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香草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爱,只有在流动中才是不朽的。
艾米莉的信,是没有收信人的信。她的信从来不寄出去,只留给自己。她用一种更加隐秘的方式来写日记,她把日记本藏到一个连自己也找不到的地方。她失去了爱的对象,以及爱的勇气。她一个人过了一辈子,在孤独中死去。
艾米莉狄金森在一篇日记中写道:"但是我有我的世界可以说话,所以我用信件来表达自己的爱。我从不打算寄出去,就让纸页吸收我的痛就好。努力追求一颗不可得的心灵让我十分疲乏,接着我好像听见细微的警告,说爱情不能与智慧长存。这样的选择对我而言太过困难,几乎快将我的心撕裂。但这些年来的成长带来了平静,也抚平了身体的伤痕。"纸页真的能够吸收痛苦吗?成长真的能够抚平伤痕吗?我很怀疑。
她在另一篇日记中又写道:"肉体的相伴并不能减轻孤独,如果不能了解彼此。虽然两人合而为一,但这样的陪伴还是可能失败。"但是,世间有没有"成功"的陪伴呢?艾米莉没有说。
我不完全同意艾米莉的观点,也不愿复制她的生活方式。她对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理解都抱绝望的态度,因为她从来没有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我相信,假如她体验过什么是真爱,她一定不会斩钉截铁地说出这样的话来。艾米莉曾经写下这样一句诗歌:一只蜜蜂就可以缔造一片草原;我却要修正一下她的这个结论:一片青青的草原,需要两只亲密无间的蜜蜂。
我在经历了一些事故之后,依然保持着无比乐观的态度。果然,我的乐观不是盲目的乐观——你宛如神迹,降临到了我的身边。
圣经中说:
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接待了天使。(希伯来书13:2)
刚开始,我以为你仅仅是一个匆匆的"客旅",你路过我的陋室,我热忱地款待你。我没有因为陌生而怠慢。假如我那样做了,我可能会永远地失去你,而我还一无所知。幸好我殷勤地接待了你。于是,你由"客旅"变成"爱人",你这上帝派来的天使,一瞬间就完成了这样的转变。
我要问:这一瞬间的转折,前世今生的我们,经过了多少日子的孕育与修行呢?
我每天都在"家园"餐厅吃中午饭。吃一盘萝卜干炒腊肉、一碗米饭和一碗"一罐香"。我的食欲很好。十几分钟就吃得干干净净,还有些意犹未尽。
吃完饭以后,我便直奔图书馆。我在北大的这几年,一大半时间是图书馆里度过的。在里面"随便翻翻",收获比课堂上要大得多。图书馆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刚来的人会在里面迷路。我知道每个阅览室的特点,知道哪一类书放在哪一排书架上。我熟悉图书馆,就好像熟悉自己的家。在北大呆了将近七年,我不知道北大的舞厅在哪里,从来没有进去体验过跳舞的滋味,却对图书馆了如指掌。
其实,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像博尔赫斯一样,成为国家图书馆里只负责"读书"的馆长。虽然国家图书馆是一个清水衙门,却能够满足我无止境的、读书的欲望。
现在已经进入深秋,银杏树金黄的叶子已经落了。它们光秃秃的枝桠无助地伸向高高的天空。
这将是我在北大的最后一个秋天。想一想,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已经在北大度过了七个秋天,看了叶绿、叶黄、叶落整个的七个轮回。而我的生命,也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
当年那个找不到未名湖的少年到哪里去了呢?
当年那个在练习本上写作文的少年到哪里去了呢?
当年那个听不懂教授的课的、愁眉苦脸的少年到哪里去了呢?
