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4.net,大清三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曾国藩接到那件紧要公事,一边在看,一边只在点头,郭嵩焘等得怎国藩看完之后,方笑问道:“这件公事,何处来的?老先生怎么看了很是高兴。”
曾国藩见问,便将那件公事递给郭嵩焘道:“这是九舍弟沅甫,从安庆发来的,他因六合县城已经失守,温军门阖门尽忠,他所发的援兵,到得稍迟。心里有些抱歉,决计亲率大军,去围金陵,因要资调萧孚泗、李臣与两位总镇前去相助。我因九舍弟尚有知人之明,所以有些高兴。”
此时郭嵩焘业已看完公事,接口说道:“萧李两位总镇本是当今名将,能够前去助攻金陵,大局必有转机。”
曾国藩点头答道:“筠仙请在此地稍坐,我到文案房去教他们办好这件公事来还有要紧说话问你。”郭嵩焘忙答道:“老先生尽管请便。后辈此来,本是前来投效的,稍候不妨。”曾国藩拿起公事,向空摇摆着的带笑答道:“投效二字,未免言重。筠仙若肯来此帮忙,真正求之不得的事情。”曾国藩说完这话,匆匆自去。
郭嵩焘等得曾国藩走出签押房门之后,便去翻阅桌上公事,只见一切的批札,都是曾国藩的亲笔。暗暗忖道:人谓此公老成持重。在我看来,却是一位守经行权的大手臂。发逆之事,必在他的手上荡平。我能投效此间,自比在翰林院里还有希望。郭嵩焘的念头尚未转完,已见曾国藩回了进来。坐下之后,向他说道:“筠仙,你方才所说,东西两宫,打算以那四省经略大臣之职畀我,这件廷寄,已经来到。”
郭嵩焘听了一喜道:“老先生真去奏辞不成?在后辈之意,殊可不必。”
曾国藩摇头答道:“一定辞的,一定辞的。”
曾国藩说到此地,又朝郭嵩焘笑上一笑道:“这些事情,不劳老弟过问。老朽只能量力而行,万难强勉。只有此次赞襄大臣的名义,究竟从何而起?所以两宫又将他们这班顾命大臣正法,内中必有隐情。你在北京,亲眼所见,快请详详细细的说给我听。”
郭嵩焘说道:“此话虽然极长,老先生乃是三朝元老,国家柱石,后辈应当报知。”
说到这件事情,须从头里述起。道光末叶,广东巡抚叶铭琛中丞为人虽没甚么才干,却能纸上谈兵,因此得了朝廷的信任。后来不知怎样一来,竟将在广东地方的英国人得罪了,英国自恃他们的炮火厉害,就在广东地方,首先开衅。当时的那场战事,我们国里很吃亏的,叶中丞且被掳到印度。朝廷一时无法,只得去向英国议和。草约虽然议定,并未签字。一直延到咸丰十年的夏天,英国方面,忽派一位名叫阿尔金的使臣,带同两位参赞,一个名叫巴夏礼,一个名叫鲁恺,坐了本国兵轮,直到天津,指名要换正式和约。不料我们朝上,很缺世界知识,外交手段,单对英国使臣说道:“和约乃是草稿,只要未曾正式签字,本可随时更变。”
英国使臣阿尔金听了此话,当然不肯承认。可巧那时的僧格林沁僧亲王,因为曾将伪威王林凤祥剿灭,自认是个天下无敌大将军一般。咸丰皇上本又重视他的,便将此事和他商议。僧亲王马上拍着胸脯说道:“皇上不必多烦圣虑,奴才只率本部旗兵,去到天津把守,英国使臣,倘若见机,乘早退去,那是他的便宜。倘有一句多言,奴才不是夸口,只要奴才略一举足,就能杀他一个片甲不回。那时才教这些洋鬼子,知道天朝的兵威厉害呢。”
当时咸丰皇上听了僧亲王几句头顶磨子不觉轻重的狂妄说话,顿时大喜特喜。马上下了一道谕旨,就命僧亲王去到天津,督同直隶提督乐善,对于英国使臣,相机行事。
后来僧亲王一到天津,立即发令给那提督乐善,命他去守大沽口的北炮台,僧亲王自己去守南炮台。并将所有可以进口之处,统统埋了地雷火炮。在他之意,以为这等军事布置,一定可制英人死命。不防英人比他还要机警,当他正在布置军事的时候,早有暗探派至,把他一切内容,打听得明明白白的回去报告。僧亲王自然睡在鼓里。还在只望英舰人口,他便可以大得其胜。
