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卑鄙的圣人:曹操(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任命列卿
建安十八年五月曹操晋封魏公,以冀州十郡裂土建国。秋七月,曹魏社稷宗庙建成,贡曹萌、曹腾、曹嵩三代先祖,祭祀以太牢之礼;同月,天子下诏聘曹操三女为贵人,以大司农王邑、宗正刘艾为使者,持节至邺城议亲,曹操自然欣喜“奉诏”。不过三女年岁有别,议定曹宪、曹节先行入宫,曹华尚幼,暂以贵人身份留于魏国以待婚龄。九月,金虎台竣工,曹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临淄侯曹植登台阅兵,幕府群僚弹冠相庆,邺城士民争相观瞻,真有些“改朝换代”的气象。
阅兵之后象征魏国建立的整套仪式就算基本结束了,接下来便是大封官职。因为“国中国”一切制度等同汉初诸侯王,所以一应官员皆由其自主任命,甚至可以设立相国和列卿,那些相府掾属水涨船高有了更进一步的机会,自然人人兴奋。但想往上爬的人是多,官职却有限,何况还有不少名望之士注定要摆在光鲜的位置上。经曹操再三思考,众僚属反复商议,直至十一月才决定下来。
魏国初次封官,暂任命六卿,及尚书、侍中之职。以袁涣为郎中令,掌魏宫守备之事;国渊为太仆,掌驷驾卤簿之事;钟繇为大理,掌司法刑狱之事;王修为大司农,掌仓廪财货之事;王朗为少府,掌宫廷度支之事;程昱为卫尉,掌防卫宫门之事。此六卿或为经济之才,或为德高之士,或为曹营功臣,职责虽不甚重要,却是魏国招贤纳士的标榜。至于宗正、大鸿胪、太常三卿,因涉天子特权暂不任命,这也算是给汉室天子留点儿脸面。
接着又任命荀攸为尚书令,处理朝政;凉茂副之,任尚书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等为尚书,共参政务。这几位是多年干吏,资历出众经验丰富,下辖五曹——吏部,管选官;左民,管户籍;客曹,管典礼;五兵,管军务;度支,管财政。
继而以王粲、杜袭、卫觊、和洽四人为侍中,参赞诸事。担任这职务不但要见识广博,还需得曹操之宠。例如王粲,建安十三年才跟从刘琮降曹,资历甚浅,却以文采过人而得宠,不到四十岁就跻身开国大员之列。除尚书台官吏之外,又任命议郎、大夫、郎中的散秩官员数十人,皆德才俱佳之士。
此外又正式确立邺城为魏国国都,分魏郡为东西两部,各设都尉一名管理治安。非议甚多的邺城令杨沛却没有被撼动半分,王修升任后,换了曹营中脾气最好、心思最细的赵俨担任魏郡太守,曹操似乎希望他们刚柔相济和睦相处。而最值得玩味的是,曹操决定暂不设立相国之职,原本群臣认为董昭为魏国建立出力最大,相国之位非董昭莫属,结果他连个尚书都没摸到。孔子曰“过犹不及”,或许正因为董昭出力太多、用力太猛,为虎作伥的嘴脸也暴露得最多,反不好给他位置了!
封官之事告于天下,其中最荣耀的莫过钟繇、卫觊,其他人久在关东任职,功劳为世人所熟知;钟、卫却长年在弘农督关中之事,可称独当一面。今钟繇受列卿之封,卫觊得以与王粲、杜袭、和洽三宠臣并驾齐驱,实是对他们多年辛劳的肯定。
自钟繇到邺城那日起,无论昔年旧友、晚生后进纷纷上门拜谒,整日宾客往来,曹丕也不免凑这个热闹。这日午间天气晴和,他带着鲍勋、卢毓过府拜访。说来也巧,拨给钟繇的那座府邸恰好就是曹丕旧居,眼见一应房舍并无更易,只是匾额由“五官中郎将府”变成了“大理寺”,颇有物是人非之感。
五官将来访,守门人不敢怠慢,连通禀都未通禀,忙接过他手中缰绳,恭恭敬敬请三人入内。方过二门就闻谈笑之声,府中仆僮故意讨曹丕的好,离着八丈远就高声喊道:“五官中郎将到……”堂上的说笑立刻停了,“呼啦啦”挤出一群官员,有长有少,降阶相迎。尚书令荀攸、公子曹彪、文士应璩等尽在,相互见礼已毕,众人左携右揽把曹丕让至堂上——原来今日倒是曹彪做东,送来了不少精致果品赠与钟繇,又逢荀攸等人在,便一起享用。
曹丕拍拍兄弟的肩膀:“善财难舍,难得你做东。”
曹彪憨然一笑:“玹(xuán)哥哥病了,我派人置办些果子给他吃,余下的当然要孝敬几位老臣啦。”西乡侯曹玹乃秦氏所生,现已成年,最近得了病。
钟繇宦场多年很懂得客套,请曹丕坐上座,曹丕哪里肯依?便在主位之侧又添一席,请他坐了;鲍勋、卢毓都很识趣,在挨着门边的末席落座。
钟繇举酒谢过诸位:“老朽得魏公洪恩,出任列卿已是生平大幸。公文未看上一眼,就先叨扰列位,实在于理不合。今日算是最后一顿酒,明天起老朽便要升衙理事了。”他虽性格温和却不失风骨,眼见把曹丕、曹彪都引来了,若再不闭门谢客明日不知又要来多少公子,这交通之罪可不能担!
