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34.net,血沃轩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改制后的第一次科考,就在稍显得有些忙乱的气氛中开始了。这一次的科考,参加者总计三千六百零九人。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在一次全新的,陌生的气氛中开始了他们生平第一次奇特的考试!
天文、数学、地理……这些他们过去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在经过了短短几个月的学习之后,已经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他们面前的试卷上。当然,对于那些依旧痴心于正统学问的读书人来说,朝廷也并没有难为他们。
这些人面前放的试卷上的题目只有两个字“治明”。考官们对他们说的非常明确,不用讲究什么排列对仗,只要把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即可。治明?治理大明的江山。这本应是朝廷应该考虑的事情,现在放到了这些白身读书人的身上……
这次科考很快在时间上就有了重大的区别。那些参加新式学问考试的,动作快的往往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完成了考试。而参加“治明”问题考试的,从造成到晚上,有的还只写可个开头。也不知规定的两天时间内,他们能不能答完这个问题。
科考结束后的第六天,结果便被公布了出来。三千六百零九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被朝廷录用的总计九百一十九人。这一比例应该来说是比较大的了。而这,也让这次落榜的那些读书人看到了希望。
归庄、吴炎等人名字赫然在列。而那位杨和则排名全部录取考生的第一位,这也在考生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参加“治明”考试的,则只有被录用十一人。这十一个人,都对如何治理大明提出了自己很好的建议和看法。
有些想法看起来虽然颇有些荒诞不经,异想天开,但独特的构思,却让亲自参与批卷的武英王朱斌大为欣赏。比如,一位考生在文章里这么写道:
治明先要治官,官清则明清。他建议在官员升迁的时候,要有当地百姓来考核他的政绩。只有通过了百姓的考核,才能在官途上更上一层楼。又谈到了目前朝廷有很多官员,年纪已经很大,但却依然把持着高官的位置。这种情况应该予以废除……
批阅考卷的史可法认识这样的看法实在荒诞。那些老官员的经验、阅历,对于朝廷来说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对于这样的老官员,必须要重用,岂能因为他们上了年纪而罢官不用?这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他们的才能,又伤了老官员们的心?
但朱斌却大加赞赏,这和自己目前正在准备实施的退休制度不谋而合。的确,老官员们的经验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但一旦超过了特定的岁数,其思维判断能力将急速下降,很多轮到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地步……
他专门注意了下这位考生的名字,却是江南省来的,姓冯,名成,表字龙影。他专门调来了这人的资料,发现这位冯成在当地素以奇怪的言论而著称。当地的学官给他的评价是“狂放不羁,多与同伴不和,不可用。”
但就是这样一位“不可用”的读书人,那张试卷却被朱斌评为了甲等二级。
随后,被录取的考生前二十名,得到了皇帝召见这一特殊的荣誉。本来他们还以为皇帝要亲自对他们进行殿试,但前来传话的官员明确地告诉他们,就仅仅是皇帝召见而已,没有其它别的意思,希望他们不必为此而专门准备什么。
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入神圣的朝廷殿堂,他们惊讶地发现,文武官员们全部坐在那里上朝。虽然之前他们也曾经听过,大明朝廷好像有这么一出,但却没有想到这竟然是真的。在这些读书人的的印象之中,官员们可该是肃立在两旁,神情始终紧张严肃才对的啊……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二十名读书人的呼声,就在他们正准备跪下的时候,却听上面的皇帝说道:
“不用跪,大明朝廷已经取消了跪拜的这一礼节。很快你们也会站在这朝堂之上,天天跪这跪那,你们未必情愿,朕现在看着可也觉得别扭得很。”
二十个人都面面相觑,这朝廷改制得也太彻底了,彻底的都让他们有些无法适应。坐着议事,不用跪拜,还有多少事是他们闻所未闻的?看来,要想完全适应朝廷的规矩,一时半会的自己还真无法做到!
“谁是杨和啊?”景平帝看着下面的读书人问道。
“回陛下,草民杨和参加陛下!”
景平帝打量了他会,说道:“听说你是这次考试的第一名,好得很。朕还听说你这次考的是地理之学,朕好奇得很,有机会的话,朕还得好好向你请教请教。”
“陛下,这地理之学博大精深,也使得草民大开眼界。”杨和在皇帝面前倒也并不如何害怕:“草民从西洋老师那得知,除了咱们大明之外,还有很多的国家。比如在西面,就有法国、英国这些国家。还有东西半球等等之类……”
景平帝听得有趣:“武英王,这人对地理之学如此热衷,应该把他安排在哪比较合适?”
朱斌笑道:“臣以为把他放在礼部比较好。臣准备在开春之后,与各西洋国家商议,互相派驻使节常驻对方京师。我看,咱大明的使节中还非得有这杨和不可。他既然喜欢地理之学,那就让他好好地到外面去看一看。”
接着朱斌又叫上了冯成,问道:“冯成,你这次的治明之论中,说了‘治明先要治官’,我以为这话很对。可是,你随后又说,要让老官员们让位。现在,你看看周围,上了年纪的官员可有不少啊,不怕得罪他们的话,就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吧。”
那冯成却是不卑... -->>
大明改制后的第一次科考,就在稍显得有些忙乱的气氛中开始了。这一次的科考,参加者总计三千六百零九人。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在一次全新的,陌生的气氛中开始了他们生平第一次奇特的考试!
