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大唐键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送叔王。
李适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仿佛对于父、叔之间的“龃龉”毫无所知似的。他与李倓原本就很亲近,因而挤到群叔前头去致以大礼,并且善祷善诵,好话连篇。李倓也牵着李适的手,貌似不忍与之别离,啰啰嗦嗦地问适儿你啥时候行冠礼啊?皇太子殿下可曾为你拣选过未来的妻室么?
李汲跟随在后,冷眼旁观,心说但愿这般慈孝之貌,即便非出至诚,也一多半儿都是真的吧。更希望五年、十年之后,你们还能这般牵手相谈,言笑晏晏……
相送直至城西十里亭外,李倓恳请兄弟们归去,然后才扳鞍上马,率军就道。可是李适突然间又从人群里蹿了出来,直接跑到了李汲的马前。
李汲赶紧就要下马,却被李适伸手扶住,说:“长卫你是救护过我娘的大恩人,何必动辄行礼,如此生分啊?”李汲低声道:“殿下,旧恩常在嘴边,未必得见待人之诚,反倒使我愧杀……”
李适说我知道了,此后不再提了。随即一手扯着辔头,一手巴在李汲大腿上,凑近了仰头问道:“长卫此去,不知何日才能复见——难道就没有什么话要留给我的吗?”
四目对视,李汲当即就反应过来了——李适这肯定不是要自己给他留什么话,而是要自己给李豫留话,等于在深入敌营之前,最后一遍宣誓效忠于旧主……嗯,就理论上而言,李倓幕下不是敌营,但李豫也希望能够再次得到李汲的承诺:
你的道路是我给铺平的——我若是反对,你想入李倓幕,门儿也没有啊——你其实是我的人,只是暂时借给兄弟调遣而已,可千万不要忘了本啊。想想看,长源先生始终不遗余力地保我,他早就确定我是未来天子的最佳人选啦,长卫你又岂能与长源先生背道而驰呢?
而且自从写下《御蕃策》,李汲就知道自己不能再装莽撞人了——大老粗可以继续装,反正我文章确实写得不咋样——无论李豫还是李倓,都明白自己胸中实有些丘壑。那么既然如此,我若不痛不痒地随便说两句,李适不会满意,把话传回去,李豫也必生疑忌吧。
皇家这趟混水,还真是不好淌啊……
于是他就在马背上将身子略略一俯,凑近李适的耳边,压低声音说道:
“寄语太子,人不能齐家,如何安天下?今有外仆跋扈易除,而有内奴骄横难理,然若不得主母欢心,内奴还敢妄为么?”
随即直起腰来笑一笑,伸手拍拍李适的胳膊。
李适回答道:“我记下了。”这才放开辔头,松开手臂,放李汲离开。
行不多远,杨炎凑近来问:“长卫,你适才与广平郡王说些什么?”李汲摇摇头:“无他。往日出入成府,与广平郡王博戏消遣,有些诀窍,教之罢了。”
杨炎满脸都写着“不信”两个字,却也不便追问,只得冷哼一声,催马去了。
然而等到当日晚间住宿时,李汲却特意前往求见李倓,请其屏退众人,然后把白天对李适所言,毫无隐瞒地说了一遍。
——既然你貌似跟李豫还是一条心,那这些话我就不能瞒你。杨炎杨公南仗恃聪明、受宠,竟然跑来向我询问,我当然不能告诉他啦,相信他转过头,就会向你告我的刁状。即便杨炎不说,我在行列中与李适交头接耳,你虽然在前面,背后没长眼睛,也不可能不知道啊。若不实言相告,你心里也肯定要起疙瘩。
而且相信李豫听了李适的转述,必定能够明了我话中之意,那么你李倓呢,你明白不明白啊?
李倓听了李汲所言,当即笑笑:“长卫,你说实话,此语是长源先生所教,还是自家的筹谋?”
李汲心说好啊,你也明白了,便回答道:“不过乡下人一点粗浅见识罢了,家兄见在江南,他又如何得知?”
