别具意义的特别晚宴。
陈曙光的话语方落,犹如暮鼓晨钟,给在座的众考官带来了一丝宽慰。三年一度的乡试盛典虽在京城贡院举行,但参与监考的官员中不乏远道而来的外任地方要员,此刻齐聚一堂,不仅有利于严密防范科场舞弊行为,更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加强了沟通交流。这些长期在外任职的官员鲜有经历如此冗长而艰辛的监考历程,面对满桌珍馐美馔,不由得感到一种久违的释然与慰藉。
席间,笑声不断,追忆起历届科举中的种种逸事趣闻。林小风并未急于大快朵颐,而是面带和煦微笑,在席位间穿梭自如,如同一位亲民的好客主人,周到地为每位官员斟酒布菜,那亲切随和的姿态让人倍感舒适自在。尽管众考官均明了公务重于泰山,对饮酒一事严词拒绝,却无法抗拒佳肴的诱惑,尽情品尝。林小风见状,并不强劝,转而以一双筷子代替了酒杯的角色,频繁地为大家分餐添食,顷刻之间,宴席气氛愈发温馨和谐,众人对林小风的好感如春风化雨般悄然滋生,特别是那些来自基层的地方官员更是受宠若惊,尽管他们也曾听闻林小风行事张扬霸道的传闻。
陈曙光独坐一隅,目光犀利且狐疑,仔细观察着林小风的一举一动,揣测他每一步背后可能隐藏的深意。林小风则全然不顾他人目光,大口畅饮,豪迈吃肉,仿佛刻意吸引全场注意。陈曙光适时提醒他勿沉溺宴乐,以免耽误正事,然而林小风哈哈一笑,声称自己海量无惧,此番特意准备美食盛宴,实则是投其所好,迎合陈曙光平素对饮食的讲究。闻此言,陈曙光心中的疑惑更深一层,直言“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警示林小风科举关乎国之根本,不容丝毫轻忽。
林小风对此不以为意,轻松笑对,称自己尊老敬贤,断不敢在科举这等国家大事上胡作非为,甚至还亲昵地以“三舅”之称唤陈曙光,试图以此消解微妙的紧张氛围。陈曙光愠怒未减,内心充满怀疑,追问何人背后对他妄加议论。林小风却凭借一句机智诙谐的话转移了话题,巧妙避开了质疑的锋芒。
正当此时,邻座的一位府推官佘文清向林小风抛来橄榄枝,夸赞他在京中有“残词圣手”的美誉,对其脱口而出的诗句赞不绝口,进而恳请林小风传授诗词之道。佘文清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悯农》诗篇,再次引燃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与喝彩。
林小风听闻佘文清如此赞誉,心头涌起一阵惶恐不安,因为他深知自己抄袭诗句的秘密终难长久隐瞒,如今佘文清的盛赞反而令他尴尬至极。在周围人的期待与兴奋之中,连陈曙光也饶有兴趣地将注意力转向了这边。面对佘文清诚挚的请教,林小风一时语塞,窘迫万分。短暂的沉默后,林小风硬是挤出镇定自若的表情,轻轻拍了拍佘文清的肩膀,示意他重新坐下,准备接受一场关于诗词内涵的深度探讨。这场突如其来的诗词对话,成为了夜幕下宴会的一抹独特亮色,也为林小风的命运埋下了未知的伏笔。
佘文清的内心,犹如平静湖面被轻投一颗石子,荡起了微妙而深邃的涟漪。当那林小风以“文清”二字亲昵地呼唤他时,他并未过多揣摩这称呼背后可能潜藏的深意,只是顺其自然地在席间落座。林小风,这位被外界赞誉为“残词圣手”的才子,却在满堂宾客面前,以一种坦诚无伪的态度推辞了这份他人眼中的至高荣誉,直言自己并无对诗词雅致的嗜好,此言甫出,全场瞬间陷入愕然的寂静,各人心中各自盘算着,这个男人是否过于谦逊,抑或是隐藏了更深的智慧。
然而,每当话题流转至他的成名之作《雨霖铃》之际,人群的情绪便如湖水般波动起来,满怀期待与由衷的赞美。他们热切期盼林小风能就诗论展开一番分享,仿佛是在等待一场精神盛宴。而林小风也确实不负众望,他借悯农诗意象生动地阐述作诗之道——如同在生活中捕捉那些细微的美好,积攒素材,静待灵感如同滚油炸制豆角与麻团般,在某一瞬爆发出来,方能使平凡的生活琐碎升华为诗意的佳肴。他再以巧妙的比喻道出诗才的喷涌:就像冷面团遇热后的急剧膨胀,只有在灵感闪现的一刹那,平日里积淀的智慧才会如云雾翻腾般升华。
