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英格兰地区沿海,肆意攻击进出港口的商船和渔船,封锁贸易航线,导致整个地区的经济陷于停顿。
没有资本的持续流入,马萨诸塞就没有办法购买欧洲的商品,也无法采购加勒比地区的蔗糖,更没有多余的财力对地方进行投资和建设。这样,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就有两项熄火了,使得该地区经济陷入了危机。
对于出口来说,这里最具优势的商品就是造船木材,在战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英格兰本土的造船厂所需要的木材差不多有六七成都是来自新英格兰地区(剩下的则来自瑞典和挪威)。另外,造船业向来发达的荷兰人也会在这里采购大量桅杆(需要非常高大地原始树木)。
所以,仅依靠着卖木头,马萨诸塞也是活得相当滋润,另外,这里的气候虽然不太好,但是充足的土地也足够人们生活的较为富庶。
一切看起来,马萨诸塞的唯一前途仿佛就是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区。
但是,这样的选项显然不在马萨诸塞居民的备选答案里,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来看,这里的清教徒都是属于中产阶级,他们漂洋过海不是寻求返璞归真的,而是一心要寻找发财的机遇。
早先时候,位于马萨诸塞东部和北部的纽芬兰渔场本应该成为他们最大的机遇。然而,不巧的是,虽然这座海上金矿近在咫尺,但对于马萨诸塞人来说却远如天涯。
因为,他们没有捕捞权!
当时纽芬兰渔场的捕捞权是英格兰政府颁布的,每片海域的捕捞权通过特许状给予垄断的渔业公司,然后,渔业公司在对来打鱼的渔船发给牌照,收取费用,海军和渔业公司的船只会巡视渔场,维持秩序,驱逐无照运营的渔船。
看着触手可及的发财机会却无法得手,马萨诸塞人实在有点欲火焚身,对伦敦的行径也是恨得牙痒痒。
不过,让马萨诸塞人寻到机会的时候还是有的,那就是英格兰卷入了内战当中,纽芬兰渔场一时间没人管了。
上帝赐来的良机,清教徒们岂能轻易放过。正所谓“路见钱财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内战期间的马萨诸塞人利用当地富饶的木材资源建造了大批渔船,这些无照经营的渔船欢快地驶向原来禁止他们染指的渔场。
从这座海上金矿里,他们挖到了第二桶金(木材出口算是第一桶金),马萨诸塞人每年都能获得十几万英镑的收益,数钱数到手抽筋。
捕到了鱼自然还要寻找买主。
但是非常不巧,英格兰本身就是渔业大国,根本就不缺鱼,跟马萨诸塞还是竞争对手。
于是,马萨诸塞人毫无心理负担地将鳕鱼卖给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天主教国家和地区,并使其成为他们的重要贸易伙伴。
为了不让船只在回程时空跑,当然要装载一些当地的产品,如法国的葡萄酒、意大利地区的丝织品和玻璃、西班牙的金属器皿等,于是来自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挤占了原本属于英格兰本土手工业的市场。
似乎马萨诸塞天生就不是英格兰的菜,而英格兰也不是马萨诸塞的菜,新英格兰和老英格兰一开始就是竞争关系,而不是互补关系。
唉,妥妥的“逆子”悖逆“苛父”的苦情戏码。
在齐英战争初期,为了应对齐国海军威胁,英格兰将北美地区的战舰和武装商船悉数调回本土。而马萨诸塞的渔民们看到纽芬兰渔场又没人管了,曾一度欣喜若狂,甚至暗地里还期盼母国跟齐国打得时间再长一点,以便他们可以就近在这片鳕鱼资源丰富的渔场攥取更多的利益。