李汲所云“外仆”、“内奴”、“主母”,其实是指的崔圆、李辅国和张皇后,这三人狼狈为奸之事,其实李泌也是知道的;但具体到还都之后,他们竟然搅出了这般漫天风雨来,李长源也不是未卜先知的妖人,肯定就料不到了。
李汲这是在向李豫献策,要怎样拆散这个害国乱政的“铁三角”。首先第一步,矛头须指向崔圆。
其时政事堂中,人丁寥落,房琯、裴冕、李麟、韦见素等先后罢相,崔涣、张镐又被轰出京城,光剩下了一个老而不死的侍中苗晋卿和一个毫无德望的中书侍郎王玙,他们又岂能与崔圆相拮抗啊?政事堂就此变成了一言堂,而且崔圆那一言,基本上还是照读李辅国的旨意……
唐朝历来都是群相制,政事堂定额六七人,这个三驾马车势不能久;加上崔圆身为宰相而无宰相之德,甚至于疏忽宰相之行,百官无不恨之入骨,则李豫只要因势利导,先助几个有些能力的大臣拜相,进而尝试把崔圆扳下台去,应该是不难的。
然而即便崔圆倒台了,李辅国的权势也未必就会被大幅度削弱——终究他能代天子拟敕啊——顶多跟外朝多打几场笔仗罢了。想要扳倒李辅国,就必须离间他和张皇后之间的关系,而契机,正在李豫身上。
李辅国久在李亨身边,对于李豫的能力、性格,自然摸得一清二楚,并且他和李豫之间,起码就表面上看来,还并没有什么龃龉。换句话说,李辅国有自信,即便李亨驾崩,李豫登基,他照样能把新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仍可权势熏天。
然而倘若如了张皇后的意,扳倒李豫,改立李佋为皇太子,李辅国多半就要抓瞎了。一则李佋尚且冲幼,谁知道长大以后会是什么性格、能力?二则他还得重新跟李佋拉进关系,费时费力地去揣摩其心意,且未必真能如愿;三则——张皇后权力欲颇大,说不定将来会垂帘听政,甚至于仿效武则天故事,到时候宫中还有没有他李辅国一席之地,尚在未知之数……
所以围绕着储位是否更易,李辅国和张皇后之间必会产生矛盾,倘若利用得好,也是有机会搞掉李辅国的——故谓“若不得主母欢心,内奴还敢妄为么”。
至于张皇后……算了吧,只要李亨不死,估计谁都拿她没辙。
李汲就是用这样的话,通过李适提醒李豫的。等到他把同样的言辞又向李倓转述一遍,李倓也不禁连连点头,随即就说:“长卫,你的《御蕃策》孤已看过了,实有真知灼见。此番西行,军戎之事,还要仰仗于你啊!”
(第二卷“满阶秋草过天津”终)
送叔王。
李适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仿佛对于父、叔之间的“龃龉”毫无所知似的。他与李倓原本就很亲近,因而挤到群叔前头去致以大礼,并且善祷善诵,好话连篇。李倓也牵着李适的手,貌似不忍与之别离,啰啰嗦嗦地问适儿你啥时候行冠礼啊?皇太子殿下可曾为你拣选过未来的妻室么?
李汲跟随在后,冷眼旁观,心说但愿这般慈孝之貌,即便非出至诚,也一多半儿都是真的吧。更希望五年、十年之后,你们还能这般牵手相谈,言笑晏晏……
相送直至城西十里亭外,李倓恳请兄弟们归去,然后才扳鞍上马,率军就道。可是李适突然间又从人群里蹿了出来,直接跑到了李汲的马前。
李汲赶紧就要下马,却被李适伸手扶住,说:“长卫你是救护过我娘的大恩人,何必动辄行礼,如此生分啊?”李汲低声道:“殿下,旧恩常在嘴边,未必得见待人之诚,反倒使我愧杀……”
李适说我知道了,此后不再提了。随即一手扯着辔头,一手巴在李汲大腿上,凑近了仰头问道:“长卫此去,不知何日才能复见——难道就没有什么话要留给我的吗?”
四目对视,李汲当即就反应过来了——李适这肯定不是要自己给他留什么话,而是要自己给李豫留话,等于在深入敌营之前,最后一遍宣誓效忠于旧主……嗯,就理论上而言,李倓幕下不是敌营,但李豫也希望能够再次得到李汲的承诺:
你的道路是我给铺平的——我若是反对,你想入李倓幕,门儿也没有啊——你其实是我的人,只是暂时借给兄弟调遣而已,可千万不要忘了本啊。想想看,长源先生始终不遗余力地保我,他早就确定我是未来天子的最佳人选啦,长卫你又岂能与长源先生背道而驰呢?
而且自从写下《御蕃策》,李汲就知道自己不能再装莽撞人了——大老粗可以继续装,反正我文章确实写得不咋样——无论李豫还是李倓,都明白自己胸中实有些丘壑。那么既然如此,我若不痛不痒地随便说两句,李适不会满意,把话传回去,李豫也必生疑忌吧。
皇家这趟混水,还真是不好淌啊……
于是他就在马背上将身子略略一俯,凑近李适的耳边,压低声音说道:
“寄语太子,人不能齐家,如何安天下?今有外仆跋扈易除,而有内奴骄横难理,然若不得主母欢心,内奴还敢妄为么?”
