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大明元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重点,前者和后者的之间的轻重差别非常、非常、非常巨大。
皇太子出阁读书乃是天下大事,上到皇帝下到群臣,对此都极其关切,对于皇太子读书的讲官那也是精挑细选——这一点看朱翊钧当年和高务实读书时的讲官规格就知道了:“班主任”首辅高拱、成国公朱希忠,“常务副班主任”申时行。
与之对应的寻常皇子或未成年亲王出阁读书,那就是走个过场。除了嘉靖朝的裕王之外,其他基本上随便敷衍敷衍也就是了——当然,一开始的时候还是重视的,比如朱元章对此还是挺重视的。
不过,以上只是简略的说,这件事还是要专业点,得从制度上讲讲。
皇太子是“国之大本,所以继圣体而承天位也。”皇太子作为国家的储君,其教育自然受到格外的重视。明太祖朱元章总结历史教训,建立起富有从政经验的勋功大臣兼任太子东宫官的体系。当然,朱元章不为东宫设立专官,主要是为了防止形成以太子为中心的权力决策中心。
在明朝初期,没有成立专门的东宫官属体系,除太子少师、少傅外,其它如詹事、赞善大夫等都由元老大臣兼领担任。洪武二十年,设置詹事院。其后又改为詹事府。随后又增加了左右春坊司纪郎、司谏、通事舍人。
成祖继位后,便命沿用以前的旧制度。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和司经局共同辅导太子。这四个机构之下又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官职。
具体而言,詹事掌统府、坊、局之政事,少詹事左之,“凡入侍太子,与坊、局翰林官悉直进讲《尚书》、《春秋》、《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诸书,前期纂辑成章进御,然后赴文华殿讲读,讲读毕,率其僚属,以朝廷所处分军国重事及抚谕诸藩恩义,陈说于太子”。
春坊大学士“掌太子上奏请、下启笺及讲读之事”。
洗马“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刊辑之事,立正本、副本、贮本以备进览,凡天下图册上东宫者,皆受而藏之”。府、坊、局其他官属,亦各有职掌。
詹事府多由他官兼领。天顺以前,或以尚书、侍郎、都御史兼掌。成化以后,则率以礼部尚书、侍郎由翰林出身者兼掌之。至于春坊大学士,景泰后只有杨廷和曾担任此职,后不复设,司直、司谏、清纪郎等官亦不常置。
明中后期,“皇太子出阁读书,亦每点别员教读,詹事府、左右春坊和司经局在辅导太子方面已无实际作用,纯粹成为翰林官迁转之阶。”明初对东宫官属的设置逐渐发展完善。詹事府、左右春坊和司经局各司其职,分工详细,有章可依,从而为太子的出阁教育提供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当然,虽然东宫官属设置较齐全,但其内部的教务人员如詹事府,则大多由他官兼领,像司直、司谏等官职在景泰后都不曾设置。总之,到了明中后期,詹事府等官属更是形同虚设,已经在事实上失去了辅导太子出阁读书的功能。
顺便说说皇子、亲王读书,明初朱元章在确立封藩体制时就说:“亲王受封,未之国者,当出阁读书。”。对于年龄尚小的亲王,至少朱元章对他们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
他对诸王实施教育的教务人员规定:“讲官选部曹或进士改授翰林官充之”。在官职的分配上有翰林检讨两人,侍诏两人,侍书两人,翰林检讨的人员大多是进士出生,而侍书则是从中书舍人中挑选出来的。
到了天顺年间,宗室亲王早已没了实权,朝廷对于宗室亲王的态度基本就是养猪。既然养猪而已,读书如何也就不重要了。于是,英宗改用进士二人来专门负责亲王出阁教育。等到亲王真正就藩离开宫廷后,进士人员就会升为王府长史,继续辅导亲王读书学习。
总体而言,原本亲王出阁读书的教育机构设置虽然没有太子詹事府、司经局那么谨慎严密,但它的人员分配也算比较完善的。到了英宗之后,这制度就改成随便教教就好,而且……恐怕还存在一种“最好别教得太好”的心态。
当然,这样一来,正常进士都不愿意去教导亲王们,因为刚才说了,亲王之国,这两位进士就会升为王府长史——谁TM稀罕当你这个屁王府长史?我但凡不去做这个长史,运气好能进内阁,运气差也能混个实权官儿当当,比你这个混吃等死一辈子的前程远大多了好吧!