一直等到次日黎明,方见一只英国兵舰,随带几只小火轮,以及不少的舢板船,正从水面缓缓驶来。僧亲王本已等得不耐烦的了,一见一缕晨烟直冲半空,便知英船已近,正待下令开炮,忽见那只英船,不知怎样一来,冲入一段积沙之处,陷了下来。僧亲王反又止住开炮,对着众臣说道:“此舰既已陷入积沙之处,难道还会插翅飞去不成?与其开炮打死他们,不如派了我们的船只,前去将他团团围住,活捉洋鬼子,解到北京献功,自然比较将他们统统打成炮灰,更有面子。”
僧亲王的说话未完,忽又见英舰的桅杆之上,陡然挂起一样雪白的东西,急命将弁前去看来,据报说就是挂的打了败仗的白旗。僧亲王一听此话,不禁呵呵大笑起来道:“平常时候,人们总说洋鬼子用兵厉害。今天照咱们瞧来,这些洋鬼子的本领,不过尔尔。可知从前广东的几次败仗,并非洋鬼子的能耐,都是咱们的汉人没有出息,或是没有替咱们满人出力,无非虚报声势而已。那时林则徐的办了充军之罪,叶铭琛且被洋鬼子捉到印度,剥去他的衣裳,穿到狗子身上,真正不屈呀不屈。”
哪知僧亲王正在乐得手舞足蹈的时候,忽又瞧见那只兵舰,渐渐的活动起来。一个不防,那只兵舰早已似燕子般的驶了进口,僧亲王直到那时,方知中了英人之计,连连的这里调兵,那里开炮,已经不及。再加英人本已暗暗的四布精兵,一面派兵绕过北塘,接连占了新河、唐沽一带地方,一面又从陆路四处攻入。
那时的那位僧亲王,当然急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还是不敢奏知咸丰皇上,怕得夸口之罪。幸亏那位乐提督,虽然也是一位旗人,总算是个军功出身,又见事已惊动畿辅,国家存亡之际,只好不要命的督率手下旗兵,在那北炮台上,一停不停的开着火炮,这样一来,方才支持了几天。
七月初五那天的黎明,忽又来了一员英国的大将,此人名叫鲁恺,就是英国使臣阿尔金手下的参赞。他见直隶提督乐善,死守炮台,英兵一时不能进展,便向阿尔金那里,自告奋勇,亲率兵弁,要与乐善一战。阿尔金自然一口允许。鲁恺即率精兵三千,亲自拿千里镜照着乐善所处的地方,瞄准大炮,当下只听得轰隆咚的一声,可怜那位直隶提督乐军门,早被一架无情火炮,打得肢体横飞,尽了忠了。手下兵士,一见主将陈亡,自然一齐溃散。
僧亲三吃此败仗,虽然不敢奏上,可是咸丰皇上已经知道。一见乐善阵亡,大沽南北两炮台同时失守,这一急还当了得。赶忙下了一道上谕,命僧亲王从速退守通州,以保畿辅;又召朝臣,垂问可有别样良法。那时怡亲王载垣,户部尚书端华,内务府总管兼工部左待郎肃顺,三位军机王大臣,一同奏称:说是大沽口既失,天津已无门户可守,英兵旦夕可占天津。我国南方,正有军事,勤王之兵,万难骤至。与其长此支持,将来恐惊畿辅,不若下谕召回僧王,以示停战修和的决心。再派几位能言善辩的大臣,去与英使重伸和议。英使若再不允,皇上再加一点天恩,不妨赏使他们百十万的银钱。夷人素来贪财,这件和议,断无不成之理。
咸丰皇上听了三人之奏,踌躇半日,方始微谓着说道:“事已至此,也只有这般办理的了。但是僧格林心,不能马上召回,一则要他把守通州门户,二则一经召回,太觉示弱于人,和议难得成就。”
皇上说到这里,即命太常寺少卿文俊,通政关副使恒祺二人,去到天津与那英使议和。谁知文俊、恒祺二人到了天津,去拜英使阿尔金,阿尔金不肯接见。说是文恒二人,官卑职小,不能当此全权重任。文恒二人无可奈何,只得回奏皇上。
皇上便又改派大学士桂良,充任全权议和大臣,去与英使阿尔金接洽。英使阿尔金见是我国的宰相,方才开出三条条件:第一条是增赔1兵费若干。第二条是准许英国人民,自由在天津通商,中国人民不得分毫干涉。第三条是酌带兵弁数十人入京换约。桂良见了三条条件,件... -->>