随即直起腰来笑一笑,伸手拍拍李适的胳膊。
李适回答道:“我记下了。”这才放开辔头,松开手臂,放李汲离开。
行不多远,杨炎凑近来问:“长卫,你适才与广平郡王说些什么?”李汲摇摇头:“无他。往日出入成府,与广平郡王博戏消遣,有些诀窍,教之罢了。”
杨炎满脸都写着“不信”两个字,却也不便追问,只得冷哼一声,催马去了。
然而等到当日晚间住宿时,李汲却特意前往求见李倓,请其屏退众人,然后把白天对李适所言,毫无隐瞒地说了一遍。
——既然你貌似跟李豫还是一条心,那这些话我就不能瞒你。杨炎杨公南仗恃聪明、受宠,竟然跑来向我询问,我当然不能告诉他啦,相信他转过头,就会向你告我的刁状。即便杨炎不说,我在行列中与李适交头接耳,你虽然在前面,背后没长眼睛,也不可能不知道啊。若不实言相告,你心里也肯定要起疙瘩。
而且相信李豫听了李适的转述,必定能够明了我话中之意,那么你李倓呢,你明白不明白啊?
李倓听了李汲所言,当即笑笑:“长卫,你说实话,此语是长源先生所教,还是自家的筹谋?”
李汲心说好啊,你也明白了,便回答道:“不过乡下人一点粗浅见识罢了,家兄见在江南,他又如何得知?”
李汲所云“外仆”、“内奴”、“主母”,其实是指的崔圆、李辅国和张皇后,这三人狼狈为奸之事,其实李泌也是知道的;但具体到还都之后,他们竟然搅出了这般漫天风雨来,李长源也不是未卜先知的妖人,肯定就料不到了。
李汲这是在向李豫献策,要怎样拆散这个害国乱政的“铁三角”。首先第一步,矛头须指向崔圆。
其时政事堂中,人丁寥落,房琯、裴冕、李麟、韦见素等先后罢相,崔涣、张镐又被轰出京城,光剩下了一个老而不死的侍中苗晋卿和一个毫无德望的中书侍郎王玙,他们又岂能与崔圆相拮抗啊?政事堂就此变成了一言堂,而且崔圆那一言,基本上还是照读李辅国的旨意……
唐朝历来都是群相制,政事堂定额六七人,这个三驾马车势不能久;加上崔圆身为宰相而无宰相之德,甚至于疏忽宰相之行,百官无不恨之入骨,则李豫只要因势利导,先助几个有些能力的大臣拜相,进而尝试把崔圆扳下台去,应该是不难的。
然而即便崔圆倒台了,李辅国的权势也未必就会被大幅度削弱——终究他能代天子拟敕啊——顶多跟外朝多打几场笔仗罢了。想要扳倒李辅国,就必须离间他和张皇后之间的关系,而契机,正在李豫身上。
李辅国久在李亨身边,对于李豫的能力、性格,自然摸得一清二楚,并且他和李豫之间,起码就表面上看来,还并没有什么龃龉。换句话说,李辅国有自信,即便李亨驾崩,李豫登基,他照样能把新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仍可权势熏天。
然而倘若如了张皇后的意,扳倒李豫,改立李佋为皇太子,李辅国多半就要抓瞎了。一则李佋尚且冲幼,谁知道长大以后会是什么性格、能力?二则他还得重新跟李佋拉进关系,费时费力地去揣摩其心意,且未必真能如愿;三则——张皇后权力欲颇大,说不定将来会垂帘听政,甚至于仿效武则天故事,到时候宫中还有没有他李辅国一席之地,尚在未知之数……
所以围绕着储位是否更易,李辅国和张皇后之间必会产生矛盾,倘若利用得好,也是有机会搞掉李辅国的——故谓“若不得主母欢心,内奴还敢妄为么”。
至于张皇后……算了吧,只要李亨不死,估计谁都拿她没辙。
李汲就是用这样的话,通过李适提醒李豫的。等到他把同样的言辞又向李倓转述一遍,李倓也不禁连连点头,随即就说:“长卫,你的《御蕃策》孤已看过了,实有真知灼见。此番西行,军戎之事,还要仰仗于你啊!”
(第二卷“满阶秋草过天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