佘文清沉浸在这番诗论之中,心神向往更深层次的探讨,于是他诚挚恳请林小风即兴赋诗一首。然而,林小风却以灵感难以即时捕捉为由,婉转拒绝了这一要求,随口吟咏出那句流传千古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竟意外收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与喝彩,这其中陈曙光更是赞不绝口,眼中闪烁着钦佩的光芒。尽管林小风对此略显尴尬,但他亦借此机会坐下,举杯饮酒,试图以此化解心中的困顿与无奈。
此时此刻,宴席的气氛再度攀升至高潮,就在人们几乎要忘记刚才的话题之时,忽有一人提及林小风向诸位考官逐一借取印章之事,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了考官们窃窃私语和纷纷议论。直至此时,大家才惊觉,原来林小风手中已经握有了所有考官的大樱陈曙光的脸色瞬间变得严峻,厉声质问林小风此举背后的真正意图。面对这样的质疑,林小风则故作懵懂无知状,淡然回应,声称不知何为所谓的印章,这让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愕然,同时也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他深深的好奇与探究之心。
林小风举杯对月,眼中倒映出宴席间的众生百态,诸人面色各异,有的皱眉疑惑、有的愤懑不平、有的淡然却又充满好奇。尽管各自心绪翻涌,但碍于共聚一堂且主考官陈曙光威严在座,众人皆压抑着内心的不满,未敢发作。陈曙光目光如炬,游走于各人脸庞之间,那午间林小风戏谑提及的“屎戳”之事此刻犹如一幅画面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他心中瞬间有了计较。见林小风竟然悄无声息地将所有印章收为己有,陈曙光脸色陡变,怒不可遏,扬声喝道:“休得装疯卖傻,速速归还印章,否则我必上报朝廷,严惩此事绝不宽贷1
面对陈曙光的严厉责难,林小风故作恍然状,眼神闪烁中带有一丝狡黠,他辩解道此举实为助人为乐之举,考场之上人数有限,印章数量多寡并无实际作用,一人一枚足矣,因此才代新来的同僚分担琐事。佘文清闻此言,愕然之余无以回应,内心波澜起伏。
陈曙光听罢冷笑连连,正欲亲自搜寻印章,却被林小风从容制止。林小风直言揭露他人之短乃卑劣行为,并提议如有异议,不妨来一场公正对决,鉴于自己正值壮年,体魄强健,愿意让对方先出手三拳以示公平。此言甫出,全场哗然,无人预料到林小风竟有如此傲骨凌云的一面。陈曙光更是被激起了满腔怒火,气血上涌,欲上前教训林小风,却遭到其他考官们的力阻。此时,人群中突然有人爆出惊人内幕——原来林小风是陈曙光的外甥,这消息如同烈火遇上了油,使得陈曙光气急攻心,最终昏厥过去。
考官们顿时乱作一团,郎中闻讯迅速赶来,忙将昏迷不醒的陈曙光抬离了现常林小风站在尴尬与无奈交织的风暴中心,原本计划先展示霸道姿态再晓以情理,却不料陈曙光会因情绪激动而晕厥。此刻,群情激愤,考官们纷纷指责林小风借走印章的真实目的以及其搅乱考场秩序的行为。林小风硬挤出一丝苦笑,试图解释陈曙光旧疾缠身,易发晕厥症状,并恳请众人对其亲属关系保密。
一位神色严峻的考官厉声质问林小风如何胆敢顶撞上官、扰乱考场秩序,并坚持要求他明确交代印章的具体去向。待陈曙光被妥善安置于寝室之后,林小风挺直腰板,提高嗓音坦诚已将多余的印章悉数丢弃,并保证会赔偿由此带来的任何损失。他直言印章的存在纯属多余,若真有人意图舞弊,在阅卷之时自有其它途径加以甄别。然而,他的这一番剖白非但没有平息众人的愤怒,反而更激起一片强烈的谴责之声,人们痛斥他胆大包天,行事放肆,不知敬畏。
林小风的嘴角微微挑起一抹哂笑,那笑意如同一把锐利的刀刃,切割开世事的表象,直抵其内核。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毫不掩饰地揭示了考场舞弊之事被轻率地以出恭这般微不足道的理由定性,直言这是对公正天大的亵渎。此言甫一出口,就像一块顽石投入了静谧的湖心,激起一圈圈涟漪。众考官闻听之后,面面相觑,犹如初夏时节的蝉鸣般,议论之声此起彼伏,嘈杂而紊乱,充斥着整个空间。
