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34.net,大隋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作战,所以又必不可少。
李丹驻马河堤,望着攘攘熙熙的人流,对大周人迅速进入战争状态非常满意。
大周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把军队和百姓全部调动起来,不是因为大周朝廷的运作非常高效,而是因为这是中土北方两百多年来延续下来的习惯。自永嘉之乱后,五胡南下,诸胡王国走马灯一样此起彼伏,到拓跋大魏统一中土北方后,才稳定了几十年。在这些诸胡王国里,军队绝对是胡人,兵制也基本上保留着草原上的部落制。草原人下马放牧,上马就能打仗,所以军队集结的速度非常快,即使拓跋大魏迁都洛阳后,极力推行汉制,很多胡人庶族也像汉人一样农耕度日,但他们的军队和士卒还是保留着这个优良传统。
六镇起义后,鲜卑人自相残杀,军队和人口数量骤减,到了高欢和宇文泰中原争霸期间,高欢因为军队不够,才征募汉人从军,但后来他霸业成功后,汉人军队的数量急剧减少。宇文泰的军队本来就不多,为了关陇霸业,他不得不向汉人求援,允许汉人良家子弟从军,但他又担心江山被汉人抢去了,在各方面都限制汉人。不过,不论齐、周两国军队的民族构成有什么变化,王国和军队还是控制在鲜卑人手上,两国的仗还是不停地打,军队也始终保持着这种机动灵活的应变能力。
由此李丹不禁想到了宇文护。
宇文护想改制,想扩军,但又怕汉人夺权,所以迟迟不能解决核心问题,那就是汉胡的融合问题。鲜卑人处处模仿汉人,同时因为自卑和恐惧,又处处戒备汉人,他们只想利用和奴役汉人,始终不愿给汉人以平等地位,这种矛盾导致鲜卑人想用汉制强大起来,却又怕被汉人吞噬了,最终改制改不下去,彻底失败。拓跋大魏的改制因为汉胡矛盾的激化而功亏一篑,宇文大周也同样如此。
侥幸的是,宇文护死了,而大周又面临生存危机,宇文氏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再度拿出了宇文泰当年建立关陇霸业的老办法,和关陇人携手合作,向突厥人求援。自己因为机缘巧合,坐上了大冢宰的位置,但这个位置目前看来只是一个过度,要想一直坐下去,首先要打赢这一仗,不打赢这一仗,汉人还是无法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扩军之策随即会被废止。其次要杀了宇文氏和那帮忠诚他们的鲜卑人,否则汉胡之争还要爆发,还要一直延续下去。
=
同州,中外府行辕。
宇文护死后,叱罗协和冯迁一直留在同州,临时代理行辕事。李丹和中外府僚佐到达后,两人即刻交接,并向李丹禀报了东线最新战况。
斛律光已经到达洛京前线,他指挥大军向中州(今陕西渑池左右)和熊州宜阳(今陕西宜阳附近)发起了攻击,中州和宜阳一线的镇戍连番告急。高长恭到达河阳,指挥大军沿着汾水河急速推进,正向郧州和晋州发起攻击。
“速度这么快?”李丹吃惊地问道,“大齐有多少军队?主攻方向在哪?”
叱罗协摇摇头,“目前还不知道大齐投入了多少军队,也无法确定主攻方向。据洛京前线报,鲜卑军、高车军和汉军都已出现,宜阳的方氏戍守军还发现了江淮的军队。河阳战场上,鲜卑军人数较多,除了太原的军队外,还有斛律羡的燕蓟军,柔然人的铁骑也出现了,还有稽胡军。”
柔然人出现在战场上,李丹已有所预料,但稽胡军出现,却是大出意外。稽胡是匈奴别种,居住在晋西北的崇山峻岭之间,六镇起义后,稽胡诸种逐渐势大,频频侵扰大河东西,山东大齐和关陇大周深受其苦,屡屡出兵,但稽胡反复叛乱,一直是两国的心腹大患。此次稽胡一定被大齐人买通了,知道有利可图,乃结盟出兵,共击大周。
“齐公宇文宪何时渡河?几时可达晋州?”李丹急切问道。
“齐公已经渡河。”冯迁在一旁说道,“如果一路顺利,明天可到晋州。”
“郧国公可有消息?”李丹又问道,“他还在郧州吗?”
