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天启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启三年四月中旬,草原上传来消息称,恭顺汗正在兼并各个小部落,特别是曾经背叛了恭顺汗的外喀尔喀诸部落,他们遭到了恭顺汗最严厉的惩处。不过恭顺汗是个志大才疏之辈,仅仅从四月份的变化来看,皇帝就对这个盟友丧失了信心。
其一,草原上正在发生的战事并非恭顺汗依照情报共享的盟约呈送到京城的。而是关外的明朝驻军自己打探到的。也就是说恭顺汗目光短浅,他自以为熬过了不久前的严冬,就万事大吉,再也不需要仰人鼻息,故此将来自京城的号令束之高阁,乃至嗤之以鼻。明帝国给予这个可汗用以过冬的粮食跟布匹,算是打了水漂,恭顺汗压根没打算履行盟约上的任意一条。并且他心安理得,因为明国高层对于跟他的联盟也没敢大肆宣扬,更没有留下证据,所以明国这次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假如说轻率的终结了同明帝国的军事联盟,仅仅说明恭顺汗在军事外交上没有远见的话,那么对喀尔喀诸部落毫无怜悯的报复性征伐,也暴露了恭顺汗狭隘的政治气度。他们本是同文同种,都是草原的子民,但恭顺汗显然对一年多前的背叛耿耿于怀,他血腥的击败了喀尔喀诸部落,并且实行了铁腕的统治策略,将塞外众多肥美的草场据为己有,把战俘充作奴隶,将诸部落的贵族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
草原上被恭顺汗闹的天怒人怨,各部对于恭顺汗及察哈尔部落的统治也是怨声载道。万历朝的时候,明帝国边军战力强大,塞外各部落无不唯明廷旨意马首是瞻,但现如今明帝国对草原上的控制力极大的衰减,饱受欺凌之苦的喀尔喀诸部落难以寻求明廷的斡旋跟庇护。便只好求助于明廷之外的强大势力:金国及menggu科尔沁部落。
努尔哈赤的金国政权异军突起,打败了明帝国的军队及塞外草原人的各路人马,俨然已经成了东北亚的最强霸主,许多草原部落摄于金国政权的强势,不得不俯首称臣,捐输牛羊。所以无论是从名份上还是情份上,他们都有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也说服金国人帮助他们对付恭顺汗。
另外一个就是科尔沁部落。科尔沁部落坐拥的草场大概就在今天的呼*伦贝尔草原一带,那里水草丰美,是个罕见的富饶之地。再加上这里偏安一隅,远离战乱之地,故而科尔沁部落并未遭受战乱之苦,在塞外诸部落中属于最富庶的,人丁也最多的一个。
在当下各部落或遭受天灾,或经历人祸的背景下,科尔沁部落的影响在塞外越发的举足轻重。是以许多不愿意求助金国,始终认为金国乃外族人的部落权贵,便远赴科尔沁部落,寻求帮助。
虽然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妥,有着这样活着那样的隐患,但从严冬与惨败中走出来的恭顺汗及察哈尔部落的确迅速击败了塞外的诸部落,并统一了那里的草场跟牧民。
元帝国收缩回塞北草原以后,经过明帝国多年以来坚持不懈的打击,以及元帝国内部的权力争斗,最终完整的元帝国分崩离析,逐渐演变成两个大的政权及部落,一个名叫鞑靼,另一个叫瓦剌。这两个政权曾交替辉煌过一段时间,乃至重新统一了草原,但辉煌总是一闪而逝,跟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来自域外不同,游牧政权的威胁主要是因为其内部隐患的愈演愈烈,因为文明程度不高,各项制度泛善可陈,以致于游牧政权内部的分裂性要远远高于中原王朝。无论是鞑靼还是瓦剌最终都消亡了,但他们中任何一支的消亡都不是明帝国直接促成的,更多的是源于他们内部权力继承出了大问题。