曾国藩接到那件紧要公事,一边在看,一边只在点头,郭嵩焘等得怎国藩看完之后,方笑问道:“这件公事,何处来的?老先生怎么看了很是高兴。”
曾国藩见问,便将那件公事递给郭嵩焘道:“这是九舍弟沅甫,从安庆发来的,他因六合县城已经失守,温军门阖门尽忠,他所发的援兵,到得稍迟。心里有些抱歉,决计亲率大军,去围金陵,因要资调萧孚泗、李臣与两位总镇前去相助。我因九舍弟尚有知人之明,所以有些高兴。”
此时郭嵩焘业已看完公事,接口说道:“萧李两位总镇本是当今名将,能够前去助攻金陵,大局必有转机。”
曾国藩点头答道:“筠仙请在此地稍坐,我到文案房去教他们办好这件公事来还有要紧说话问你。”郭嵩焘忙答道:“老先生尽管请便。后辈此来,本是前来投效的,稍候不妨。”曾国藩拿起公事,向空摇摆着的带笑答道:“投效二字,未免言重。筠仙若肯来此帮忙,真正求之不得的事情。”曾国藩说完这话,匆匆自去。
郭嵩焘等得曾国藩走出签押房门之后,便去翻阅桌上公事,只见一切的批札,都是曾国藩的亲笔。暗暗忖道:人谓此公老成持重。在我看来,却是一位守经行权的大手臂。发逆之事,必在他的手上荡平。我能投效此间,自比在翰林院里还有希望。郭嵩焘的念头尚未转完,已见曾国藩回了进来。坐下之后,向他说道:“筠仙,你方才所说,东西两宫,打算以那四省经略大臣之职畀我,这件廷寄,已经来到。”
郭嵩焘听了一喜道:“老先生真去奏辞不成?在后辈之意,殊可不必。”
曾国藩摇头答道:“一定辞的,一定辞的。”
曾国藩说到此地,又朝郭嵩焘笑上一笑道:“这些事情,不劳老弟过问。老朽只能量力而行,万难强勉。只有此次赞襄大臣的名义,究竟从何而起?所以两宫又将他们这班顾命大臣正法,内中必有隐情。你在北京,亲眼所见,快请详详细细的说给我听。”
郭嵩焘说道:“此话虽然极长,老先生乃是三朝元老,国家柱石,后辈应当报知。”
说到这件事情,须从头里述起。道光末叶,广东巡抚叶铭琛中丞为人虽没甚么才干,却能纸上谈兵,因此得了朝廷的信任。后来不知怎样一来,竟将在广东地方的英国人得罪了,英国自恃他们的炮火厉害,就在广东地方,首先开衅。当时的那场战事,我们国里很吃亏的,叶中丞且被掳到印度。朝廷一时无法,只得去向英国议和。草约虽然议定,并未签字。一直延到咸丰十年的夏天,英国方面,忽派一位名叫阿尔金的使臣,带同两位参赞,一个名叫巴夏礼,一个名叫鲁恺,坐了本国兵轮,直到天津,指名要换正式和约。不料我们朝上,很缺世界知识,外交手段,单对英国使臣说道:“和约乃是草稿,只要未曾正式签字,本可随时更变。”
英国使臣阿尔金听了此话,当然不肯承认。可巧那时的僧格林沁僧亲王,因为曾将伪威王林凤祥剿灭,自认是个天下无敌大将军一般。咸丰皇上本又重视他的,便将此事和他商议。僧亲王马上拍着胸脯说道:“皇上不必多烦圣虑,奴才只率本部旗兵,去到天津把守,英国使臣,倘若见机,乘早退去,那是他的便宜。倘有一句多言,奴才不是夸口,只要奴才略一举足,就能杀他一个片甲不回。那时才教这些洋鬼子,知道天朝的兵威厉害呢。”
当时咸丰皇上听了僧亲王几句头顶磨子不觉轻重的狂妄说话,顿时大喜特喜。马上下了一道谕旨,就命僧亲王去到天津,督同直隶提督乐善,对于英国使臣,相机行事。
后来僧亲王一到天津,立即发令给那提督乐善,命他去守大沽口的北炮台,僧亲王自己去守南炮台。并将所有可以进口之处,统统埋了地雷火炮。在他之意,以为这等军事布置,一定可制英人死命。不防英人比他还要机警,当他正在布置军事的时候,早有暗探派至,把他一切内容,打听得明明白白的回去报告。僧亲王自然睡在鼓里。还在只望英舰人口,他便可以大得其胜。
