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赵国之变 (1/2)
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斩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出使代北的张耳终于回来了。
之所以去了这么长的时间,倒不是使命有什么为难之处,而是为了等待邯郸的消息。
赵军大胜秦军,却丢了九个城池,李牧对此结果,又满意又不满意。
满意的是这一场大战,果然应了自己的看法,邺地九城悬于漳水之外,守卫不易。而自己首谋和燕国联合,终于让秦国一支大军覆没,这样的战国,已经是几十年来赵国单独面对秦军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不满意的是大将军庞煖,用兵还是过去持重,对自己也有些防范之心。如果能及时调动代北军南下,或许太原诸城赵国的囊中之物。
大将军庞煖病故,李牧嗟叹之余,也有些跃跃欲试。
自己镇守代北已经十来年,一仗打匈奴远避在阴山之外,不敢南下,东胡远退千里,云中、河西诸胡也都服服帖帖。在此镇守,固然得心应手,但却不易再建大功。
所以李牧心里也很是想回朝为将,统领大军与诸侯争雄!
不过,这是他自己的想法,他也知道,对于赵国朝中,这一片广裘的土地,虽然地广人稀,但毕竟民风彪悍,又多畜牧之地,赵国的战马牲畜多赖于此,由于代北三郡孤悬塞外,眼下只靠飞狐径和本土相连,又多面临诸胡威胁,如果没有权高位重的大将独当一面,总是有些不踏实。
对于秦赵之间,李牧早就认识到,赵国越是取胜,这两国之间的大战就会越是惨烈。
这已是没办法的事情。
秦国已经将韩魏都打的不敢动弹,如果秦国要继续扩张,不管是南下攻楚,还是东去攻齐,都只能先拿下赵国这个钉子。
只有拿下了赵国,当秦军进攻齐楚的时候,才不会被赵国攻击大军的后背。
所以赵国越胜,秦国越要对付赵国。
即便暂时的求和,掉头去对付韩魏,也是为了积蓄力量更好的对付赵国。
当然,如果赵国败了,秦国更不会放过赵国,只有把赵国打的像韩魏那样只剩下一口气,秦国才有可能松松手,把力量集中起来去对付齐楚。
至于燕国,对于秦国来讲,只要拿下了赵国,燕国肯定是顺手的事。
所以,当张耳过来,请求李牧早些谋划回朝为将时,李牧当即就满口应允。
不过这事他不能自己提,总不能上个奏表,道是庞煖病故,朝中无人可为大将,还是我回去承担重任吧?
不过,朝中有公子嘉。
公子嘉这次立下大功,封赏甚重,在赵王偃中那里正红!
而公子嘉和自己关系甚佳,有些话可以让公子嘉去说。
所以李牧亲自修书一封送给公子嘉。
信中提及,此次大战,秦受损不小,今年秦国当不会攻赵,但明年秦国恢复已毕,一定会大举报复。
朝中诸将,只怕因此战而轻敌。
况且秦军王翦、羌瘣、杨端和等,都是久战之将,十分不好对付。如果不能早定统帅,一旦秦军来攻,只怕到时候将帅不熟,会误了大事!
宜早定大将,已统筹军事!
公子嘉对李牧很是敬重,和李牧一向关系甚佳!
公子嘉这次跟随庞煖赴上党参战,对于诸将之才也多有目睹。
赵葱虽也是宗室,忠心没有问题,这次大战先守邺地,后取襄垣而守。阻挡王翦之军数十日。为吃下桓齮所部可是出力不少。
其才干也算上乘,要不庞煖也不会把他抽出来,调到上党统领方面之军。
但对于赵葱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太多的出彩之处。面对秦军王翦的进攻,总是感觉是差了一点。
副将扈辄,这是勇将,当初都山大战庞煖就是靠了扈辄才抢占了都山,夺了先机,让秦军吃了苦头。
厐羲么,一郡之守应该不差,但要是成为一军之帅,还是嫩了点,资望也差了不少。
至于其他将军,连这三个都比不上。
有这一番考虑,公子嘉遂向赵王偃相机进言,道大将军亡故,须早定大将以威慑强秦。
赵王偃甚感有理,又夸赞了公子嘉一番。
但拜将大事,赵王偃当然不能只听长子之言,还要咨询诸宗室大臣。
此时的赵国相是司空马。
去年庞煖同意和燕联合以制秦的时候,一向和秦关系不错的建信君被罢相,司空马以客卿而为相国。
司空马曾在秦多年,对秦国之政甚是了解,身为相国,当然知道局势的危险性。对于公子嘉的提议,司空马甚是赞同。
但以将军扈辄、赵葱和春平候、建信君等一干人则反对李牧回朝。
这些人意见很一致,那就是代北重地,非李牧不足以守之。
虽然都是反对,但其内里的原因则不同。
赵葱和扈辄,身为将军,威望仅次于李牧,这次又下了大功,如果李牧不回来,秦军前来,能做主将的只有他们两位。
对于秦军,在他们两位看来,也没什么可怕的,只要军力上不落下风,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就不是秦军王翦、杨端和等人的对手。
>
出使代北的张耳终于回来了。
之所以去了这么长的时间,倒不是使命有什么为难之处,而是为了等待邯郸的消息。
赵军大胜秦军,却丢了九个城池,李牧对此结果,又满意又不满意。
满意的是这一场大战,果然应了自己的看法,邺地九城悬于漳水之外,守卫不易。而自己首谋和燕国联合,终于让秦国一支大军覆没,这样的战国,已经是几十年来赵国单独面对秦军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不满意的是大将军庞煖,用兵还是过去持重,对自己也有些防范之心。如果能及时调动代北军南下,或许太原诸城赵国的囊中之物。
大将军庞煖病故,李牧嗟叹之余,也有些跃跃欲试。
自己镇守代北已经十来年,一仗打匈奴远避在阴山之外,不敢南下,东胡远退千里,云中、河西诸胡也都服服帖帖。在此镇守,固然得心应手,但却不易再建大功。
所以李牧心里也很是想回朝为将,统领大军与诸侯争雄!