曹丕早有算计,之所以带鲍勋、卢毓这两个不甚亲近的人前来,全为做个见证,席间绝无隐晦之言,即便传扬出去也于己无损。因而笑道:“钟公此言不切。您坐镇风雅便好,升衙理事却是不妙。您当的是大理,掌刑狱之事。寻常案卷自有三官打理,若劳您亲自升堂,岂不是出了惊天大案?”一席话说得众人尽皆欢笑。
钟繇也笑,却暗自思量转移话题,抿了一小口酒,随口问道:“应先生自豫州来,未知江东有何动向?不妨给我们讲讲。”
应璩乃记室应玚之弟,刚刚二十出头,虽是白身。但在家乡汝南也算知名之士,常来邺城探望兄长,也结交不少达官贵人。他今日在钟府巧遇曹丕兄弟,同堂共饮已属万幸,哪有说话的份儿?听钟繇相问甚感荣光,站起身恭恭敬敬道:“倒要给公子与诸位大人贺喜,现今江东正有内乱。乃因屯田都尉谢奇结交豪士,以大义相召,说动豫章豪杰彭材、李玉、王海举兵反孙,据说聚众已逾万人,正与孙权麾下大将贺齐激战。这也是魏公精诚所至,天下忠义影从。”这番话大有回护,其实谢奇的差事就是煽动江东内乱,造反的彭材等人绝非忠义豪士,而是山贼草寇。但不论如何,曹操对江东的消耗战略似乎颇见成效。
鲍勋插口道:“荆州、益州局势却不甚分明啊!刘璋引刘备入蜀已久,益州久不遣使,今动向不明。民间倒有不少传言,有人说二刘内讧相攻,有人说蜀中内乱,刘备助刘璋戡乱,还有说二刘与张鲁、马超串通一气,有意侵我雍州之地。皆是道听途说,不知能否当真。”
曹丕瞥了鲍勋一眼,讨厌他这时候泼冷水。钟繇却甚为关注:“若刘备真是与张鲁、马超串通,那可大大不妙了。我得魏公征召,离开弘农之际正逢夏侯将军发兵去救韦康。算来冀县已被困半年有余,也不知韦康能不能坚持到救兵到达,韩遂蠢蠢欲动也甚可忧啊!”说罢瞅了荀攸一眼。
荀攸一直没有开口,听了这话也毫无反应,只默默低着头。自从荀彧与曹操有隙,他便极少论说时政军务了,荀彧死后更不敢多言,这次曹操封他尚书令也未必真心倚赖,而是资历使然。荀攸早就没有当年那等进取之心了,如今谨慎自保。所幸尚书台自有凉茂、毛玠、何夔等人理事,他拿不拿主意无甚分别,拜访钟繇不过叙叙同乡旧情。三十多年前先朝名臣阴修为颍川太守,以钟繇为功曹、荀彧为主簿、荀攸为孝廉、郭图为计吏。如今老朋友多已凋零,仅他和钟繇在世,人生如此怎不感慨?
曹彪也不想谈军国之事,他不及兄长,既无爵位又无官职,身为庶子连几个真心辅佐他的人都没有,万一哪句话说错招了父亲不快,可不好收场,便趁机端酒向应璩敬道:“应兄,在下敬你一盏。”
应璩越发受宠若惊,敢忙避席:“公子折杀在下。”
曹彪却很亲切,戏谑道:“客套什么?你是白身,我也是白身,能混入列卿府邸骗碗酒喝,大大的幸事,怎能不纪念纪念?与你同席的又是哪一位,不妨引荐。”
应璩是白身之人席位在后,又来得甚早,故而许多人都没注意他身边坐的是谁,加之那人自知地位低下半晌未言,竟至曹彪问起大家才留心。见那人一袭青衣,拢发包巾,毫无配饰之物,胖乎乎一张圆脸,五十多岁满腮短髯,总笑眯眯的,倒似一个民间商贾。应璩介绍道:“此位倒与公子是同乡,乃沛国相士朱建平先生。”
众人闻听“相士”二字不禁发笑——官场中常有这等江湖术士,自称有什么异能,可预测某人官至某位,口若悬河神乎其神。混好了也就是左右逢源骗吃骗喝,出入高门大户,包揽些贿赂营私的勾当,从中赚点小钱,根本没什么真实本领。
应璩不知他们笑什么,还夸赞道:“方才进门时朱先生特别留意了钟公的貌相,偷偷跟我说,钟公富贵长寿,享寿八十载呢!”
钟繇不愿扫兴,躬身而笑:“借您吉言。”
鲍勋憨直,看不惯这类江湖骗子,定要揭出此人老底,冷笑道:“自王莽谋逆以来,谶纬、风角、星相之类的方术比比皆是,虽差强人意总有三分附会,唯相术一道纯属欺诈,多是逢迎阿谀之辞。”
朱建平也不争辩,只笑而不语。应璩却替他辩解道:“这位大人所言不假,但朱先生非江湖术士,他家财有余,与人看相乃是随缘,从不取分毫财货,所断之事十有八九成真。”
“哦?如此说来应兄想必请他看过相了,未知所言如何?”鲍勋一心要寻破绽。
“朱先生断我寿活六十二秋,仕宦早年不显,可到将死那年却有常伯之位。还说我临终的前一年会瞧见一只白犬自堂前而过,可除我之外旁人都瞧不见。”
鲍勋一阵皱眉——这也真邪门,世间还有如此相面之人,得高官便死,这不是诅咒人家吗?但又一想,左不过故作奇语,应璩乃应玚之弟,日后为官也不难猜,等应璩六十二岁,姓朱的早入土了,算得对与不对又与谁说?
