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猫踪迷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里面的喧闹声轰了出来。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酒吧,只见酒吧当中摆着一排长桌,十多个人围着长桌坐着,里面竟然有白发老者和刚上学的孩子,桌上摆满了啤酒饮料,烧烤卤味,一桌人喝酒吃肉,划拳行令,好不热闹,简直就像古代的茶寮酒肆,哪有半分酒吧的样子。旁边的桌子也坐满了红男绿女,他们对长桌上的喧哗见怪不怪,一个个都饮酒谈笑。看着他们一堆堆,一对对地聊天喝酒。我一下子理解了张楚的那句“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不知道,下次出来,身边会不会有人陪我…..
终于受不了里面温馨的刺激,匆匆喝完酒,跑到路对面的迪吧,让强烈的节奏和靡乱的灯光打消我旅人的寂寞,或许,这才是我该来的。
发泄完了,回到旅馆,一觉天明。突然发现,这已经是我在成都的最后一天了。于是上街,开始漫无目的的闲逛。竟然被我误打误撞找到了一个美食节,于是就像狗熊冲进玉米地,啃啃重庆的麻辣兔脑壳,喝碗成都的豆花,咬一口新疆的烤骆驼肉,吃一枚澳门的炭烤生蚝,就这么消磨了我在成都的最后几个小时。
就这么离开了成都,不知道下一个长假我该到哪里游荡,不知道那时候会不会有个人陪我....
中学在平江路边上,以前读书没这么辛苦,我又喜欢闲逛,下学常沿着平江路慢悠悠踱回去。那时的平江路市井气十足,没什么举着长枪短炮,扫射风景的游人,只有骑车急匆匆往家赶的男子,拎菜篮买落市便宜菜的妇人,还有像我这样四处乱窜的半大小子。傍晚时候,炊烟四起,处处弥漫着蒸鱼烧肉的香气。像这样的六月天,常有汗衫短裤的老头子,半躺在街边自家院口的竹椅上,拖张骨牌凳当桌子,几块香干,一碟青菜,半瓶黄酒,合着咿咿呀呀的弹词,吃得悠哉游哉。
那时的平江路,不过是寻常巷陌,斑驳残破,却鲜活生动。
我出外读书工作那些年,平江路完成了改造。菜场拆了,原址建了酒店;油盐店改头换面,粉饰一新,卖起了书画瓷器;以前住那里的同学都搬走了,旧居重建,成了美术馆和酒楼茶肆。
参差的屋面重铺了黑瓦,斑驳的砖墙新涂了白粉,青砖门框更换了雕花木门,坑洼的路面又垫了青石,配上小桥流水,兰舟吴歌,雅致的如同精笔风情画。
只是,美则美矣,却显得清冷孤高,少了几分烟火气。
游人到此,多举着相机匆匆扫过,又匆匆离开。
彩虹易散琉璃脆,太过通透纯粹的事物总难维持。几年过后,卖书画瓷器的铺子受不了高额的租金,让位给卖糕点、小吃、冰激凌的;唱评弹的茶楼,总不满座,隔出一间,开了一家唱英文歌的酒吧;绣品店仍然开着,只是橱窗里的双面绣屏风不见了,换成了花枝招展的旗袍。常有换上新买旗袍的妇人立在店门口,露着白生生的大腿,摆个含羞带怯的pose,让同来的男士拍照。
海棠糕的焦甜、卤鸡爪的咸香隔空较量,卖糖粥和双皮奶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共同引逗着你的味蕾。
清冷不见了,平江路又恢复了姑苏繁华图上的热辣鲜活。
就连向来走性冷淡风的粉墙黛瓦,也覆盖上橙黄的凌霄,粉紫的紫藤,五彩的藤月,与红衫白肤、凹凸有致的女子争奇斗艳。
粉黛橙紫,活色生香,方不负世间乐土在吴中的美名。
刷微博,见一杭州大V说某北方名菜不好吃。我随手评了一句:“口味不同罢了,楼外楼的西湖醋鱼算是杭州名菜,我也不觉得好吃。”
没想到很多人回复,都说自己也不喜欢这道菜,甚至有几个杭州本地人也跟着吐槽。
