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秦氏有好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己有夫君,而且听她的描述,似乎越来越像……他那个不着家的老东海?!
啪嗒一声,弹弓掉地上,连忙跳下去捡。眼看方琼也信以为真,对她的态度愈发客气。
王放有点忍不住了。他跟自己阿父一脉相承,审美什么的都挺一致。他觉得阿父要是真的被这么一个女郎迷了魂,他十分非常特别很是能够理解。
他脱口就问:“这位阿姊,你的那位夫婿,是不是白皙面庞,微有髭须,少见的美男子?”
——这是他印象里,三年前的东海先生的形象。
话说出口,才觉得“阿姊”叫得有点仓促,颇有占人便宜之嫌。
果不其然,她扬头朝他抛去一个笑,肯定答道:“是啊!”
他彻底不疑,心里似乎闯进来一个小人,和着她的声音翩翩起舞。
但不知为什么,又不太敢立刻上去相认。
他知道东海先生性格粗放,不喜俗务,经营白水营只为责任。也许阿父不想被人打扰,才来个“美人遁”,图个清静?
可白水营这边无人主持,已经乱成一团。他默默旁观,知道天下大约没有不散的筵席。
在他纠结的当口,方琼已经灰溜溜回府。女郎也已匆匆离开了现场,不知哪里去了。
王放回白水营,心不在焉劳作了半天,翻来覆去想着那位惊鸿一瞥的“继母”,终于做出决定。
当然要认亲。女郎明艳可爱,不管她是继母还是继祖母还是他的十八代女祖宗,若是每天能看她两眼,听她跟人吵吵架,日子多有滋味!
于是他跑去找谯平。谯平有事不在,他便把这事说与了一帮粗鲁直率的大兄弟。
兄弟们不靠谱,没两天就把她给“请”来了。
等他发现佳人非伊人,木已成舟,为时已晚。
……
王放怔然出神,颊涡跳动,勾起一泓浅笑。
余光忽然看到自己腰间绶带、掌中简牍,才蓦然惊觉身在何处。
洛阳的深秋,比邯郸更为晴和,空气中却少了木叶发酵的那种酸甜气。
他看到简牍上的“方琼”两个字,忽然心生闷气。眼下的种种不顺意,若强拉硬扯的找个根源,还不是怪此人轻浮无行,居然敢调戏阿秦?
把方琼的奏章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没挑出什么错处。用辞显然是经过幕僚讨论,书吏修改,堪称完美奏章范本。末尾照例谦逊套话:“臣琼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以闻丞相,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王放冷笑一声。这句“丞相”多半是在幕僚建议下加上的。真会拍马屁。
他忽然手痒。趁宦官不注意,将这片简牍迅速抽出,两指一用力,咔嚓扳折,扔脚底下。然后将系缚简牍的韦编收紧了些。
奏章末尾缺了一句“昧死再拜”云云,就显得有点疏狂。卞巨近来膨胀,看着肯定不舒服。
方卞两家本就明争暗斗,互相看不顺眼。卞巨多半会借题发挥,给方琼一只小鞋穿。
顺手挑拨一下的事儿。虽不利己,但是损人哪。
王放窃笑一声,抽出刚才几篇马屁拍得最厉害的简牍,摞在一起,再把方琼这篇插到底下,确保对比强烈。
这才心中略微舒畅,仿佛是给阿秦报了个积年大仇。
今日熟人格外多。又阅了一阵子,王放眉头一皱,赫然发现:“……平乐县丞……嗯,又遇强盗了?啧,什么运气。”
平乐县丞已经急不可耐地把他“缉捕三十凶恶大盗,外国使臣于千钧一发之际被救下性命”的丰功伟绩给汇报上去了。措辞谦虚中带着高调,好像打了个千百人的胜仗。
强盗如何凶恶,他手下的兵卒如何奋不顾身,外国使节如何感激涕零。
过去的那位先皇,为了保持那么一点“参与国家大事”的虚幻权力感,最爱看这等跌宕起伏的小故事。平乐县丞记得清楚,上次把击杀崔虎的过程上奏过去,先皇大喜,赏了他不少财帛。
不过没升官。这一点略有遗憾。但他早就知道。自己的宦途升迁,其实并不由皇帝做主。
这次他故技重施,依旧是华丽的辞藻,惊险的叙述,看得王放击节叫好。
末了又附上几位被救出的使节的手迹,增添此事的真实性。
蝌蚪文曲里拐弯,写在一片小简上,还真像那么回事。王放虽不认得,但忍不住好奇满满。
外国使节……眼下洛阳乱成一锅粥,外国使节早没了包吃包住的待遇,一个个都打道回府,先走为上了。
难不成是他昨夜做梦梦到的那两位?居然有点想念。
可他俩……又怎么会在田亩乡间游荡呢?
