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秦氏有好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过宫,也没见识过那里的光怪陆离。然而她凭着直觉,或许还有此前读书时的耳濡目染,已将宫闱中的那点底细猜透了大半。
王放点头,略感欣慰。书没白读。
随后又是一缕微微的释然。她这话的意思,是告诉他,既然天子说话不太算数,那这御笔亲封的什么孝义贞烈,他也不必太放在心上。
他苦笑。罗敷只道他被劝动。
“所以,你还是把这字放回去。这东西不挂在明面上,说不过去,显得咱们藐视皇家威仪。”
王放心不在焉“嗯”一声,手指轻动,反而把那片绢卷起来。
罗敷再劝:“天子召你入宫,又给了赏,左邻右舍都看见了,消息只能越传越远。咱们家不可能永远不来客人。若让外人看见咱们对‘御笔’不敬,岂不麻烦?”
王放点点头,表示听进去了。手下却没停,梯子挪个地方,把另一张绢书也摘下来。
仰头四顾,四下只剩红剪纸,顺眼百倍。总算是抿出一丝真正的微笑。
他抱着那两卷绢书就往外走。
罗敷跺脚,叫他:“十九郎!你今儿是怎么了!是气不顺,还是跟人吵架了?”
怎么连她的话也听不进去了?
他回头笑:“没什么。就是突然跳出个念头。”
“什么念头?”
他神色一派天真,只有眉梢扬起,眼中残存三分讽意。
“那平乐县丞贪污了咱们的钱,倒知恩图报,给咱们送了个生财之道。”
-------------------------
洛阳城的大街上,多了个眉清目秀的年轻马车夫,一头扎进了日益火热的拼车生意里。
而且这位车夫的做派颇为特立独行。他那马车车厢内部,并非光秃秃的木板竹栏,而是飘飘荡荡的,居然挂了两副白底黑字的绢书,形状恰与那马车车厢吻合。
左书“孝义持家”,右书“贞烈洁诚”。一眼望去,庄严肃穆。
上了车的乘客,多半会吓一大跳。再仔细一看那绢书的落款:哇,御笔!
赶紧探出头去问:“喂,赶车郎,你车里这书……”
王放回头微笑:“家里放不下,临时存在车里罢了。客人莫要放在心上。”
再问,他就故作神秘,什么都不说了。车中的客人满脸懵然,只以为遇上什么隐居的高人了。
一辆辆顺风马车,是洛阳城里信息流传最快的地方。没过几天,几乎所有搭车出行的大小官吏就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背景神秘的马车夫,似乎是天子褒奖过的孝义典范!
而且他车里还有御笔亲书!
乘车的公人们都是识货的。就算偶然有人不识,也从别人嘴里听说了。
洛阳城的大小官员千百个,并非人人都有机会瞻仰天子容颜。他一介平民,倒进过宫?
来猎奇的乘客越来越多。观摩了御笔绢书,临下车,多半也会多给三五文的打赏。
王放泰然自若。不论打赏多少,照单全收,末了,不卑不亢一个“谢”字,平添遗世独立之风范。
罗敷简直难以置信,愣神半天,才叫出来:“你……你这几日一直在……赶车?”
她坐在织机上,一只手上还带着梭子。半匹布面上暗纹流淌,那纹路在她手边戛然而止。
王放满不在乎地微笑,显然不觉得这个职业有多丢脸。
哗啦一声,一把铜钱散在布面上。半匹布往下一沉。那铜钱如同跌进旋涡,咕噜咕噜转着圈儿往下掉。
王放得意道:“怎么样,比你纺织来钱快!”
他说话的时候,颊涡颤动,下巴快要翘到天上去了。前些日子争论的“谁养谁”,似乎总算争出了高下。
罗敷哭笑不得,手一拨,将那把钱拨到旁边篮子里。
直愣愣看他一眼。有些人怎么就古灵精怪,心思跟别人不在一条线上,也不知他是装疯卖傻,还是大智若愚。
“可是,十九郎,咱们也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吧?你……你这不是……”
想说他不务正业。可话说回来,这孩子的“正业”又是什么呢?