好多年前,和一朋友到到杭州玩,在西湖边上的楼外楼吃过一顿饭。虽然有杭州本地的朋友事先提醒过,说楼外楼主要招待游客,就是卖一个牌子,菜色并不出众。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名头,我们俩大俗人,实在抵抗不了。
苏杭并列天堂。菜色也隔空呼应。传统名菜里都有一鱼、一虾、一肉、一羹。杭州是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西湖莼菜羹;苏州是松鼠鳜鱼、碧螺虾仁、酱方、莼菜银鱼羹。我们就两个人,吃不了那么多,当时就点了西湖醋鱼和龙井虾仁还有两个素菜。
外面吃饭也不算少,可同样的菜,二楼比一楼贵好多,还是第一次碰到过,说是二楼可看到湖景,杭州人的生意头脑,真不一般。
为了看景,我们也认了。
其他菜谈不上出彩,但有湖光山色衬托,倒也觉得物有所值。
唯有那西湖醋鱼,酸涩腥气,真让人吃不消。感觉就是把一条鲤鱼扔进白水里煮过,然后勾点芡,再浇上半碗生醋就端上来了。醋酸和鱼味都不挨着,先酸得倒牙,然后腥气寡淡到无法下咽。
本以为是自己嘴刁,可四下一看,凡点西湖醋鱼的,基本都剩了大半,有的甚至只是破了点皮,就被扔在那了。
据说这道菜宋徽宗最喜欢。有人笑言,江南名菜归乾隆管,陕甘小吃由慈禧代言,京畿直隶一带好吃的,都是给正德皇帝准备的。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醋鱼扯上宋徽宗这张虎皮也不奇怪。
不过,我猜测,这道菜或许真是从北方传过来的。江南好吃的鱼多,名贵的刀、白、鳜、鲈不说,就算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加上鲫鱼鳊鱼,哪一个不比鲤鱼好吃。况且江南也从来没有吃鲤鱼的传统。倒是北方,特别是河南,喜欢吃鲤鱼。不过河南的鲤鱼要么油炸、要么炖煮,醋溜还真不多见。
估计就为了一份故国情思,生把汴州的鲤鱼和杭州的醋溜鱼段结合在一起 ,才创造了这道南腔北调,惹人遐思,却不好吃的菜。
北宋南迁,除了给杭州带来了北方的口味,似乎还为其注入了一丝北方人的刚强。江南一带,有“杭铁头",“苏空头”的说法。就是讽刺苏州人胆小,而杭州人“头颈硬”。不过杭州的硬也就是较苏州而言,碰到温州、台州那帮蛮子,就又软了。
还有,苏杭都是吴语区,但杭州人说话明显硬朗直白,北方人更容易懂,不似苏州话这么软糯阴柔,听着肚肠都发软。
据说有杭州餐厅改良过这道菜,把鲤鱼换成笋壳鱼,说是味道不俗,有机会再去尝尝。
里面的喧闹声轰了出来。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酒吧,只见酒吧当中摆着一排长桌,十多个人围着长桌坐着,里面竟然有白发老者和刚上学的孩子,桌上摆满了啤酒饮料,烧烤卤味,一桌人喝酒吃肉,划拳行令,好不热闹,简直就像古代的茶寮酒肆,哪有半分酒吧的样子。旁边的桌子也坐满了红男绿女,他们对长桌上的喧哗见怪不怪,一个个都饮酒谈笑。看着他们一堆堆,一对对地聊天喝酒。我一下子理解了张楚的那句“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不知道,下次出来,身边会不会有人陪我…..
终于受不了里面温馨的刺激,匆匆喝完酒,跑到路对面的迪吧,让强烈的节奏和靡乱的灯光打消我旅人的寂寞,或许,这才是我该来的。
发泄完了,回到旅馆,一觉天明。突然发现,这已经是我在成都的最后一天了。于是上街,开始漫无目的的闲逛。竟然被我误打误撞找到了一个美食节,于是就像狗熊冲进玉米地,啃啃重庆的麻辣兔脑壳,喝碗成都的豆花,咬一口新疆的烤骆驼肉,吃一枚澳门的炭烤生蚝,就这么消磨了我在成都的最后几个小时。
就这么离开了成都,不知道下一个长假我该到哪里游荡,不知道那时候会不会有个人陪我....