你的廷生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四、宁萱的信
廷生:
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到你的身边来。
我们在一口锅里煮香甜的饭吃,我们在一张床上安谧地睡觉。我一伸出手去,就能够握到你的手;我一睁开眼睛,就能够遇到你的眼睛。
你不要着急,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我虽然不喜欢北京,但是只要你在北京,我就会把北京当作我的家。北京尽管没有"高而蓝"的天空,却有一个暂时属于我们的温馨的屋檐。
我们的相识,我还没有告诉我的爸爸妈妈——因为我们的认识太有"传奇性"了,我都不知道该怎样跟他们说,我更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相信这一切,他们会以为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因此,要获得他们的理解,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你的耐心。
我们虽然没有天天在一起,但我们可以写信,可以通电话。我们的心灵已经在一起了。
每天,我开着车在街道上奔波,认识一个又一个的资本家和官员。与他们唇枪舌剑、谈判周旋,然后签订一份又一份的合同。以前,在我看来,所有的奔波都是毫无意义的——仅仅给公司带来业务而已,与我的生命没有内在的关系。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想着你,想着今后我们在北京的生活,我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就是眼前这些琐碎而平庸的生活细节,也能够引发我无穷的兴趣和好奇。
我也发现了挣钱的意义。以前,我对钱没有什么感觉,只要够自己花就行了。但是,现在我却期望挣更多的钱,我要把它们都攒起来,我要带上所有的积蓄到北京来。虽然我的积蓄不多,但我希望这些积蓄成为你坚强的后盾。
你在以前的一封信中,提到了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我并不崇敬她,我只是怜悯她——尽管她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但是作为一个女性,她太可怜了:一辈子都没有遇到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我认为,她的所有关于"孤独"的豪言壮语,其实都饱含着深切的酸楚与沉郁的悲凉。
在艾米莉去世之前的那些年,她几乎足不出户,整天穿着飘逸的白色长裙,如同幽灵一样,飘荡在她父亲留给她的巨大的宅子里。她甚至几个月不说一句话,她扭转了方向,把眼睛对准心灵。
她是如此的骄傲,认为整个小城没有一个值得对话的人——童年时代的那个女友,已经成了一个平庸的家庭主妇,相互之间在再也没有共同的语言。
我比她幸福得多,至少我还有你,你是我的知音。我确切地知道,我的信是为你而写的,而不是写给我自己的。我也知道,我信中细微的情绪变化,只有你能感觉得到。
我在日记中常常提到你。每当写到你的时候,我的笔调立刻变得舒缓起来。我把你也假设为我的日记的一个读者,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把我的日记向你公开、与你分享。
而艾米莉狄金森的日记,却只能藏在温室那不见天日的墙壁里。
后来,这本日记问世的过程,足以写成一篇离奇曲折的小说。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听吧。
艾米莉的侄女玛莎是他们家族的最后的幸存者,她将房子卖给了当地的教区牧师。接下来的一年,这栋房子被重新装修,并且计划拆掉已经失去功用的温室。在拆掉这片斑驳的墙壁时,其中的一位工人发现了一本皮面的书。
这名工人发现,这竟然是艾米莉的日记本。显然,这是主人有意藏在墙壁之中的。此时,艾米莉早已经成为家乡乃至全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了。恰好这个木匠工人不但是痴迷诗歌的人,而且还是艾米莉的崇拜者之一。在"狂乱的颤抖"之中,他将这本书藏在自己的午餐盒里,并在工作结束后把它带回家。
在仔细阅读每一页之后,他告诉自己,他应该将这本日记送交给能够将之公之于世的人。但他念了又念,越来越被诗人的魔咒所吸引,竟然开始想象自己是她的朋友。于是,他说服自己,无需将这本日记送交出去。
