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活在乱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昨天扯蛋扯了不少,今天开篇先扯蛋,扯完蛋在继续小说,再继续西晋年代的社会组织方式,
从汉朝末年到魏晋年间由于战乱不断,天灾频繁,中国进入第二个小冰河时期,当时的平均气温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最低的一段时间,要比从明末开始的小冰河时期,平均温度还要低,两晋时期历史记载里面出现夏天下雪和霜冻的时候,都高达6次。春秋霜年数竟达十多次,冬季大雪奇寒的年数也有二十六次之多,而没有冬无雪和夏燠的记载
晋书武帝本纪:武帝秦始七年(西元271年)五月雪。
武帝咸宁二年(西元277年)八月暴寒且冰,河间暴风雪,寒冰,五郡国陨雪伤榖。
武帝太康八年(西元287年)夏四月陨霜,冬十二月大雪。
武帝太康九年(西元288年)夏四月,陇西陨霜伤麦。
武帝太康十年(西元289年)夏四月,八郡国陨霜。
晋书惠帝本纪:惠帝元康元年(西元291年)六月,雝州大旱陨霜。
六年三月东海陨霜伤桑麦。
惠帝元康七年(西元297年)夏六月,秦州雍州陨霜伤稼。
大旱的记载:晋代的旱灾次数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是最多的,但却是最严重的,晋书五行志曾记载自晋太康二年(西元281年)到惠帝时的十年间,每年都有旱灾的发生,其他的大旱还有:
晋惠帝元康七年(西元297年)七月,秦雍二州大旱,关中饥,米斛万钱。
惠帝永宁元年(西元301年也就是小说中主教到山寨那年),自夏及秋,青,徐,幽,并四州大旱。离石大饥。人民流移日散,十不有二。惠帝时,天下连年乾旱寒冷,饥荒频频,百姓很多都饿死了,惠帝曰:百姓何不吃糜。
由于北方异常寒冷,大量的异族南迁,给内地的社会制安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加上从汉朝末年到晋朝期间,连年的战乱,人们受到死亡的威胁,求生的欲望非常的强烈,唤起他们意识到只有组织起来,发挥集体力量,才有希望和自然灾害和战乱做抗争,才能战胜天灾人祸。
作为社会组织最理想的纽带,便是同宗血缘关系,因而这个时期,宗族组织才兴盛起来。这也是造成晋朝九品宗正制的由来,
魏晋期间,继承汉制,注重乡论遗风,宗族作为强有力的社会组织,自然在社会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宗族中凡是出类拔萃的人物,都事先受到宗族的褒奖,被推荐为官,其实这已经是原始的民主组织形式,其宗主,或者宗族长,都是在宗族中,孝悌双全极剧名望的人,由他对宗族进行管理。
而宗族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宗族成员必定有其共同遵守的族规,当时宗族最重的是孝悌二事,那么宗族的规定是必须符合这两样的,
西晋泰始4年(268年)6月皇帝下诏曰:“士庶有不孝敬父母,不长悌于族党,悖礼弃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罪之,”从法令的形式上,维护宗族内部团结,以及宗族的整体荣誉和利益。在当时看来,宗族内分子之间,不能分开,他们有共同的族轨,共同的意志,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行为。从而使宗族形成一个整体。
由于灾害和动乱,这些宗族,聚集在一起,做垒自保,几乎各个都是一个张满刺的刺猬,一旦一个人受欺负,全族都上。
族内矛盾,外族干预的话,他们全族都要对付你,就连出去要饭,逃荒,迁徙,都是以宗族为单位进行的,动辄就是成百上千人,别说张金亮行走的地方是偏僻的荒野,就是真的碰到什么路见不平,什么的,也根本不敢管,也管不了,你不惹人家还好,弄不好就是一身的臊,跑都跑不了,就连石勒前期,拥有铁甲上万,要想攻陷一个坞堡,都相当吃力,还让粮食给逼的士卒饿死,病死过半,别说张金亮就这点孩儿兵了。
而一些小规模的流民组织,或者逐渐饿死,或者被人抓住,当奴隶卖掉,甚至被人吃掉,或者被别人兼并,张金亮他们山寨收容的那一批,就属于后一种。他们在路上已经耗尽了一切,只能等待,被山寨兼并的命运,就这样,那批人还有上百,可想而知,当时的流民是何种样子的。
要是哪个作者在这个时期(魏晋南北朝),写什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什么了,当作玄幻小说看就是了,别说咱们这些小白了,就是名著三国演义,还能出现青龙偃月刀和方天画戟这种宋朝才出现的武器,他那都是按照明朝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写的,我要这么写,估... -->>