经过鞑靼及瓦剌时代后的menggu政权就更加一盘散沙了。从统一的元帝国或北元政权,再到鞑靼及瓦剌两个足以跟明帝国抗衡的强大部落,再到一盘散沙的草原诸部落,menggu人的势力一直在衰落。
到了天启朝的时候,menggu人的势力大概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布在广袤的漠北草原上。一部分叫做内喀尔喀诸部落,主要聚居在唐努乌梁海一带,也即外蒙古一带,这支menggu部落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跟明帝国不接壤,也没有任何冲突。第二部分聚居在河套地区、青海地区,叫做土尔扈特部落,这是一支隶属于鞑靼部落的menggu部落,后来鞑靼部落衰落后,在俺答汗的率领下土尔扈特部落曾一度十分强盛,也正是因为俺答汗的强势,致使原来栖息于此的黄金家族的嫡系部落被迫东迁,来到了大兴安岭脚下。这支被迫东迁的部落就是第三个部分,也即是察哈尔部落。
所以说恭顺汗乃是根正苗红的“menggu大汗”,他也一直已menggu正统自居,自幼以恢复元帝国的强盛局面为己任。现如今在天启三年上半年,他终于踏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将共同栖息在这一
带的外喀尔喀诸部落给吞并了,如此他统辖的人丁勉强就达到了四十万。四十万人丁在明帝国不值一提,但在草原上却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以致于足可使恭顺汗西进,讨伐土尔扈特部落,一来报先祖之仇,二来统一整个塞外,重现元帝国的荣光。
恭顺汗一时间踌躇满志,他现在面临两个选择,第一就是会师南下,找努尔哈赤一决雌雄,报当年的一箭之仇。第二就是暂且按下同金国的仇恨,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先西进夺取富饶的河套地区,兼并土尔扈特部落,统一menggu,到那时在修养个三年五载,他的部众将超过百万人,到时候想要找努尔哈赤报仇就简单的多了。
不过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恭顺汗一时间还真的难以下定决心。
就在这个关键时候,科尔沁部落派遣使臣拜谒恭顺汗,要求恭顺汗返还侵占的诸部落的草场。这令恭顺汗大感恼火。在接见使臣前,他原是满面春风,满心期待。他误以为科尔沁大汗派遣使臣来,是为了讨好他,惧怕他的军队前往科尔沁草原作战。但是听了使臣的话后,恭顺汗又羞又怒,他当场抽了使臣一记马鞭,并威胁说:让科尔沁的汗王亲自来见我,否则战火将焚尽你们的草场,血水见淹没你们的山川!
科尔沁的使臣离开后一个月,也不见答复。恭顺汗便派遣使臣赶往科尔沁,要求科尔沁大汗前往察哈尔部落的都城“察罕浩特”请罪,俨然以menggu诸部落共同的汗王自居。科尔沁大汗非但没有满足恭顺汗的要求,反而割掉了使臣的胡子跟头发。
在古代这是一种极具侮辱性的举止,当年成吉思汗的使臣也曾被花剌子模国的国王如此羞辱过,结局就是成吉思汗被激怒,率领军队,覆灭了花剌子模国。
恭顺汗更加恼火,因为他没有成吉思汗的底气,故而更加的自尊要强,当看到没了被剃了阴阳头,没了胡须的使臣以后,恭顺汗简直被气炸了。虽然草原上没有“打狗仍需看主人”的谚语,但天底下的道理是共通的。
羞辱察哈尔部落的使臣,就等于是在掌掴恭顺汗的脸面!