谁知道,齐英之间的战火却从英吉利海峡和北大西洋,烧到了加勒比,也烧到了新英格兰。
不讲武德的齐国海军,先后调集了十余艘专业战舰,从英属加勒比岛屿,一路北上,横扫北美东海岸,先后击沉和俘获了四十余艘隶属于新英格兰地区的大小商船,其中半数以上是马萨诸塞商人的,让他们损失颇为惨重。
更不要提,齐国海军战舰还闯入纽芬兰渔场,犹如草原上的狮群一般,肆意屠戮英格兰渔船。很不幸,其中又有许多渔船是属于马萨诸塞人的,导致数百艘渔船沉入冰冷的北大西洋海底,无数可怜的渔民沦为悲惨的俘虏。
想当年,不论是爆发的三次英荷战争,还是英法战争,英属北美殖民地所受到的影响都很小,甚至还能借着母国处于战争期间,趁机发一波小财。要么偷偷溜到到疏于管理的纽芬兰渔场大肆捕鱼,要么在殖民领地放松管制期间,愉快地前往加勒比和欧洲中立国家地区搞走私贸易,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
但在刚刚结束的齐英战争,北美殖民领地的居民首次体验到蒸汽战舰的巨大威力。齐国海军派来的战舰并不多,但是只要在他们面前冒个头,却是想跑都跑不掉,很大概率会被对方击沉或者俘获。比起曾经强横无比的荷兰海军,还要凶残,还要可怕。
说实话,在战前包括马萨诸塞在内的英属北美领地的商人们,对齐国人并不怎么反感。
相反,他们对齐国人生产制造的各种工业制成品是相当地喜爱,相较于英格兰本土那些小作坊生产出来的商品,人家的东西不仅质量更好,而且价格还便宜。
就连英格兰本土引以为傲的呢绒产品,在许多方面也输于齐国人。
在丹吉尔,在休达——哦,齐国人将之称为天门,简直就是新英格兰走私商人的天堂,无数的齐国商品从红海、地中海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应有尽有,随意选购。
别说英属北美殖民地,就连英格兰本土都无法抵御齐国商品的侵入,逼得伦敦的大人物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齐国商品进口税率,甚至还设置了许多贸易限制政策,就是为了排除齐国商品。
或许,也正因为此,才引爆了两国之间的战争。
感谢上帝,战争在两年前终于结束了。
新英格兰的商人和居民们松了一口气,马萨诸塞人也将始终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尽管,新斯克舍和纽芬兰被割给了齐国,使得新英格兰地区在继法国人后,又多了一个新邻居,但所有人都认为,北美殖民领地的好日子又要重新回来了。
小酒可以继续喝起来了,舞会也可以继续举办起来了,更为关键的是,生意可以继续做下去了。
然而,当新英格兰地区的商人驾船出海时,却惊讶地发现,加勒比甘蔗种植园的粮食提供者变成了庆国,木材供应渠道也转换成葡属巴西和荷属苏里南,越来越多的齐国商人和荷兰商人正在竭力挤占原本属于他们新英格兰商人的市场。
那些正在为纽芬兰渔场暂时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而暗爽不已的新英格兰渔民还没过几天幸福生活,便收到了齐国人的通知,需要在鳕鱼捕捞期间缴纳一笔所谓的渔业税,以此来宣示他们对该渔场的管理主权。
现如今,马萨诸塞人想跟临近的齐国人做生意,也遭到了人家的漠视,转而跟他们的老对手--法国人眉来眼去。
据说,齐国人在两个月前,带着大把的金银前往魁北克进行了一番大采购,有粮食、牲畜、农具、陶具等诸多物资,还有数艘渔船的订单,总价值超过三万英镑。
哎,这是几个意思?你们齐国人为啥舍近求远,跑到魁北克去买法国人的东西,却不到临近的马萨诸塞来采购日常物资?
你们需要的商品,我们都有,而且运输距离还这么近,运费能省不少钱。
嗯,好郁闷。
齐国人这么搞,明显是不给我们马萨诸塞人面子呀!