胖婶想让他在家里读书,读成传说中那种饱学鸿儒,然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名气大噪,被官家人争相邀请吃皇粮,在公家谋个正经差事。
罗敷没应和,知道王放肯定不会违心照做。
要让他穿一身公服,飞扬跋扈、直上青云……她做梦都想不出来那模样儿。
王放见她欲言又止,又笑了,眼波明朗,像是两只振翅的小雀儿。
他捻着一缕丝线,引逗她手中的梭子。
“阿姊,我没不务正业呀。”
他弯腰,在她耳边低声说:“我发现,乘马车的,有一半都是各级官员。这其中,又有一半,是经历过洛阳大火的。他们中,总有人曾经跟锦署打过交道。就算没有,阿父三年前来过洛阳,万一有人记得他呢。”
罗敷不得不承认,王放这主意虽鬼,倒是别开生面。
他每天拿回的钱越来越多,甚至很快就赶上了她纺织的收入。要不是看他每天都全须全尾笑嘻嘻,她真要以为他去打家劫舍了。
王放面对她的追问,保持神秘,只说:“我讨人喜欢呗。”
其实他的秘诀,说白了也很简单。
顺风马车里载的,经常是各级官员。官员公务忙,在车里的时候,时常会拿出公文来看。
王放细心,每见乘客从袖子里掏出简牍,都会十分自然地放慢速度,宁可多绕三分路,也会挑选平整的路面走,最大限度地保持马车的平稳。
有时候那官员还会掏出笔墨,顺手记几个字。写完后,总会在车厢角落里发现几叠抹布、麻纸,可以拿来包裹沾了墨的笔、擦拭掉手上的墨迹。
文化人清高又娇贵。寻常马车里时有异味,冬冷夏热,座位上衬垫破旧,颠簸一路,让人屁股开花,乘车算不上雅事。
然而王放的车里却总是清清爽爽,有时还熏香。车厢里铺得整整齐齐,宾至如归。
他还磨着罗敷,缝了几个夹绒吹絮纶的坐垫。官员们在朝堂上或跪或站,姿态算不上舒服;然而在他的车里,总能得到贴心的臀部呵护。
面对如此不计成本的贴心服务,官员们欣喜之余,也好奇。问他:“赶车郎,你也是读书人?怎么会想起来准备这些物件?”
王放回头,指着车厢里的“孝义持家”,深情说道:“我母从小教导我,读书人不容易,要对他们好点。”
众乘客想起自己的仕途坎坷、宦海沉浮,唏嘘万千。
乘坐“孝义赶车郎”的马车,成为一时的风雅潮流。有时候大家见到他的车,宁可多挤几个人,也要拼上去。
有了这一辆独一无二的马车,王放如同生了千里眼顺风耳。不出一个月,他几乎将洛阳城内的大小八卦听了个遍。没听人提起过当年的洛阳大火。
也难怪。既是惨事,想来人们都在努力忘却,谁会乱提这口不开的壶。
况且奸臣当道,以言犯禁之事时有发生,大家都格外小心,能不多嘴,就不多嘴。
但王放也不能开口问。贵人文人心眼儿多,身周像罩着一圈墨色的壳。他们有时会虚言伪善地跟小人物搭搭话,以满足自己“关心民生疾苦”的济世之心;但他们最不喜别人贸然搭讪,仿佛多说一句不情愿的话,自己身上的贵气就会被吸走一分。
更何况,有时候,数人拼车,不免聊些朝堂局势、任免新闻。有些车夫,有幸捕捉到点滴花边,为逞一时口舌之快,大嘴宣扬,弄得满城皆知。慢慢的,便生意零落,没人爱坐他们的车。
而王放每次赶车,都做出一副闭目塞听的模样,眼睛直视前方,永远不做那个先开口搭讪的。
如此有素养的车夫千载难逢。坐他的车,官吏们觉得放心又安全。
但今日,王放心无旁骛的赶车,听着身后两位拼车人的闲聊,头一次有些定力不足。
那头戴进贤冠的公人似乎在说:“唉,如今好布料都难找了……想当年,锦署……圣上赐的四时袍服,比现在这些粗制滥造的货,天上地下……”
王放听在耳中,心中冷笑,暗道:朝廷定那么重的税,光户赋就一年三匹绢、六匹麻,妇女们可不是得粗纺急作,才能完成任务。要是敢慢工出细活,官家可不饶你。
另一个人频频点头。他戴着平易近人的折角巾,手里玩着一小块和田玉挂件,慢悠悠附和道:“可不是。我庄子里那些纺织工,一个比一个懈怠。有一个还是以前皇家锦署里干活的呢!我高价聘来,原指望给我织出几匹拿得出手的彩锦。谁知一个月过去……你猜怎地?”
“进贤冠”凑趣,忙问:“怎么了?”