应璩却深信不疑:“老天待我也算公道,临死一年以白犬告知,到那时我一定要多多行乐,享尽福分。只是当了侍中马上便死,实在有些不甘。”说罢又对朱建平耳语,“这鲍叔业生性憨直,又有些书呆子气,您不要与他置气。”
朱建平微微一笑,捋髯低声道:“先生放心,我不与姓鲍的吵。不瞒您说,看此人相貌必将得罪贵人不得善终。”
曹彪年轻气盛颇感好奇,“腾”地站了起来,几步凑到朱建平席前:“朱先生,也劳你替我看看相吧,看我有多少载阳寿?”
曹丕一旁欢笑:“你凑什么热闹?”
曹彪慧敏心细,马上补充道:“看看也无妨嘛,但问寿长几何,我无才无德就不用断官运了。”
曹丕一口酒差点儿笑喷出来——这小子越发长心眼了,知道预测官爵要招父亲猜忌,竟故意绕过去,日后也不可小觑啊!
朱建平深深一揖,惶恐道:“在下一介草民,焉敢唐突公子?”
“不必推辞,你但言无妨。今日大家聚会,便当是游戏。”
“既然如此在下姑妄言之,公子姑妄听之。”也没见朱建平怎么特意打量曹彪,只随便看了看他五官,便开言道,“公子据藩国,至五十七岁当有兵祸,当善防之。”
曹彪连自己活多少岁都没注意,一听“据藩国”三字心里便凉了半截。其实他也藏争位之意,若不然何必往重臣府里钻?曹丕、曹彰、曹植仨哥哥在上,而比他略长的庶兄曹玹又身有疾病,毫无竞争力,其他兄弟或年纪尚幼、或才智低微、或体质羸弱,所以他第四把交椅坐得稳稳当当。可当老四很难出头,在父亲心目中他地位不高不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而轻易不敢表露争储之心。唯一可能是曹丕、曹植争个两败俱伤,曹彰又不得宠,那时才轮到他。但朱建平开口就来个“据藩国”,说不断官爵其实也断了,若是世子之身日后能外领藩国吗?继承大位想都别想啦!
“有趣有趣。”钟繇捋髯道,“朱先生既然能断老朽寿活,也烦劳给荀大人看看吧。”他老人家算想开了,姓朱的真有本领也好,信口胡言也罢,既然侥幸来了就得给面子,假的也当真的听,若不然传扬出去,说钟府混进个江湖骗子,丢脸的是他!
荀攸听提到自己,想要阻拦,但话到嘴边一犹豫,又忍了回去。朱建平不敢劳荀攸起身,趋步走到他席前,与他四目相对看了片刻,随即拱手道:“在下妄言无端,得罪之处还请大人宽恕。”
“但说无妨。”荀攸倒也看得开。
“大人不及钟公长寿。”朱建平伸出一根手指,“寿祚只剩一旬(十年)。”
众人不禁沉默,荀攸却道:“再有十年已过耳顺,算不得短寿,我很知足了。”说到此又难免起疑——朱建平直说十年便可,为何要说一旬,又手伸一指?莫非……但想至此又渐渐释然,反正已是尴尬之身,再活多久也无分别。他扭头对钟繇道:“知近旧友无过你我,我又不及元常兄长寿,身后之事恐怕要劳元常兄费心了。”
钟繇以为他玩笑,却道:“这等话随便听听,没必要挂心。当真让我为你忙后世,最要紧的就是把你那个小妾阿骛嫁出去。”一句话说得满堂莞尔。昔日曹氏父子纳袁氏女眷,拉荀攸分谤,把个叫阿骛的美貌婢女赐予他,现今荀攸仍觉惭愧,连连摆手:“莫要取笑!”
那边曹丕也正莞尔,忽听曹彪倡
议:“朱先生,请为我家兄长也看一看。”
曹丕欲推辞,可众人附和之声甚众,自己也不免勾起好奇,便也半推半就,只一再叮嘱:“但断寿命即可。”
朱建平依旧主动上前,先施一礼然后看相。说来也怪,别人都是片刻工夫,唯给曹丕看相耗时最长,朱建平垂下眼皮思量半晌,才笑盈盈道:“五官将寿活八十,不过四十岁时当有小厄,多加保养并无大碍。”
曹丕暗笑——终于露了马脚,知道我身份高便又道寿高八旬,又恐太假编出个四十小厄,人食五谷杂粮小病小灾总是有的,若说小病哪年没有?心里虽这么想,嘴上却不点破,只连声道谢。
朱建平又道:“天数茫茫难尽知,在下方才又多饮了几盏,断得对与不对还望包涵。”
应璩借着酒力也越发胆壮,已忘了自己身份,朗言道:“其实虽有天命,尚需人意,只要列公多加滋养,何愁不得长寿?在下闲听乡间老翁俚语,胡乱编了首《长寿歌》,趁此机会献丑,请大家赏听。”说罢高声吟道: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何以得长寿?