王放琢磨不出所以然,把平乐县丞的邀功之辞推到“章”的这一堆,拣出下一个。
这是弘农郡华阴县的地方长吏所上之奏。大致意思是说近来商贸不兴,从潼关出入川蜀的百姓数量减少,以至于赋税有点不够收。譬如……
王放忽然揉揉眼,觉得这份公文写得跟别的不一样,说不出哪里不对劲。
他干皇帝这行时间不久,有些事情敏锐性还不太够。
他决心磨练一下自己的眼力,再翻到前面奏牍开头,目光来回跳跃,终于定在最初一行的“臣某某稽首上书”……
这明明白白是“章”的格式。如果是“奏”,应当没有“上书”二字,且应把职衔爵位写在最前面。
想必是上书的官员马马虎虎,本来是奏,却信手拈来,错用一个“章”的开头。
大汉律令不施,官员懈怠,这种事也时有发生。
他打个呵欠,昏昏欲睡地继续读。又读几个字,忽然揉揉眼,清醒了。
那奏牍上明明白白的继续写道:譬如最近,有个从洛阳出发、载满财帛的骡马队,经停潼关时,才缴纳了三十五文的赋税。那骡马队里还带着个女眷,另缴人头税十文,加起来不过四十五文钱。这个税率从光武时期就没变过。皇帝陛下明鉴,潼关这里,是不是该涨点税呢?
翻到最后一片简,上面只两个字收尾:“制曰”。
这是需要皇帝批复的奏本,末尾留出一片空白简。皇帝需要在“制曰”后面写下他的答复。对王放来说,他写得最多的,就是一个“可”字。
王放有点手发抖,将奏的内容看了一遍又一遍,确认自己没看漏一个字。
这个带着女眷的骡马队,多半就是阿秦一行人!
明绣至今没和他联系。他不知自己的计划泄露了多少。这本奏要是到了丞相手里,会不会被他瞧出蹊跷?
王放余光瞟一眼。侍从们都无所事事,没人盯他。
他飞快地扯下这卷奏文的最后一片写着“制曰”的奏牍。孤零零的一片木牍带着断绳,被他随便塞进简牍小山里。就算事后被人发现,也寻不出是哪卷奏本里掉出来的。
这么个蔫不出溜的小动作,相当于把“奏”变成了“章”,皇帝已阅即可,不需要批复。也就不会被丞相看到。
地方官抱怨两句,得不到回复,多半也就将这事抛却脑后,把那骡马队无事放行了。
如此一来,阿秦当可顺利逃脱。他这个一辈子的囚徒,也就当得值。
他心满意足,又将那奏章看了几遍,猛然瞳孔一缩,目光定在一处,倾身凑近。
“不对……”
己有夫君,而且听她的描述,似乎越来越像……他那个不着家的老东海?!
啪嗒一声,弹弓掉地上,连忙跳下去捡。眼看方琼也信以为真,对她的态度愈发客气。
王放有点忍不住了。他跟自己阿父一脉相承,审美什么的都挺一致。他觉得阿父要是真的被这么一个女郎迷了魂,他十分非常特别很是能够理解。
他脱口就问:“这位阿姊,你的那位夫婿,是不是白皙面庞,微有髭须,少见的美男子?”
——这是他印象里,三年前的东海先生的形象。
话说出口,才觉得“阿姊”叫得有点仓促,颇有占人便宜之嫌。
果不其然,她扬头朝他抛去一个笑,肯定答道:“是啊!”
他彻底不疑,心里似乎闯进来一个小人,和着她的声音翩翩起舞。
但不知为什么,又不太敢立刻上去相认。
他知道东海先生性格粗放,不喜俗务,经营白水营只为责任。也许阿父不想被人打扰,才来个“美人遁”,图个清静?
可白水营这边无人主持,已经乱成一团。他默默旁观,知道天下大约没有不散的筵席。
在他纠结的当口,方琼已经灰溜溜回府。女郎也已匆匆离开了现场,不知哪里去了。
王放回白水营,心不在焉劳作了半天,翻来覆去想着那位惊鸿一瞥的“继母”,终于做出决定。
当然要认亲。女郎明艳可爱,不管她是继母还是继祖母还是他的十八代女祖宗,若是每天能看她两眼,听她跟人吵吵架,日子多有滋味!
于是他跑去找谯平。谯平有事不在,他便把这事说与了一帮粗鲁直率的大兄弟。
兄弟们不靠谱,没两天就把她给“请”来了。
等他发现佳人非伊人,木已成舟,为时已晚。
……
王放怔然出神,颊涡跳动,勾起一泓浅笑。
余光忽然看到自己腰间绶带、掌中简牍,才蓦然惊觉身在何处。
洛阳的深秋,比邯郸更为晴和,空气中却少了木叶发酵的那种酸甜气。
他看到简牍上的“方琼”两个字,忽然心生闷气。眼下的种种不顺意,若强拉硬扯的找个根源,还不是怪此人轻浮无行,居然敢调戏阿秦?