“折角巾”道:“谁知,锦没织出一寸,却是花钱如流水。再一问才知道,那人挑肥拣瘦的,给她一斤丝,她只挑出二两合格的,剩下的都给我扔了!说什么连抹布都做不来!这还不算,染色要用花露水,刷丝要用浓豆浆!——我能怎么办,赶紧把人家请走,养不起……”
“进贤冠”忍不住噗的一声笑。两人同时大笑。
王放再也忍不住,飞快组织一下措辞,回头说道:“两位郎官……”
过宫,也没见识过那里的光怪陆离。然而她凭着直觉,或许还有此前读书时的耳濡目染,已将宫闱中的那点底细猜透了大半。
王放点头,略感欣慰。书没白读。
随后又是一缕微微的释然。她这话的意思,是告诉他,既然天子说话不太算数,那这御笔亲封的什么孝义贞烈,他也不必太放在心上。
他苦笑。罗敷只道他被劝动。
“所以,你还是把这字放回去。这东西不挂在明面上,说不过去,显得咱们藐视皇家威仪。”
王放心不在焉“嗯”一声,手指轻动,反而把那片绢卷起来。
罗敷再劝:“天子召你入宫,又给了赏,左邻右舍都看见了,消息只能越传越远。咱们家不可能永远不来客人。若让外人看见咱们对‘御笔’不敬,岂不麻烦?”
王放点点头,表示听进去了。手下却没停,梯子挪个地方,把另一张绢书也摘下来。
仰头四顾,四下只剩红剪纸,顺眼百倍。总算是抿出一丝真正的微笑。
他抱着那两卷绢书就往外走。
罗敷跺脚,叫他:“十九郎!你今儿是怎么了!是气不顺,还是跟人吵架了?”
怎么连她的话也听不进去了?
他回头笑:“没什么。就是突然跳出个念头。”
“什么念头?”
他神色一派天真,只有眉梢扬起,眼中残存三分讽意。
“那平乐县丞贪污了咱们的钱,倒知恩图报,给咱们送了个生财之道。”
-------------------------
洛阳城的大街上,多了个眉清目秀的年轻马车夫,一头扎进了日益火热的拼车生意里。
而且这位车夫的做派颇为特立独行。他那马车车厢内部,并非光秃秃的木板竹栏,而是飘飘荡荡的,居然挂了两副白底黑字的绢书,形状恰与那马车车厢吻合。
左书“孝义持家”,右书“贞烈洁诚”。一眼望去,庄严肃穆。
上了车的乘客,多半会吓一大跳。再仔细一看那绢书的落款:哇,御笔!
赶紧探出头去问:“喂,赶车郎,你车里这书……”
王放回头微笑:“家里放不下,临时存在车里罢了。客人莫要放在心上。”
再问,他就故作神秘,什么都不说了。车中的客人满脸懵然,只以为遇上什么隐居的高人了。
一辆辆顺风马车,是洛阳城里信息流传最快的地方。没过几天,几乎所有搭车出行的大小官吏就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背景神秘的马车夫,似乎是天子褒奖过的孝义典范!
而且他车里还有御笔亲书!
乘车的公人们都是识货的。就算偶然有人不识,也从别人嘴里听说了。
洛阳城的大小官员千百个,并非人人都有机会瞻仰天子容颜。他一介平民,倒进过宫?
来猎奇的乘客越来越多。观摩了御笔绢书,临下车,多半也会多给三五文的打赏。
王放泰然自若。不论打赏多少,照单全收,末了,不卑不亢一个“谢”字,平添遗世独立之风范。
罗敷简直难以置信,愣神半天,才叫出来:“你……你这几日一直在……赶车?”
她坐在织机上,一只手上还带着梭子。半匹布面上暗纹流淌,那纹路在她手边戛然而止。
王放满不在乎地微笑,显然不觉得这个职业有多丢脸。
哗啦一声,一把铜钱散在布面上。半匹布往下一沉。那铜钱如同跌进旋涡,咕噜咕噜转着圈儿往下掉。
王放得意道:“怎么样,比你纺织来钱快!”
他说话的时候,颊涡颤动,下巴快要翘到天上去了。前些日子争论的“谁养谁”,似乎总算争出了高下。
罗敷哭笑不得,手一拨,将那把钱拨到旁边篮子里。
直愣愣看他一眼。有些人怎么就古灵精怪,心思跟别人不在一条线上,也不知他是装疯卖傻,还是大智若愚。
“可是,十九郎,咱们也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吧?你……你这不是……”
想说他不务正业。可话说回来,这孩子的“正业”又是什么呢?