昨天扯蛋扯了不少,今天开篇先扯蛋,扯完蛋在继续小说,再继续西晋年代的社会组织方式,
从汉朝末年到魏晋年间由于战乱不断,天灾频繁,中国进入第二个小冰河时期,当时的平均气温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最低的一段时间,要比从明末开始的小冰河时期,平均温度还要低,两晋时期历史记载里面出现夏天下雪和霜冻的时候,都高达6次。春秋霜年数竟达十多次,冬季大雪奇寒的年数也有二十六次之多,而没有冬无雪和夏燠的记载
晋书武帝本纪:武帝秦始七年(西元271年)五月雪。
武帝咸宁二年(西元277年)八月暴寒且冰,河间暴风雪,寒冰,五郡国陨雪伤榖。
武帝太康八年(西元287年)夏四月陨霜,冬十二月大雪。
武帝太康九年(西元288年)夏四月,陇西陨霜伤麦。
武帝太康十年(西元289年)夏四月,八郡国陨霜。
晋书惠帝本纪:惠帝元康元年(西元291年)六月,雝州大旱陨霜。
六年三月东海陨霜伤桑麦。
惠帝元康七年(西元297年)夏六月,秦州雍州陨霜伤稼。
大旱的记载:晋代的旱灾次数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是最多的,但却是最严重的,晋书五行志曾记载自晋太康二年(西元281年)到惠帝时的十年间,每年都有旱灾的发生,其他的大旱还有:
晋惠帝元康七年(西元297年)七月,秦雍二州大旱,关中饥,米斛万钱。
惠帝永宁元年(西元301年也就是小说中主教到山寨那年),自夏及秋,青,徐,幽,并四州大旱。离石大饥。人民流移日散,十不有二。惠帝时,天下连年乾旱寒冷,饥荒频频,百姓很多都饿死了,惠帝曰:百姓何不吃糜。
由于北方异常寒冷,大量的异族南迁,给内地的社会制安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加上从汉朝末年到晋朝期间,连年的战乱,人们受到死亡的威胁,求生的欲望非常的强烈,唤起他们意识到只有组织起来,发挥集体力量,才有希望和自然灾害和战乱做抗争,才能战胜天灾人祸。
作为社会组织最理想的纽带,便是同宗血缘关系,因而这个时期,宗族组织才兴盛起来。这也是造成晋朝九品宗正制的由来,
魏晋期间,继承汉制,注重乡论遗风,宗族作为强有力的社会组织,自然在社会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宗族中凡是出类拔萃的人物,都事先受到宗族的褒奖,被推荐为官,其实这已经是原始的民主组织形式,其宗主,或者宗族长,都是在宗族中,孝悌双全极剧名望的人,由他对宗族进行管理。
而宗族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宗族成员必定有其共同遵守的族规,当时宗族最重的是孝悌二事,那么宗族的规定是必须符合这两样的,
西晋泰始4年(268年)6月皇帝下诏曰:“士庶有不孝敬父母,不长悌于族党,悖礼弃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罪之,”从法令的形式上,维护宗族内部团结,以及宗族的整体荣誉和利益。在当时看来,宗族内分子之间,不能分开,他们有共同的族轨,共同的意志,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行为。从而使宗族形成一个整体。
由于灾害和动乱,这些宗族,聚集在一起,做垒自保,几乎各个都是一个张满刺的刺猬,一旦一个人受欺负,全族都上。
族内矛盾,外族干预的话,他们全族都要对付你,就连出去要饭,逃荒,迁徙,都是以宗族为单位进行的,动辄就是成百上千人,别说张金亮行走的地方是偏僻的荒野,就是真的碰到什么路见不平,什么的,也根本不敢管,也管不了,你不惹人家还好,弄不好就是一身的臊,跑都跑不了,就连石勒前期,拥有铁甲上万,要想攻陷一个坞堡,都相当吃力,还让粮食给逼的士卒饿死,病死过半,别说张金亮就这点孩儿兵了。
而一些小规模的流民组织,或者逐渐饿死,或者被人抓住,当奴隶卖掉,甚至被人吃掉,或者被别人兼并,张金亮他们山寨收容的那一批,就属于后一种。他们在路上已经耗尽了一切,只能等待,被山寨兼并的命运,就这样,那批人还有上百,可想而知,当时的流民是何种样子的。
要是哪个作者在这个时期(魏晋南北朝),写什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什么了,当作玄幻小说看就是了,别说咱们这些小白了,就是名著三国演义,还能出现青龙偃月刀和方天画戟这种宋朝才出现的武器,他那都是按照明朝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写的,我要这么写,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