上叟前致词:室内妪粗丑。
中叟前致词:量腹节所受。
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这首歌编得滑稽可笑,娶丑妻竟成了长寿第一要诀,众人笑得乐不可支。朱建平竟也捻着小胡子凑趣道:“看来我给应先生断六十二岁断少了,您若能按此歌行事,多活一载也未可知。”众人越发大笑。
正酒酣之际,仆僮急匆匆领进个皂隶,曹丕、荀攸等都识得,乃安定太守毌(guàn)丘兴之子毌丘俭,新近入仕,在中台当个小小令史。毌丘俭神色焦急,作了个罗圈揖便道:“启禀钟大人,西北有紧急军报,魏公召诸位大人进宫议事……五官将和荀大人也在,再好不过了,请一同入宫。”
三人不敢怠慢立刻起身,其他宾客也不便再留,借着相送也各自离去了。临行之际曹丕还不忘笼络人心,打发走鲍勋、卢毓,忙拉住应璩的手笑语道:“令兄乃我府上常客,日后得空你也到我那里坐坐,咱们不拘身份聊聊诗文也是好极。”感动得应璩连连作揖、大赞五官将贤明……
若即若离
钟繇席间就对西北战事抱有忧虑,果然不幸言中。冀县被困半载有余,城内粮食消耗将尽,派出求援的使者又遭马超擒杀,雍州刺史韦康不纳别驾杨阜之言,为保性命开城投降。不想马超翻脸无情,立将韦康处死,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夏侯渊的援军也遇挫折,韩遂煽动屯于兴国县一带的氐族首领杨千万造反,与马超串通一气,又有张鲁部将杨昂领兵相助,几家兵马联合起来阻击曹军。夏侯渊远道驰援措手不及,打个大败仗,折兵数千,只得撤回长安。消息传至邺城,曹操这才紧急召见群臣商议对策。
当曹丕三人匆忙入宫来到听政殿时,毛玠、崔琰、徐奕、贾诩、凉茂、杨修等早已到了,王粲正当众宣读军报:“军受挫于西疆兮,寇逞凶愈烈,恐其成尾大之势乎,萌祸三辅渐成流毒之患。魏公举烛明照,洞察万里,恳早示下,以除积薪之忧。诚然如此,则天下之幸,万民之幸,此亦亘古之……”
“够了!”曹操又好气又好笑,“妙才这白丁将军大字不识几个,哪找来这么个写军报的,都打败仗了还之乎者也。列位有何高论?”
杨修抢先发言:“马、韩二贼野心不改,当发大军速速剿灭。有道是除恶务尽,昔年之征就该斩草除根,只因留有遗患才致今日之事。”
曹丕听这话甚为不悦——上次西征因河间叛乱半途而废,这不是翻旧账让我难堪吗?徐奕与曹丕亲睦,便开言道:“虽说马、韩复起,也不能全怪当年除恶不尽。当初马、韩所仗乃关中诸部,今日所恃多为羌胡氐人,八成还有匈奴屠各,张鲁才是背后首恶,这一仗早晚是要来的。”他不动声色地把杨修的话又圆了回去。
其实曹操这会儿根本没心思追究过去之事,只喃喃道:“现在发兵是时候吗?”
崔琰进言:“为安黎庶何辞辛劳,南征归来已有半载,想必中军士卒休养已毕,幸而江东无事,此时发兵不逾经年必能击溃马、韩。望明公以天下为重。”他说起话来大义凛然,满腮虬髯不住颤抖。
但这番话却不合曹操心意,魏国刚建立,一个政权诞生不到半年就要大兴军戎,非但影响不好,也不甚吉利。但战事如此,若不亲往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时刘晔插言道:“崔公所言虽然有理,但夏侯将军兵马尚多,马、韩虽胜也难再做大,发兵不急于一时。或若发兵也无需魏公亲往,遣一将代劳便可。”他察言观色已瞧出曹操心意。
曹操又何尝不知他见风使舵?虽点了点头,却不甚放心,将目光扫向钟繇。钟繇毕竟久任关中,更谙于实务,思忖一阵才道:“我料马超未必能如愿。如今他所率之兵多为羌胡,又有汉中米贼。这些人本非凉……雍州之士。”十三州已更易为九州,凉州已是雍州了,但钟繇习惯已久仍难改口,“自上次征讨,关西之士多已归降,一来怀效忠之心,二来居于本土焉能容羌胡染指?马超入冀县又杀韦康,足见其不善收拢人心,凉……雍州之士不肯就范,久之必生内患。”
这个看法倒很有道理,曹操不禁莞尔:“凉州、雍州甚是拗口,如若不便再改回旧称便是。”当初改九州就是为曹魏建国铺路,如今得遂心愿,魏国疆域已确立,其他汉家地盘叫什么名又有何要紧?说罢他又望向荀攸、贾诩,两人皆低头不语。曹操不唤荀攸却问贾诩:“文和有甚见地?”