林小风面对这番喧嚣与纷乱,并未退缩,反而挺身而立,眉宇间凝聚的凛然正气犹如破晓时分的阳光,驱散阴霾。他高声质问在座每一位考官,科举制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如一声惊雷,震动全常
人群中,佘文清在点名之下沉思须臾,然后铿锵有力地吐出了两个字,那声音重如千钧,仿佛能够压垮一切不公——“公平”。然而,林小风并未满足于这一答案,他继续深入挖掘,借由家境贫富差距对考试产生的深远影响为引子,生动描绘了北廊报社记者携带鲍鱼赴试的例子,以此力证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对于那些身处劣势的一方进行合理扶持是多么必要且迫切。
尽管四周考官们或投来揶揄、或充满质疑的目光,但林小风却表现得异常平静,仿佛任何风雨都无法在他的内心掀起波澜。他接着叙述了一个来自偏远山村青年科比的故事,科比历经生活的艰辛磨砺和求学路上的困苦坎坷,终于站在了京城乡试的大门前。然而,一场因误解与无情戳记引发的悲剧,让科比多年的辛勤付出化为乌有,令人痛心疾首。林小风借助科比的遭遇,犀利地揭露了现行科举制度下的诸多不平之处,并坚决主张,在监考已经极其严密的情况下,不应再轻易因为一个戳记就断送掉考生一生的希望和前程。
话音未落之际,林小风怒不可遏,从怀中猛地掏出那只私留的戳记,用力掷向地面。只听得“砰”地一声脆响,戳记瞬间破碎成无数碎片,散落在冰冷坚硬的地砖上,仿佛象征着他坚决捍卫公正的决心和誓言,决不允许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目睹这一切,考官们无不瞠目结舌,纷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与反省之中,原本嘈杂的考场瞬时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寂。
最后,林小风留下了一段震撼人心的话语,然后转身离去。他掩面的动作中蕴含着对公正理想的执着坚守,也流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深深无奈与悲凉,那背影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格外坚韧而孤独,却也充满了力量。
在世间繁华与苍凉并存的角落,那些看似粗犷实则淳朴仗义的屠狗者们,他们的侠肝义胆往往源于骨子里那份来自泥土的本真和未被世俗污染的善良。他们因情感的炽热而行动果决,直截了当,不拘泥于繁文缛节。相比之下,读书人并非皆为冷漠无情之流,他们大多生活在温饱无虞、诗书满室的环境中,见识广博,深思熟虑,每一举动都牵扯着对长远影响的权衡,因此,在行为举止上与屠狗者形成鲜明对照。
贡院之内,那些身居高位的考官们,尽管心怀林小风所揭示的考生困苦,但面对积淀千年的科举旧制,仿佛每个人肩头都压着一块无法轻易撼动的磐石。深知一旦触动根基深厚的制度,就可能引发一连串难以预测的动荡与风险,无人愿做那破冰前行的第一人。夜色降临,林小风离去之后,十数位考官按捺不住内心的挣扎,上门索要戳子;而其余的人则选择避而不谈,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各自归寝,等待次日未知的变局。
···································································
次日清晨,晨光熹微中,林小风门前竟聚集了十几名考官,他们面露尴尬,话语间充满迟疑,显然是前来讨还昨晚提及的戳子。然而林小风对此并未显露出丝毫慌乱,他泰然自若地回答已经将戳子丢弃,并承诺尽快重新购置一批以替代旧物。随后,林小风借酒醉不适为由,闭门谢客,众考官只得怏怏离去,心中五味杂陈。