既然如此,莫怪我们要发飙了。
(本章完)
英格兰地区沿海,肆意攻击进出港口的商船和渔船,封锁贸易航线,导致整个地区的经济陷于停顿。
没有资本的持续流入,马萨诸塞就没有办法购买欧洲的商品,也无法采购加勒比地区的蔗糖,更没有多余的财力对地方进行投资和建设。这样,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就有两项熄火了,使得该地区经济陷入了危机。
对于出口来说,这里最具优势的商品就是造船木材,在战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英格兰本土的造船厂所需要的木材差不多有六七成都是来自新英格兰地区(剩下的则来自瑞典和挪威)。另外,造船业向来发达的荷兰人也会在这里采购大量桅杆(需要非常高大地原始树木)。
所以,仅依靠着卖木头,马萨诸塞也是活得相当滋润,另外,这里的气候虽然不太好,但是充足的土地也足够人们生活的较为富庶。
一切看起来,马萨诸塞的唯一前途仿佛就是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区。
但是,这样的选项显然不在马萨诸塞居民的备选答案里,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来看,这里的清教徒都是属于中产阶级,他们漂洋过海不是寻求返璞归真的,而是一心要寻找发财的机遇。
早先时候,位于马萨诸塞东部和北部的纽芬兰渔场本应该成为他们最大的机遇。然而,不巧的是,虽然这座海上金矿近在咫尺,但对于马萨诸塞人来说却远如天涯。
因为,他们没有捕捞权!
当时纽芬兰渔场的捕捞权是英格兰政府颁布的,每片海域的捕捞权通过特许状给予垄断的渔业公司,然后,渔业公司在对来打鱼的渔船发给牌照,收取费用,海军和渔业公司的船只会巡视渔场,维持秩序,驱逐无照运营的渔船。
看着触手可及的发财机会却无法得手,马萨诸塞人实在有点欲火焚身,对伦敦的行径也是恨得牙痒痒。
不过,让马萨诸塞人寻到机会的时候还是有的,那就是英格兰卷入了内战当中,纽芬兰渔场一时间没人管了。
上帝赐来的良机,清教徒们岂能轻易放过。正所谓“路见钱财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内战期间的马萨诸塞人利用当地富饶的木材资源建造了大批渔船,这些无照经营的渔船欢快地驶向原来禁止他们染指的渔场。
从这座海上金矿里,他们挖到了第二桶金(木材出口算是第一桶金),马萨诸塞人每年都能获得十几万英镑的收益,数钱数到手抽筋。
捕到了鱼自然还要寻找买主。
但是非常不巧,英格兰本身就是渔业大国,根本就不缺鱼,跟马萨诸塞还是竞争对手。
于是,马萨诸塞人毫无心理负担地将鳕鱼卖给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天主教国家和地区,并使其成为他们的重要贸易伙伴。
为了不让船只在回程时空跑,当然要装载一些当地的产品,如法国的葡萄酒、意大利地区的丝织品和玻璃、西班牙的金属器皿等,于是来自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挤占了原本属于英格兰本土手工业的市场。
似乎马萨诸塞天生就不是英格兰的菜,而英格兰也不是马萨诸塞的菜,新英格兰和老英格兰一开始就是竞争关系,而不是互补关系。
唉,妥妥的“逆子”悖逆“苛父”的苦情戏码。
在齐英战争初期,为了应对齐国海军威胁,英格兰将北美地区的战舰和武装商船悉数调回本土。而马萨诸塞的渔民们看到纽芬兰渔场又没人管了,曾一度欣喜若狂,甚至暗地里还期盼母国跟齐国打得时间再长一点,以便他们可以就近在这片鳕鱼资源丰富的渔场攥取更多的利益。
谁知道,齐英之间的战火却从英吉利海峡和北大西洋,烧到了加勒比,也烧到了新英格兰。