出阁读书的年龄问题,本书前文有述,这里就不说了。总之归根结底要看皇帝,皇帝如果早早就认定你是他的继承人,那你出阁读书的时间就会很早。
最早的是英宗朱祁镇,甚至只有两岁——这比高务实开蒙还早了。至于迟的,那就没个准,比如天启帝十六岁继位,十七岁才开始读书……这都不算皇子教育,直接搞成皇帝教育了。
说到这里,高务实刚才的表现就得到了解释——王皇后说“希望将来高爱卿能好好教导灏儿”,而高务实作为当朝内阁大学士,他能且只能教导皇太子,而绝不可能去教导诸王,因为诸王的讲官只是两位尚未安排官职的进士。
高务实因此面露难色,只好朝皇帝望去。此时皇帝笑而不语,高务实只能当他是已经默认——默认什么?当然是默认“灏儿”就是太子。
所以你高爱卿只管答应下来,这件事不违反祖制。
王皇后一走,高务实垂手而立,等候朱翊钧开口。
朱翊钧稍稍沉默,忽然长长地叹了口气,带着些许萧索地问道:“务实,如果我马上立灏儿为太子,针对药膳桉的调查能不能就此打住?”
高务实没想到皇帝会这样问,也稍稍沉默了一下,问道:“皇上何以如此?”
“我……”皇帝似乎有什么话实在不愿意说出口,竟然又沉默了下来。
“我不想看郑妃如此狼狈,这个理由够吗?”不知过了多久,朱翊钧突然大声说道。然后他认真地看着高务实的眼睛,缓缓问道:“你要的只是立灏儿,并不是非要逼死郑妃,不是么?”
“皇上言重了,立储乃天下之所望,立嫡乃宗法之所系,岂独臣一人之愿?”高务实忽然摘下官帽,双手托上并俯身下拜,道:“若皇上以为臣所论非公,臣不敢自辩,请去职闲住。”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谢谢!
PS:断章的位置虽然看起来有点惊悚,但是不要慌……
重点,前者和后者的之间的轻重差别非常、非常、非常巨大。
皇太子出阁读书乃是天下大事,上到皇帝下到群臣,对此都极其关切,对于皇太子读书的讲官那也是精挑细选——这一点看朱翊钧当年和高务实读书时的讲官规格就知道了:“班主任”首辅高拱、成国公朱希忠,“常务副班主任”申时行。
与之对应的寻常皇子或未成年亲王出阁读书,那就是走个过场。除了嘉靖朝的裕王之外,其他基本上随便敷衍敷衍也就是了——当然,一开始的时候还是重视的,比如朱元章对此还是挺重视的。
不过,以上只是简略的说,这件事还是要专业点,得从制度上讲讲。
皇太子是“国之大本,所以继圣体而承天位也。”皇太子作为国家的储君,其教育自然受到格外的重视。明太祖朱元章总结历史教训,建立起富有从政经验的勋功大臣兼任太子东宫官的体系。当然,朱元章不为东宫设立专官,主要是为了防止形成以太子为中心的权力决策中心。
在明朝初期,没有成立专门的东宫官属体系,除太子少师、少傅外,其它如詹事、赞善大夫等都由元老大臣兼领担任。洪武二十年,设置詹事院。其后又改为詹事府。随后又增加了左右春坊司纪郎、司谏、通事舍人。
成祖继位后,便命沿用以前的旧制度。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和司经局共同辅导太子。这四个机构之下又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官职。
具体而言,詹事掌统府、坊、局之政事,少詹事左之,“凡入侍太子,与坊、局翰林官悉直进讲《尚书》、《春秋》、《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诸书,前期纂辑成章进御,然后赴文华殿讲读,讲读毕,率其僚属,以朝廷所处分军国重事及抚谕诸藩恩义,陈说于太子”。
春坊大学士“掌太子上奏请、下启笺及讲读之事”。
洗马“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刊辑之事,立正本、副本、贮本以备进览,凡天下图册上东宫者,皆受而藏之”。府、坊、局其他官属,亦各有职掌。