一直等到次日黎明,方见一只英国兵舰,随带几只小火轮,以及不少的舢板船,正从水面缓缓驶来。僧亲王本已等得不耐烦的了,一见一缕晨烟直冲半空,便知英船已近,正待下令开炮,忽见那只英船,不知怎样一来,冲入一段积沙之处,陷了下来。僧亲王反又止住开炮,对着众臣说道:“此舰既已陷入积沙之处,难道还会插翅飞去不成?与其开炮打死他们,不如派了我们的船只,前去将他团团围住,活捉洋鬼子,解到北京献功,自然比较将他们统统打成炮灰,更有面子。”
僧亲王的说话未完,忽又见英舰的桅杆之上,陡然挂起一样雪白的东西,急命将弁前去看来,据报说就是挂的打了败仗的白旗。僧亲王一听此话,不禁呵呵大笑起来道:“平常时候,人们总说洋鬼子用兵厉害。今天照咱们瞧来,这些洋鬼子的本领,不过尔尔。可知从前广东的几次败仗,并非洋鬼子的能耐,都是咱们的汉人没有出息,或是没有替咱们满人出力,无非虚报声势而已。那时林则徐的办了充军之罪,叶铭琛且被洋鬼子捉到印度,剥去他的衣裳,穿到狗子身上,真正不屈呀不屈。”
哪知僧亲王正在乐得手舞足蹈的时候,忽又瞧见那只兵舰,渐渐的活动起来。一个不防,那只兵舰早已似燕子般的驶了进口,僧亲王直到那时,方知中了英人之计,连连的这里调兵,那里开炮,已经不及。再加英人本已暗暗的四布精兵,一面派兵绕过北塘,接连占了新河、唐沽一带地方,一面又从陆路四处攻入。
那时的那位僧亲王,当然急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还是不敢奏知咸丰皇上,怕得夸口之罪。幸亏那位乐提督,虽然也是一位旗人,总算是个军功出身,又见事已惊动畿辅,国家存亡之际,只好不要命的督率手下旗兵,在那北炮台上,一停不停的开着火炮,这样一来,方才支持了几天。
七月初五那天的黎明,忽又来了一员英国的大将,此人名叫鲁恺,就是英国使臣阿尔金手下的参赞。他见直隶提督乐善,死守炮台,英兵一时不能进展,便向阿尔金那里,自告奋勇,亲率兵弁,要与乐善一战。阿尔金自然一口允许。鲁恺即率精兵三千,亲自拿千里镜照着乐善所处的地方,瞄准大炮,当下只听得轰隆咚的一声,可怜那位直隶提督乐军门,早被一架无情火炮,打得肢体横飞,尽了忠了。手下兵士,一见主将陈亡,自然一齐溃散。
僧亲三吃此败仗,虽然不敢奏上,可是咸丰皇上已经知道。一见乐善阵亡,大沽南北两炮台同时失守,这一急还当了得。赶忙下了一道上谕,命僧亲王从速退守通州,以保畿辅;又召朝臣,垂问可有别样良法。那时怡亲王载垣,户部尚书端华,内务府总管兼工部左待郎肃顺,三位军机王大臣,一同奏称:说是大沽口既失,天津已无门户可守,英兵旦夕可占天津。我国南方,正有军事,勤王之兵,万难骤至。与其长此支持,将来恐惊畿辅,不若下谕召回僧王,以示停战修和的决心。再派几位能言善辩的大臣,去与英使重伸和议。英使若再不允,皇上再加一点天恩,不妨赏使他们百十万的银钱。夷人素来贪财,这件和议,断无不成之理。
咸丰皇上听了三人之奏,踌躇半日,方始微谓着说道:“事已至此,也只有这般办理的了。但是僧格林心,不能马上召回,一则要他把守通州门户,二则一经召回,太觉示弱于人,和议难得成就。”
皇上说到这里,即命太常寺少卿文俊,通政关副使恒祺二人,去到天津与那英使议和。谁知文俊、恒祺二人到了天津,去拜英使阿尔金,阿尔金不肯接见。说是文恒二人,官卑职小,不能当此全权重任。文恒二人无可奈何,只得回奏皇上。
皇上便又改派大学士桂良,充任全权议和大臣,去与英使阿尔金接洽。英使阿尔金见是我国的宰相,方才开出三条条件:第一条是增赔1兵费若干。第二条是准许英国人民,自由在天津通商,中国人民不得分毫干涉。第三条是酌带兵弁数十人入京换约。桂良见了三条条件,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