“已经起程。”冯迁说道,“郧国公先到同州与你会合,然后同赴洛京前线。”
李丹闻言松了一口气。韦孝宽在李丹的心目中,那就是一尊神,当年高欢率军攻周,韦孝宽坚守玉璧五十多天,高欢十几万大军进退失据,伤亡七万,不得不败退而回。高欢因此忧愤成疾,两个月后即病亡。玉璧之战成就了韦孝宽的盖世英名,也结束了高欢传奇般的英雄生涯,齐周两国旷日持久的争霸之战也就此告一段落。在李丹看来,只要有韦孝宽在,大周即使不能击败斛律光,但绝对能守住关陇。今日一仗,其实就是斛律光和韦孝宽的对决,胜者,将决定中土的命运。
=
郧国公韦孝宽到达同州。
李丹、李穆、于翼、侯莫陈琼、宇文盛、李曜、达奚震等文武大臣出城相迎。
韦孝宽六十多岁,须发皆白,身躯伟岸,削瘦的脸上长髯飘散,不怒而威。他远远下马,和匆匆迎上的李穆、于翼等人亲切招呼。
李丹以子侄礼参拜。韦孝宽双手扶起,上下看看,转头问侯莫陈琼道,“这就是魏公家的那个老幺?”
“郧公还记得他?”侯莫陈琼笑道,“他就是我姐姐家的老幺,在敦煌一待就是十年。刚刚回家的时候,我都不认识了。”他拍拍李丹的肩膀,“郧公,你看这小子怎么样?够不够资格做大冢宰?”
“你不要摆舅舅的架子。”韦孝宽笑道,“他现在是大冢宰,大周军的统帅,不是你的外甥。”说着他举起手,指着侯莫陈琼点了几下,“注意礼仪。”
侯莫陈琼看看李丹,哈哈一笑,“当年我连太祖的胡子都随便摸,现在我还不能拍拍外甥的肩膀啊?”他拉着韦孝宽,举步前行,“你这个老家伙,就是这一点不好,一本正经的,你就不能随意一点?”
“你啊,和你哥哥一样……”韦孝宽和四周的老朋友相视而笑,“梁公就是因为这张嘴惹的祸,而同昌公不但不改,反而变本加厉。”
“晋公不在了,他谁都不怕,当然敢张嘴乱说了。”于翼回头看了一眼跟在后面的李丹,打趣道,“鸿烈,该发威的时候要发威,免得你舅舅忘乎所以违反了军纪,那就不好办了。”
众人一路说笑,很快到了中外府。
=
军议上,高颎详解说了御敌之策。
韦孝宽自始至终一言不发,李穆、于翼、侯莫陈琼等人也是沉默不语。李丹心里很紧张,他还是第一次和这些名震天下的悍将坐在一起商讨攻防之策,惶恐不安。
高颎倒很自信,侃侃而谈,挥洒自如。
说完之后,大堂上的人都看着韦孝宽,他不说话,别人也不敢说。
“秦公……”韦孝宽沉吟良久,忽然问道,“你有几成把握说服突厥人和大陈人?”
=(未完待续)
作战,所以又必不可少。
李丹驻马河堤,望着攘攘熙熙的人流,对大周人迅速进入战争状态非常满意。
大周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把军队和百姓全部调动起来,不是因为大周朝廷的运作非常高效,而是因为这是中土北方两百多年来延续下来的习惯。自永嘉之乱后,五胡南下,诸胡王国走马灯一样此起彼伏,到拓跋大魏统一中土北方后,才稳定了几十年。在这些诸胡王国里,军队绝对是胡人,兵制也基本上保留着草原上的部落制。草原人下马放牧,上马就能打仗,所以军队集结的速度非常快,即使拓跋大魏迁都洛阳后,极力推行汉制,很多胡人庶族也像汉人一样农耕度日,但他们的军队和士卒还是保留着这个优良传统。
六镇起义后,鲜卑人自相残杀,军队和人口数量骤减,到了高欢和宇文泰中原争霸期间,高欢因为军队不够,才征募汉人从军,但后来他霸业成功后,汉人军队的数量急剧减少。宇文泰的军队本来就不多,为了关陇霸业,他不得不向汉人求援,允许汉人良家子弟从军,但他又担心江山被汉人抢去了,在各方面都限制汉人。不过,不论齐、周两国军队的民族构成有什么变化,王国和军队还是控制在鲜卑人手上,两国的仗还是不停地打,军队也始终保持着这种机动灵活的应变能力。
由此李丹不禁想到了宇文护。
宇文护想改制,想扩军,但又怕汉人夺权,所以迟迟不能解决核心问题,那就是汉胡的融合问题。鲜卑人处处模仿汉人,同时因为自卑和恐惧,又处处戒备汉人,他们只想利用和奴役汉人,始终不愿给汉人以平等地位,这种矛盾导致鲜卑人想用汉制强大起来,却又怕被汉人吞噬了,最终改制改不下去,彻底失败。拓跋大魏的改制因为汉胡矛盾的激化而功亏一篑,宇文大周也同样如此。
侥幸的是,宇文护死了,而大周又面临生存危机,宇文氏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再度拿出了宇文泰当年建立关陇霸业的老办法,和关陇人携手合作,向突厥人求援。自己因为机缘巧合,坐上了大冢宰的位置,但这个位置目前看来只是一个过度,要想一直坐下去,首先要打赢这一仗,不打赢这一仗,汉人还是无法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扩军之策随即会被废止。其次要杀了宇文氏和那帮忠诚他们的鲜卑人,否则汉胡之争还要爆发,还要一直延续下去。
=
同州,中外府行辕。
宇文护死后,叱罗协和冯迁一直留在同州,临时代理行辕事。李丹和中外府僚佐到达后,两人即刻交接,并向李丹禀报了东线最新战况。
斛律光已经到达洛京前线,他指挥大军向中州(今陕西渑池左右)和熊州宜阳(今陕西宜阳附近)发起了攻击,中州和宜阳一线的镇戍连番告急。高长恭到达河阳,指挥大军沿着汾水河急速推进,正向郧州和晋州发起攻击。
“速度这么快?”李丹吃惊地问道,“大齐有多少军队?主攻方向在哪?”