不过,这是他自己的想法,他也知道,对于赵国朝中,这一片广裘的土地,虽然地广人稀,但毕竟民风彪悍,又多畜牧之地,赵国的战马牲畜多赖于此,由于代北三郡孤悬塞外,眼下只靠飞狐径和本土相连,又多面临诸胡威胁,如果没有权高位重的大将独当一面,总是有些不踏实。
对于秦赵之间,李牧早就认识到,赵国越是取胜,这两国之间的大战就会越是惨烈。
这已是没办法的事情。
秦国已经将韩魏都打的不敢动弹,如果秦国要继续扩张,不管是南下攻楚,还是东去攻齐,都只能先拿下赵国这个钉子。
只有拿下了赵国,当秦军进攻齐楚的时候,才不会被赵国攻击大军的后背。
所以赵国越胜,秦国越要对付赵国。
即便暂时的求和,掉头去对付韩魏,也是为了积蓄力量更好的对付赵国。
当然,如果赵国败了,秦国更不会放过赵国,只有把赵国打的像韩魏那样只剩下一口气,秦国才有可能松松手,把力量集中起来去对付齐楚。
至于燕国,对于秦国来讲,只要拿下了赵国,燕国肯定是顺手的事。
所以,当张耳过来,请求李牧早些谋划回朝为将时,李牧当即就满口应允。
不过这事他不能自己提,总不能上个奏表,道是庞煖病故,朝中无人可为大将,还是我回去承担重任吧?
不过,朝中有公子嘉。
公子嘉这次立下大功,封赏甚重,在赵王偃中那里正红!
而公子嘉和自己关系甚佳,有些话可以让公子嘉去说。
所以李牧亲自修书一封送给公子嘉。
信中提及,此次大战,秦受损不小,今年秦国当不会攻赵,但明年秦国恢复已毕,一定会大举报复。
朝中诸将,只怕因此战而轻敌。
况且秦军王翦、羌瘣、杨端和等,都是久战之将,十分不好对付。如果不能早定统帅,一旦秦军来攻,只怕到时候将帅不熟,会误了大事!
宜早定大将,已统筹军事!
公子嘉对李牧很是敬重,和李牧一向关系甚佳!
公子嘉这次跟随庞煖赴上党参战,对于诸将之才也多有目睹。
赵葱虽也是宗室,忠心没有问题,这次大战先守邺地,后取襄垣而守。阻挡王翦之军数十日。为吃下桓齮所部可是出力不少。
其才干也算上乘,要不庞煖也不会把他抽出来,调到上党统领方面之军。
但对于赵葱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太多的出彩之处。面对秦军王翦的进攻,总是感觉是差了一点。
副将扈辄,这是勇将,当初都山大战庞煖就是靠了扈辄才抢占了都山,夺了先机,让秦军吃了苦头。
厐羲么,一郡之守应该不差,但要是成为一军之帅,还是嫩了点,资望也差了不少。
至于其他将军,连这三个都比不上。
有这一番考虑,公子嘉遂向赵王偃相机进言,道大将军亡故,须早定大将以威慑强秦。
赵王偃甚感有理,又夸赞了公子嘉一番。
但拜将大事,赵王偃当然不能只听长子之言,还要咨询诸宗室大臣。
此时的赵国相是司空马。
去年庞煖同意和燕联合以制秦的时候,一向和秦关系不错的建信君被罢相,司空马以客卿而为相国。
司空马曾在秦多年,对秦国之政甚是了解,身为相国,当然知道局势的危险性。对于公子嘉的提议,司空马甚是赞同。
但以将军扈辄、赵葱和春平候、建信君等一干人则反对李牧回朝。
这些人意见很一致,那就是代北重地,非李牧不足以守之。
虽然都是反对,但其内里的原因则不同。
赵葱和扈辄,身为将军,威望仅次于李牧,这次又下了大功,如果李牧不回来,秦军前来,能做主将的只有他们两位。
对于秦军,在他们两位看来,也没什么可怕的,只要军力上不落下风,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就不是秦军王翦、杨端和等人的对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