贾诩兀自低着脑袋:“在下庸材,实不知……”
“但言无妨,说错无怪。身居军谋岂能推脱不言?”曹操久与他打交道早有经验,这家伙就似胡桃,不用力榨是不出油的。
“诺。”贾诩这才坦言,“自潼关之战韩、马二贼已生嫌隙,今马超勾结张鲁,韩遂联结氐人,两家各自为战足以为证。两者遇我军虽合力抵御,却非同舟共济。况张鲁意在保有汉中,实以马超为后盾;氐人仅欲从中取利争抢财货,无逐鹿之心。此乃乌合之众,况有雍凉本土之士不服于内,岂得长久?在下以为当今之计,攻之愈急促之愈合,暂缓之反而有变。前番战败有损,可遣些许人马补足,再发书信多加叮嘱,相机而动必能得胜。”
“文和之言最近我意。”曹操当即命王粲搦管,口述给夏侯渊的回信。曹操也真有办法... -->>
任命列卿
建安十八年五月曹操晋封魏公,以冀州十郡裂土建国。秋七月,曹魏社稷宗庙建成,贡曹萌、曹腾、曹嵩三代先祖,祭祀以太牢之礼;同月,天子下诏聘曹操三女为贵人,以大司农王邑、宗正刘艾为使者,持节至邺城议亲,曹操自然欣喜“奉诏”。不过三女年岁有别,议定曹宪、曹节先行入宫,曹华尚幼,暂以贵人身份留于魏国以待婚龄。九月,金虎台竣工,曹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临淄侯曹植登台阅兵,幕府群僚弹冠相庆,邺城士民争相观瞻,真有些“改朝换代”的气象。
阅兵之后象征魏国建立的整套仪式就算基本结束了,接下来便是大封官职。因为“国中国”一切制度等同汉初诸侯王,所以一应官员皆由其自主任命,甚至可以设立相国和列卿,那些相府掾属水涨船高有了更进一步的机会,自然人人兴奋。但想往上爬的人是多,官职却有限,何况还有不少名望之士注定要摆在光鲜的位置上。经曹操再三思考,众僚属反复商议,直至十一月才决定下来。
魏国初次封官,暂任命六卿,及尚书、侍中之职。以袁涣为郎中令,掌魏宫守备之事;国渊为太仆,掌驷驾卤簿之事;钟繇为大理,掌司法刑狱之事;王修为大司农,掌仓廪财货之事;王朗为少府,掌宫廷度支之事;程昱为卫尉,掌防卫宫门之事。此六卿或为经济之才,或为德高之士,或为曹营功臣,职责虽不甚重要,却是魏国招贤纳士的标榜。至于宗正、大鸿胪、太常三卿,因涉天子特权暂不任命,这也算是给汉室天子留点儿脸面。
接着又任命荀攸为尚书令,处理朝政;凉茂副之,任尚书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等为尚书,共参政务。这几位是多年干吏,资历出众经验丰富,下辖五曹——吏部,管选官;左民,管户籍;客曹,管典礼;五兵,管军务;度支,管财政。
继而以王粲、杜袭、卫觊、和洽四人为侍中,参赞诸事。担任这职务不但要见识广博,还需得曹操之宠。例如王粲,建安十三年才跟从刘琮降曹,资历甚浅,却以文采过人而得宠,不到四十岁就跻身开国大员之列。除尚书台官吏之外,又任命议郎、大夫、郎中的散秩官员数十人,皆德才俱佳之士。
此外又正式确立邺城为魏国国都,分魏郡为东西两部,各设都尉一名管理治安。非议甚多的邺城令杨沛却没有被撼动半分,王修升任后,换了曹营中脾气最好、心思最细的赵俨担任魏郡太守,曹操似乎希望他们刚柔相济和睦相处。而最值得玩味的是,曹操决定暂不设立相国之职,原本群臣认为董昭为魏国建立出力最大,相国之位非董昭莫属,结果他连个尚书都没摸到。孔子曰“过犹不及”,或许正因为董昭出力太多、用力太猛,为虎作伥的嘴脸也暴露得最多,反不好给他位置了!
封官之事告于天下,其中最荣耀的莫过钟繇、卫觊,其他人久在关东任职,功劳为世人所熟知;钟、卫却长年在弘农督关中之事,可称独当一面。今钟繇受列卿之封,卫觊得以与王粲、杜袭、和洽三宠臣并驾齐驱,实是对他们多年辛劳的肯定。
自钟繇到邺城那日起,无论昔年旧友、晚生后进纷纷上门拜谒,整日宾客往来,曹丕也不免凑这个热闹。这日午间天气晴和,他带着鲍勋、卢毓过府拜访。说来也巧,拨给钟繇的那座府邸恰好就是曹丕旧居,眼见一应房舍并无更易,只是匾额由“五官中郎将府”变成了“大理寺”,颇有物是人非之感。
五官将来访,守门人不敢怠慢,连通禀都未通禀,忙接过他手中缰绳,恭恭敬敬请三人入内。方过二门就闻谈笑之声,府中仆僮故意讨曹丕的好,离着八丈远就高声喊道:“五官中郎将到……”堂上的说笑立刻停了,“呼啦啦”挤出一群官员,有长有少,降阶相迎。尚书令荀攸、公子曹彪、文士应璩等尽在,相互见礼已毕,众人左携右揽把曹丕让至堂上——原来今日倒是曹彪做东,送来了不少精致果品赠与钟繇,又逢荀攸等人在,便一起享用。
曹丕拍拍兄弟的肩膀:“善财难舍,难得你做东。”
曹彪憨然一笑:“玹(xuán)哥哥病了,我派人置办些果子给他吃,余下的当然要孝敬几位老臣啦。”西乡侯曹玹乃秦氏所生,现已成年,最近得了病。
钟繇宦场多年很懂得客套,请曹丕坐上座,曹丕哪里肯依?便在主位之侧又添一席,请他坐了;鲍勋、卢毓都很识趣,在挨着门边的末席落座。
钟繇举酒谢过诸位:“老朽得魏公洪恩,出任列卿已是生平大幸。公文未看上一眼,就先叨扰列位,实在于理不合。今日算是最后一顿酒,明天起老朽便要升衙理事了。”他虽性格温和却不失风骨,眼见把曹丕、曹彪都引来了,若再不闭门谢客明日不知又要来多少公子,这交通之罪可不能担!