又是一轮朝阳升起,科举考试依然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此刻,主考官陈曙光在清醒状态下,特意召见林小风,针对前夜之事严词质询,明确要求林小风交还戳子,否则将剥夺其监考资格,并可能将此事上报至靖江帝。面对陈曙光的强硬态度,林小风依旧保持淡然的姿态,再次道歉并透露已派人紧急采买新的戳子,并试图通过讲述一则故事来缓解紧张氛围。然而,陈曙光并未接受他的缓和策略,反而冷嘲热讽地提起林小风过去在阳曲县所推行的改革尝试,那些未能得到广泛认可的做法,严厉斥责他擅自篡改科举规则的行为。
陈曙光坚持认为戳子问题关乎科举公正的根本,不容林小风随意改动。对此,林小风面色严峻,眉头紧锁,反驳道:所谓规矩,实质上是封建残余势力的一种僵化象征,他援引自己曾在北廊坊教育体系中实施的改革为例,深入剖析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两人之间的辩论如剑拔弩张,激烈的言辞犹如刀锋相击,现场气氛逐渐凝重起来,仿佛预示着一场疾风骤雨般的变革风暴即将来临。这场争论不仅聚焦于小小的戳子,更是在叩问整个科举制度的灵魂,拷问何为真正的公平与正义。
林小风陡然间一掌狠拍在案上,这突如其来的响动犹如寂静深夜的炸雷,在沉寂压抑的考场中炸裂开来,瞬间将空气凝固。陈曙光被惊得脸色瞬息万变,宛如被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冲击波扫过,身形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他紧皱着眉头,面容严肃,话语中蕴含着坚定与不屈:“这世间哪有如此不公之规,理应改弦更张!试问,茅厕本是满足人基本生理需求之地,怎可因其禁锢,便无视人性王法?我靖江律例之中,是否真有明文规定,考生在科举考试期间不得如厕?请您明确指教一番1
林小风的话语粗犷直接,言语中的秽物比喻频繁抛出,那股直抵人心的冲击力使得在场之人听闻后内心翻江倒海,几欲作呕。陈曙光面泛红潮,眼中交织着愠怒与无奈,声色俱厉地反驳道:“休得在此混淆视听,考场自有其严正规范,岂能容你用这般粗鄙言辞玷污神圣殿堂?”
林小风听完,嘴角勾起一抹哂笑,一股狂放不羁的气息扑面而来:“排泄何罪之有?即便是备受尊崇的文曲星下凡人间,也需面对世俗之事1此话掷地有声,令陈曙光勃然大怒:“你竟敢对象征朝廷尊严、天下士子膜拜的文曲星进行亵渎?”
文曲星,那是文昌帝君降临尘世的化身,被视为万千学子精神寄托的神圣存在,任何对其的轻慢和亵渎,都会触及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敬畏。此刻,林小风在肃穆庄严的贡院考场内抛出这番离经叛道的话语,无疑让陈曙光内心难以承受。
“你胆敢以卑贱污秽之事关联至高无上的文曲星,实乃猖獗至极1陈曙光手指抑制不住地颤抖,胸中满载愤懑与痛心,急于制止林小风的胡言乱语。林小风见状,眼神微微闪烁,适时收敛了锋芒,顾念到对方年长于己,转而语气平和地道:“三舅,此事不宜再深究,确实有失雅观。”
尽管心中依旧波澜起伏,陈曙光还是接纳了林小风的转变。林小风进一步追问防止作弊的真实情况,陈曙光坦诚回应:考场内外布满了森严戒备,并非仅依靠外界传言中的“屎戳子”来约束考生,但科举考试确实是仕途必经的一道关卡,不论是官员还是考生,都必须接受并适应这种权威的考验。“无法通过这小小考验的人,自然不足以担当官职重任,朝堂上下对此皆心知肚明,这是简单而又真实的道理。”陈曙光语气庄重地强调。
林小风听罢,心头涌起万千感慨。所谓的“屎戳子”,其实并非简单的防弊工具,而是科举制度无形中驯化未来官员的一种体现。从步入贡院的第一刻起,考生便开始接触权力体系,自上而下的权威洗礼接踵而至,顺从而行,正是踏入仕途的第一步。这样的规矩,并非一人一时所能决定,而是官僚系统历经岁月演化的结果,一种深深烙印在骨髓里的驯化方式。
林小风回忆起前世种种,深知这其中的奥秘所在。如今提及考场舞弊,实质上触及的是贫寒子弟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他敏锐洞察到,那些身处底层考号的贫寒学子比例过高,甚至最基本的如厕权益都被剥夺,相比之下,权贵子弟却享受着优渥待遇。面对林小风的揭示,陈曙光面色愈发凝重,承诺会深入调查并将事实真相如实上报朝廷,并且质问这一现象与“屎戳子”的关联所在。