在完全克服良心谴责的问题之后,热爱诗歌的木匠将日记藏在卧室中一个自己亲手制作的橡木箱子里。接下来的六十四年之中,他经常取出来阅读,直到能够将整本日记倒背如流为止。他的全部家人都不知道有这本书的存在。
在一九八零年,木匠以八十九岁的高龄去世。在此之前,他将这个深藏在内心的秘密告诉了他的孙子——因为他的独生儿子比他还早离开人世。同时,他承认,他的阅读快感总是掺杂了无休止的罪恶感,他要求孙子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
然而,当孙子翻开日记的时候,日记中的文字深深地迷住了他。他那从祖父那里继承来的对诗的热情,将他的良心战胜了。他的心灵也在将日记永远占为己有和将它奉献出去之间冲突着。又过了十多年,这份珍贵的文献才通过种种渠道,送到了出版社。
前后加起来,日记的出版延宕了七十五年。
对于艾米莉狄金森本人来说,假如她地下有知,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我之所以在信中讲述这个故事,是因为我害怕孤独,我害怕像艾米莉那样的命运降临到我的身上。我不要不朽的名声,不要堆成山的金钱,我只要一个爱人,一个完全的、纯粹的爱人。
我的文字既属于我自己,也属于我的爱人。要是像艾米莉那样,日记和书信在她生前没有一个知音,等到若干年以后,才成为文学研究者研究的对象,那是一个多么残酷的事实啊。研究者再多,对她本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没有一双眼睛是爱她的人的眼睛。
也许有人希望流芳百世,但我不愿意遭遇这样的结果——我只需要一双爱我的人的眼睛,也就是你的眼睛。
艾米莉本来是想做一个好妻子,但是她没有找到一个好丈夫。
我想,她不是不愿意爱,她是没有找到一个值得去爱的男人。
她不是不愿意付出爱,而是没有找到一颗能够接纳爱的心灵。
在我的面前,似乎出现了一线希望。
我愿意把我的生命全部交付给你。你愿意接受吗?接受我所有的缺点与不足——当然,如果我能够与你在一起,我发誓要努力做一个完美的女人。
你所做的一切让我感到骄傲,我也会让你为我而感到骄傲。
你的宁萱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一日
五、廷生的信
宁萱:
艾米莉的日记最终还是与世人见面了。那个狂热崇拜她的木匠和木匠的孙子,她究竟该谴责他们还是会赞赏他们呢?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篇绝好的小说。
不过,我同意你的观点,艾米莉本人是值得怜悯的。尽管她理直气壮地炫耀自己的孤独,但我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她是那样地盼望着交流,以至于她的孤独最后变得如此夸张。
你的信封上,有两只小狗——小黑狗正在与小灰狗窃窃私语,你在上面横批了"苟同"("狗同")一词。你的横批让我还没有拆开信封就朗朗地笑出声来。我的笑容像泉水一样从心底里涌出来。我的欢乐全是你给予的,我在最近这些日子里的笑容,超过了此前我二十六年所有的笑容。
我就像一颗正要暗淡下去的星星,你出现了,你是一颗正明亮着的星星,你的光芒照亮了我,让我继续发光。正如圣经中所说:
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荆棘中。(圣经雅歌2:2)
你是那么柔弱,又是那么坚强。我觉得,我比柏杨和李敖都要幸福,他们的爱人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背弃他们而去。他们一个人面对漫漫黑牢,他们在监禁之中得不到丝毫的安慰。正因为在长期的困苦和折磨中没有爱,才影响了他们的性格,进而影响了他们此后对社会问题的判断。尽管度过牢狱之灾后,他们都找到了新的爱人,但是当年的创伤已经不可挽回。
柏杨曾经被关押在"绿岛"上。绿岛,又叫火烧岛,是台湾当年专门被判处重刑的关押政治犯的地方。所谓的"政治犯",其实就是"良心犯"。
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人们可谓闻"绿岛"其名而色变。它与法国的魔鬼岛、南非的罗本岛齐名,是专制制度的象征。它吞噬了无数的生命,也造就了不少铁骨铮铮的好儿女。火烧岛四周全是惊涛骇浪,一到夏夜,鱼腥扑鼻。而那些有月光的夜晚,一抹朦胧,却也有几分凄婉悲怆的浪漫情调。
据说,两个所谓的"政治犯"——一位是音乐教师,另一位音乐系女学生——隔着铁丝网,痴痴地凝望。后来,男教师为他心爱的女学生写下了曲谱,向她唱出了凄怆的兴趣心情。
这首歌后来被命名为绿岛小夜曲,流传在所有犯人之间: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呀摇