不讲武德的齐国海军,先后调集了十余艘专业战舰,从英属加勒比岛屿,一路北上,横扫北美东海岸,先后击沉和俘获了四十余艘隶属于新英格兰地区的大小商船,其中半数以上是马萨诸塞商人的,让他们损失颇为惨重。
更不要提,齐国海军战舰还闯入纽芬兰渔场,犹如草原上的狮群一般,肆意屠戮英格兰渔船。很不幸,其中又有许多渔船是属于马萨诸塞人的,导致数百艘渔船沉入冰冷的北大西洋海底,无数可怜的渔民沦为悲惨的俘虏。
想当年,不论是爆发的三次英荷战争,还是英法战争,英属北美殖民地所受到的影响都很小,甚至还能借着母国处于战争期间,趁机发一波小财。要么偷偷溜到到疏于管理的纽芬兰渔场大肆捕鱼,要么在殖民领地放松管制期间,愉快地前往加勒比和欧洲中立国家地区搞走私贸易,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
但在刚刚结束的齐英战争,北美殖民领地的居民首次体验到蒸汽战舰的巨大威力。齐国海军派来的战舰并不多,但是只要在他们面前冒个头,却是想跑都跑不掉,很大概率会被对方击沉或者俘获。比起曾经强横无比的荷兰海军,还要凶残,还要可怕。
说实话,在战前包括马萨诸塞在内的英属北美领地的商人们,对齐国人并不怎么反感。
相反,他们对齐国人生产制造的各种工业制成品是相当地喜爱,相较于英格兰本土那些小作坊生产出来的商品,人家的东西不仅质量更好,而且价格还便宜。
就连英格兰本土引以为傲的呢绒产品,在许多方面也输于齐国人。
在丹吉尔,在休达——哦,齐国人将之称为天门,简直就是新英格兰走私商人的天堂,无数的齐国商品从红海、地中海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应有尽有,随意选购。
别说英属北美殖民地,就连英格兰本土都无法抵御齐国商品的侵入,逼得伦敦的大人物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齐国商品进口税率,甚至还设置了许多贸易限制政策,就是为了排除齐国商品。
或许,也正因为此,才引爆了两国之间的战争。
感谢上帝,战争在两年前终于结束了。
新英格兰的商人和居民们松了一口气,马萨诸塞人也将始终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尽管,新斯克舍和纽芬兰被割给了齐国,使得新英格兰地区在继法国人后,又多了一个新邻居,但所有人都认为,北美殖民领地的好日子又要重新回来了。
小酒可以继续喝起来了,舞会也可以继续举办起来了,更为关键的是,生意可以继续做下去了。
然而,当新英格兰地区的商人驾船出海时,却惊讶地发现,加勒比甘蔗种植园的粮食提供者变成了庆国,木材供应渠道也转换成葡属巴西和荷属苏里南,越来越多的齐国商人和荷兰商人正在竭力挤占原本属于他们新英格兰商人的市场。
那些正在为纽芬兰渔场暂时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而暗爽不已的新英格兰渔民还没过几天幸福生活,便收到了齐国人的通知,需要在鳕鱼捕捞期间缴纳一笔所谓的渔业税,以此来宣示他们对该渔场的管理主权。
现如今,马萨诸塞人想跟临近的齐国人做生意,也遭到了人家的漠视,转而跟他们的老对手--法国人眉来眼去。
据说,齐国人在两个月前,带着大把的金银前往魁北克进行了一番大采购,有粮食、牲畜、农具、陶具等诸多物资,还有数艘渔船的订单,总价值超过三万英镑。
哎,这是几个意思?你们齐国人为啥舍近求远,跑到魁北克去买法国人的东西,却不到临近的马萨诸塞来采购日常物资?
你们需要的商品,我们都有,而且运输距离还这么近,运费能省不少钱。
嗯,好郁闷。
齐国人这么搞,明显是不给我们马萨诸塞人面子呀!
既然如此,莫怪我们要发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