曹丕早有算计,之所以带鲍勋、卢毓这两个不甚亲近的人前来,全为做个见证,席间绝无隐晦之言,即便传扬出去也于己无损。因而笑道:“钟公此言不切。您坐镇风雅便好,升衙理事却是不妙。您当的是大理,掌刑狱之事。寻常案卷自有三官打理,若劳您亲自升堂,岂不是出了惊天大案?”一席话说得众人尽皆欢笑。
钟繇也笑,却暗自思量转移话题,抿了一小口酒,随口问道:“应先生自豫州来,未知江东有何动向?不妨给我们讲讲。”
应璩乃记室应玚之弟,刚刚二十出头,虽是白身。但在家乡汝南也算知名之士,常来邺城探望兄长,也结交不少达官贵人。他今日在钟府巧遇曹丕兄弟,同堂共饮已属万幸,哪有说话的份儿?听钟繇相问甚感荣光,站起身恭恭敬敬道:“倒要给公子与诸位大人贺喜,现今江东正有内乱。乃因屯田都尉谢奇结交豪士,以大义相召,说动豫章豪杰彭材、李玉、王海举兵反孙,据说聚众已逾万人,正与孙权麾下大将贺齐激战。这也是魏公精诚所至,天下忠义影从。”这番话大有回护,其实谢奇的差事就是煽动江东内乱,造反的彭材等人绝非忠义豪士,而是山贼草寇。但不论如何,曹操对江东的消耗战略似乎颇见成效。
鲍勋插口道:“荆州、益州局势却不甚分明啊!刘璋引刘备入蜀已久,益州久不遣使,今动向不明。民间倒有不少传言,有人说二刘内讧相攻,有人说蜀中内乱,刘备助刘璋戡乱,还有说二刘与张鲁、马超串通一气,有意侵我雍州之地。皆是道听途说,不知能否当真。”
曹丕瞥了鲍勋一眼,讨厌他这时候泼冷水。钟繇却甚为关注:“若刘备真是与张鲁、马超串通,那可大大不妙了。我得魏公征召,离开弘农之际正逢夏侯将军发兵去救韦康。算来冀县已被困半年有余,也不知韦康能不能坚持到救兵到达,韩遂蠢蠢欲动也甚可忧啊!”说罢瞅了荀攸一眼。
荀攸一直没有开口,听了这话也毫无反应,只默默低着头。自从荀彧与曹操有隙,他便极少论说时政军务了,荀彧死后更不敢多言,这次曹操封他尚书令也未必真心倚赖,而是资历使然。荀攸早就没有当年那等进取之心了,如今谨慎自保。所幸尚书台自有凉茂、毛玠、何夔等人理事,他拿不拿主意无甚分别,拜访钟繇不过叙叙同乡旧情。三十多年前先朝名臣阴修为颍川太守,以钟繇为功曹、荀彧为主簿、荀攸为孝廉、郭图为计吏。如今老朋友多已凋零,仅他和钟繇在世,人生如此怎不感慨?
曹彪也不想谈军国之事,他不及兄长,既无爵位又无官职,身为庶子连几个真心辅佐他的人都没有,万一哪句话说错招了父亲不快,可不好收场,便趁机端酒向应璩敬道:“应兄,在下敬你一盏。”
应璩越发受宠若惊,敢忙避席:“公子折杀在下。”
曹彪却很亲切,戏谑道:“客套什么?你是白身,我也是白身,能混入列卿府邸骗碗酒喝,大大的幸事,怎能不纪念纪念?与你同席的又是哪一位,不妨引荐。”
应璩是白身之人席位在后,又来得甚早,故而许多人都没注意他身边坐的是谁,加之那人自知地位低下半晌未言,竟至曹彪问起大家才留心。见那人一袭青衣,拢发包巾,毫无配饰之物,胖乎乎一张圆脸,五十多岁满腮短髯,总笑眯眯的,倒似一个民间商贾。应璩介绍道:“此位倒与公子是同乡,乃沛国相士朱建平先生。”
众人闻听“相士”二字不禁发笑——官场中常有这等江湖术士,自称有什么异能,可预测某人官至某位,口若悬河神乎其神。混好了也就是左右逢源骗吃骗喝,出入高门大户,包揽些贿赂营私的勾当,从中赚点小钱,根本没什么真实本领。
应璩不知他们笑什么,还夸赞道:“方才进门时朱先生特别留意了钟公的貌相,偷偷跟我说,钟公富贵长寿,享寿八十载呢!”
钟繇不愿扫兴,躬身而笑:“借您吉言。”
鲍勋憨直,看不惯这类江湖骗子,定要揭出此人老底,冷笑道:“自王莽谋逆以来,谶纬、风角、星相之类的方术比比皆是,虽差强人意总有三分附会,唯相术一道纯属欺诈,多是逢迎阿谀之辞。”
朱建平也不争辩,只笑而不语。应璩却替他辩解道:“这位大人所言不假,但朱先生非江湖术士,他家财有余,与人看相乃是随缘,从不取分毫财货,所断之事十有八九成真。”
“哦?如此说来应兄想必请他看过相了,未知所言如何?”鲍勋一心要寻破绽。
“朱先生断我寿活六十二秋,仕宦早年不显,可到将死那年却有常伯之位。还说我临终的前一年会瞧见一只白犬自堂前而过,可除我之外旁人都瞧不见。”
鲍勋一阵皱眉——这也真邪门,世间还有如此相面之人,得高官便死,这不是诅咒人家吗?但又一想,左不过故作奇语,应璩乃应玚之弟,日后为官也不难猜,等应璩六十二岁,姓朱的早入土了,算得对与不对又与谁说?