姑娘哟,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飘呀飘
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
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
椰子树的长影,掩不住我的情意
明媚的阳光,更照亮了我的心
这绿岛的夜已经这样沉寂
姑娘哟,你为什么还是默默无语
跟柏杨一样,我并不害怕绿岛式的生活——要获得自由,哪有不付出一点代价的。但是,最可怕的还是爱人的背叛,这是从背后插过来的一把刀。
柏杨在回忆录中详细地记载了妻子倪明华的背叛。柏杨入狱之后,接见妻子的时间,由每周一次减为两周一次,再变更为一个月一次乃至两三个月一次。妻子是一个出身优越的小妇人,哪里有耐心承受这样的灾难。
柏杨预料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最后一次接见,妻子隔着玻璃窗,毫无表情地在电话的那一端说:"我们的离婚手续,应该办一办了。"
"我临走时,写好了离婚协议书,亲笔签名,又亲自盖章,放在你那里,拿出来就可以用。"
就这样,十年的婚姻结束了。
那一刻,柏杨浑身像是煮在滚水锅里,踉踉跄跄地回到了牢房中。他垮掉了,开始了长达十天的绝食。
狱方让妻子倪明华来劝说他。然而,妻子还没有开口,那充满厌烦和不耐的表情,就带有一种万箭俱发的杀伤力。柏杨不敢正眼看妻子,在他的面前,已经没有了妻子,而是一个心肠铁铸的女人。
经过四五分钟的无声无息,柏杨先开口说:"事情已经如此,我完全依靠你了。"
"你不要依靠我,我管不了。"
"我知道你很能干,你"
"我不能干。"
柏杨哑口无言,幻想着妻子说几句安慰的话、鼓励的话,即使是假的也好,可是没有。妻子的眼睛里充满了厌恶。他再无法开口,只听见录音带旋转的声音。
所长再一次提醒倪明华有什么话尽管说,她没有任何反应,连旁边监听的警卫们,也在那里叹息。最后,所长无可奈何地说:"既然没有话说,那你请回吧。"
声音还没有落地,倪明华忽地站起来,没有跟任何人打一声招呼,经过柏杨的面前时也没有多看一眼。柏杨急忙尾随着她,几乎是同时冲出房门。她却好像躲避瘟疫似的,走得飞快。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不久,妻子的一封简信从门缝里塞进来:"离婚手续已经办妥,请问:你的东西,我怎么处理?"
柏杨不知道怎么答复,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拿着它,不停地呻吟。后来,终于镇定下来,提笔回信说:"我在台湾无亲无友,无依无靠,在此授权给你,把你认为属于我的东西,全部抛弃到大街上,随人拣取,立此为据。"
这封信让柏杨豁然开朗,觉得自己绝食的行为有点好笑,当初有一百个、一千个理由绝食,这时也有一百个、一千个理由觉得荒谬。
"活下去!"现在成了唯一的理由。他开始恢复进食,此时绝食已经二十一天,他的身体濒临崩溃的边缘。
对于柏杨这样的知识分子来说,生死早已经置之于度外。但他们都是重感情的人,尤其是妻子的无情无义,对他们伤害最大。
宁萱,我相信你的勇气。你选择了我,也就选择了我的道路。这是一条不一定"光荣"的"荆棘路"。你将伴随我度过一生一世。我相信,在我困厄、挫折的时候,你不仅不会离开我,而且还会无怨无悔的支持我。
曾经有好长的一段时间,我不再相信爱情。我怀疑人与人之间、男人与女人之间、尤其是我这样的男人与女人之间,能否达成真正的心灵沟通。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对爱情持绝望的观点,并写下了许多"绝望"的文字——也就是那些最受你垢病的文字。
终于有一天,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向我走来,你勇敢地牵着我的手,我们两个人绝尘而去,像杨过和小龙女。这又让我想起电影毕业生的结尾。你的勇敢让我仰视——我要用一颗怎样的心,才能承担这份勇敢、这份爱呢?
你就是我的大地、我的天空和我的海洋,正如狄兰托马斯所说:"从你的眼睛里我看见人类最高的光芒在闪烁。"你不在我的身边,我的心空荡荡的。我二十六年的生命,全是为了等待你的来到。你来了,它便像牵牛花一样为你开放,只为你开放。它带着清晨的露水,在你的窗口探头探脑。
我是一朵卑微而凡俗的牵牛花,我长在一垛古老的红砖墙上。我生命的光辉,正是从这砖石冰冷的缝隙里迸放出来。你读过那首诗人专门为牵牛花写的诗歌吗——
只为了一个早上的光荣
你且延伸卑微而顽强的生命
无论向上或是向下
攀缠满笆篱的
不就是阵阵呼唤初春的号声?