把方琼的奏章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没挑出什么错处。用辞显然是经过幕僚讨论,书吏修改,堪称完美奏章范本。末尾照例谦逊套话:“臣琼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以闻丞相,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王放冷笑一声。这句“丞相”多半是在幕僚建议下加上的。真会拍马屁。
他忽然手痒。趁宦官不注意,将这片简牍迅速抽出,两指一用力,咔嚓扳折,扔脚底下。然后将系缚简牍的韦编收紧了些。
奏章末尾缺了一句“昧死再拜”云云,就显得有点疏狂。卞巨近来膨胀,看着肯定不舒服。
方卞两家本就明争暗斗,互相看不顺眼。卞巨多半会借题发挥,给方琼一只小鞋穿。
顺手挑拨一下的事儿。虽不利己,但是损人哪。
王放窃笑一声,抽出刚才几篇马屁拍得最厉害的简牍,摞在一起,再把方琼这篇插到底下,确保对比强烈。
这才心中略微舒畅,仿佛是给阿秦报了个积年大仇。
今日熟人格外多。又阅了一阵子,王放眉头一皱,赫然发现:“……平乐县丞……嗯,又遇强盗了?啧,什么运气。”
平乐县丞已经急不可耐地把他“缉捕三十凶恶大盗,外国使臣于千钧一发之际被救下性命”的丰功伟绩给汇报上去了。措辞谦虚中带着高调,好像打了个千百人的胜仗。
强盗如何凶恶,他手下的兵卒如何奋不顾身,外国使节如何感激涕零。
过去的那位先皇,为了保持那么一点“参与国家大事”的虚幻权力感,最爱看这等跌宕起伏的小故事。平乐县丞记得清楚,上次把击杀崔虎的过程上奏过去,先皇大喜,赏了他不少财帛。
不过没升官。这一点略有遗憾。但他早就知道。自己的宦途升迁,其实并不由皇帝做主。
这次他故技重施,依旧是华丽的辞藻,惊险的叙述,看得王放击节叫好。
末了又附上几位被救出的使节的手迹,增添此事的真实性。
蝌蚪文曲里拐弯,写在一片小简上,还真像那么回事。王放虽不认得,但忍不住好奇满满。
外国使节……眼下洛阳乱成一锅粥,外国使节早没了包吃包住的待遇,一个个都打道回府,先走为上了。
难不成是他昨夜做梦梦到的那两位?居然有点想念。
可他俩……又怎么会在田亩乡间游荡呢?
王放琢磨不出所以然,把平乐县丞的邀功之辞推到“章”的这一堆,拣出下一个。
这是弘农郡华阴县的地方长吏所上之奏。大致意思是说近来商贸不兴,从潼关出入川蜀的百姓数量减少,以至于赋税有点不够收。譬如……
王放忽然揉揉眼,觉得这份公文写得跟别的不一样,说不出哪里不对劲。
他干皇帝这行时间不久,有些事情敏锐性还不太够。
他决心磨练一下自己的眼力,再翻到前面奏牍开头,目光来回跳跃,终于定在最初一行的“臣某某稽首上书”……
这明明白白是“章”的格式。如果是“奏”,应当没有“上书”二字,且应把职衔爵位写在最前面。
想必是上书的官员马马虎虎,本来是奏,却信手拈来,错用一个“章”的开头。
大汉律令不施,官员懈怠,这种事也时有发生。
他打个呵欠,昏昏欲睡地继续读。又读几个字,忽然揉揉眼,清醒了。
那奏牍上明明白白的继续写道:譬如最近,有个从洛阳出发、载满财帛的骡马队,经停潼关时,才缴纳了三十五文的赋税。那骡马队里还带着个女眷,另缴人头税十文,加起来不过四十五文钱。这个税率从光武时期就没变过。皇帝陛下明鉴,潼关这里,是不是该涨点税呢?
翻到最后一片简,上面只两个字收尾:“制曰”。
这是需要皇帝批复的奏本,末尾留出一片空白简。皇帝需要在“制曰”后面写下他的答复。对王放来说,他写得最多的,就是一个“可”字。
王放有点手发抖,将奏的内容看了一遍又一遍,确认自己没看漏一个字。
这个带着女眷的骡马队,多半就是阿秦一行人!
明绣至今没和他联系。他不知自己的计划泄露了多少。这本奏要是到了丞相手里,会不会被他瞧出蹊跷?
王放余光瞟一眼。侍从们都无所事事,没人盯他。
他飞快地扯下这卷奏文的最后一片写着“制曰”的奏牍。孤零零的一片木牍带着断绳,被他随便塞进简牍小山里。就算事后被人发现,也寻不出是哪卷奏本里掉出来的。
这么个蔫不出溜的小动作,相当于把“奏”变成了“章”,皇帝已阅即可,不需要批复。也就不会被丞相看到。
地方官抱怨两句,得不到回复,多半也就将这事抛却脑后,把那骡马队无事放行了。
如此一来,阿秦当可顺利逃脱。他这个一辈子的囚徒,也就当得值。
他心满意足,又将那奏章看了几遍,猛然瞳孔一缩,目光定在一处,倾身凑近。
“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