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清山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文,皆不能逾越尚书正义的范围,否则就算违犯功令,绝无取中之望!如果自己和皇帝的几句话奏答不确,造成从根本上推翻了尚书正义,势必引起极大的风波!群起而攻,如何得了?只好唯唯而退。
今天皇帝突然又问起这件事,袁甲三沉吟了片刻, 他也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想起这件事来,幸而他善于辞令,肚子中也实在有点货色,便说:"皇上所言极是。古籍存疑者自来有之,或以为伪者,尤胜于不伪者,亦间或有之。"
他一边斟酌着,一边继续说道:"东晋皇甫谧也是当朝大儒,即令伪作,也必有所本,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阙中';,尧传之舜,舜传之禹,为千古圣君贤主治国平天下世世而授的心法,而危微之语,见之于荀子,可知书伪而言不伪。臣以为,学问之道,择善固执,只问善不善,莫问伪不伪;言之为善,虽伪可取;言之不善,何贵乎真?"
皇帝叹了口气,心中无奈的点点头,他本意是想就奉行不悖了一千余年的科考陋规做一番长篇上谕,就尚书真伪考一事大发阐论的,不过却全给袁甲三的一席话封了回来,又真心佩服和赞同他说到的理论,不断的颔首:"说得好,识得深!"
袁甲三赶忙跪了下来:"臣略有所见,也不过发前人之微,不过文字小功。皇上统御四海,使百姓归心仰望,这才是如天功德!"
皇帝终究的年轻人,明知道袁甲三是在拍自己的马屁,还是忍不住骄傲的大笑起来。
说了几句闲话,继续讲书,这一次讲的是《治平宝鉴》中的《碎七宝器》一节。讲完之后,皇帝回头仰脸问随侍在一旁的礼亲王世铎:"听得明白吗?"
世铎赶忙躬身答说:"是,奴才听得懂。"
"袁甲三说的是什么,你给朕复述一遍?"
刚刚听过,世铎还能记得大概,从头到尾复述了一遍,《碎七宝器》是讲宋太祖平蜀的故事,所谓的'七宝器';其实就是一把尿壶。
故事中说后蜀孟昶中年以后,如何奢靡,以致亡国。当他被俘入宋,蜀中的宝货,尽皆运到开封,归于大内。宋太祖发现孟昶所用的溺壶都以七宝装饰,便拿来砸碎。所以有了这样一个名字。
皇帝很满意,"说得不错!便如同书中所讲的那样,像孟昶那样,所用的溺壶都以七宝装饰,又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此,不亡何待?"
皇帝站起来,对书房中的几个人说:"前朝之失,天朝之鉴啊!两千年王朝兴替,尤以我大清修正前朝之非,最为彻底。这其中,自然也就有对贪墨官员的惩治之法。你们这些人,除了袁甲三之外,都是宗室近人,武皇帝血胤传承而下,做人做事,要时刻牢记清白二字。"
"是,"奕䜣等几个人赶忙跪倒下来,口中答说,"奴才定当牢记皇上教诲,行事之间全以清白事君,谨慎小心,请释圣宪。"
袁甲三听皇帝说到这里,猛的灵光一闪,想起翁同龢和崇实对他说的话,在一边碰头答说:"皇上,其实,在臣看来,宗室之中清白持身之人大有。"
"哦?你指的是谁啊?"
"就是前数日为皇上以大不敬罪名,罢去官职的刑部侍郎肃顺,肃大人。"
奕䜣吓了一跳!当年在上书房中,何桂清为自己说话,最后却落得个交部议处的惩罚,朝臣、宗室都知道皇帝最恨的就是宗室与外臣相通,只是不知道袁甲三今天为什么又替肃顺说话?
皇帝也是楞了一下,问他:"你为什么这样说?你和肃顺很熟悉吗?"
"臣不敢!"袁甲三赶忙碰头,"本年五月间,皇上于朋党之事曾经有圣谕煌煌颁下,臣捧读之下心悦诚服,更是处处以为圭臬,天胆也不敢以言官结交宗室。不过皇上说,宗室近人,当时刻秉记清白二字,臣以为,肃顺当得这两个字。"
皇帝的口气愈加转冷,继续问道:"朕问你是怎么知道他持身清白的?"
"是。臣风闻,本年六月间,热河城中曾经有一方公案,南城御史衙门的差役指鹿为马..."