天文、数学、地理……这些他们过去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在经过了短短几个月的学习之后,已经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他们面前的试卷上。当然,对于那些依旧痴心于正统学问的读书人来说,朝廷也并没有难为他们。
这些人面前放的试卷上的题目只有两个字“治明”。考官们对他们说的非常明确,不用讲究什么排列对仗,只要把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即可。治明?治理大明的江山。这本应是朝廷应该考虑的事情,现在放到了这些白身读书人的身上……
这次科考很快在时间上就有了重大的区别。那些参加新式学问考试的,动作快的往往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完成了考试。而参加“治明”问题考试的,从造成到晚上,有的还只写可个开头。也不知规定的两天时间内,他们能不能答完这个问题。
科考结束后的第六天,结果便被公布了出来。三千六百零九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被朝廷录用的总计九百一十九人。这一比例应该来说是比较大的了。而这,也让这次落榜的那些读书人看到了希望。
归庄、吴炎等人名字赫然在列。而那位杨和则排名全部录取考生的第一位,这也在考生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参加“治明”考试的,则只有被录用十一人。这十一个人,都对如何治理大明提出了自己很好的建议和看法。
有些想法看起来虽然颇有些荒诞不经,异想天开,但独特的构思,却让亲自参与批卷的武英王朱斌大为欣赏。比如,一位考生在文章里这么写道:
治明先要治官,官清则明清。他建议在官员升迁的时候,要有当地百姓来考核他的政绩。只有通过了百姓的考核,才能在官途上更上一层楼。又谈到了目前朝廷有很多官员,年纪已经很大,但却依然把持着高官的位置。这种情况应该予以废除……
批阅考卷的史可法认识这样的看法实在荒诞。那些老官员的经验、阅历,对于朝廷来说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对于这样的老官员,必须要重用,岂能因为他们上了年纪而罢官不用?这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他们的才能,又伤了老官员们的心?
但朱斌却大加赞赏,这和自己目前正在准备实施的退休制度不谋而合。的确,老官员们的经验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但一旦超过了特定的岁数,其思维判断能力将急速下降,很多轮到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地步……
他专门注意了下这位考生的名字,却是江南省来的,姓冯,名成,表字龙影。他专门调来了这人的资料,发现这位冯成在当地素以奇怪的言论而著称。当地的学官给他的评价是“狂放不羁,多与同伴不和,不可用。”
但就是这样一位“不可用”的读书人,那张试卷却被朱斌评为了甲等二级。
随后,被录取的考生前二十名,得到了皇帝召见这一特殊的荣誉。本来他们还以为皇帝要亲自对他们进行殿试,但前来传话的官员明确地告诉他们,就仅仅是皇帝召见而已,没有其它别的意思,希望他们不必为此而专门准备什么。
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入神圣的朝廷殿堂,他们惊讶地发现,文武官员们全部坐在那里上朝。虽然之前他们也曾经听过,大明朝廷好像有这么一出,但却没有想到这竟然是真的。在这些读书人的的印象之中,官员们可该是肃立在两旁,神情始终紧张严肃才对的啊……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二十名读书人的呼声,就在他们正准备跪下的时候,却听上面的皇帝说道:
“不用跪,大明朝廷已经取消了跪拜的这一礼节。很快你们也会站在这朝堂之上,天天跪这跪那,你们未必情愿,朕现在看着可也觉得别扭得很。”
二十个人都面面相觑,这朝廷改制得也太彻底了,彻底的都让他们有些无法适应。坐着议事,不用跪拜,还有多少事是他们闻所未闻的?看来,要想完全适应朝廷的规矩,一时半会的自己还真无法做到!
“谁是杨和啊?”景平帝看着下面的读书人问道。
“回陛下,草民杨和参加陛下!”
景平帝打量了他会,说道:“听说你是这次考试的第一名,好得很。朕还听说你这次考的是地理之学,朕好奇得很,有机会的话,朕还得好好向你请教请教。”
“陛下,这地理之学博大精深,也使得草民大开眼界。”杨和在皇帝面前倒也并不如何害怕:“草民从西洋老师那得知,除了咱们大明之外,还有很多的国家。比如在西面,就有法国、英国这些国家。还有东西半球等等之类……”
景平帝听得有趣:“武英王,这人对地理之学如此热衷,应该把他安排在哪比较合适?”
朱斌笑道:“臣以为把他放在礼部比较好。臣准备在开春之后,与各西洋国家商议,互相派驻使节常驻对方京师。我看,咱大明的使节中还非得有这杨和不可。他既然喜欢地理之学,那就让他好好地到外面去看一看。”
接着朱斌又叫上了冯成,问道:“冯成,你这次的治明之论中,说了‘治明先要治官’,我以为这话很对。可是,你随后又说,要让老官员们让位。现在,你看看周围,上了年纪的官员可有不少啊,不怕得罪他们的话,就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吧。”
那冯成却是不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