我就是诗中的那朵牵牛花,一直在等待着你那眷顾的目光。我身体的开放,就是我无声的呼唤。
你的廷生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八日
。爱,只有在流动中才是不朽的。
艾米莉的信,是没有收信人的信。她的信从来不寄出去,只留给自己。她用一种更加隐秘的方式来写日记,她把日记本藏到一个连自己也找不到的地方。她失去了爱的对象,以及爱的勇气。她一个人过了一辈子,在孤独中死去。
艾米莉狄金森在一篇日记中写道:"但是我有我的世界可以说话,所以我用信件来表达自己的爱。我从不打算寄出去,就让纸页吸收我的痛就好。努力追求一颗不可得的心灵让我十分疲乏,接着我好像听见细微的警告,说爱情不能与智慧长存。这样的选择对我而言太过困难,几乎快将我的心撕裂。但这些年来的成长带来了平静,也抚平了身体的伤痕。"纸页真的能够吸收痛苦吗?成长真的能够抚平伤痕吗?我很怀疑。
她在另一篇日记中又写道:"肉体的相伴并不能减轻孤独,如果不能了解彼此。虽然两人合而为一,但这样的陪伴还是可能失败。"但是,世间有没有"成功"的陪伴呢?艾米莉没有说。
我不完全同意艾米莉的观点,也不愿复制她的生活方式。她对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理解都抱绝望的态度,因为她从来没有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我相信,假如她体验过什么是真爱,她一定不会斩钉截铁地说出这样的话来。艾米莉曾经写下这样一句诗歌:一只蜜蜂就可以缔造一片草原;我却要修正一下她的这个结论:一片青青的草原,需要两只亲密无间的蜜蜂。
我在经历了一些事故之后,依然保持着无比乐观的态度。果然,我的乐观不是盲目的乐观——你宛如神迹,降临到了我的身边。
圣经中说:
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接待了天使。(希伯来书13:2)
刚开始,我以为你仅仅是一个匆匆的"客旅",你路过我的陋室,我热忱地款待你。我没有因为陌生而怠慢。假如我那样做了,我可能会永远地失去你,而我还一无所知。幸好我殷勤地接待了你。于是,你由"客旅"变成"爱人",你这上帝派来的天使,一瞬间就完成了这样的转变。
我要问:这一瞬间的转折,前世今生的我们,经过了多少日子的孕育与修行呢?
我每天都在"家园"餐厅吃中午饭。吃一盘萝卜干炒腊肉、一碗米饭和一碗"一罐香"。我的食欲很好。十几分钟就吃得干干净净,还有些意犹未尽。
吃完饭以后,我便直奔图书馆。我在北大的这几年,一大半时间是图书馆里度过的。在里面"随便翻翻",收获比课堂上要大得多。图书馆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刚来的人会在里面迷路。我知道每个阅览室的特点,知道哪一类书放在哪一排书架上。我熟悉图书馆,就好像熟悉自己的家。在北大呆了将近七年,我不知道北大的舞厅在哪里,从来没有进去体验过跳舞的滋味,却对图书馆了如指掌。
其实,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像博尔赫斯一样,成为国家图书馆里只负责"读书"的馆长。虽然国家图书馆是一个清水衙门,却能够满足我无止境的、读书的欲望。
现在已经进入深秋,银杏树金黄的叶子已经落了。它们光秃秃的枝桠无助地伸向高高的天空。
这将是我在北大的最后一个秋天。想一想,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已经在北大度过了七个秋天,看了叶绿、叶黄、叶落整个的七个轮回。而我的生命,也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
当年那个找不到未名湖的少年到哪里去了呢?
当年那个在练习本上写作文的少年到哪里去了呢?
当年那个听不懂教授的课的、愁眉苦脸的少年到哪里去了呢?