他把听到的关于尤杉一家的官司说了一遍,最后说道:"据臣所知,事毕之后,尤家曾经派人为肃大人奉上银票一万两,又有古玉一方,肃顺皆拒而不受。到了上年十月间,更将内务府罪官赵双山之子赵世勇所请托之事如实向皇上奏明。臣以为,肃顺纵有千般不是,只是这清白事君之评,他是当得起的。"
皇帝悠闲的在书房中踱了几步,又在中间的那把有着明黄色椅披的座椅上坐下,"袁甲三,朕最恨的就是宗室、近人结交外官,特别是你这样的言官,你不知道吗?"
"臣知道。皇上登基以来,陈孚恩,穆彰阿之事在在,臣不敢以言官之身,结交外官、内臣。"袁甲三大声说,"臣为区区一肃顺求恳,不过是看他本性尚称良善,做事又更加知道上体天心而已。为国举贤,也是圣心念兹在兹的,臣不敢以亲疏远近为攸归,致误皇上大事。"
皇帝又一次转头看向奕䜣,"恭王,你也听见袁甲三的话了吧?"
"是,臣弟也听见了。"
"你怎么说?"
"臣弟以为,袁大人所言大有道理,臣弟当年在上书房读书之时,曾经遍阅高宗实录,其中有高皇帝为两淮盐引案追查卢建曾,时任内阁中书纪昀事先通报,高皇帝大怒,诘问之下,纪昀答说:'臣倦倦私情,尤蹈人伦之陋习。';"复述了几句在场几个人早就知道的朝章故事,奕䜣又说,"臣弟以为,肃顺为保全侄子记,与人商讨转圜之法,恰如纪昀当年所为。"
奕䜣的话似乎并没有正面回答皇上的问题,不过大意是所有人都清楚的。
皇帝沉吟了片刻,"袁甲三和奕䜣的话不能说不对,不过,奴才有过,朕不能不做断然处置,更加不能没有刑辟就原职起复,着肃顺到工部任职,任职主事,从旁料理康慈皇太后梓宫返京跸道修整之事,一待事毕,仍回行在交旨。"
"老六?"
"臣弟在。"
"你到肃顺府上,把这番话告诉他。另外你再告诉这个奴才,朕最恨的是什么他心中知道,让他认真办差,总要办理得妥妥当当,一来不负你和袁甲三保荐之言,二来,更加不要辜负了朕启用他的恩情。"
"是。臣弟一定将皇上的这番训诫转告肃顺。"(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文,皆不能逾越尚书正义的范围,否则就算违犯功令,绝无取中之望!如果自己和皇帝的几句话奏答不确,造成从根本上推翻了尚书正义,势必引起极大的风波!群起而攻,如何得了?只好唯唯而退。
今天皇帝突然又问起这件事,袁甲三沉吟了片刻, 他也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想起这件事来,幸而他善于辞令,肚子中也实在有点货色,便说:"皇上所言极是。古籍存疑者自来有之,或以为伪者,尤胜于不伪者,亦间或有之。"
他一边斟酌着,一边继续说道:"东晋皇甫谧也是当朝大儒,即令伪作,也必有所本,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阙中';,尧传之舜,舜传之禹,为千古圣君贤主治国平天下世世而授的心法,而危微之语,见之于荀子,可知书伪而言不伪。臣以为,学问之道,择善固执,只问善不善,莫问伪不伪;言之为善,虽伪可取;言之不善,何贵乎真?"
皇帝叹了口气,心中无奈的点点头,他本意是想就奉行不悖了一千余年的科考陋规做一番长篇上谕,就尚书真伪考一事大发阐论的,不过却全给袁甲三的一席话封了回来,又真心佩服和赞同他说到的理论,不断的颔首:"说得好,识得深!"
袁甲三赶忙跪了下来:"臣略有所见,也不过发前人之微,不过文字小功。皇上统御四海,使百姓归心仰望,这才是如天功德!"
皇帝终究的年轻人,明知道袁甲三是在拍自己的马屁,还是忍不住骄傲的大笑起来。
说了几句闲话,继续讲书,这一次讲的是《治平宝鉴》中的《碎七宝器》一节。讲完之后,皇帝回头仰脸问随侍在一旁的礼亲王世铎:"听得明白吗?"
世铎赶忙躬身答说:"是,奴才听得懂。"
"袁甲三说的是什么,你给朕复述一遍?"
刚刚听过,世铎还能记得大概,从头到尾复述了一遍,《碎七宝器》是讲宋太祖平蜀的故事,所谓的'七宝器';其实就是一把尿壶。
故事中说后蜀孟昶中年以后,如何奢靡,以致亡国。当他被俘入宋,蜀中的宝货,尽皆运到开封,归于大内。宋太祖发现孟昶所用的溺壶都以七宝装饰,便拿来砸碎。所以有了这样一个名字。
皇帝很满意,"说得不错!便如同书中所讲的那样,像孟昶那样,所用的溺壶都以七宝装饰,又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此,不亡何待?"