林小风直言无讳,坚持认为考场应当秉持公平至上原则,揭露底号贫寒学子所承受的不公待遇,质疑考场公正性的根本基石。陈曙光在激愤中起身,虽答应彻底查证并将不公问题上报朝廷,却又坚决表示要在午时之前废除“屎戳子”制度,随后转身拂袖而去。
林小风望着陈曙光远去的身影,面上波澜不惊,然而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却仿佛已洞悉一切,正在酝酿下一步行动的策略,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猎豹,准备对这场关乎公正与权利的游戏发起新一轮的挑战。
正午时分,阳光如烈火般炽热,陈曙光满面忧虑地匆匆赶回贡院,心头缠绕着关于考场座次安排的疑云,满腹愁肠难以排解。他目光一瞥,看见林小风仍旧停留在原处,顿时怒气勃发,疾言厉色地质问道:“你为何还不去监考,还在此地滞留?”
此刻的贡院内沉闷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六部调查记者的事宜已然结束,剩下的时间里,林小风在炎炎夏日中百无聊赖,昏昏欲睡,索性伏案打盹。
面对陈曙光的责问,林小风慵懒地抬起头,眼神朦胧而迷离,含糊其辞地回应:“您不是吩咐过我,要等到考试结束后才能离开吗?我正在此等候。”陈曙光急不可耐地追问:“那‘戳子’现在何处?1
林小风从桌案上缓缓起身,桌面下露出一只精巧的小木盒,他轻轻打开盒子,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几排小巧玲珑的印章。陈曙光见状,心中稍感宽慰,便伸手欲取,却见林小风小心翼翼地捧起木盒递给他。接过时察觉异样,他从盒底抽出一张纸,疑惑不解地询问:“这是何物?”
林小风漫不经心地回答:“不过是今日新买的报纸,闲来无事拿来看看消磨时光罢了。”话音刚落,他还特意舒展了一下腰身,为陈曙光倒上一杯凉茶。陈曙光对此并不在意,展开报纸仔细阅读起来,甫一开篇,他的血压便如同江河决堤般陡然飙升!
报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科举相关的报道,历届考生访谈详尽入微,尤其聚焦了本届科举九日内发生的种种不便利之事,甚至辛辣地讽刺考生因如厕受限,宛如在粪坑之中舞文弄墨。众多名落孙山的士子纷纷抱怨考场待遇极不公平,因为身体不适未能充分发挥才学,否则定能金榜题名。这些报道直指科举制度、圣贤教诲乃至儒家经典遭受了莫大的侮辱!
放下报纸,陈曙光陷入长时间的沉默,内心焦虑不安:“区区一场考试,竟至如此田地!老夫年岁已高,这将是最后一次担任主考官,怎能在关键时刻节外生枝?林小风这小子,走到哪里都能搅动风云,自从踏入朝堂以来就从未安宁过,如今竟然把自己也牵扯其中。”
陈曙光认定林小风是此事背后的推手,眼中血丝乍现,声音沙哑且严厉地质问:“这份《北廊报》上的报道,可是你授意记者撰写的?”林小风赶紧澄清:“非也,之前与太子商议,委托《北廊报》制作一期关于科举的专题报道。”
“太子……”陈曙光喃喃自语,“报纸已经传到民间了吗?”林小风答道:“确实如此,昨日稿件确定后,京城四面八方都设置了新的印刷坊,稿件一送达即刻排版印刷,大量发行。估计此时此刻,报纸已被抢购一空。”
听闻此言,陈曙光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颓然跌坐椅中,神情恍惚,失神良久。林小风则在一旁默默相对,本无意刺激他的情绪,然而道理讲不通的时候,只能借助舆论的力量促使他反思。此事虽看似不大不小,就像人身上的微疾,平时容易被忽视,一旦触及,痛楚难当。
林小风见陈曙光久久沉默,主动打破僵局:“三舅,是否需要我现在就将戳子分发给各位考官?”陈曙光浑身颤抖,几乎带着哭腔喊道:“万万不可!绝对不行1想到外界沸沸扬扬的议论,落榜考生受此刺激可能滋生怨恨,恐引发民乱,尤其是本届考生的情绪尚未平复,若消息扩散开来,后果不堪设想。原本以为监考工作可以顺利收官,没想到会出现如此变故,处理不当,不仅朝廷颜面扫地,自己也将留下千古骂名!