中学在平江路边上,以前读书没这么辛苦,我又喜欢闲逛,下学常沿着平江路慢悠悠踱回去。那时的平江路市井气十足,没什么举着长枪短炮,扫射风景的游人,只有骑车急匆匆往家赶的男子,拎菜篮买落市便宜菜的妇人,还有像我这样四处乱窜的半大小子。傍晚时候,炊烟四起,处处弥漫着蒸鱼烧肉的香气。像这样的六月天,常有汗衫短裤的老头子,半躺在街边自家院口的竹椅上,拖张骨牌凳当桌子,几块香干,一碟青菜,半瓶黄酒,合着咿咿呀呀的弹词,吃得悠哉游哉。
那时的平江路,不过是寻常巷陌,斑驳残破,却鲜活生动。
我出外读书工作那些年,平江路完成了改造。菜场拆了,原址建了酒店;油盐店改头换面,粉饰一新,卖起了书画瓷器;以前住那里的同学都搬走了,旧居重建,成了美术馆和酒楼茶肆。
参差的屋面重铺了黑瓦,斑驳的砖墙新涂了白粉,青砖门框更换了雕花木门,坑洼的路面又垫了青石,配上小桥流水,兰舟吴歌,雅致的如同精笔风情画。
只是,美则美矣,却显得清冷孤高,少了几分烟火气。
游人到此,多举着相机匆匆扫过,又匆匆离开。
彩虹易散琉璃脆,太过通透纯粹的事物总难维持。几年过后,卖书画瓷器的铺子受不了高额的租金,让位给卖糕点、小吃、冰激凌的;唱评弹的茶楼,总不满座,隔出一间,开了一家唱英文歌的酒吧;绣品店仍然开着,只是橱窗里的双面绣屏风不见了,换成了花枝招展的旗袍。常有换上新买旗袍的妇人立在店门口,露着白生生的大腿,摆个含羞带怯的pose,让同来的男士拍照。
海棠糕的焦甜、卤鸡爪的咸香隔空较量,卖糖粥和双皮奶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共同引逗着你的味蕾。
清冷不见了,平江路又恢复了姑苏繁华图上的热辣鲜活。
就连向来走性冷淡风的粉墙黛瓦,也覆盖上橙黄的凌霄,粉紫的紫藤,五彩的藤月,与红衫白肤、凹凸有致的女子争奇斗艳。
粉黛橙紫,活色生香,方不负世间乐土在吴中的美名。
刷微博,见一杭州大V说某北方名菜不好吃。我随手评了一句:“口味不同罢了,楼外楼的西湖醋鱼算是杭州名菜,我也不觉得好吃。”
没想到很多人回复,都说自己也不喜欢这道菜,甚至有几个杭州本地人也跟着吐槽。
好多年前,和一朋友到到杭州玩,在西湖边上的楼外楼吃过一顿饭。虽然有杭州本地的朋友事先提醒过,说楼外楼主要招待游客,就是卖一个牌子,菜色并不出众。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名头,我们俩大俗人,实在抵抗不了。
苏杭并列天堂。菜色也隔空呼应。传统名菜里都有一鱼、一虾、一肉、一羹。杭州是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西湖莼菜羹;苏州是松鼠鳜鱼、碧螺虾仁、酱方、莼菜银鱼羹。我们就两个人,吃不了那么多,当时就点了西湖醋鱼和龙井虾仁还有两个素菜。
外面吃饭也不算少,可同样的菜,二楼比一楼贵好多,还是第一次碰到过,说是二楼可看到湖景,杭州人的生意头脑,真不一般。
为了看景,我们也认了。
其他菜谈不上出彩,但有湖光山色衬托,倒也觉得物有所值。
唯有那西湖醋鱼,酸涩腥气,真让人吃不消。感觉就是把一条鲤鱼扔进白水里煮过,然后勾点芡,再浇上半碗生醋就端上来了。醋酸和鱼味都不挨着,先酸得倒牙,然后腥气寡淡到无法下咽。
本以为是自己嘴刁,可四下一看,凡点西湖醋鱼的,基本都剩了大半,有的甚至只是破了点皮,就被扔在那了。
据说这道菜宋徽宗最喜欢。有人笑言,江南名菜归乾隆管,陕甘小吃由慈禧代言,京畿直隶一带好吃的,都是给正德皇帝准备的。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醋鱼扯上宋徽宗这张虎皮也不奇怪。
不过,我猜测,这道菜或许真是从北方传过来的。江南好吃的鱼多,名贵的刀、白、鳜、鲈不说,就算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加上鲫鱼鳊鱼,哪一个不比鲤鱼好吃。况且江南也从来没有吃鲤鱼的传统。倒是北方,特别是河南,喜欢吃鲤鱼。不过河南的鲤鱼要么油炸、要么炖煮,醋溜还真不多见。
估计就为了一份故国情思,生把汴州的鲤鱼和杭州的醋溜鱼段结合在一起 ,才创造了这道南腔北调,惹人遐思,却不好吃的菜。
北宋南迁,除了给杭州带来了北方的口味,似乎还为其注入了一丝北方人的刚强。江南一带,有“杭铁头",“苏空头”的说法。就是讽刺苏州人胆小,而杭州人“头颈硬”。不过杭州的硬也就是较苏州而言,碰到温州、台州那帮蛮子,就又软了。
还有,苏杭都是吴语区,但杭州人说话明显硬朗直白,北方人更容易懂,不似苏州话这么软糯阴柔,听着肚肠都发软。
据说有杭州餐厅改良过这道菜,把鲤鱼换成笋壳鱼,说是味道不俗,有机会再去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