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新中华再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往海州的一路上张华轩不停的和这些儒生对答,解答他们心中不少的疑惑,有的问题当场就能解决,有的回答却让这些儒生不能理解,只能慢慢消化。而更进一步的激进观点,有时候张华轩自己也不敢说。
其实这一路下来,不仅这些儒生们收获很多,就是张华轩自己也得到了不少的提升。这几年来他其实开始行事时比较的莽撞和没有计划,做为一个后世移魂来的半知识分子,他深知这个时代中国的苦难与屈辱,知道这些而试图改变相信是每一个有机会的中国人的第一选择。
不过从开始时的筹建淮军到大搞工商,每一个件事几乎都是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出发,纯粹是以短期的眼光来着手进行。比如当时太平军的威胁很大,而且推翻清朝势必就要有一支强悍的军队,所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建淮军。等军队建立成功,而壮大军队和地盘后又要有财力支持,所以他又开始大搞工商与基础建设,再下一步又是博取民心,所以才有了宿州与淮安的土地改革。
紧接着,他又为下一步的扩大中国的工业与矿业水准与海外贸易等诸多原因,要去兴建一个天然良港与城市,这一步又一步的走下来,倒也确实怪不得眼前这些儒生觉得他只顾眼前,和这些儒生讨论了一路的张华轩,突然也发觉自己并没有什么长远的目标与打算,或者说,根本没有从全局上来考虑过将来的发展。
以淮军和淮安工商的发展,再加上海州这个天然良港的开辟,张华轩有把握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使整个两江加山东都发展带动起来,与此同时,他更有把握用淮军的力量来播翻清廷,毕竟他开始的时候占有先机,现在淮军的战斗力已经不比寻常,比如张国梁的那四千人马,如果张华轩不是现在不准他大动手脚,庐州的陷落收回也就是几天的功夫而已。不仅如此,如果是在正面战场对抗,那四千淮军完全可以做到轻松击败对面的十倍以上的敌人,不论是清军的八旗精锐还是太平军的西征大军。
如果淮军现在全部出动,一路打到北京也不是难事。只是张华轩现在还在等一个契机,或是说等自己再真正掌握一个比较大的地盘之后再去动手罢了。
不过光是有这些还不足,究竟下面的路要怎么走,怎么规划好未来整张蓝图,别的不说,光是一个政治制度就已经让张华轩够头疼了。
西方的民主政治?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俄罗斯的威权政治?难道还是君主制?
在中国这块土壤里张华轩看的清楚,在民智未开之前采用纯粹的欧美式的议会政治是绝对行不通的,除了混乱还是混乱,或是民众的权力被那些地主士绅取走,试想一下,九成的百姓不识字没有有效的交通与宣传,他们连村子外的人都不认识,怎么去选众议员参议员或总统?官绅与地主中当然有不少人才,他们形成一种在野的力量后当然也会给政府带来制约,不过这种制约未必是好事,比如政府可能有腐败问题,但是施政时总会考虑大多数民众的利益,而一旦议会力量让官绅和寡头们掌握,那他们必定首先保障的是自己的利益,这种议会制度不但不会给百姓带来好处,反而只能给政府施压,出台一些只能小部份阶层有利的施政措施。
除了这种制度并不尽善尽美外,其余各种制度也会有各种的问题。后世中国的制度当然有得有失,失处是政府不受制约,总会产生腐败和浪费,而好处就是这样的政府能发挥出最好的功用,在施政上的掣肘少做事方便快捷,可以整合国家的力量高速发展,缺点就是腐败和没有制约造成的浪费。
在与翁同和等人闲聊的同时,张华轩一边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一边也在思索着自己在思想改革与政治制度改革上的缺失。
每一种制度都有缺陷,而每一种文明产生的思维方式与文化也不会尽善尽美。其实中国原本的儒学文化并不差劲,如果它真的差劲,同样是信奉它的汉唐也不会有那么光辉伟大的成就,而中国几千年下来不但没有灭亡,相反还成为诸多文明中硕果仅存的一个――虽然它已经黯然失色不少。
儒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过纯粹的复辟哪一种中国古老的思想也明显不行,全... -->>