应璩却深信不疑:“老天待我也算公道,临死一年以白犬告知,到那时我一定要多多行乐,享尽福分。只是当了侍中马上便死,实在有些不甘。”说罢又对朱建平耳语,“这鲍叔业生性憨直,又有些书呆子气,您不要与他置气。”
朱建平微微一笑,捋髯低声道:“先生放心,我不与姓鲍的吵。不瞒您说,看此人相貌必将得罪贵人不得善终。”
曹彪年轻气盛颇感好奇,“腾”地站了起来,几步凑到朱建平席前:“朱先生,也劳你替我看看相吧,看我有多少载阳寿?”
曹丕一旁欢笑:“你凑什么热闹?”
曹彪慧敏心细,马上补充道:“看看也无妨嘛,但问寿长几何,我无才无德就不用断官运了。”
曹丕一口酒差点儿笑喷出来——这小子越发长心眼了,知道预测官爵要招父亲猜忌,竟故意绕过去,日后也不可小觑啊!
朱建平深深一揖,惶恐道:“在下一介草民,焉敢唐突公子?”
“不必推辞,你但言无妨。今日大家聚会,便当是游戏。”
“既然如此在下姑妄言之,公子姑妄听之。”也没见朱建平怎么特意打量曹彪,只随便看了看他五官,便开言道,“公子据藩国,至五十七岁当有兵祸,当善防之。”
曹彪连自己活多少岁都没注意,一听“据藩国”三字心里便凉了半截。其实他也藏争位之意,若不然何必往重臣府里钻?曹丕、曹彰、曹植仨哥哥在上,而比他略长的庶兄曹玹又身有疾病,毫无竞争力,其他兄弟或年纪尚幼、或才智低微、或体质羸弱,所以他第四把交椅坐得稳稳当当。可当老四很难出头,在父亲心目中他地位不高不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而轻易不敢表露争储之心。唯一可能是曹丕、曹植争个两败俱伤,曹彰又不得宠,那时才轮到他。但朱建平开口就来个“据藩国”,说不断官爵其实也断了,若是世子之身日后能外领藩国吗?继承大位想都别想啦!
“有趣有趣。”钟繇捋髯道,“朱先生既然能断老朽寿活,也烦劳给荀大人看看吧。”他老人家算想开了,姓朱的真有本领也好,信口胡言也罢,既然侥幸来了就得给面子,假的也当真的听,若不然传扬出去,说钟府混进个江湖骗子,丢脸的是他!
荀攸听提到自己,想要阻拦,但话到嘴边一犹豫,又忍了回去。朱建平不敢劳荀攸起身,趋步走到他席前,与他四目相对看了片刻,随即拱手道:“在下妄言无端,得罪之处还请大人宽恕。”
“但说无妨。”荀攸倒也看得开。
“大人不及钟公长寿。”朱建平伸出一根手指,“寿祚只剩一旬(十年)。”
众人不禁沉默,荀攸却道:“再有十年已过耳顺,算不得短寿,我很知足了。”说到此又难免起疑——朱建平直说十年便可,为何要说一旬,又手伸一指?莫非……但想至此又渐渐释然,反正已是尴尬之身,再活多久也无分别。他扭头对钟繇道:“知近旧友无过你我,我又不及元常兄长寿,身后之事恐怕要劳元常兄费心了。”
钟繇以为他玩笑,却道:“这等话随便听听,没必要挂心。当真让我为你忙后世,最要紧的就是把你那个小妾阿骛嫁出去。”一句话说得满堂莞尔。昔日曹氏父子纳袁氏女眷,拉荀攸分谤,把个叫阿骛的美貌婢女赐予他,现今荀攸仍觉惭愧,连连摆手:“莫要取笑!”
那边曹丕也正莞尔,忽听曹彪倡
议:“朱先生,请为我家兄长也看一看。”
曹丕欲推辞,可众人附和之声甚众,自己也不免勾起好奇,便也半推半就,只一再叮嘱:“但断寿命即可。”
朱建平依旧主动上前,先施一礼然后看相。说来也怪,别人都是片刻工夫,唯给曹丕看相耗时最长,朱建平垂下眼皮思量半晌,才笑盈盈道:“五官将寿活八十,不过四十岁时当有小厄,多加保养并无大碍。”
曹丕暗笑——终于露了马脚,知道我身份高便又道寿高八旬,又恐太假编出个四十小厄,人食五谷杂粮小病小灾总是有的,若说小病哪年没有?心里虽这么想,嘴上却不点破,只连声道谢。
朱建平又道:“天数茫茫难尽知,在下方才又多饮了几盏,断得对与不对还望包涵。”
应璩借着酒力也越发胆壮,已忘了自己身份,朗言道:“其实虽有天命,尚需人意,只要列公多加滋养,何愁不得长寿?在下闲听乡间老翁俚语,胡乱编了首《长寿歌》,趁此机会献丑,请大家赏听。”说罢高声吟道: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何以得长寿?