詹事府多由他官兼领。天顺以前,或以尚书、侍郎、都御史兼掌。成化以后,则率以礼部尚书、侍郎由翰林出身者兼掌之。至于春坊大学士,景泰后只有杨廷和曾担任此职,后不复设,司直、司谏、清纪郎等官亦不常置。
明中后期,“皇太子出阁读书,亦每点别员教读,詹事府、左右春坊和司经局在辅导太子方面已无实际作用,纯粹成为翰林官迁转之阶。”明初对东宫官属的设置逐渐发展完善。詹事府、左右春坊和司经局各司其职,分工详细,有章可依,从而为太子的出阁教育提供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当然,虽然东宫官属设置较齐全,但其内部的教务人员如詹事府,则大多由他官兼领,像司直、司谏等官职在景泰后都不曾设置。总之,到了明中后期,詹事府等官属更是形同虚设,已经在事实上失去了辅导太子出阁读书的功能。
顺便说说皇子、亲王读书,明初朱元章在确立封藩体制时就说:“亲王受封,未之国者,当出阁读书。”。对于年龄尚小的亲王,至少朱元章对他们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
他对诸王实施教育的教务人员规定:“讲官选部曹或进士改授翰林官充之”。在官职的分配上有翰林检讨两人,侍诏两人,侍书两人,翰林检讨的人员大多是进士出生,而侍书则是从中书舍人中挑选出来的。
到了天顺年间,宗室亲王早已没了实权,朝廷对于宗室亲王的态度基本就是养猪。既然养猪而已,读书如何也就不重要了。于是,英宗改用进士二人来专门负责亲王出阁教育。等到亲王真正就藩离开宫廷后,进士人员就会升为王府长史,继续辅导亲王读书学习。
总体而言,原本亲王出阁读书的教育机构设置虽然没有太子詹事府、司经局那么谨慎严密,但它的人员分配也算比较完善的。到了英宗之后,这制度就改成随便教教就好,而且……恐怕还存在一种“最好别教得太好”的心态。
当然,这样一来,正常进士都不愿意去教导亲王们,因为刚才说了,亲王之国,这两位进士就会升为王府长史——谁TM稀罕当你这个屁王府长史?我但凡不去做这个长史,运气好能进内阁,运气差也能混个实权官儿当当,比你这个混吃等死一辈子的前程远大多了好吧!
出阁读书的年龄问题,本书前文有述,这里就不说了。总之归根结底要看皇帝,皇帝如果早早就认定你是他的继承人,那你出阁读书的时间就会很早。
最早的是英宗朱祁镇,甚至只有两岁——这比高务实开蒙还早了。至于迟的,那就没个准,比如天启帝十六岁继位,十七岁才开始读书……这都不算皇子教育,直接搞成皇帝教育了。
说到这里,高务实刚才的表现就得到了解释——王皇后说“希望将来高爱卿能好好教导灏儿”,而高务实作为当朝内阁大学士,他能且只能教导皇太子,而绝不可能去教导诸王,因为诸王的讲官只是两位尚未安排官职的进士。
高务实因此面露难色,只好朝皇帝望去。此时皇帝笑而不语,高务实只能当他是已经默认——默认什么?当然是默认“灏儿”就是太子。
所以你高爱卿只管答应下来,这件事不违反祖制。
王皇后一走,高务实垂手而立,等候朱翊钧开口。
朱翊钧稍稍沉默,忽然长长地叹了口气,带着些许萧索地问道:“务实,如果我马上立灏儿为太子,针对药膳桉的调查能不能就此打住?”
高务实没想到皇帝会这样问,也稍稍沉默了一下,问道:“皇上何以如此?”
“我……”皇帝似乎有什么话实在不愿意说出口,竟然又沉默了下来。
“我不想看郑妃如此狼狈,这个理由够吗?”不知过了多久,朱翊钧突然大声说道。然后他认真地看着高务实的眼睛,缓缓问道:“你要的只是立灏儿,并不是非要逼死郑妃,不是么?”
“皇上言重了,立储乃天下之所望,立嫡乃宗法之所系,岂独臣一人之愿?”高务实忽然摘下官帽,双手托上并俯身下拜,道:“若皇上以为臣所论非公,臣不敢自辩,请去职闲住。”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谢谢!
PS:断章的位置虽然看起来有点惊悚,但是不要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