恭顺汗当即下令整顿军马,要讨伐科尔沁部落。虽然跟精锐的八旗兵没法抗衡,但是在草原之上,察哈尔部落的军队还是数一数二的历害。更何况现如今察哈尔部落兼并了那么多小部落,实力大增。战事持续到六月中旬的时候,科尔沁部落便被打的节节败退,似乎就要步外喀尔喀诸部落的后尘了。
 ...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启三年四月中旬,草原上传来消息称,恭顺汗正在兼并各个小部落,特别是曾经背叛了恭顺汗的外喀尔喀诸部落,他们遭到了恭顺汗最严厉的惩处。不过恭顺汗是个志大才疏之辈,仅仅从四月份的变化来看,皇帝就对这个盟友丧失了信心。
其一,草原上正在发生的战事并非恭顺汗依照情报共享的盟约呈送到京城的。而是关外的明朝驻军自己打探到的。也就是说恭顺汗目光短浅,他自以为熬过了不久前的严冬,就万事大吉,再也不需要仰人鼻息,故此将来自京城的号令束之高阁,乃至嗤之以鼻。明帝国给予这个可汗用以过冬的粮食跟布匹,算是打了水漂,恭顺汗压根没打算履行盟约上的任意一条。并且他心安理得,因为明国高层对于跟他的联盟也没敢大肆宣扬,更没有留下证据,所以明国这次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假如说轻率的终结了同明帝国的军事联盟,仅仅说明恭顺汗在军事外交上没有远见的话,那么对喀尔喀诸部落毫无怜悯的报复性征伐,也暴露了恭顺汗狭隘的政治气度。他们本是同文同种,都是草原的子民,但恭顺汗显然对一年多前的背叛耿耿于怀,他血腥的击败了喀尔喀诸部落,并且实行了铁腕的统治策略,将塞外众多肥美的草场据为己有,把战俘充作奴隶,将诸部落的贵族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
草原上被恭顺汗闹的天怒人怨,各部对于恭顺汗及察哈尔部落的统治也是怨声载道。万历朝的时候,明帝国边军战力强大,塞外各部落无不唯明廷旨意马首是瞻,但现如今明帝国对草原上的控制力极大的衰减,饱受欺凌之苦的喀尔喀诸部落难以寻求明廷的斡旋跟庇护。便只好求助于明廷之外的强大势力:金国及menggu科尔沁部落。
努尔哈赤的金国政权异军突起,打败了明帝国的军队及塞外草原人的各路人马,俨然已经成了东北亚的最强霸主,许多草原部落摄于金国政权的强势,不得不俯首称臣,捐输牛羊。所以无论是从名份上还是情份上,他们都有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也说服金国人帮助他们对付恭顺汗。
另外一个就是科尔沁部落。科尔沁部落坐拥的草场大概就在今天的呼*伦贝尔草原一带,那里水草丰美,是个罕见的富饶之地。再加上这里偏安一隅,远离战乱之地,故而科尔沁部落并未遭受战乱之苦,在塞外诸部落中属于最富庶的,人丁也最多的一个。
在当下各部落或遭受天灾,或经历人祸的背景下,科尔沁部落的影响在塞外越发的举足轻重。是以许多不愿意求助金国,始终认为金国乃外族人的部落权贵,便远赴科尔沁部落,寻求帮助。
虽然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妥,有着这样活着那样的隐患,但从严冬与惨败中走出来的恭顺汗及察哈尔部落的确迅速击败了塞外的诸部落,并统一了那里的草场跟牧民。
元帝国收缩回塞北草原以后,经过明帝国多年以来坚持不懈的打击,以及元帝国内部的权力争斗,最终完整的元帝国分崩离析,逐渐演变成两个大的政权及部落,一个名叫鞑靼,另一个叫瓦剌。这两个政权曾交替辉煌过一段时间,乃至重新统一了草原,但辉煌总是一闪而逝,跟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来自域外不同,游牧政权的威胁主要是因为其内部隐患的愈演愈烈,因为文明程度不高,各项制度泛善可陈,以致于游牧政权内部的分裂性要远远高于中原王朝。无论是鞑靼还是瓦剌最终都消亡了,但他们中任何一支的消亡都不是明帝国直接促成的,更多的是源于他们内部权力继承出了大问题。