胖婶想让他在家里读书,读成传说中那种饱学鸿儒,然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名气大噪,被官家人争相邀请吃皇粮,在公家谋个正经差事。
罗敷没应和,知道王放肯定不会违心照做。
要让他穿一身公服,飞扬跋扈、直上青云……她做梦都想不出来那模样儿。
王放见她欲言又止,又笑了,眼波明朗,像是两只振翅的小雀儿。
他捻着一缕丝线,引逗她手中的梭子。
“阿姊,我没不务正业呀。”
他弯腰,在她耳边低声说:“我发现,乘马车的,有一半都是各级官员。这其中,又有一半,是经历过洛阳大火的。他们中,总有人曾经跟锦署打过交道。就算没有,阿父三年前来过洛阳,万一有人记得他呢。”
罗敷不得不承认,王放这主意虽鬼,倒是别开生面。
他每天拿回的钱越来越多,甚至很快就赶上了她纺织的收入。要不是看他每天都全须全尾笑嘻嘻,她真要以为他去打家劫舍了。
王放面对她的追问,保持神秘,只说:“我讨人喜欢呗。”
其实他的秘诀,说白了也很简单。
顺风马车里载的,经常是各级官员。官员公务忙,在车里的时候,时常会拿出公文来看。
王放细心,每见乘客从袖子里掏出简牍,都会十分自然地放慢速度,宁可多绕三分路,也会挑选平整的路面走,最大限度地保持马车的平稳。
有时候那官员还会掏出笔墨,顺手记几个字。写完后,总会在车厢角落里发现几叠抹布、麻纸,可以拿来包裹沾了墨的笔、擦拭掉手上的墨迹。
文化人清高又娇贵。寻常马车里时有异味,冬冷夏热,座位上衬垫破旧,颠簸一路,让人屁股开花,乘车算不上雅事。
然而王放的车里却总是清清爽爽,有时还熏香。车厢里铺得整整齐齐,宾至如归。
他还磨着罗敷,缝了几个夹绒吹絮纶的坐垫。官员们在朝堂上或跪或站,姿态算不上舒服;然而在他的车里,总能得到贴心的臀部呵护。
面对如此不计成本的贴心服务,官员们欣喜之余,也好奇。问他:“赶车郎,你也是读书人?怎么会想起来准备这些物件?”
王放回头,指着车厢里的“孝义持家”,深情说道:“我母从小教导我,读书人不容易,要对他们好点。”
众乘客想起自己的仕途坎坷、宦海沉浮,唏嘘万千。
乘坐“孝义赶车郎”的马车,成为一时的风雅潮流。有时候大家见到他的车,宁可多挤几个人,也要拼上去。
有了这一辆独一无二的马车,王放如同生了千里眼顺风耳。不出一个月,他几乎将洛阳城内的大小八卦听了个遍。没听人提起过当年的洛阳大火。
也难怪。既是惨事,想来人们都在努力忘却,谁会乱提这口不开的壶。
况且奸臣当道,以言犯禁之事时有发生,大家都格外小心,能不多嘴,就不多嘴。
但王放也不能开口问。贵人文人心眼儿多,身周像罩着一圈墨色的壳。他们有时会虚言伪善地跟小人物搭搭话,以满足自己“关心民生疾苦”的济世之心;但他们最不喜别人贸然搭讪,仿佛多说一句不情愿的话,自己身上的贵气就会被吸走一分。
更何况,有时候,数人拼车,不免聊些朝堂局势、任免新闻。有些车夫,有幸捕捉到点滴花边,为逞一时口舌之快,大嘴宣扬,弄得满城皆知。慢慢的,便生意零落,没人爱坐他们的车。
而王放每次赶车,都做出一副闭目塞听的模样,眼睛直视前方,永远不做那个先开口搭讪的。
如此有素养的车夫千载难逢。坐他的车,官吏们觉得放心又安全。
但今日,王放心无旁骛的赶车,听着身后两位拼车人的闲聊,头一次有些定力不足。
那头戴进贤冠的公人似乎在说:“唉,如今好布料都难找了……想当年,锦署……圣上赐的四时袍服,比现在这些粗制滥造的货,天上地下……”
王放听在耳中,心中冷笑,暗道:朝廷定那么重的税,光户赋就一年三匹绢、六匹麻,妇女们可不是得粗纺急作,才能完成任务。要是敢慢工出细活,官家可不饶你。
另一个人频频点头。他戴着平易近人的折角巾,手里玩着一小块和田玉挂件,慢悠悠附和道:“可不是。我庄子里那些纺织工,一个比一个懈怠。有一个还是以前皇家锦署里干活的呢!我高价聘来,原指望给我织出几匹拿得出手的彩锦。谁知一个月过去……你猜怎地?”
“进贤冠”凑趣,忙问:“怎么了?”
“折角巾”道:“谁知,锦没织出一寸,却是花钱如流水。再一问才知道,那人挑肥拣瘦的,给她一斤丝,她只挑出二两合格的,剩下的都给我扔了!说什么连抹布都做不来!这还不算,染色要用花露水,刷丝要用浓豆浆!——我能怎么办,赶紧把人家请走,养不起……”
“进贤冠”忍不住噗的一声笑。两人同时大笑。
王放再也忍不住,飞快组织一下措辞,回头说道:“两位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