你的廷生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四、宁萱的信
廷生:
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到你的身边来。
我们在一口锅里煮香甜的饭吃,我们在一张床上安谧地睡觉。我一伸出手去,就能够握到你的手;我一睁开眼睛,就能够遇到你的眼睛。
你不要着急,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我虽然不喜欢北京,但是只要你在北京,我就会把北京当作我的家。北京尽管没有"高而蓝"的天空,却有一个暂时属于我们的温馨的屋檐。
我们的相识,我还没有告诉我的爸爸妈妈——因为我们的认识太有"传奇性"了,我都不知道该怎样跟他们说,我更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相信这一切,他们会以为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因此,要获得他们的理解,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你的耐心。
我们虽然没有天天在一起,但我们可以写信,可以通电话。我们的心灵已经在一起了。
每天,我开着车在街道上奔波,认识一个又一个的资本家和官员。与他们唇枪舌剑、谈判周旋,然后签订一份又一份的合同。以前,在我看来,所有的奔波都是毫无意义的——仅仅给公司带来业务而已,与我的生命没有内在的关系。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想着你,想着今后我们在北京的生活,我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就是眼前这些琐碎而平庸的生活细节,也能够引发我无穷的兴趣和好奇。
我也发现了挣钱的意义。以前,我对钱没有什么感觉,只要够自己花就行了。但是,现在我却期望挣更多的钱,我要把它们都攒起来,我要带上所有的积蓄到北京来。虽然我的积蓄不多,但我希望这些积蓄成为你坚强的后盾。
你在以前的一封信中,提到了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我并不崇敬她,我只是怜悯她——尽管她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但是作为一个女性,她太可怜了:一辈子都没有遇到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我认为,她的所有关于"孤独"的豪言壮语,其实都饱含着深切的酸楚与沉郁的悲凉。
在艾米莉去世之前的那些年,她几乎足不出户,整天穿着飘逸的白色长裙,如同幽灵一样,飘荡在她父亲留给她的巨大的宅子里。她甚至几个月不说一句话,她扭转了方向,把眼睛对准心灵。
她是如此的骄傲,认为整个小城没有一个值得对话的人——童年时代的那个女友,已经成了一个平庸的家庭主妇,相互之间在再也没有共同的语言。
我比她幸福得多,至少我还有你,你是我的知音。我确切地知道,我的信是为你而写的,而不是写给我自己的。我也知道,我信中细微的情绪变化,只有你能感觉得到。
我在日记中常常提到你。每当写到你的时候,我的笔调立刻变得舒缓起来。我把你也假设为我的日记的一个读者,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把我的日记向你公开、与你分享。
而艾米莉狄金森的日记,却只能藏在温室那不见天日的墙壁里。
后来,这本日记问世的过程,足以写成一篇离奇曲折的小说。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听吧。
艾米莉的侄女玛莎是他们家族的最后的幸存者,她将房子卖给了当地的教区牧师。接下来的一年,这栋房子被重新装修,并且计划拆掉已经失去功用的温室。在拆掉这片斑驳的墙壁时,其中的一位工人发现了一本皮面的书。
这名工人发现,这竟然是艾米莉的日记本。显然,这是主人有意藏在墙壁之中的。此时,艾米莉早已经成为家乡乃至全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了。恰好这个木匠工人不但是痴迷诗歌的人,而且还是艾米莉的崇拜者之一。在"狂乱的颤抖"之中,他将这本书藏在自己的午餐盒里,并在工作结束后把它带回家。
在仔细阅读每一页之后,他告诉自己,他应该将这本日记送交给能够将之公之于世的人。但他念了又念,越来越被诗人的魔咒所吸引,竟然开始想象自己是她的朋友。于是,他说服自己,无需将这本日记送交出去。
在完全克服良心谴责的问题之后,热爱诗歌的木匠将日记藏在卧室中一个自己亲手制作的橡木箱子里。接下来的六十四年之中,他经常取出来阅读,直到能够将整本日记倒背如流为止。他的全部家人都不知道有这本书的存在。