叱罗协摇摇头,“目前还不知道大齐投入了多少军队,也无法确定主攻方向。据洛京前线报,鲜卑军、高车军和汉军都已出现,宜阳的方氏戍守军还发现了江淮的军队。河阳战场上,鲜卑军人数较多,除了太原的军队外,还有斛律羡的燕蓟军,柔然人的铁骑也出现了,还有稽胡军。”
柔然人出现在战场上,李丹已有所预料,但稽胡军出现,却是大出意外。稽胡是匈奴别种,居住在晋西北的崇山峻岭之间,六镇起义后,稽胡诸种逐渐势大,频频侵扰大河东西,山东大齐和关陇大周深受其苦,屡屡出兵,但稽胡反复叛乱,一直是两国的心腹大患。此次稽胡一定被大齐人买通了,知道有利可图,乃结盟出兵,共击大周。
“齐公宇文宪何时渡河?几时可达晋州?”李丹急切问道。
“齐公已经渡河。”冯迁在一旁说道,“如果一路顺利,明天可到晋州。”
“郧国公可有消息?”李丹又问道,“他还在郧州吗?”
“已经起程。”冯迁说道,“郧国公先到同州与你会合,然后同赴洛京前线。”
李丹闻言松了一口气。韦孝宽在李丹的心目中,那就是一尊神,当年高欢率军攻周,韦孝宽坚守玉璧五十多天,高欢十几万大军进退失据,伤亡七万,不得不败退而回。高欢因此忧愤成疾,两个月后即病亡。玉璧之战成就了韦孝宽的盖世英名,也结束了高欢传奇般的英雄生涯,齐周两国旷日持久的争霸之战也就此告一段落。在李丹看来,只要有韦孝宽在,大周即使不能击败斛律光,但绝对能守住关陇。今日一仗,其实就是斛律光和韦孝宽的对决,胜者,将决定中土的命运。
=
郧国公韦孝宽到达同州。
李丹、李穆、于翼、侯莫陈琼、宇文盛、李曜、达奚震等文武大臣出城相迎。
韦孝宽六十多岁,须发皆白,身躯伟岸,削瘦的脸上长髯飘散,不怒而威。他远远下马,和匆匆迎上的李穆、于翼等人亲切招呼。
李丹以子侄礼参拜。韦孝宽双手扶起,上下看看,转头问侯莫陈琼道,“这就是魏公家的那个老幺?”
“郧公还记得他?”侯莫陈琼笑道,“他就是我姐姐家的老幺,在敦煌一待就是十年。刚刚回家的时候,我都不认识了。”他拍拍李丹的肩膀,“郧公,你看这小子怎么样?够不够资格做大冢宰?”
“你不要摆舅舅的架子。”韦孝宽笑道,“他现在是大冢宰,大周军的统帅,不是你的外甥。”说着他举起手,指着侯莫陈琼点了几下,“注意礼仪。”
侯莫陈琼看看李丹,哈哈一笑,“当年我连太祖的胡子都随便摸,现在我还不能拍拍外甥的肩膀啊?”他拉着韦孝宽,举步前行,“你这个老家伙,就是这一点不好,一本正经的,你就不能随意一点?”
“你啊,和你哥哥一样……”韦孝宽和四周的老朋友相视而笑,“梁公就是因为这张嘴惹的祸,而同昌公不但不改,反而变本加厉。”
“晋公不在了,他谁都不怕,当然敢张嘴乱说了。”于翼回头看了一眼跟在后面的李丹,打趣道,“鸿烈,该发威的时候要发威,免得你舅舅忘乎所以违反了军纪,那就不好办了。”
众人一路说笑,很快到了中外府。
=
军议上,高颎详解说了御敌之策。
韦孝宽自始至终一言不发,李穆、于翼、侯莫陈琼等人也是沉默不语。李丹心里很紧张,他还是第一次和这些名震天下的悍将坐在一起商讨攻防之策,惶恐不安。
高颎倒很自信,侃侃而谈,挥洒自如。
说完之后,大堂上的人都看着韦孝宽,他不说话,别人也不敢说。
“秦公……”韦孝宽沉吟良久,忽然问道,“你有几成把握说服突厥人和大陈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