陈曙光声色俱厉地指责:“林小风!你真是把我害苦了6北廊报》怎敢如此胡言乱语,这样的事情怎能随意报道出去1林小风反驳道:“报社关注民生百态,科举关乎天下苍生的前程命运,有何不可报道?”
陈曙光愤怒不已:“你脑子是不是糊涂了?看看那些内容,惹起了多少落榜士子的不满,再加上本届考生的情绪波动,情势危急万分!到时候如何收场?你说说看1
林小风听到这话愣住了,片刻后突然领悟过来,惊呼一声:“原来此事牵连如此深远1随后追问道:“面对众多借此机会诽谤朝廷的言论,我们该如何应对?1
陈曙光心中懊悔无比,深知林小风素来只报喜不报忧,这次或许是一次意外。既然报纸已经流传出去,无法收回,至少京城贡院还可以安抚考生停用戳子,但其他各地贡院信息传播滞后,处理起来颇为棘手。
林小风低头沉思片刻,然后镇定自若地说:“也许这件事并没有您想象中的那么困难!现如今读书人数量日益增多,此类批评之声早晚难免,早发现可防患于未然,或许反而是好事一件。”
作为主考官,陈曙光有权直接向陛下奏报。林小风建议道:“您应立即拟写奏章呈递给陛下,要求立刻停止使用戳子,并对考场遭受不公待遇的考生及时调整座位,在贡院考试结束后对茅厕进行修缮,使其远离考生区域,以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趁科举尚未结束,舆论热度未减,陛下的旨意应当先传遍民间,让天下读书人都知道陛下的仁德之举,必将感恩戴德,朝廷也因此备受瞩目。这样一来,您将成为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功臣啊1
林小风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陈曙光的情绪如潮水般逐渐平息,当他耳中掠过“大功臣”三字时,内心深处竟悄然泛起一抹不易察觉的暗喜,尽管他的面容仍旧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严肃与凛然,他厉声回应:“此事并非你口中轻描淡写的那么简单。”林小风对此报以一笑,那笑容深藏智慧与从容,他悠然答道:“手中握有舆论之剑,岂敢对陛下的圣明有任何欺瞒?百姓们个个都是生活的智者,然而一旦群聚,便容易被他人所引导,朝廷的一言一行,若不能持之以恒,便会引发人云亦云的混乱。就比如那报纸上流传的牛尿能治病一说,竟然也有不少人信以为真,欣然接受。”
在林小风深入浅出的剖析下,陈曙光的心结犹如春雪初融,尽管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沉声道:“无需再多言1但还是决定立刻行动起来,亲自草拟奏章,向朝廷建议停用戳子,并郑重承诺两天后将亲自监督调整底号考生座位的工作,同时委托林小风协助整理需要调换座位的考生名单。林小风见状,靠近陈曙光,笑语盈盈地道:“此等琐碎小事,哪里值得您如此客气?”陈曙光感受到林小风贴近的气息,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难以名状的不安,却无法确切找到源头。
林小风搓着手掌,面露纯朴而谦逊的笑容,直言无讳地说:“如今我们正同舟共济,共度难关,想来在这关键时刻,您应该不会对我有所弹劾吧?”陈曙光听罢脸色骤变,愤怒之情溢于言表,立即喝令林小风退下,然后迅速投身到奏章的撰写之中。他在采纳了林小风的意见之余,还补充提出了多项有利于考生的改进措施,经过精心打磨润色后,急匆匆派遣专人快马加鞭将奏折送至皇宫内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