皇帝站起来,对书房中的几个人说:"前朝之失,天朝之鉴啊!两千年王朝兴替,尤以我大清修正前朝之非,最为彻底。这其中,自然也就有对贪墨官员的惩治之法。你们这些人,除了袁甲三之外,都是宗室近人,武皇帝血胤传承而下,做人做事,要时刻牢记清白二字。"
"是,"奕䜣等几个人赶忙跪倒下来,口中答说,"奴才定当牢记皇上教诲,行事之间全以清白事君,谨慎小心,请释圣宪。"
袁甲三听皇帝说到这里,猛的灵光一闪,想起翁同龢和崇实对他说的话,在一边碰头答说:"皇上,其实,在臣看来,宗室之中清白持身之人大有。"
"哦?你指的是谁啊?"
"就是前数日为皇上以大不敬罪名,罢去官职的刑部侍郎肃顺,肃大人。"
奕䜣吓了一跳!当年在上书房中,何桂清为自己说话,最后却落得个交部议处的惩罚,朝臣、宗室都知道皇帝最恨的就是宗室与外臣相通,只是不知道袁甲三今天为什么又替肃顺说话?
皇帝也是楞了一下,问他:"你为什么这样说?你和肃顺很熟悉吗?"
"臣不敢!"袁甲三赶忙碰头,"本年五月间,皇上于朋党之事曾经有圣谕煌煌颁下,臣捧读之下心悦诚服,更是处处以为圭臬,天胆也不敢以言官结交宗室。不过皇上说,宗室近人,当时刻秉记清白二字,臣以为,肃顺当得这两个字。"
皇帝的口气愈加转冷,继续问道:"朕问你是怎么知道他持身清白的?"
"是。臣风闻,本年六月间,热河城中曾经有一方公案,南城御史衙门的差役指鹿为马..."
他把听到的关于尤杉一家的官司说了一遍,最后说道:"据臣所知,事毕之后,尤家曾经派人为肃大人奉上银票一万两,又有古玉一方,肃顺皆拒而不受。到了上年十月间,更将内务府罪官赵双山之子赵世勇所请托之事如实向皇上奏明。臣以为,肃顺纵有千般不是,只是这清白事君之评,他是当得起的。"
皇帝悠闲的在书房中踱了几步,又在中间的那把有着明黄色椅披的座椅上坐下,"袁甲三,朕最恨的就是宗室、近人结交外官,特别是你这样的言官,你不知道吗?"
"臣知道。皇上登基以来,陈孚恩,穆彰阿之事在在,臣不敢以言官之身,结交外官、内臣。"袁甲三大声说,"臣为区区一肃顺求恳,不过是看他本性尚称良善,做事又更加知道上体天心而已。为国举贤,也是圣心念兹在兹的,臣不敢以亲疏远近为攸归,致误皇上大事。"
皇帝又一次转头看向奕䜣,"恭王,你也听见袁甲三的话了吧?"
"是,臣弟也听见了。"
"你怎么说?"
"臣弟以为,袁大人所言大有道理,臣弟当年在上书房读书之时,曾经遍阅高宗实录,其中有高皇帝为两淮盐引案追查卢建曾,时任内阁中书纪昀事先通报,高皇帝大怒,诘问之下,纪昀答说:'臣倦倦私情,尤蹈人伦之陋习。';"复述了几句在场几个人早就知道的朝章故事,奕䜣又说,"臣弟以为,肃顺为保全侄子记,与人商讨转圜之法,恰如纪昀当年所为。"
奕䜣的话似乎并没有正面回答皇上的问题,不过大意是所有人都清楚的。
皇帝沉吟了片刻,"袁甲三和奕䜣的话不能说不对,不过,奴才有过,朕不能不做断然处置,更加不能没有刑辟就原职起复,着肃顺到工部任职,任职主事,从旁料理康慈皇太后梓宫返京跸道修整之事,一待事毕,仍回行在交旨。"
"老六?"
"臣弟在。"
"你到肃顺府上,把这番话告诉他。另外你再告诉这个奴才,朕最恨的是什么他心中知道,让他认真办差,总要办理得妥妥当当,一来不负你和袁甲三保荐之言,二来,更加不要辜负了朕启用他的恩情。"
"是。臣弟一定将皇上的这番训诫转告肃顺。"(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