经过鞑靼及瓦剌时代后的menggu政权就更加一盘散沙了。从统一的元帝国或北元政权,再到鞑靼及瓦剌两个足以跟明帝国抗衡的强大部落,再到一盘散沙的草原诸部落,menggu人的势力一直在衰落。
到了天启朝的时候,menggu人的势力大概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布在广袤的漠北草原上。一部分叫做内喀尔喀诸部落,主要聚居在唐努乌梁海一带,也即外蒙古一带,这支menggu部落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跟明帝国不接壤,也没有任何冲突。第二部分聚居在河套地区、青海地区,叫做土尔扈特部落,这是一支隶属于鞑靼部落的menggu部落,后来鞑靼部落衰落后,在俺答汗的率领下土尔扈特部落曾一度十分强盛,也正是因为俺答汗的强势,致使原来栖息于此的黄金家族的嫡系部落被迫东迁,来到了大兴安岭脚下。这支被迫东迁的部落就是第三个部分,也即是察哈尔部落。
所以说恭顺汗乃是根正苗红的“menggu大汗”,他也一直已menggu正统自居,自幼以恢复元帝国的强盛局面为己任。现如今在天启三年上半年,他终于踏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将共同栖息在这一
带的外喀尔喀诸部落给吞并了,如此他统辖的人丁勉强就达到了四十万。四十万人丁在明帝国不值一提,但在草原上却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以致于足可使恭顺汗西进,讨伐土尔扈特部落,一来报先祖之仇,二来统一整个塞外,重现元帝国的荣光。
恭顺汗一时间踌躇满志,他现在面临两个选择,第一就是会师南下,找努尔哈赤一决雌雄,报当年的一箭之仇。第二就是暂且按下同金国的仇恨,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先西进夺取富饶的河套地区,兼并土尔扈特部落,统一menggu,到那时在修养个三年五载,他的部众将超过百万人,到时候想要找努尔哈赤报仇就简单的多了。
不过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恭顺汗一时间还真的难以下定决心。
就在这个关键时候,科尔沁部落派遣使臣拜谒恭顺汗,要求恭顺汗返还侵占的诸部落的草场。这令恭顺汗大感恼火。在接见使臣前,他原是满面春风,满心期待。他误以为科尔沁大汗派遣使臣来,是为了讨好他,惧怕他的军队前往科尔沁草原作战。但是听了使臣的话后,恭顺汗又羞又怒,他当场抽了使臣一记马鞭,并威胁说:让科尔沁的汗王亲自来见我,否则战火将焚尽你们的草场,血水见淹没你们的山川!
科尔沁的使臣离开后一个月,也不见答复。恭顺汗便派遣使臣赶往科尔沁,要求科尔沁大汗前往察哈尔部落的都城“察罕浩特”请罪,俨然以menggu诸部落共同的汗王自居。科尔沁大汗非但没有满足恭顺汗的要求,反而割掉了使臣的胡子跟头发。
在古代这是一种极具侮辱性的举止,当年成吉思汗的使臣也曾被花剌子模国的国王如此羞辱过,结局就是成吉思汗被激怒,率领军队,覆灭了花剌子模国。
恭顺汗更加恼火,因为他没有成吉思汗的底气,故而更加的自尊要强,当看到没了被剃了阴阳头,没了胡须的使臣以后,恭顺汗简直被气炸了。虽然草原上没有“打狗仍需看主人”的谚语,但天底下的道理是共通的。
羞辱察哈尔部落的使臣,就等于是在掌掴恭顺汗的脸面!
恭顺汗当即下令整顿军马,要讨伐科尔沁部落。虽然跟精锐的八旗兵没法抗衡,但是在草原之上,察哈尔部落的军队还是数一数二的历害。更何况现如今察哈尔部落兼并了那么多小部落,实力大增。战事持续到六月中旬的时候,科尔沁部落便被打的节节败退,似乎就要步外喀尔喀诸部落的后尘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