在一九八零年,木匠以八十九岁的高龄去世。在此之前,他将这个深藏在内心的秘密告诉了他的孙子——因为他的独生儿子比他还早离开人世。同时,他承认,他的阅读快感总是掺杂了无休止的罪恶感,他要求孙子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
然而,当孙子翻开日记的时候,日记中的文字深深地迷住了他。他那从祖父那里继承来的对诗的热情,将他的良心战胜了。他的心灵也在将日记永远占为己有和将它奉献出去之间冲突着。又过了十多年,这份珍贵的文献才通过种种渠道,送到了出版社。
前后加起来,日记的出版延宕了七十五年。
对于艾米莉狄金森本人来说,假如她地下有知,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我之所以在信中讲述这个故事,是因为我害怕孤独,我害怕像艾米莉那样的命运降临到我的身上。我不要不朽的名声,不要堆成山的金钱,我只要一个爱人,一个完全的、纯粹的爱人。
我的文字既属于我自己,也属于我的爱人。要是像艾米莉那样,日记和书信在她生前没有一个知音,等到若干年以后,才成为文学研究者研究的对象,那是一个多么残酷的事实啊。研究者再多,对她本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没有一双眼睛是爱她的人的眼睛。
也许有人希望流芳百世,但我不愿意遭遇这样的结果——我只需要一双爱我的人的眼睛,也就是你的眼睛。
艾米莉本来是想做一个好妻子,但是她没有找到一个好丈夫。
我想,她不是不愿意爱,她是没有找到一个值得去爱的男人。
她不是不愿意付出爱,而是没有找到一颗能够接纳爱的心灵。
在我的面前,似乎出现了一线希望。
我愿意把我的生命全部交付给你。你愿意接受吗?接受我所有的缺点与不足——当然,如果我能够与你在一起,我发誓要努力做一个完美的女人。
你所做的一切让我感到骄傲,我也会让你为我而感到骄傲。
你的宁萱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一日
五、廷生的信
宁萱:
艾米莉的日记最终还是与世人见面了。那个狂热崇拜她的木匠和木匠的孙子,她究竟该谴责他们还是会赞赏他们呢?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篇绝好的小说。
不过,我同意你的观点,艾米莉本人是值得怜悯的。尽管她理直气壮地炫耀自己的孤独,但我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她是那样地盼望着交流,以至于她的孤独最后变得如此夸张。
你的信封上,有两只小狗——小黑狗正在与小灰狗窃窃私语,你在上面横批了"苟同"("狗同")一词。你的横批让我还没有拆开信封就朗朗地笑出声来。我的笑容像泉水一样从心底里涌出来。我的欢乐全是你给予的,我在最近这些日子里的笑容,超过了此前我二十六年所有的笑容。
我就像一颗正要暗淡下去的星星,你出现了,你是一颗正明亮着的星星,你的光芒照亮了我,让我继续发光。正如圣经中所说:
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荆棘中。(圣经雅歌2:2)
你是那么柔弱,又是那么坚强。我觉得,我比柏杨和李敖都要幸福,他们的爱人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背弃他们而去。他们一个人面对漫漫黑牢,他们在监禁之中得不到丝毫的安慰。正因为在长期的困苦和折磨中没有爱,才影响了他们的性格,进而影响了他们此后对社会问题的判断。尽管度过牢狱之灾后,他们都找到了新的爱人,但是当年的创伤已经不可挽回。
柏杨曾经被关押在"绿岛"上。绿岛,又叫火烧岛,是台湾当年专门被判处重刑的关押政治犯的地方。所谓的"政治犯",其实就是"良心犯"。
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人们可谓闻"绿岛"其名而色变。它与法国的魔鬼岛、南非的罗本岛齐名,是专制制度的象征。它吞噬了无数的生命,也造就了不少铁骨铮铮的好儿女。火烧岛四周全是惊涛骇浪,一到夏夜,鱼腥扑鼻。而那些有月光的夜晚,一抹朦胧,却也有几分凄婉悲怆的浪漫情调。
据说,两个所谓的"政治犯"——一位是音乐教师,另一位音乐系女学生——隔着铁丝网,痴痴地凝望。后来,男教师为他心爱的女学生写下了曲谱,向她唱出了凄怆的兴趣心情。
这首歌后来被命名为绿岛小夜曲,流传在所有犯人之间: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呀摇
姑娘哟,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飘呀飘