上叟前致词:室内妪粗丑。
中叟前致词:量腹节所受。
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这首歌编得滑稽可笑,娶丑妻竟成了长寿第一要诀,众人笑得乐不可支。朱建平竟也捻着小胡子凑趣道:“看来我给应先生断六十二岁断少了,您若能按此歌行事,多活一载也未可知。”众人越发大笑。
正酒酣之际,仆僮急匆匆领进个皂隶,曹丕、荀攸等都识得,乃安定太守毌(guàn)丘兴之子毌丘俭,新近入仕,在中台当个小小令史。毌丘俭神色焦急,作了个罗圈揖便道:“启禀钟大人,西北有紧急军报,魏公召诸位大人进宫议事……五官将和荀大人也在,再好不过了,请一同入宫。”
三人不敢怠慢立刻起身,其他宾客也不便再留,借着相送也各自离去了。临行之际曹丕还不忘笼络人心,打发走鲍勋、卢毓,忙拉住应璩的手笑语道:“令兄乃我府上常客,日后得空你也到我那里坐坐,咱们不拘身份聊聊诗文也是好极。”感动得应璩连连作揖、大赞五官将贤明……
若即若离
钟繇席间就对西北战事抱有忧虑,果然不幸言中。冀县被困半载有余,城内粮食消耗将尽,派出求援的使者又遭马超擒杀,雍州刺史韦康不纳别驾杨阜之言,为保性命开城投降。不想马超翻脸无情,立将韦康处死,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夏侯渊的援军也遇挫折,韩遂煽动屯于兴国县一带的氐族首领杨千万造反,与马超串通一气,又有张鲁部将杨昂领兵相助,几家兵马联合起来阻击曹军。夏侯渊远道驰援措手不及,打个大败仗,折兵数千,只得撤回长安。消息传至邺城,曹操这才紧急召见群臣商议对策。
当曹丕三人匆忙入宫来到听政殿时,毛玠、崔琰、徐奕、贾诩、凉茂、杨修等早已到了,王粲正当众宣读军报:“军受挫于西疆兮,寇逞凶愈烈,恐其成尾大之势乎,萌祸三辅渐成流毒之患。魏公举烛明照,洞察万里,恳早示下,以除积薪之忧。诚然如此,则天下之幸,万民之幸,此亦亘古之……”
“够了!”曹操又好气又好笑,“妙才这白丁将军大字不识几个,哪找来这么个写军报的,都打败仗了还之乎者也。列位有何高论?”
杨修抢先发言:“马、韩二贼野心不改,当发大军速速剿灭。有道是除恶务尽,昔年之征就该斩草除根,只因留有遗患才致今日之事。”
曹丕听这话甚为不悦——上次西征因河间叛乱半途而废,这不是翻旧账让我难堪吗?徐奕与曹丕亲睦,便开言道:“虽说马、韩复起,也不能全怪当年除恶不尽。当初马、韩所仗乃关中诸部,今日所恃多为羌胡氐人,八成还有匈奴屠各,张鲁才是背后首恶,这一仗早晚是要来的。”他不动声色地把杨修的话又圆了回去。
其实曹操这会儿根本没心思追究过去之事,只喃喃道:“现在发兵是时候吗?”
崔琰进言:“为安黎庶何辞辛劳,南征归来已有半载,想必中军士卒休养已毕,幸而江东无事,此时发兵不逾经年必能击溃马、韩。望明公以天下为重。”他说起话来大义凛然,满腮虬髯不住颤抖。
但这番话却不合曹操心意,魏国刚建立,一个政权诞生不到半年就要大兴军戎,非但影响不好,也不甚吉利。但战事如此,若不亲往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时刘晔插言道:“崔公所言虽然有理,但夏侯将军兵马尚多,马、韩虽胜也难再做大,发兵不急于一时。或若发兵也无需魏公亲往,遣一将代劳便可。”他察言观色已瞧出曹操心意。
曹操又何尝不知他见风使舵?虽点了点头,却不甚放心,将目光扫向钟繇。钟繇毕竟久任关中,更谙于实务,思忖一阵才道:“我料马超未必能如愿。如今他所率之兵多为羌胡,又有汉中米贼。这些人本非凉……雍州之士。”十三州已更易为九州,凉州已是雍州了,但钟繇习惯已久仍难改口,“自上次征讨,关西之士多已归降,一来怀效忠之心,二来居于本土焉能容羌胡染指?马超入冀县又杀韦康,足见其不善收拢人心,凉……雍州之士不肯就范,久之必生内患。”
这个看法倒很有道理,曹操不禁莞尔:“凉州、雍州甚是拗口,如若不便再改回旧称便是。”当初改九州就是为曹魏建国铺路,如今得遂心愿,魏国疆域已确立,其他汉家地盘叫什么名又有何要紧?说罢他又望向荀攸、贾诩,两人皆低头不语。曹操不唤荀攸却问贾诩:“文和有甚见地?”
贾诩兀自低着脑袋:“在下庸材,实不知……”
“但言无妨,说错无怪。身居军谋岂能推脱不言?”曹操久与他打交道早有经验,这家伙就似胡桃,不用力榨是不出油的。
“诺。”贾诩这才坦言,“自潼关之战韩、马二贼已生嫌隙,今马超勾结张鲁,韩遂联结氐人,两家各自为战足以为证。两者遇我军虽合力抵御,却非同舟共济。况张鲁意在保有汉中,实以马超为后盾;氐人仅欲从中取利争抢财货,无逐鹿之心。此乃乌合之众,况有雍凉本土之士不服于内,岂得长久?在下以为当今之计,攻之愈急促之愈合,暂缓之反而有变。前番战败有损,可遣些许人马补足,再发书信多加叮嘱,相机而动必能得胜。”
“文和之言最近我意。”曹操当即命王粲搦管,口述给夏侯渊的回信。曹操也真有办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