往海州的一路上张华轩不停的和这些儒生对答,解答他们心中不少的疑惑,有的问题当场就能解决,有的回答却让这些儒生不能理解,只能慢慢消化。而更进一步的激进观点,有时候张华轩自己也不敢说。
其实这一路下来,不仅这些儒生们收获很多,就是张华轩自己也得到了不少的提升。这几年来他其实开始行事时比较的莽撞和没有计划,做为一个后世移魂来的半知识分子,他深知这个时代中国的苦难与屈辱,知道这些而试图改变相信是每一个有机会的中国人的第一选择。
不过从开始时的筹建淮军到大搞工商,每一个件事几乎都是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出发,纯粹是以短期的眼光来着手进行。比如当时太平军的威胁很大,而且推翻清朝势必就要有一支强悍的军队,所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建淮军。等军队建立成功,而壮大军队和地盘后又要有财力支持,所以他又开始大搞工商与基础建设,再下一步又是博取民心,所以才有了宿州与淮安的土地改革。
紧接着,他又为下一步的扩大中国的工业与矿业水准与海外贸易等诸多原因,要去兴建一个天然良港与城市,这一步又一步的走下来,倒也确实怪不得眼前这些儒生觉得他只顾眼前,和这些儒生讨论了一路的张华轩,突然也发觉自己并没有什么长远的目标与打算,或者说,根本没有从全局上来考虑过将来的发展。
以淮军和淮安工商的发展,再加上海州这个天然良港的开辟,张华轩有把握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使整个两江加山东都发展带动起来,与此同时,他更有把握用淮军的力量来播翻清廷,毕竟他开始的时候占有先机,现在淮军的战斗力已经不比寻常,比如张国梁的那四千人马,如果张华轩不是现在不准他大动手脚,庐州的陷落收回也就是几天的功夫而已。不仅如此,如果是在正面战场对抗,那四千淮军完全可以做到轻松击败对面的十倍以上的敌人,不论是清军的八旗精锐还是太平军的西征大军。
如果淮军现在全部出动,一路打到北京也不是难事。只是张华轩现在还在等一个契机,或是说等自己再真正掌握一个比较大的地盘之后再去动手罢了。
不过光是有这些还不足,究竟下面的路要怎么走,怎么规划好未来整张蓝图,别的不说,光是一个政治制度就已经让张华轩够头疼了。
西方的民主政治?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俄罗斯的威权政治?难道还是君主制?
在中国这块土壤里张华轩看的清楚,在民智未开之前采用纯粹的欧美式的议会政治是绝对行不通的,除了混乱还是混乱,或是民众的权力被那些地主士绅取走,试想一下,九成的百姓不识字没有有效的交通与宣传,他们连村子外的人都不认识,怎么去选众议员参议员或总统?官绅与地主中当然有不少人才,他们形成一种在野的力量后当然也会给政府带来制约,不过这种制约未必是好事,比如政府可能有腐败问题,但是施政时总会考虑大多数民众的利益,而一旦议会力量让官绅和寡头们掌握,那他们必定首先保障的是自己的利益,这种议会制度不但不会给百姓带来好处,反而只能给政府施压,出台一些只能小部份阶层有利的施政措施。
除了这种制度并不尽善尽美外,其余各种制度也会有各种的问题。后世中国的制度当然有得有失,失处是政府不受制约,总会产生腐败和浪费,而好处就是这样的政府能发挥出最好的功用,在施政上的掣肘少做事方便快捷,可以整合国家的力量高速发展,缺点就是腐败和没有制约造成的浪费。
在与翁同和等人闲聊的同时,张华轩一边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一边也在思索着自己在思想改革与政治制度改革上的缺失。
每一种制度都有缺陷,而每一种文明产生的思维方式与文化也不会尽善尽美。其实中国原本的儒学文化并不差劲,如果它真的差劲,同样是信奉它的汉唐也不会有那么光辉伟大的成就,而中国几千年下来不但没有灭亡,相反还成为诸多文明中硕果仅存的一个――虽然它已经黯然失色不少。
儒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过纯粹的复辟哪一种中国古老的思想也明显不行,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