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
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
椰子树的长影,掩不住我的情意
明媚的阳光,更照亮了我的心
这绿岛的夜已经这样沉寂
姑娘哟,你为什么还是默默无语
跟柏杨一样,我并不害怕绿岛式的生活——要获得自由,哪有不付出一点代价的。但是,最可怕的还是爱人的背叛,这是从背后插过来的一把刀。
柏杨在回忆录中详细地记载了妻子倪明华的背叛。柏杨入狱之后,接见妻子的时间,由每周一次减为两周一次,再变更为一个月一次乃至两三个月一次。妻子是一个出身优越的小妇人,哪里有耐心承受这样的灾难。
柏杨预料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最后一次接见,妻子隔着玻璃窗,毫无表情地在电话的那一端说:"我们的离婚手续,应该办一办了。"
"我临走时,写好了离婚协议书,亲笔签名,又亲自盖章,放在你那里,拿出来就可以用。"
就这样,十年的婚姻结束了。
那一刻,柏杨浑身像是煮在滚水锅里,踉踉跄跄地回到了牢房中。他垮掉了,开始了长达十天的绝食。
狱方让妻子倪明华来劝说他。然而,妻子还没有开口,那充满厌烦和不耐的表情,就带有一种万箭俱发的杀伤力。柏杨不敢正眼看妻子,在他的面前,已经没有了妻子,而是一个心肠铁铸的女人。
经过四五分钟的无声无息,柏杨先开口说:"事情已经如此,我完全依靠你了。"
"你不要依靠我,我管不了。"
"我知道你很能干,你"
"我不能干。"
柏杨哑口无言,幻想着妻子说几句安慰的话、鼓励的话,即使是假的也好,可是没有。妻子的眼睛里充满了厌恶。他再无法开口,只听见录音带旋转的声音。
所长再一次提醒倪明华有什么话尽管说,她没有任何反应,连旁边监听的警卫们,也在那里叹息。最后,所长无可奈何地说:"既然没有话说,那你请回吧。"
声音还没有落地,倪明华忽地站起来,没有跟任何人打一声招呼,经过柏杨的面前时也没有多看一眼。柏杨急忙尾随着她,几乎是同时冲出房门。她却好像躲避瘟疫似的,走得飞快。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不久,妻子的一封简信从门缝里塞进来:"离婚手续已经办妥,请问:你的东西,我怎么处理?"
柏杨不知道怎么答复,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拿着它,不停地呻吟。后来,终于镇定下来,提笔回信说:"我在台湾无亲无友,无依无靠,在此授权给你,把你认为属于我的东西,全部抛弃到大街上,随人拣取,立此为据。"
这封信让柏杨豁然开朗,觉得自己绝食的行为有点好笑,当初有一百个、一千个理由绝食,这时也有一百个、一千个理由觉得荒谬。
"活下去!"现在成了唯一的理由。他开始恢复进食,此时绝食已经二十一天,他的身体濒临崩溃的边缘。
对于柏杨这样的知识分子来说,生死早已经置之于度外。但他们都是重感情的人,尤其是妻子的无情无义,对他们伤害最大。
宁萱,我相信你的勇气。你选择了我,也就选择了我的道路。这是一条不一定"光荣"的"荆棘路"。你将伴随我度过一生一世。我相信,在我困厄、挫折的时候,你不仅不会离开我,而且还会无怨无悔的支持我。
曾经有好长的一段时间,我不再相信爱情。我怀疑人与人之间、男人与女人之间、尤其是我这样的男人与女人之间,能否达成真正的心灵沟通。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对爱情持绝望的观点,并写下了许多"绝望"的文字——也就是那些最受你垢病的文字。
终于有一天,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向我走来,你勇敢地牵着我的手,我们两个人绝尘而去,像杨过和小龙女。这又让我想起电影毕业生的结尾。你的勇敢让我仰视——我要用一颗怎样的心,才能承担这份勇敢、这份爱呢?
你就是我的大地、我的天空和我的海洋,正如狄兰托马斯所说:"从你的眼睛里我看见人类最高的光芒在闪烁。"你不在我的身边,我的心空荡荡的。我二十六年的生命,全是为了等待你的来到。你来了,它便像牵牛花一样为你开放,只为你开放。它带着清晨的露水,在你的窗口探头探脑。
我是一朵卑微而凡俗的牵牛花,我长在一垛古老的红砖墙上。我生命的光辉,正是从这砖石冰冷的缝隙里迸放出来。你读过那首诗人专门为牵牛花写的诗歌吗——
只为了一个早上的光荣
你且延伸卑微而顽强的生命
无论向上或是向下
攀缠满笆篱的
不就是阵阵呼唤初春的号声?
我就是诗中的那朵牵牛花,一直在等待着你那眷顾的目光。我身体的开放,就是我无声的呼唤。
你的廷生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