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同治的钢铁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喻了。
“我的皇爷……”
此时的聂士成也有些发傻,他做梦都想不到,皇上竟然要让他当帝师,一个小小的军中武官,擢升为皇上的老师,太师太保,太傅,或者是少师,少保,少傅,不管是三公还是三孤,这一下连升了多少级啊,估计掰着手指头数不过来了,这是要让他飞黄腾达一步登天啊,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这难道是真的?但是在这种场合,又是皇上开口,那可是金口玉言,岂有玩笑之理!
不过诚惶诚恐的聂士成当然有自知之明,要说这些年自己立有战功,那给自己的官职升个一级半级的,俸禄增加个三石五石的,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他已经感激不尽了,可是一下子如此奢侈,连他自己也接受不了了。
于是聂士赶紧跪下,往上叩头,“小人何德何能,帝师之事实难从命,请皇上收回成命,另请高明。”
朕说你行你就行!
载淳没有理下面磕头的聂士成,太后和文武百官的反应,载淳自然看在了眼里,心中好笑:朕竟然当这个皇帝,就要有当皇帝的个性,就不能跟从前那个载淳一样按部就班,逆来顺受,什么大清律例,祖制规矩,狗屁!
按你们那一套大清就得亡国,这也不可惜,只是朕的万千子民不能蒙羞,还有这十万里锦绣河山不能就这样白白的葬送在尔等之手。你们都在论资排辈儿,朕今天就是要破格提拔,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朕之用人唯才是举,聂将军也不要谦虚,两位太后和众位爱卿若无有异议,那就拟旨吧。”
“且慢。”慈禧太后终于忍不住说话了,“帝师之事事关重大,哀家认为还是让内阁和军机处议一议再说吧。”
应该说中国的封建社会走到明朝,已经有了君主立宪的势头,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体现在内阁制的建立和运行,要不明末的皇帝想捐款赈灾还得带头儿,有些事情如果内阁通不过,皇上也不好独断专行。
到了清末的时候,内阁和军机处大权在握。说的更准确一点,就是军机处。至于内阁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摆设。内阁在明朝末年是很有权势的,满人入关以来,为了笼络人心,基本上还是沿用明制,内阁制也延续下来。也就是说清朝在入关以前是没有内阁的,而且在顺治和康熙时期,内阁也是几经风雨,几经争论才作为定制,这是一种权力之争而又复杂反复的过程,不过总体上来说,这也是其内阁的权力仍然很大,而且里面有很多汉臣。
但是雍正继位以后,这种形式就有了变化,雍正皇帝设立了军纪处,基本上就取代了内阁。
到了晚清时期,内阁就成了一个形同虚设的摆设。此时在内阁和军机处说话算数的,至少有一半是慈禧太后的亲信,比如说双王奕诉,剩下这一半即使不怎么听慈禧太后也绝对听慈安太后。
也就是说在载淳未亲政之前,如果在皇上和太后之间选择,他们绝对是不会听小皇上的。
因此慈禧太后提议,让内阁和军机处议一议,其实就是她和慈安说了算。就这件事来说他们俩意见一致,这就等于名正言顺地否定了载淳,而且还不用她开口,免得他们娘俩再闹翻了。让内阁和军机处的人出面,既达到了目的还不伤害他们母子的感情,又合情合法。
不得不说,慈禧太后是一个玩弄权谋的高手,就是亲生儿子面前她也要玩一玩。
载淳当然知道慈禧太后心里打的什么算盘,心中禁不住冷笑:好高明的叶赫那拉氏,你把锅甩给了内阁和军机处,那好啊,就让那帮老家伙来作出决断吧。朕就是要让聂士成位列三公。朕今天倒要看看,谁敢胆大包天,明目张胆地反对朕!
喻了。
“我的皇爷……”
此时的聂士成也有些发傻,他做梦都想不到,皇上竟然要让他当帝师,一个小小的军中武官,擢升为皇上的老师,太师太保,太傅,或者是少师,少保,少傅,不管是三公还是三孤,这一下连升了多少级啊,估计掰着手指头数不过来了,这是要让他飞黄腾达一步登天啊,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这难道是真的?但是在这种场合,又是皇上开口,那可是金口玉言,岂有玩笑之理!
不过诚惶诚恐的聂士成当然有自知之明,要说这些年自己立有战功,那给自己的官职升个一级半级的,俸禄增加个三石五石的,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他已经感激不尽了,可是一下子如此奢侈,连他自己也接受不了了。
于是聂士赶紧跪下,往上叩头,“小人何德何能,帝师之事实难从命,请皇上收回成命,另请高明。”
朕说你行你就行!
载淳没有理下面磕头的聂士成,太后和文武百官的反应,载淳自然看在了眼里,心中好笑:朕竟然当这个皇帝,就要有当皇帝的个性,就不能跟从前那个载淳一样按部就班,逆来顺受,什么大清律例,祖制规矩,狗屁!
按你们那一套大清就得亡国,这也不可惜,只是朕的万千子民不能蒙羞,还有这十万里锦绣河山不能就这样白白的葬送在尔等之手。你们都在论资排辈儿,朕今天就是要破格提拔,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朕之用人唯才是举,聂将军也不要谦虚,两位太后和众位爱卿若无有异议,那就拟旨吧。”
“且慢。”慈禧太后终于忍不住说话了,“帝师之事事关重大,哀家认为还是让内阁和军机处议一议再说吧。”
应该说中国的封建社会走到明朝,已经有了君主立宪的势头,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体现在内阁制的建立和运行,要不明末的皇帝想捐款赈灾还得带头儿,有些事情如果内阁通不过,皇上也不好独断专行。
到了清末的时候,内阁和军机处大权在握。说的更准确一点,就是军机处。至于内阁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摆设。内阁在明朝末年是很有权势的,满人入关以来,为了笼络人心,基本上还是沿用明制,内阁制也延续下来。也就是说清朝在入关以前是没有内阁的,而且在顺治和康熙时期,内阁也是几经风雨,几经争论才作为定制,这是一种权力之争而又复杂反复的过程,不过总体上来说,这也是其内阁的权力仍然很大,而且里面有很多汉臣。
但是雍正继位以后,这种形式就有了变化,雍正皇帝设立了军纪处,基本上就取代了内阁。
到了晚清时期,内阁就成了一个形同虚设的摆设。此时在内阁和军机处说话算数的,至少有一半是慈禧太后的亲信,比如说双王奕诉,剩下这一半即使不怎么听慈禧太后也绝对听慈安太后。
也就是说在载淳未亲政之前,如果在皇上和太后之间选择,他们绝对是不会听小皇上的。
因此慈禧太后提议,让内阁和军机处议一议,其实就是她和慈安说了算。就这件事来说他们俩意见一致,这就等于名正言顺地否定了载淳,而且还不用她开口,免得他们娘俩再闹翻了。让内阁和军机处的人出面,既达到了目的还不伤害他们母子的感情,又合情合法。
不得不说,慈禧太后是一个玩弄权谋的高手,就是亲生儿子面前她也要玩一玩。
载淳当然知道慈禧太后心里打的什么算盘,心中禁不住冷笑:好高明的叶赫那拉氏,你把锅甩给了内阁和军机处,那好啊,就让那帮老家伙来作出决断吧。朕就是要让聂士成位列三公。朕今天倒要看看,谁敢胆大包天,明目张胆地反对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